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案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0:55
热度:

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案研究【摘要】: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工艺方案研究,确定适宜的处理工艺,使污水处理厂出水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

【摘要】: 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工艺方案研究,确定适宜的处理工艺,使污水处理厂出水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本研究以合肥市望塘污水处理厂为依托,通过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的长期监测,分析出水污染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对深度处理工艺方案进行筛选,确定深度处理工艺;搭建实验研究装置,通过对试验装置的运行研究,确定工艺运行参数,对处理工艺进行分析评价。 作者记录了反应器中的水温、pH等相关参数的变化;考察了试验装置对污水厂尾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和试验装置的相关运行参数;重点分析了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污染物质去除效果的影响;拟合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厂尾水基质分解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9℃-18℃之间时,试验装置挂膜比较困难,挂膜周期大约为20-25天。试验装置出水pH值比进水略有所降低。当水温为9℃-18℃,汽水比为1:1时,本试验装置对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有一定的效果,SS、COD、NH4+-N、TN、TP的浓度分别从5.09mg/L、19.27mg/L、0.26mg/L、14.34mg/L、0.47mg/L下降为3.89mg/L、13.80mg/L、0.13mg/L、9.89mg/L、0.32mg/L,去除率分别为23.8%、28.4%、50.0%、31.0%、31.9%。温度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明显,随着温度的提高,氨氮的去除率提高明显。通过本试验得出温度为27.6℃时,氨氮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4.5%。试验装置的水力时间从1.5h提高到2.5h时,试验装置对SS、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85%,6.67%,9.89%,4.52%和6.10%,效果并非十分明显。试验还对比了两段试验装置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指出二级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十分有限,一级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的贡献是二级装置的2.5倍。最后,论文归纳总结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污染物质相关机理,得出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厂尾水基质分解模型。 【关键词】:尾水 深度处理 水质监测 去除率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插图和附表清单11-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状况13-16
  • 1.1.1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状况13-14
  • 1.1.2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14-16
  • 1.2 以一级A 标准为目标的城镇污水深度处理技术16-21
  • 1.2.1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状况16-17
  • 1.2.2 节能减排对城镇污水厂功能提升的要求17-18
  • 1.2.3 以一级A 标准为目标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18-21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1-23
  • 1.3.1 课题来源21
  • 1.3.2 课题研究的目的21-22
  • 1.3.3 课题研究的内容22
  • 1.3.4 课题研究意义22-23
  • 第二章 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分析23-28
  • 2.1 污水处理厂概况23-24
  • 2.1.1 污水处理厂简介23
  • 2.1.2 污水处理厂工艺及其运行状况23-24
  • 2.2 水质监测项目与方法24-25
  • 2.3 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结果及分析25-28
  • 2.3.1 进出水水质25-26
  • 2.3.2 出水水质与一级A 标准的差距26-27
  • 2.3.3 深度处理工艺进水水质的确定27-28
  • 第三章 深度处理工艺方案28-36
  • 3.1 深度处理主要技术方法比较28-30
  • 3.2 本课题深度处理工艺研究方案的确定30
  • 3.3 试验装置30-36
  • 3.3.1 工艺流程30-32
  • 3.3.2 工艺设计32-36
  • 第四章 深度处理试验结果及讨论36-56
  • 4.1 污染物去除机理36-38
  • 4.2 试验装置的启动38-39
  • 4.2.1 生物膜的培养方案38-39
  • 4.2.2 挂膜过程39
  • 4.3 运行参数控制39-40
  • 4.3.1 汽水比39-40
  • 4.3.2 水力停留时间40
  • 4.4 试验结果40-43
  • 4.4.1 水温变化40-41
  • 4.4.2 混合液pH 值的变化41-42
  • 4.4.3 装置进出水水质42-43
  • 4.5 试验结果分析43-52
  • 4.5.1 试验装置对SS 的去除43-44
  • 4.5.2 试验装置对COD 的去除44-46
  • 4.5.3 试验装置对NH_4~+-N 的去除46-47
  • 4.5.4 试验装置对TN 的去除47-48
  • 4.5.5 试验装置对TP 的去除48-49
  • 4.5.6 氨氮去除影响因素分析49-51
  • 4.5.7 两级装置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51-52
  • 4.6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52-55
  • 4.6.1 模型的建立52
  • 4.6.2 模型参数的确定52-55
  •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6-58
  • 5.1 结论56-57
  • 5.2 建议57-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A 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结果61-63
  • 附录B 试验装置进出水水质监测结果63-65
  • 致谢65-66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成果66-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受污染原水的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挂膜试验研究    张东,许建华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源水的设计参数    李怀正,傅威,白月华,张杰

以回用为目标的污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及其发展    邓耀杰,李平,朱凡,罗丹

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    周海东,刘勤亚,江燕

污水深度处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张杰,熊必永,李捷,杨宏

微污染原水氨氮的硝化模式    汤利华,许建华

生物膜-沸石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城市二级出水    盛铭军,詹健,王秀英

超滤膜法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中试试验研究    吴光,邱广明,陈翠仙,甘一萍,刘雪春

接触氧化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赖万东,杨卓如

曝气生物滤池的特点、应用及发展    王炜亮,毕学军,张波

水源水生物预处理除氨的研究与应用    刘远,赵杨,魏宏斌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预处理微污染原水挂膜过程研究    耿英慧,张明,徐亚同,史家梁,王绍祥

生物膜法除磷的研究进展    王建翔;陈洪斌;何群彪;屈计宁;

SAF-化学絮凝-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王秀丽;宋来洲;董春艳;

废水除磷技术及进展分析    夏宏生;向欣;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技术研究    卿春霞;张建民;同帜;

UBAF-CMF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李华;张尊举;王秀丽;宋来洲;

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的实施策略    张杰,熊必永

碳纤维表面特性对反硝化菌固着化的影响    刘杰,马兆昆

电气石对硝化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熟化的影响    姚志通;夏枚生;张红梅;胡彩虹;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含酚废水    徐成斌;黄斐;

城镇生活污水回用技术研究    刘梅英;苏永渤;

城市污水回灌处理技术的研究    周松颖;

唐山市再生水回用的分析预测    胡晓寒;秦大庸;鲁欣;刘俊;

生物膜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吴会中;单欣;赵琛琛;

白腐菌生物流化床处理PCP废水研究    周敬红;赵庆祥;

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滤复合膜的制备工艺    宋来洲;白明华;盛义平;张尊举;

再生水回用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杨林林;杨培岭;任树梅;

废水处理生物膜研究    胡小兵;钟梅英;张新喜;

印染废水水解酸化处理中填料的优化研究    林云明;林梦炜;范德林;叶益春;

EM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系统应用研究    王平

聚合物载体流化床反应器生物颗粒特性及焦化废水流化床系统生物脱氮研究    杨平

催化填料研制及其变速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性能研究    方芳

重金属有机废水电生物修复及生物膜结构与生物吸附模拟    李天成

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研究    刘强

河道底泥资源化—新型陶粒滤料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刘贵云

SBBR技术特性和动力学机制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胡龙兴

单池分区优化及能量模型的研究    王涛

O_3-BAF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蒋以元

缺氧变速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混合智能控制研究    冯裕钊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引黄供水工程规划    王秀娟

多元生物污水生态净化系统示范工程试验研究    张志刚

头孢类无菌原料药生产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祝雷

城市生活污水净化再用理论技术研究    杨文海

贫营养生物接触氧化新技术研究    徐鸣

Biofilter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废水的实验研究    杨建忠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建设与运营模式探讨    党超

膜集成技术处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生产废水的研究    刘广庆

水解酸化+好氧膜生物工艺处理弹药销毁废水的试验研究    郭新超

吸附电解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夏志新

生物膜过滤技术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    丛广治,白宇,张杰,白春学,李泳

一种新型悬浮填料的性能试验研究    张菊萍,孙华,周增炎

有机碳源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好氧脱氮的影响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

生物膜法除磷的研究进展    王建翔;陈洪斌;何群彪;屈计宁;

水力旋转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刘晓龙,王艺,赵勇胜

城市垃圾处理的新动向——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技术    李启彬,刘丹,欧阳峰

饮用水生物预处理除氮技术    任智勇,齐岩松,李然

垃圾渗液中有机污染物初探    郑曼英,李丽桃

城市垃圾处理与可持续发展    宋晓岚

多级串联式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优化设计    张伟,刘振鸿

生物絮凝吸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张金梅

上海市泗塘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达标改造工程实践    晏振辉;李剑波;周琪;陆小青;

南昌某氧化沟法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    胡晓峰;胡睿;

葫芦岛龙湾新区污水厂生物处理工艺应用选择    郭一飞;张胜华;孙勇;

日本霞浦污水处理厂除磷除氮工艺    阮如新;

卡劳塞尔污水处理技术在贵石沟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刘相国;

物元分析法在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郭景海;

土壤类型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功能的关系    杨昌凤;夏盛林;许春所;陈华;刘天兵;

污水处理厂引进高速风机的探讨    冯生华

优序法在污水处理厂优选中的应用    田贵全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工业污水管理中的地位    杨玲,李宁江,张鸣

北京市某镇级污水处理厂工艺改进研究    顾永钢;许志兰;廖日红;王培京;

洛阳市污水处理与节能减排的思考和建议    王建美;丁绍凯;

湖州市北污水处理厂卡鲁塞尔氧化沟运行管理    黄海明;

污水处理设备国产化——众望所归    高相升;

污水处理厂臭气的生物滤床处理    罗春;马立实;吴坚;周超平;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水资源应对措施——谈国外水循环利用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王苗苗;

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研究    班福忱;程琳;张佩泽;苑晓叶;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能源回收的潜力分析    雷洋;王玉明;杨勇;郑祥;

污水处理厂曝气控制    夏文辉;刘芬;周雹;

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之探讨    徐志瑛;徐志明;

BOT污水处理厂落户武汉阳逻    金涛 陈克斌

河湖水质每季度向社会公布    闫雪静

山东通报批评治污不力者    记者  周雁凌

56座污水处理厂实现市场化    记者 周雁凌 季英德

加快污水厂建设步伐 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    刘剑辉

市政府下达污水处理厂“限期整改令”    记者  庄云锋

11月底前10个污水处理厂投用    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韦建飞

全省最大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    蒋凌

污水处理厂每天“生产”污水    雒焕素

兰州最大污水处理厂9月投用    孙存德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决策研究    蒋茹

深圳河及沿岸污水处理厂典型雌激素微生物转化研究    王凌云

广州市典型污染河道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恶臭有机硫化物的初步研究    盛彦清

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分析方法及其在滇池水系环境化学行为研究    黄斌

再生水灌溉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焦志华

基于CAST工艺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高效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刘少武

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试验研究    许兵

包含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形成与降解及同时贮存与生长机理的新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建立与模拟研究    范吉

碱性磷酸酶在点面污染源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谢春生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案研究    方志珍

山东嘉祥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武秋生

萧山污水处理厂改建工程处理工艺研究    修燕

大庆西城区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技术应用研究    邢世才

污水处理厂节能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谭晶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能耗评价体系研究    李为

污水处理厂远程交互式系统    王伟东

城镇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研究    田秀芳

沌口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调查与预测    张齐云

广东某污水处理厂强化除磷工艺实验研究    贾丽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