首页 > 88必威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微生物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2:20
热度: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微生物生长特性比较研究【摘要】:为了研究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A~2/O污水处理工艺和DE型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特性,分别从生物造粒流化床10cm、

【摘要】: 为了研究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A~2/O污水处理工艺和DE型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特性,分别从生物造粒流化床10cm、60cm、120cm处、A~2/O和DE型氧化沟好氧区、缺氧区、厌氧区取样,运用传统细胞培养方法,检测其中的细菌总数、反硝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生物造粒流化床10cm处好氧菌的分布数是A~2/O污水处理工艺好氧区的2倍,是DE型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好氧区的5倍,生物造粒流化床60cm、120cm处反硝化菌总数与A~2/O和DE型氧化沟工艺的缺氧区的反硝化菌总数相当,而反硫化菌的总数间于A~2/O工艺和DE型氧化沟工艺缺氧区和厌氧区之间。 通过细胞裂解直接提取颗粒污泥细菌基因组DNA,以真细菌和古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530F/1490R,对颗粒污泥中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长约1kb的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微生物群落的DNA特征指纹图谱。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A~2/O工艺好氧区、缺氧区、厌氧区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属分别为19种、18种、15种;DE氧化沟工艺好氧区、缺氧区、厌氧区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属分别为12种、16种、14种;与之相比,生物造流化床反应柱中的微生物群落相对较为丰富,在10cm处微生物的优势种属达到23种,60cm处为21种,120cm处为20种,这说明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的微环境适宜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 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分析结果表明,A~2/O工艺中好氧、缺氧、厌氧区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71.4%;DE型氧化沟工艺中好氧、缺氧、厌氧区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75.0%。生物造粒流化床上中下各断面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高达83.1%,说明流化床反应柱中,群落演替不明显,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用UPGMA聚类法分别对生物造粒流化床粒状污泥、A~2/O、DE氧化沟工艺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与A~2/O工艺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57.6%,与DE型氧化沟工艺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45.3%。这说明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不同高度的微环境与A~2/O工艺以及DE工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的微生物生长微环境有所差异。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中特殊微生物种属的鉴别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 A~2/O工艺 DE氧化沟工艺 微生物特性 细胞培养 PCR-DGGE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5
  • 1.1 国内外污水处理的研究现状9-12
  • 1.2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工艺特点及研究现状12-14
  • 1.2.1 A~2/O工艺12
  • 1.2.2 DE氧化沟工艺12-13
  • 1.2.3 生物造粒流化床工艺13-14
  • 1.3 污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14-17
  • 1.3.1 平板计数法及其应用14-15
  • 1.3.2 多管发酵法(MPN)及其应用15-17
  • 1.4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17-24
  • 1.4.1 PCR技术原理及其应用18-21
  • 1.4.2 DGGE技术原理及其应用21-24
  •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24-25
  • 2 材料与方法25-39
  • 2.1 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25-27
  • 2.1.1 A~2/O工艺25
  • 2.1.2 DE工艺25-26
  • 2.1.3 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装置26-27
  • 2.2 实验材料27-30
  • 2.2.1 实验样品及取样条件27-28
  • 2.2.2 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试剂28-29
  • 2.2.3 仪器设备29-30
  • 2.3 实验方法30-39
  • 2.3.1 污水常规化学指标测定方法30
  • 2.3.2 细菌分析方法30-34
  • 2.3.3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34-39
  • 3 结果与讨论39-57
  • 3.1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生化指标分析结果39-43
  • 3.1.1 DO检测结果39
  • 3.1.2 COD检测结果39-40
  • 3.1.3 TP检测结果40-41
  • 3.1.4 TN检测结果41-42
  • 3.1.5 NH3-N检测结果42
  • 3.1.6 NO3-检测结果42-43
  • 3.2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微生物检测结果43-48
  • 3.2.1 细菌总数检测结果43-45
  • 3.2.2 反硝化菌检测结果45-47
  • 3.2.3 反硫化菌检测结果47-48
  • 3.3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48-53
  • 3.3.1 细菌组总DNA提取和PCR扩增结果48-51
  • 3.3.2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51-53
  • 3.4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比分析53-57
  • 3.4.1 群落结构分析53-54
  • 3.4.2 群落演替规律54-57
  • 4 结论与建议57-59
  • 4.1 结论57-58
  • 4.2 建议58-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试验研究    林良琨

SBR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试验研究    罗思音

生物法脱氮除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徐洪斌,吕锡武

新型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邹伟国,张善发,张辰,陆嘉竑,虞寿枢,李正明

PCR-DGGE技术在城市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中的特点    王峰,傅以钢,夏四清,杨殿海

DE型氧化沟系统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    袁宏林,王晓昌,李志华,王恩让,王军,曹宇

造粒型高效固液分离技术用于电厂废水再生的试验研究    王晓昌,袁宏林,谭长鸿,张效智

PCR-DGGE指纹分析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杨佐毅;李理;杨晓泉;梁世中;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马悦欣,Carola Holmstrm,Jeremy Webb,Staffan Kjelleberg

PCR-DGGE法用于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解析    刘新春,吴成强,张昱,杨敏,李红岩

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及可处理性评价的研究    赵红梅

生物造粒流化床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杨英静

PCR-DGGE技术在环境微型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吴利;余育和;冯伟松;

猪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现状浅析    柳尧波;凌泽春;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钙镁时硅的干扰及消除    黄金萍,茅伟

信息论用于分光光度法的最优化研究    潘洁松,梁光明

DE氧化沟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马美玲;

分子水平上的微生物研究技术与方法进展    赵跃光;

一株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及其反硝化特性    张春杨;张丽丽;

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中氨氧化菌多样性研究    马少杰;赵勇;戴习林;潘迎捷;

几种杀生剂的杀菌规律与作用机理探讨    袁晓娟;吕荣湖;

菲降解体系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段佩玲;王振宇;赵更丰;刘国生;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李琳;黄凯兴;陈鹏松;陈石;李武;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高永超;迟建国;邱维忠;王加宁;张强;

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邓春华;李方;李俊;奚旦立;

用DGGE技术分析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分布    姜昕;马鸣超;李俊;李力;钟佐燊;

海水鱼消化道菌群结构研究进展    周志刚;石鹏君;姚斌;何夙旭;苏永全;

论我国水环境与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郭普东;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检测水质铁方法比较    蔡月华;温婉颜;

石油污染滨海湿地的微生物修复实验探讨    史凤红;李舫;

浅析我国水体污染现状、来源及治理措施    王皓;

五氯酚对好氧颗粒污泥与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李光伟;刘和;云娇;陈坚;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优势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李振东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    秦统福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大棚蔬菜连作障碍机理研究    闵红

分子生态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群落与功能基因中的应用研究    肖升木

德兴铜矿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微生物分子生态多样性研究    谢学辉

铵态氮在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机制及转化去除研究    陈坚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氧氟沙星酰腙配合物的结构、抗氧化活性及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徐旻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系统中N_2O的释放机理与减量化控制研究    胡振

低剂量替米考星对离体恒化器模型中人肠道菌群的影响    姚俊平

干扰—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郭亮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泥布湾污水处理厂除臭工艺设计及研究    郭秀娟

城市生活污水中低温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生理生化机制和降解特性的研究    李凤敏

多层生物滤塔净化硫化氢废气研究    张华新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模拟合成氨废水试验研究    潘文琛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东平湖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李正华

重金属离子对好氧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    赵晓宁

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青;陈建中;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新动向    何志茹;霍玉龙;张文胜;

新型脱氮工艺-厌氧氨氧化(ANAMMOX)    盖书慧;张宁;张雁秋;

SBR工艺中DO和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刘军,潘登,王斌,汪苹

生物法脱氮除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徐洪斌,吕锡武

浅议影响污水生物除磷的因素    魏琛

利用亚硝酸盐的反硝化除磷菌及影响因素    刘晖;周康群;刘开启;周遗品;刘洁萍;

DO 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可方;杜馨;张朝升;方茜;

UCT工艺脱氮除磷效果    王斯坦;刘星;刘志斌;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与反硝化聚磷基础研究    张小玲

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及运行效能研究    蒋轶锋

Carrousel 2000型氧化沟工艺调试过程中微生物学研究    许春红

利用反硝化聚磷菌在SBR中实现同时脱氮除磷的研究    张杰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邓香平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工程应用    刘子剑;

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王建如

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杨麒,李小明,曾光明,谢珊,刘精今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张智,邱维,张国庆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赋权技术    陈玉成,李章平,曹秋华

几种模糊聚类法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张美华,陈宏

矩阵排序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李银山,张月香,李桂兰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CEPT)技术    邱慎初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白晓慧

我国城市污水厂投资效率的定量分析    褚俊英,陈吉宁,邹骥

反硝化除磷理论、工艺及影响因素    王亚宜,彭永臻,王淑莹,李勇智,潘绵立

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系统大规模培养草鱼细胞及病毒    陈志宏,陈因良,施源,叶雪平,杨广智

PCR-DGGE技术在水解酸化—缺氧法处理采油废水的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裘湛;闻岳;黄翔峰;王峰;章非娟;

PCR-DGGE研究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    许春红;买文宁;赵继红;刘海英;

啶虫脒污染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姚晓华;闵航;袁海平;

PCR-DGGE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陈竹;陈元彩;

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生物陶粒硝化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动态    苏俊峰;马放;王弘宇;侯宁;高珊珊;王强;

PCR-DGGE在水处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卢永;陈秉娟;申世峰;严莲荷;周申范;张建法;

PCR-DGGE技术在食品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俊钢;李开雄;卢士玲;

连续流A/O/A工艺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种群跟踪    孙彦富;刘晖;周康群;刘洁萍;赵金亮;

PCR-DGGE用于油脂废水处理系统中酵母菌群落结构解析    吕文洲;刘英;朱建林;

嗅感觉神经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魏永祥;韩德民;蔡贞;杨凌;刘小超;羡慕;张晓斌;

细胞培养与real-time RT-PCR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水体中感染性轮状病毒    胡秀华;

细胞培养用聚乳酸多孔微载体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石旭东;甘志华;

正常人口腔粘膜角化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周海文;周曾同;商庆新;曹谊林;

应用细胞培养血凝抑制法对汕头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病毒的监测    韦天彬;王嘉;王利;蔡访潺;林桂梅;李康生;

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培养    王慧娟;杨文华;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进    易龙;陈春烨;金鑫;于斌;舒芙蓉;麋漫天;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治疗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观察    汪洪姣;陈均亚;林海龙;许烂漫;黄瑜;陈永平;

脐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    赵怡芳;贾俊;张文峰;何三刚;

壳寡糖抑制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官杰;罗晓庆;钱丽丽;李殿俊;

英利用细胞切除技术降低制药成本    刘霞

美科学家培育出修理心脏的“导线”    葛秋芳

用人类自体细胞培养心脏    

日本用鼠肝和胃细胞培养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钱铮

FDA颁布指南加速流感疫苗开发    吉恩

新疫苗力撼市场老格局    本报特约撰稿人 郭文

天津医生建立细胞培养模型    记者 刘道安

三个自主创新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齐智杰 记者  何秀丽

薄利时代的“重金”之忧    厉锋

子宫内膜异位发病机制被揭示    衣晓峰

涎腺多形性腺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王旭

长期高糖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    旷劲松

胚胎神经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冯东福

体外甲床细胞培养、鉴定及组织工程甲床构建的实验研究    刘东昕

流体剪切力对破骨细胞降钙素受体(CTR)及整合素αVβ3 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朱保民

聚丙烯微孔膜的高密度糖基化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胡梦欣

活性污泥法工艺系统优化设计模型及应用研究    庞子山

基因工程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原的细胞表达、分离纯化及应用研究    杨青

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规律及运行策略研究    韩智勇

家兔窦房结组织移植入同体右心室暨窦房结细胞和心室肌细胞混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赵璧君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微生物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马美玲

生物造粒流化床微生物特性研究    王黎

成熟心肌细胞异体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王晨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胡亮

血管内皮抑制因子thrombospondin-1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生成的影响    李明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自体肌肉内移植成骨的实验研究    刘剑军

细胞培养芯片的研制及芯片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控制的前期研究    李玲巧

不同浓度FK506对雪旺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蒋华军

吲哚青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吴红

兔骨折血肿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自体移植以修复尺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周文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