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生物化学法协同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0:51
热度:

生物化学法协同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中氮磷含量不断增多,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制定《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中氮磷含量不断增多,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制定《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一级A标准总磷含量应少于0. 5mg/L,而我国大多数传统污水处理厂难以达到这个排放标准。因此,化学强化除磷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采用生物化学法协同处理城市污水,选用四种不同的化学药剂,分别是氯化铁FeCl_3、聚合硫酸铁PFS、硫酸铝Al_2(SO_4)_3及聚合硫酸铝PAS,测定不同混凝剂与生物协同除磷效果,并探索各种混凝剂在生化反应器中最佳运行工况,考察混凝剂对生物脱氮及有机物去除的影响。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本试验后期使用一体化连续流生物装置进行投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1)FeCl_3、Al_2(SO_4)_3及PAS三种混凝剂与生物具有协同除磷作用,PFS与生物不具有协同除磷作用。 (2)生化反应器内FeCl_3、Al_2(SO_4)_3和PAS三种混凝剂均具有促进生物脱氮作用,而PFS抑制生物脱氮。四种混凝剂均有助于有机物的去除。 (3)比较不同反应器内SVI值大小:聚合硫酸铝PAS 聚合硫酸铁PFS FeCl_3 Al_2(SO_4)_3 生物反应器。投加PAS的生化反应器内污泥凝聚及沉降性能最佳。 (4)投加PFS的生化反应器内的污泥产量是普通曝气法污泥产量3 ~ 4. 5倍,投加FeCl_3、Al_2(SO_4)_3及PAS三种混凝剂的污泥产量与曝气法污泥产量相比,差别不大。 (5)生化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与pH、温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6)连续流生物反应器内投加混凝剂PAS后,总磷去除率明显提高,总磷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总氮去除率有所提高。同时,混凝剂的投加有助于系统内有机物的去除。 (7)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投加四种混凝剂的反应器内以及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均少于接种污泥内微生物种群数量。投加四种混凝剂的反应器以及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数量均各不相同,各种反应器内形成各自优势种群。 【关键词】:生物化学法 脱氮除磷 混凝剂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6
  • 第一章 绪论16-36
  • 1.1 课题研究背景16-18
  • 1.1.1 含磷污水来源及特征16-17
  • 1.1.2 污水除磷技术17-18
  • 1.2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8-23
  • 1.2.1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18-22
  • 1.2.2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22-23
  • 1.3 化学除磷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3-29
  • 1.3.1 化学除磷工艺技术及应用23-28
  • 1.3.2 化学除磷特点28-29
  • 1.3.3 化学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29
  • 1.4 生物化学法脱氮除磷处理技术的应用背景与发展29-33
  • 1.4.1 生物化学法处理技术特点29-30
  • 1.4.2 生物化学法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及应用进展30-33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33-36
  •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33-34
  •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34-35
  • 1.5.3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35-36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36-39
  • 2.1 试验用水及水质36
  • 2.2 化学混凝剂36
  • 2.3 试验设备36-37
  • 2.4 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37-39
  • 2.4.1 水质分析项目及方法37-38
  • 2.4.2 水中以及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分析方法38-39
  • 第三章 化学及生物化学除磷试验研究39-54
  • 3.1 化学除磷试验研究39-41
  • 3.1.1 试验设备与运行39
  • 3.1.2 氯化铁FeCl_3除磷研究39-40
  • 3.1.3 聚合硫酸铁PFS除磷研究40
  • 3.1.4 硫酸铝Al_2(SO_4)_3除磷研究40-41
  • 3.1.5 聚合硫酸铝PAS除磷研究41
  • 3.2 生物化学除磷试验研究41-51
  • 3.2.1 污泥的培养与驯化41-43
  • 3.2.2 试验设备与运行43-44
  • 3.2.3 投加混凝剂除磷试验研究及投药量确定44-47
  • 3.2.4 生化反应器脱氮效果比较47-50
  • 3.2.5 生化反应器内有机物去除效果比较50-51
  • 3.3 生化反应器内污泥沉降性能比较及污泥量计算51-52
  • 3.3.1 污泥沉降性能比较51
  • 3.3.2 反应器内污泥量计算51-52
  • 3.4 反应器内重金属含量研究52-54
  • 3.4.1 试验条件52
  • 3.4.2 试验结果与讨论52-54
  • 3.5 本章小结54
  • 第四章 生物化学法试验影响因素研究54-70
  • 4.1 试验设备与运行55
  • 4.2 pH影响因素研究55-62
  • 4.2.1 试验条件55-56
  • 4.2.2 pH对生物反应器运行系统的影响56-57
  • 4.2.3 pH对投加氯化铁FeCl_3运行系统的影响57-58
  • 4.2.4 pH对投加聚合硫酸铁PFS运行系统的影响58-59
  • 4.2.5 pH对投加硫酸铝Al_2(SO_4)_3运行系统的影响59-61
  • 4.2.6 pH对投加聚合硫酸铝PAS运行系统的影响61-62
  • 4.3 温度影响因素研究62-69
  • 4.3.1 试验条件63
  • 4.3.2 温度对生物反应器运行系统的影响63-64
  • 4.3.3 温度对投加氯化铁FeCl_3运行系统的影响64-65
  • 4.3.4 温度对投加聚合硫酸铁PFS运行系统的影响65-66
  • 4.3.5 温度对投加硫酸铝Al_2(SO_4)_3运行系统的影响66-67
  • 4.3.6 温度对投加聚合硫酸铝PAS运行系统的影响67-69
  • 4.4 本章小结69-70
  • 第五章 连续流生化反应器脱氮除磷研究70-79
  • 5.1 试验装置70-71
  • 5.2 试验方案71-72
  • 5.3 试验运行条件72-73
  • 5.4 试验结果与讨论73-78
  • 5.4.1 连续流脱氮除磷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效果研究73-75
  • 5.4.2 反应器内投加混凝剂PAS试验研究75-77
  • 5.4.3 两种不同工况下污泥增长量比较77-78
  • 5.5 本章小结78-79
  • 第六章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生化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种群变化情况79-87
  • 6.1 试验仪器设备79
  • 6.2 样品DNA的提取79-80
  • 6.3 基因组 DNA的 PCR扩增80-81
  • 6.3.1 PCR扩增的原理80-81
  • 6.3.2 PCR扩增81
  • 6.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81-86
  • 6.4.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原理81-82
  • 6.4.2 DGGE所需配制的试剂82-83
  • 6.4.3 DGGE试验操作步骤83-84
  • 6.4.4 DGGE结果检测84-86
  • 6.5 本章小结86-87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7-89
  • 7.1 结论87-88
  • 7.2 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5-96
  • 致谢9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高铁酸钾联合聚合硫酸铁对除磷试验的研究    吴晓荣

氯化铁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磷去除的影响    冯春华,周岳溪,将进元,王海燕,胡翔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新动向    何志茹;霍玉龙;张文胜;

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赵恩海,朱文亭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for combined sewage in Shanghai    黄天寅

化学沉淀法除去废水中的氨氮及其反应的探讨    钟理,詹怀宇,D.O.Hill

铁系和铝系无机絮凝剂的性能分析    徐国想,阮复昌

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探讨    邱维,张智

化学除磷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运用    王刚;

DO 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可方;杜馨;张朝升;方茜;

化学—生物联合絮凝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郑兴灿,张悦,陈立

Carrousel 2000型氧化沟工艺调试过程中微生物学研究    许春红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邓香平

SBR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处理城市污水技术研究    林金銮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PCR-DGGE技术在环境微型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吴利;余育和;冯伟松;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提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马凯;彭继峰;

DE氧化沟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马美玲;

生物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丁爱芳;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刘灵芝;陈志刚;

短梗霉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模拟偶氮染料废水脱色性能研究    傅正生;禹兴海;冯光华;陈洁;

人工湿地氮转移影响要素及研究建议    蔡明凯;邓春光;

木薯酒精生产中厌氧消化液的回用工艺研究    张成明;翟芳芳;张建华;毛忠贵;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    刘建亲;花日茂;

离子束辐照技术在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关键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李淼;吴跃进;余增亮;俞汉青;吴李君;姚建铭;花日茂;汤锋;邱志芳;宋立言;韦朝阳;骆永明;赵其国;

垃圾填埋渗滤液的处理技术    李媛娣;王梅;郑涛;

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李克勋;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地下水N0_3~-污染微生物原位修复碳源的实验研究    汪家权;王晓丽;潘哲;胡明明;

畜禽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    傅学起;谭海周;

江苏生物质能源产业最新进展    李荣刚;王飞;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MAP法去除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试验研究    毛志伟;王浩明;孙礼明;

高效优势菌结合生物膜法处理采油废水的研究    唐运平;邹克华;鲍萍;隋峰;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技术经济优化研究    马永喜

氨氧化细菌强化倒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蒋波

蛭石—水溶液体系中锌、镉离子吸附特性与离子吸附理论    赵芳

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刘倩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系统中N_2O的释放机理与减量化控制研究    胡振

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地下水脱氮技术研究    张立辉

废轮胎热解油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王慧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沸石吸附与化学沉淀法联用处理氨氮废水研究    文婷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A~2/O~2在工艺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脱氮试验研究    李石磊

耐高渗(高糖)酵母菌株的选育    赵硕

双氧水、活性炭、沸石不同组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李海洋

混凝-Fenton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稂友明

微藻的溶气气浮采收技术研究    高莉丽

生物除磷工艺技术发展    田淑媛,杨睿,顾平,王景峰,李琛琛,何倚

城市生活污水情况调查及处理回用技术研究    李雷;

浅谈国内外江河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马经安,李红清

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探讨    邱维,张智

高铁酸盐对偶氮类染料的降解脱色研究    夏庆余,林智虹,郑曦,陈日耀,陈震

高铁酸钾预氧化处理受污染水库水    刘伟,马军

高铁酸钾强化PAC去除景观水体中藻类的研究    王国华;李晨光;孙晓;谭学军;伊学农;

高铁酸盐的多功能水处理效果及其应用展望    曲久辉

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栾兆坤,汤鸿霄

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短程生物脱氮试验研究    邱兆富;周琪;杨殿海;江建权;

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磷的形态分析及除磷研究    徐伟勇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化学辅助除磷试验研究    周峰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    况琪军,马沛明,胡征宇,周广杰

氯化铁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磷去除的影响    冯春华,周岳溪,将进元,王海燕,胡翔

有机碳源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好氧脱氮的影响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

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赵恩海,朱文亭

生物除磷工艺技术发展    田淑媛,杨睿,顾平,王景峰,李琛琛,何倚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有效措施    王琳,杨鲁豫,王宝贞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王薇,俞燕,王世和

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杨麒,李小明,曾光明,谢珊,刘精今

高校校园中水回用的研究与规划    赵新华,李长洪,肖迪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张景波

《国外城市污水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系统述评》研究课题通过鉴定    徐淑英;

对我国城市污水海洋处置的思索    吴洪杰,黄智民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周国成

关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思考    周晶,宋彧军,赵耀,安立新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经济政策    刘维城

浅论我国城市污水厂建设资金筹集问题    文一波

我国城市污水工业回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尹华,彭辉

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工作浅议    范秀磊,宋代敏

利用城市污水作电站循环水补充水的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葛春鹏,李少春

昆明的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    马培舜,王海玲,成丽华,郑兴灿

城市污水处理与一体化氧化沟技术    邓荣森;王涛;李伟民;张贤彬;

污水源热泵相关技术问题探讨    康彦青;华舟萍;马乐;

赋存于城市污水中的低温热能利用研究    尹军;

利用城市污水作为采暖热源的可行性分析    张玫;谢峰;丁学岩;

紫外消毒在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蒋以元;王彬;梁福康;

城市污水热泵供热的经济性分析    李建兴;宋晓燕;刘全生;

水源热泵系统回收城市污水低温热能可行性分析    孙始财;张立智;

城市污水排海排江技术研究会工作报告    

城市污水净化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浅见    钱文武;

城市污水处理的初步探索    王殿伟;

拉林河流域城市污水将达标排放    徐本强 记者 王大波

城市污水净化的新途径    张晓良

衡阳城市污水垃圾处理 获中央投资    记者 匡玉 通讯员 武孝军

城市污水变废为宝    新华社记者 谢云挺

哈工大世界首创变城市污水为取暖制冷新能源    智杰 吴天飞

省督导组肯定我市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记者 王文珩 实习生 刘海斌

黄石亮出利剑治理城市污水    余正明通讯员 刘和明

8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43座正常运行    本报记者 李静雯 实习生 赵安源

取暖制冷可用城市污水 哈工大研制成功新能源    于勇澜

城市污水减排向资源化利用迈进    邱笑尘 记者 赵蕴颖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构建理论与方法    陈荣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分析及模拟预测    李梅

O_3-BAF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蒋以元

三柱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及水动力特性研究    陈振民

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床处理城市污水试验及机理研究    张志斌

城市污水高效厌氧处理技术研究    邵丕红

城市污水环境下混凝土腐蚀及耐久性研究    闻宝联

亚硝化细菌应用于生物滤池及反渗透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现场中试研究    杨波

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蒋茹

西安市城市污水变化特性分析及规律研究    杨仙娥

混凝法强化处理城市污水与缺氧变速生物滤池(ABF)出水的试验研究    张国庆

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王羽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生物膜过滤技术试验研究    邱维

HSB高效微生物技术处理城市污水一体化装置研究    杨光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城市污水治理工程规划研究    陈峰

污水处理厂投资及运营研究    陈涣壮

深圳市污水再生回用的研究    徐清泉

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处理低温城市污水    马华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