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高效沉淀技术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1:03
热度:

高效沉淀技术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试验研究【摘要】:本论文采用高效沉淀装置,以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为原水,通过静态试验设计及动态试验,开展了高效沉淀技术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试

【摘要】:本论文采用高效沉淀装置,以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为原水,通过静态试验设计及动态试验,开展了高效沉淀技术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试验研究,确定了高效沉淀池的最适运行参数,研究了不同污泥回流量及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高效沉淀池的运行机理。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1)静态试验正交表采用L16(44),综合评价指标为SS、TP。静态试验结果为: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为:FeCl3,12.31mg/L(以Fe3+计);助凝剂种类及投加量为:PAM,0.80mg/L;搅拌速度为:快速搅拌1min、转速120r/min,慢速搅拌15min、转速80r/min,静沉40min。 (2)高效沉淀技术对生活污水厂二沉池出水中SS、TP、COD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去除率可达到80%左右,去除效果稳定,但对TN、氨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3)污泥回流对高效沉淀装置的运行效果有较大影响,而适宜的污泥回流,增加了装置内污泥颗粒浓度,可相应降低混凝剂投加量。控制装置进水量为120L/h,混凝剂投加量为12.31mg/L(以Fe3+计),系统采用间歇排泥,设定0、40、60、80、100、120、160L/h共7个工况运行比选试验,确定适宜污泥回流量为60L/h。本试验条件下,出水SS、TP、COD分别为10mg/L、0.55mg/L、40.11mg/L,去除率分别73.19%、85.01%和75.10%。控制装置进水量为120L/h,污泥回流量为60L/h,系统采用间歇排泥,设定8.20、9.23、10.26、11.28、12.31mg/L(以Fe3+计)共5个工况运行比选试验,确定适宜的混凝剂投加量为10.26mg/L(以Fe3+计)。本试验条件下,出水SS、TP、COD分别为10mg/L、0.49mg/L、49.08mg/L,去除率分别84.62%、85.42%和81.00%。 (4)高效沉淀装置对污水厂二沉池出水中粒径≥12μm的颗粒可完全去除,对粒径在3-12μm的颗粒可部分去除,对粒径≤3μm的颗粒则几乎没有去除能力。SS平均去除率为79.07%,出水SS值为9mg/L。 (5)控制装置的污泥回流量为60L/h、混凝剂投加量为10.26mg/L(以Fe3+计),改变污泥回流的时间,设定30、50、60、70、80min共5个工况运行比选试验,确定污泥体系稳定时间为60min。本试验条件下,出水SS、TP、COD分别为8mg/L、0.49mg/L、44.91mg/L,去除率分别87.88%、80.63%和81.87%。 (6)小型装置污泥体系运行稳定后,不同工况下污泥浓度及污泥沉降性能的分析可知:污泥回流量为60L/h时,形成的污泥絮体相对其他工况具有更好的污泥沉降性能,对中水站二沉池出水中各污染指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混凝剂投加量为10.26mg/L时,形成的污泥浓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污泥沉降性能,絮体颗粒密实,相对其他工况有很明显的处理优势。 (7)小型装置污泥体系运行稳定后,不同工况下污泥颗粒图片的比较分析可知:污泥回流量为60L/h时,形成的污泥絮体颗粒较大且密实,颗粒物含量较高,颗粒碰撞几率增大,形成的污泥絮体具有很好的沉降性能;混凝剂投加量为10.26mg/L(以Fe3+计)时,形成污泥絮体矾花颗粒较大且密实,颗粒物含量较高,有利于污泥絮体吸附沉淀,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可明显观察到絮体沉降速度相对其他工况较快。 【关键词】:深度处理 高效沉淀技术 污泥回流 污泥浓度 城市污水 悬浮物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3 研究内容13-14
  • 1.4 技术路线14-16
  • 第2章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及研究现状16-24
  • 2.1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17-22
  • 2.1.1 悬浮物的去除18
  • 2.1.2 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18
  • 2.1.3 溶解性无机盐类的去除18-19
  • 2.1.4 污水的消毒处理19
  • 2.1.5 脱氮技术19-22
  • 2.1.6 除磷技术22
  • 2.2 国内外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22-23
  • 2.3 高效沉淀技术研究现状23-24
  • 第3章 静态试验研究24-27
  • 3.1 试验原水水质24
  • 3.2 静态试验设计24-25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25-27
  • 第4章 动态试验研究27-43
  • 4.1 动态试验装置27-28
  • 4.2 分析方法28-29
  • 4.3 动态试验设计29-30
  • 4.3.1 试验设计29
  • 4.3.2 动态试验运行参数29-30
  • 4.4 污泥回流试验结果与分析30-36
  • 4.4.1 不同污泥回流量对各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30-35
  • 4.4.2 不同污泥回流量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35-36
  • 4.5 混凝剂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36-41
  • 4.5.1 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各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37-39
  • 4.5.2 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39-41
  • 4.6 小型装置最适工况运行评价41-42
  • 4.6.1 最适工况41
  • 4.6.2 试验结果与分析41-42
  • 4.7 本章小结42-43
  • 第5章 高效沉淀池运行机理研究43-55
  • 5.1 传统混凝沉淀机理43-44
  • 5.2 污泥体系稳定时间的试验研究44-48
  • 5.2.1 不同污泥回流时间对各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44-47
  • 5.2.2 不同污泥回流时间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47-48
  • 5.3 不同工况下污泥沉降性能分析48-52
  • 5.3.1 不同工况下,污泥沉降性能分析48-49
  • 5.3.2 不同工况下,污泥颗粒比较分析49-52
  • 5.4 高效沉淀池运行机理研究52-53
  • 5.5 本章小结53-55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55-57
  • 6.1 结论55-56
  • 6.2 问题与建议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铁系和铝系无机絮凝剂的性能分析    徐国想,阮复昌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流域健康水循环    李碧清,高洁,白宇,张杰

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刘杨;赵建伟;杨兴涛;孙颖;

关于混凝技术术语规范化的建议    许保玖

污水处理新工艺——DENSADEG+BIOFOR    吴建磊

高密度沉淀池污泥上浮原因及对策    赵建伟;何文杰;黄廷林;徐正;方林;陈文杰;

高浑浊度水混凝及混凝控制指标的研究    武道吉,谭风训,张华

废水化学除磷的现状与进展    徐丰果,罗建中,凌定勋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张志斌,夏四清,赵建夫,杨殿海,饶应福

混凝沉淀过程中最佳混凝剂投量的研究    杨开明,张建强,杨小林

高密度沉淀技术在污水强化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王丽娜

絮凝剂、助凝剂联合强化混凝改善水质的研究    李峰

小型医院废水处理工艺与工程实例    杜汪洋;彭书传;汪家权;陈金思;

隧道施工废水研究进展及对环境的影响    季铁军;陈培帅;

侗族传统糯稻种植生计的生态价值——以贵州黎平县黄岗侗族田野调查为例    崔海洋;

电凝聚-混凝技术处理含磷废水的研究    冯俊生;高博;

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    郭冀峰;李胜;

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混凝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许琳科;刘继红;夏俊方;

校园生活污水绿色处理系统设计    侯昭武;

炼油污水生物滤池深度处理中试试验研究    金秋爽;尹莉;

磷酸钙盐法回收剩余污泥超声波处理上清液中磷的研究    王晓霞;吕树光;

论给水系统的可靠性    杜洪涛;郜志英;

高校校园中水回用探析    笪春年;

传统造纸工业常见废水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郑逆;唐仁云;

膜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许荣鹏;

高密度澄清池—内压式超滤组合工艺的净水效果    鲁剑;徐国勋;卜静;陈超;吴晓坤;

金属矿山酸性废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何孝磊;

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实用分析    李京朋;衣明;黄昕;

双膜法污水净化技术生产实践及效果分析    巫黎庶;

不同混凝剂对流溪河水源水中藻类去除的对比研究    潘倩;李明玉;王丽燕;刘丽娟;任刚;宋琳;

微波再生活性炭的研究    高麒麟;包玉明;代仁胜;

水体中磷的转化与循环    左梅梅;王华军;丁昭霞;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基于管网计算理论的通用锅炉水动力计算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谢金芳

无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PPFS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    焦世珺

医院污水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消毒处理的研究    张景丽

组合微滤工艺去除水中特殊污染物的研究    曹井国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与水生态环境修复    彭澄瑶

工业综合废水深度处理与污水厂工艺升级改造研究    林齐

供水设施的区域共享技术研究    孙建华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刘俊建

微涡旋接触絮凝澄清器工艺过程优化分析及试验研究    张莉平

城市给水管网改扩建优化设计模型研究    李京京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王伟锋

基于PLC与模糊PID的混凝投药复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李翠云

厌氧折流板—好氧反应器处理染废水中试试验研究    呼冬雪

阜新矿区矿井水混凝及过滤优化研究    唐寿明

空间变迁与环境行为的研究    李慧

海绵铁过滤—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李冰

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关键技术研究    刘洪波

微滤分离膜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宋来洲,白明华,李健

我国水资源污染与饮用水安全性研究    肖羽堂,张晶晶,吴鸣,刘辉,张东,许建华

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探讨    邱维,张智

基于模糊推理的目标跟踪    夏佩伦,温洪

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研究应用现状    王静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流域健康水循环    李碧清,高洁,白宇,张杰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    林华荣;

矿山废水污染与防治    杨正全,李晓丹,高波

含藻水的混凝沉淀机理探讨    贾霞珍;

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刘杨;赵建伟;杨兴涛;孙颖;

利用物料流向分析优化A~2/O系统运行参数    董晓阳;张静慧;周军;吴珊;

载硫活性炭微波辐照解吸研究    陈海堰

以TiO_2为催化剂活性炭的光再生研究    王岩

湘江水源低温低浊度水处理试验研究    张云

包钢总排污水处理工艺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吴新力

包钢CSP薄板坯连铸连轧浊环水系统运行管理的研究    常海钢

西宁市低温低浊水增效澄清池处理动态试验研究    栾新晓

毛细吸水时间测定仪的试制和应用    刘敏之,周增炎,高廷耀

碱预处理提高污泥产甲烷潜力(BMP)研究    马涛;于海彬;孙茜;

联邦德国净化污泥在农业上的利用    王祥;

法国带式压滤机的性能    冯生华

化纤污泥高温堆肥处理的试验研究    赵子定,常玉海

硫酸废水处理后排放污泥的利用    左任成

日本的污泥处理现状及展望    尹军,韩卫泽

污泥离心脱水成套装置    

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泥排放量考核与控制的讨论    吴敏,杨健

污泥好氧消化的动力学及相关问题讨论    刘仁勇,史笑非,马志明,李亚峰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最终处置方式的探讨    陈鸣;

太阳能污泥干燥的试验研究    郑宗和;梁江;贾为群;

污泥热解技术    蔡炳良;辛玲玲;

生活垃圾和污泥对作物种子发芽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摘要)    邵海林;卜玉山;王建程;

CEPT污泥制备吸附剂的试验研究    许国仁;张为堂;

餐厨垃圾与污泥比例对联合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赵云飞;刘晓玲;李十中;阮文权;刘建双;田梦;

污泥农用中重金属性质分析及稳定化初步实验研究    孙颖;吕彦;陈玲;赵建夫;

底泥和污泥中的全氟化合物    蔡亚岐;潘媛媛;

用城市垃圾、污泥烧制生态水泥展望    王建军;黄志远;万善奎;

水泥工业回转窑处理污泥方案的研究    蔡顺华;陈涛;范琼璋;

盛泽:污泥变资源 环境受益 经济得利    本报记者 王凯 巩劲标

每天可“吃掉”1800吨污泥    记者 高家宽 通讯员 黄炼锋

只要利用好 污泥淤泥也是宝    记者 刘晓冰

变废为宝 珠三角探城市污泥处理产业路    王攀

省内首个污泥化处置项目园区竣工    记者 施艳燕

成庄矿“污泥种菜”试验成功    任凤敏

莫让污泥成新患    沈兴

我国污泥回注调剖处理工艺试验成功    周宏

污泥处置: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话题    本报记者 汤璇

供热企业烧污泥供热    李大勇 邾鼎军 张应松

印染污泥的生态治理    李晓阁

土壤、作物及微生物对污泥施用及Pb、Cd污染的反应    谭启玲

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研究    华玉妹

表面活性剂对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陈玉成

厨余物厌氧产氢过程控制因素优化研究    赵明星

粉煤灰与污泥配施改良山东郑路、华丰盐碱地的实验研究    周学武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AB法A段处理城市污水效能与机理研究    周健

基于化学活化法的污泥衍生吸附剂的制备及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翟云波

膜生物法(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申欢

不同卫生无害化处理技术对污泥养分效率与环境生态效应的影响    吴慧兰

高效沉淀技术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李莹莹

江苏地区城市污泥的基本性质及其强制通风堆肥技术研究    张雪英

粉煤灰对污泥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及其在园林绿化应用的研究    余观梅

初沉污泥水解产酸及其利用研究    吴一平

冷冻法固定化微生物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技术研究    尤勇军

表面活性剂与螯合剂对城市污泥中Cd、Cr的去除    郭颖

水解污泥性状及水解反应机理研究    康媞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物化法减量试验研究    王铮

大型钢制蛋形污泥消化槽优化设计    刘福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