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A_1菌特性及其强化处理污水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0:33
热度:

A_1菌特性及其强化处理污水研究【摘要】:生物强化技术是通过向废水处理系统中直接投加从自然界筛选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达到对某种或某类有害物质的去除或某方面性

【摘要】:生物强化技术是通过向废水处理系统中直接投加从自然界筛选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达到对某种或某类有害物质的去除或某方面性能优化的目的,从而最终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是现代微生物培养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良好应用和扩展。 本文以从人参栽培土壤中筛选的菌种(暂命名为A1,现由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保存)为试验菌种,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以模拟淀粉废水、模拟含纤维素废水、模拟味精废水和实际校园污水为研究对象,研究A1菌对这几种废水的强化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A1菌的最适温度为25℃~30℃,它能分解葡萄糖产酸并分解葡萄糖的代谢产物,能分解淀粉、纤维素和柠檬酸。 将A1菌直接投入模拟淀粉废水、模拟含纤维素废水和模拟味精废水,发现A1菌对它们都有良好的降解效果。研究了菌体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摇床转速等因素对模拟淀粉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30℃,摇床转速160r/min,废水自然pH条件下(pH=6.6~7.0),不经灭菌的模拟淀粉废水120h的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97.5%;通过滤纸失重率和CMC酶活测定,可知A1菌产纤维素降解酶高峰期在第4~6天,第6天的滤纸失重率为15%,24h模拟含纤维素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78.3%;对模拟味精废水的研究表明,在废水初始pH为碱性,温度30℃,摇床转速160r/min条件下,96h CODcr去除率即可达92.6%。 将A1菌投加于活性污泥中处理模拟淀粉废水和实际校园污水,可缩短污泥驯化期,结果表明:4h模拟淀粉废水的CODcr去除率即能达到90%以上,24hCODcr去除率为95.0%;5h后实际校园污水的CODcr浓度由原来的1438.5mg/L降为70.9mg/L,CODcr去除率为95.1%,即可达到《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都优于不加A1菌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 【关键词】:生物强化技术 生理生化特性 模拟淀粉废水 模拟含纤维素废水 模拟味精废水 活性污泥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11-12
  • 1.2 生物强化技术的提出、作用机理及实际应用12-14
  • 1.2.1 生物强化技术的提出12
  • 1.2.2 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12
  • 1.2.3 生物强化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12-14
  • 1.3 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及开发现状14-16
  • 1.3.1 高效菌种的选育14-15
  • 1.3.2 菌剂的开发现状15-16
  • 1.4 几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法处理现状16-22
  • 1.4.1 淀粉废水的生物法处理现状17-19
  • 1.4.2 含纤维素废水的生物法处理现状19-21
  • 1.4.3 味精废水生物法处理现状21-22
  • 1.5 研究背景22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2-23
  • 1.7 研究的主要内容23-24
  • 第二章 A_1菌分解糖类特性研究24-34
  • 2.1 实验材料24-26
  • 2.1.1 实验仪器及设备24
  • 2.1.2 实验药品24-25
  • 2.1.3 培养基及实验试剂的配制25-26
  • 2.2 菌株的基本情况26-27
  • 2.2.1 菌株来源26
  • 2.2.2 菌株的处理与保存26
  • 2.2.3 菌株的菌体特征观察26-27
  • 2.3 实验方法27-29
  • 2.3.1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28
  • 2.3.2 甲基红(M.R.)实验28
  • 2.3.3 乙酰甲基甲醇(V.P.)实验28
  • 2.3.4 柠檬酸盐试验28
  • 2.3.5 淀粉水解实验28
  • 2.3.6 葡萄糖氧化发酵实验28-29
  • 2.3.7 纤维素分解实验29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29-34
  • 2.4.1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9-30
  • 2.4.2 甲基红(M.R.)实验结果30
  • 2.4.3 乙酰甲基甲醇(V.P.)实验结果30-31
  • 2.4.4 柠檬酸盐试验结果31
  • 2.4.5 淀粉水解实验结果31-32
  • 2.4.6 葡萄糖氧化发酵实验结果32
  • 2.4.7 纤维素分解实验结果32-33
  • 2.4.8 A_1菌分解糖类实验结果汇总33-34
  • 第三章 A_1菌强化处理污水研究34-54
  • 3.1 模拟淀粉废水的处理34-41
  • 3.1.1 实验材料与方法34-35
  • 3.1.2 实验结果与分析35-40
  • 3.1.3 小结40-41
  • 3.2 模拟含纤维素废水的处理41-45
  • 3.2.1 实验材料与方法41-43
  •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43-45
  • 3.3 模拟味精废水的处理45-47
  • 3.3.1 实验材料与方法45-46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46-47
  • 3.4 接种A_1菌于活性污泥处理模拟淀粉废水和实际校园污水47-54
  • 3.4.1 实验试剂及药品47
  • 3.4.2 A1菌接种活性污泥处理淀粉废水47-51
  • 3.4.3 A_1菌接种活性污泥处理实际校园污水51-54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54-56
  • 4.1 结论54-55
  • 4.2 建议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含纤维素废水生物水解的应用研究    曾科,高健磊,陈四州,吴连成

SBR活性污泥法处理味精废水的工艺研究    陈亮

长江口湿地三个演替阶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杨泽华;童春富;陆健健;

应用光合细菌处理味精废水    王菲凤,刘文伟

水资源及水生态的现状及治理    王月仪;

用可持续发展观解决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    杨晓琴;王成端;

高分散、高传质好氧生化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范潇梦,王绍文,王鹤立,赫俊国,赵锰,赵立功,李文杰,潘志锋

细菌和真菌降解纤维素的机理(上)    M.P.Coughlan;吴克谦;

UASB反应器处理淀粉废水试验研究    张振家,王太平,张虹,张扬

SBR法处理人工配制味精废水的实验研究    邓靖;王学刚;张国庆;卢颖;

生产性UASB反应器处理淀粉废水的快速启动研究    赵群英

纤维素优良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朱玉玺

混凝-Fenton氧化—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研究    徐跃卫

一株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李方正;唐亮;赵建文;王文娟;赵宏坤;

芦笋老茎堆肥中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李欣欣;王琳琳;申挺挺;宋志刚;韩建荣;

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固态发酵初步研究    叶生梅,王岚岚,欧阳明

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对枯草杆菌产α-淀粉酶的影响    聂光军;薛正莲;岳文瑾;肖必青;陈军;

根霉Rhizopus sp. TC1产酶条件的研究    陈阿娜;汤斌;张庆庆;翟光雯;周逢云;

红曲霉液体培养对产脂肪酶条件的研究    汤斌,张庆庆

微生物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的作用    鲍立宁

紫外线诱变选育酸性α-淀粉酶高产菌株    游玟娟;

根霉产脂肪酶液态发酵条件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    刘斌,蔡敬民,吴茜茜,张洁,吴克,潘仁瑞

培养条件对病原物胞壁降解酶种类和活性的影响    张红,徐敬友

不同阴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研究    马欢;刘伟伟;王秀菊;刘士清;李建昌;张无敌;

生物强化法处理废水技术研究进展    王毅;

浅谈微生物絮凝剂(MBF)物质组成和应用    刘涛;

棒束孢霉碱性磷酸酯酶部分理化性质的研究    褚西宁;罗建颖;程巧梅;

大麻纤维性能及生物酶脱胶工艺研究    蒋少军;李志忠;张新璞;胥顺吉;

大麻纤维的生物酶脱胶技术    蒋少军;李志忠;张新璞;胥顺吉;

亚麻纤维的酶处理技术    蒋少军;李志忠;张新璞;

氮掺杂ZnO纳米晶表面改性及其抗菌性、紫外防护性研究    郑敏;吴佳卿;许乐;殷骏;

一株异淀粉酶产生菌的粗酶酶学性质研究及发酵条件优化    杨云娟;钟巧芳;唐湘华;李俊俊;黄遵锡;

浅谈中小型马铃薯淀粉厂污水处理方案    王子戡;徐考群;

长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学研究    安传光

微孢根霉华根霉变种CICIM F0088生淀粉酶系的研究    李彧娜

离子液体—蛋白酶处理对羊毛表面性能的影响    袁久刚

酶法合成糖苷及其酯类衍生物的研究    杨荣玲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    黄兵

循膀胱经背俞穴弹拨法合针灸治疗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的临床研究    范宏元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红麻骨纤维质转化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    阮奇城

利用转基因技术创造适合纤维素乙醇生产的玉米新材料    张淑娟

改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生物酶及其控制造纸白水中DCS物质的研究    刘凯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高活性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    潘海波

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    马岩岩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改良UASB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模拟及启动性能研究    孙向鹏

根霉ZM-10脂肪酶酶学性质和化学修饰    于忠良

辣根过氧化物酶与一氧化氮作用机理及其在一氧化氮测定中的应用    强丽

潍坊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薛梅

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研究    刘立杰

棒曲霉Asp-195v蛋白酶的特性及其功能cDNA片段克隆的研究    毕思远

抗铅联合苯酚降解多功能菌的构建    彭冉

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研究进展    刘壮,杨造燕,田淑媛

利用芬顿试剂预处理难降解的二硝基氯化苯废水    肖羽堂,许建华

用后道味精母液提取谷氨酸后的废液生产r-氨基丁酸    章汝平,何立芳

SBR法处理工业废水中污泥浓度对有机物降解速率的影响    李秀玮,李世明,彭永臻

SBR活性污泥法处理味精废水的工艺研究    陈亮

秸杆类粗纤维饲料生化加工技术的研究    王仁振

用生物技术开发秸秆资源    赵守贤,张宏斌

应用光合细菌处理味精废水    王菲凤,刘文伟

味精废水与造纸黑液混合液的厌氧处理    徐雪莹;王祖宜;陈泽鹏;王士享;范绮莲;

味精厂废水处理初探    钱鸣

四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陆文海;徐才洪;

普鲁兰多糖在土豆淀粉废水中的发酵条件研究    陈洁;傅正生;王长青;达文燕;

玉米淀粉废水中的微生物及其净化淀粉废水的作用研究    李素玉;李玉;罗岩;张志琼;

以淀粉废水、麦芽根制备生物材料——短梗霉多糖    邵荣;许琦;刘珊珊;余晓红;汪志君;方维明;

玉米淀粉废水过滤的试验研究    李孟;汪志英;

不同来源菌群处理淀粉废水研究    孙乾刚;蓝丽红;李媚;廖安平;

淀粉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张艳玲;黄俊生;

酵母菌处理大米淀粉废水的工艺研究    励飞;缪礼鸿;李芙蓉;

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黄勇兰;蓝丽红;李媚;谢涛;蓝平;廖安平;

生物催化剂——酶在淀粉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朱辉;

聚丙——铝酸钠净化淀粉废水    周家驹;

淀粉废水臭味发生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刘静;林亚玲;尹学清;谢安;杨延辰;李子明;

好氧流化床处理淀粉废水载体选择初步研究    廖安平;孙红霞;蓝丽红;李媚;

淀粉废水的治理    贝兆祯;

淀粉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主要方法的探讨    张艳玲;黄俊生;

淀粉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蒋梁鹤;郑学明;尚会建;允川;

IC+A/B工艺处理高浓度淀粉废水    冯雷;张守健;王天利;

钛基PbO_2电极降解淀粉废水的实验研究    赵银平;胡俊生;

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综合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杜新贞;陈俊辉;薛林科;司长代;陈慧;

优势菌P/O生物技术治理淀粉废水——武鸣皇后淀粉化工厂淀粉废水治理技术调查报告    罗武;李旭;

固原淀粉废水 浇灌农田好用    李更虎 朱林祥

淀粉废水用于休闲地灌溉    毛建东 崔万杰

固原淀粉废水难题得破解    李更虎

苏鲁联手清查小淀粉跨界污染    记者 颜旻 通讯员 邱少军

请“污”肥农田买“废”夺丰产    通讯员 段文学

淀粉废水排进固原聚宝盆    本报记者  苏峰

我市淀粉废水灌溉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通讯员 李根梅 方海军

宁夏建大型马铃薯基地    记者 张国凤

固原:水库鱼死鸟亡,污水能烧死青苗    记者 肖敏

实施治理项目 促进企业减排    卢伟

微波诱变乳酸高产菌选育及淀粉废水发酵制乳酸工艺研究    徐伟

淀粉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杨宝芸

利用淀粉废水发酵产油脂真菌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杨珊

米根霉利用鱼粉废水和淀粉废水直接发酵产L-乳酸的研究    生晶晶

淀粉废水有机组分分析及其对粘红酵母的影响    于雅潇

淀粉废水资源化处理中微波灭菌工艺及机理研究    张悦

电催化氧化处理淀粉废水的研究    胡万鹏

模拟淀粉废水厌氧发酵制氢与燃料电池发电一体化    魏娟

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玉米淀粉废水的研究    韩玉兰

聚铁类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在高浓度淀粉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王艳

淀粉废水絮凝用丙烯酸钠聚合物的研究    赫丽华

多段式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淀粉废水试验研究    梁增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