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异波折板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1:35
热度:

异波折板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摘要】:本试验利用A、B两套异波折流板反应器在不同的运行方式下对城市污水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前期清水试验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实验室中完成。两套反应器在

【摘要】:本试验利用A、B两套异波折流板反应器在不同的运行方式下对城市污水处理效果进行研究。 前期清水试验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实验室中完成。两套反应器在非回流(A反应器)及内循环回流(B反应器)工况下的水力特性进行研究。 水力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运行方式的反应器,其基本流态均为推流态,且随着HRT缩短,平均停留时间接近理论停留时间。当HRT为6h和8h时,适当的回流比会降低反应器的死区率,且当回流比为150%时,反应器的死区率最低;但当回流比达到200%时,反应器的死区率均增加,分析认为是过快的上升流速致使反应器内局部出现沟流所致。 后期现场试验地点在长春市南郊污水处理厂,试验用水取自细隔栅之后。 A、B两套反应器采用不同的方式启动,A反应器HRT由长至短、B反应器由短至长。试验发现A反应器达到稳定运行状态比B反应器用时短21d,且更稳定。当HRT为6h、7h时处理效果均较好,出水CODcr浓度最低可达到65mg/L,平均在83.21mg/L,平均去除率为72%,故设定HRT=6h为稳定运行工况。 试验过程中两套反应器对CODCr去除率随着进水水温逐步升高而升高,但幅度较小。故系统运行过程中,水温要素不为主要影响因子。ABR反应器在对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出现负值。故应与其他处理单元串联应用,在保证CODcr去除效果的同时得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试验对反应器内循环回流做出比较,发现当2#、3#隔室之间回流比为150%时,B反应器比A反应器CODcr处理效果高7%,且更稳定。当回流比超过200%时,B反应器CODCr处理效率变低,当回流比为300%时,B反应器CODcr去除率仅有47%。在回流试验阶段未有污泥流失现象出现,故反应器去除率下降为反应器内局部流速过高,传质效率下降所致。 【关键词】:厌氧 异波折板反应器 城市污水 内循环 水温 传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概论9-18
  • 1.1 污水处理现状9
  • 1.2 厌氧微生物学研究概况9-10
  • 1.3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10-13
  • 1.3.1 厌氧生物处理的产生与发展10-11
  • 1.3.2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11-13
  • 1.4 ABR反应器13-16
  • 1.4.1 ABR反应器的原理14-15
  • 1.4.2 ABR反应器的特点15
  • 1.4.3 ABR处理市政污水的研究15-16
  • 1.4.4 ABR反应器的改良16
  • 1.5 本研究的意义及内容16-18
  • 1.5.1 本研究的意义16-17
  • 1.5.2 本研究的内容17-18
  • 第二章 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案18-21
  • 2.1 试验设计18
  • 2.2 试验装置及检测方法18-20
  • 2.2.1 试验装置18-20
  • 2.2.2 检测方法20
  • 2.3 反应器运行条件的确定20-21
  • 2.3.1 试验用水20
  • 2.3.2 接种污泥20-21
  • 第三章 ABR反应器水力特性研究21-28
  • 3.1 研究ABR反应器水力特性的意义21
  • 3.2 实验装置与方法21
  •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21-27
  • 3.3.1 非回流与内循环回流工况下反应器流态特征21-23
  • 3.3.2 非回流与内循环回流工况下反应器水力死区研究23-27
  • 3.4 小结27-28
  • 第四章 ABR处理市政污水的启动研究28-40
  • 4.1 试验条件与方法28-29
  • 4.1.1 试验装置28-29
  • 4.1.2 试验条件29
  • 4.1.3 试验方法29
  • 4.2 结果与讨论29-39
  • 4.2.1 COD_(Cr)的去除29-32
  • 4.2.2 HRT与VFA及pH值变化情况32-35
  • 4.2.3 HRT与ORP变化情况35-38
  • 4.2.4 反应器对SS去除38
  • 4.2.5 SS对MLSS贡献38-39
  • 4.3 小结39-40
  • 第五章 ABR处理市政污水稳定运行研究40-49
  • 5.1 试验条件40
  • 5.2 结果与讨论40-48
  • 5.2.1 反应器的运行40-41
  • 5.2.2 水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41-43
  • 5.2.3 反应器对N的去除效果43-46
  • 5.2.4 反应器对总磷的去除效果46-48
  • 5.3 小结48-49
  • 第六章 回流方式下ABR运行研究49-61
  • 6.1 出水回流对ABR工艺运行的影响49-50
  • 6.2 ABR内循环回流50-60
  • 6.2.1 不同回流比反应器对COD_(Cr)去除效果51-56
  • 6.2.2 不同回流比对SS的去除效果56
  • 6.2.3 不同回流比反应器各隔室VFA情况56-58
  • 6.2.4 不同回流比反应器各隔室ORP情况58-60
  • 6.3 小结60-61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61-63
  • 7.1 结论61-62
  • 7.2 建议62-63
  •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63-64
  • 作者简介63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ABR反应器结构对水力特性的影响    胡细全,刘大银,蔡鹤生

旋流折板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邵丕红;韩相奎;林英姿;宋铁红;刘红波;艾胜书;王佳佳;

高效水解酸化废水处理技术初步研究    韩相奎,桑连海,叶长兵,尹军,汤洁

SBR法过程动力学研究    韩相奎,周春生,姚秀芹

A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刘大银,毕亚凡,李庆新,郭立,张燕,刘煦晴

异波折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启动研究    李胜男;韩相奎;贺凯;宋铁红;

UASB反应器的结构与设计方法    袁秋笙

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研究进展    宋银燕;沈耀良;王惠民;

厌氧颗粒污泥及其形成机理    郭晓磊,胡勇有,高孔荣

中国水污染的形势和出路    袁志彬;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启动及酸化的恢复    杨百忍;梁彗星;

微氧条件下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朱灵峰;王哲;李新宝;吴波;明海涛;张玉萍;

ABR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其颗粒污泥的研究    郑理慎;陈志平;方卫;林培真;邱飞;孙国萍;

氯酚水体的树脂优化吸附研究    冯俊生;陆全;

不同pH值和溶解氧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基质去除率的影响    马秀兰;田娇;曹国军;王晓龙;

1株高效聚磷节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聚磷特性研究    陈燕;杨小龙;曹郁生;

倒置A~2/O工艺处理混合污水的研究    石明岩;冯兆继;余建恒;夏耿东;

再生水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成因及治理措施    甄月惠;张洪燕;章文姣;

生物除磷的机理及工艺    欧阳子民;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CSMB集成反应分离技术高效节能制备壳寡糖    丁力;杨健;唐萍;郑津洋;徐超;叶建军;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发酵条件研究    王琴;王辉;

低基质浓度下低温对厌氧污泥床系统ABR的影响研究    胡细全;蔡鹤生;信欣;

利丰食品公司(水果罐头加工)废水的厌氧-好氧生化处理    王建华;曲基成;徐成斌;孟雪莲;

出水循环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效能    何连生;刘鸿亮;席北斗;朱迎波;

水体中磷的转化与循环    左梅梅;王华军;丁昭霞;

废水化学除磷的研究进展    左梅梅;王华军;丁昭霞;

污水中挥发性脂肪酸组成的离子色谱法分析    江伟;张代钧;艾海男;

电晕放电与光催化协同净化室内空气研究    黄丽萍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基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特征的预处理研究    张胜利

CSMB集成反应分离装备技术研究    唐萍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旋流内循环厌氧反应器(EIC)处理酒精废水的试验研究    丁玉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双氧水、活性炭、沸石不同组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李海洋

活性炭和膨润土强化SBR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于群

曝气生物滤池新型陶粒滤料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    董燕

A~2/O一体化H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杜桂敏

前置反硝化UBAF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陈利娜

SBR法的五大优点    彭永臻

ABR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启动运行    邱波,郭静,邵敏,李朝辉,李武,姚武松

ABR 反应器的性能及水力特性研究    郭静,李清雪,马华年,王冬云,史长林

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启动研究    胡细全,李兆华,蔡鹤生,信欣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的研究    贺嵩邡,易辰俞,戴友芝

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典型抽检与分析    刘大银,毕亚凡,孙公圣,李首训,程新华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综述与研究进展    赵立军,滕登用,刘金玲,沈凤丹,栗毅

混凝沉淀-厌氧折流板反应池-两级好氧生化工艺处理毛毯废水    许玉东,陈维辉,江智清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玉米秆纤维浆粕废水的研究    孙剑辉,张波,彭云辉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运行特性研究    胡细全;李兆华;蔡鹤生;

《国外城市污水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系统述评》研究课题通过鉴定    徐淑英;

对我国城市污水海洋处置的思索    吴洪杰,黄智民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周国成

关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思考    周晶,宋彧军,赵耀,安立新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经济政策    刘维城

浅论我国城市污水厂建设资金筹集问题    文一波

我国城市污水工业回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尹华,彭辉

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工作浅议    范秀磊,宋代敏

利用城市污水作电站循环水补充水的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葛春鹏,李少春

昆明的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    马培舜,王海玲,成丽华,郑兴灿

城市污水处理与一体化氧化沟技术    邓荣森;王涛;李伟民;张贤彬;

污水源热泵相关技术问题探讨    康彦青;华舟萍;马乐;

赋存于城市污水中的低温热能利用研究    尹军;

利用城市污水作为采暖热源的可行性分析    张玫;谢峰;丁学岩;

紫外消毒在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蒋以元;王彬;梁福康;

城市污水热泵供热的经济性分析    李建兴;宋晓燕;刘全生;

水源热泵系统回收城市污水低温热能可行性分析    孙始财;张立智;

城市污水排海排江技术研究会工作报告    

城市污水净化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浅见    钱文武;

城市污水处理的初步探索    王殿伟;

拉林河流域城市污水将达标排放    徐本强 记者 王大波

城市污水净化的新途径    张晓良

衡阳城市污水垃圾处理 获中央投资    记者 匡玉 通讯员 武孝军

城市污水变废为宝    新华社记者 谢云挺

哈工大世界首创变城市污水为取暖制冷新能源    智杰 吴天飞

省督导组肯定我市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记者 王文珩 实习生 刘海斌

黄石亮出利剑治理城市污水    余正明通讯员 刘和明

8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43座正常运行    本报记者 李静雯 实习生 赵安源

取暖制冷可用城市污水 哈工大研制成功新能源    于勇澜

城市污水减排向资源化利用迈进    邱笑尘 记者 赵蕴颖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构建理论与方法    陈荣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分析及模拟预测    李梅

O_3-BAF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蒋以元

三柱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及水动力特性研究    陈振民

城市污水高效厌氧处理技术研究    邵丕红

亚硝化细菌应用于生物滤池及反渗透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现场中试研究    杨波

交替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市政废水试验研究    李军

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床处理城市污水试验及机理研究    张志斌

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蒋茹

西安市城市污水变化特性分析及规律研究    杨仙娥

混凝法强化处理城市污水与缺氧变速生物滤池(ABF)出水的试验研究    张国庆

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王羽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生物膜过滤技术试验研究    邱维

HSB高效微生物技术处理城市污水一体化装置研究    杨光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城市污水治理工程规划研究    陈峰

污水处理厂投资及运营研究    陈涣壮

深圳市污水再生回用的研究    徐清泉

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处理低温城市污水    马华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