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践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0:24
热度:

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践研究【摘要】:在大量阅读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人工湿地在推广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提出

【摘要】:在大量阅读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人工湿地在推广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人工湿地改型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构建的组合人工湿地模式,主要针对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及其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组合系统中各单元的贡献及季节变化对单元去污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对系统中植物吸收作用在脱氮、除磷过程中的贡献进行探讨和研究;其目的在于使该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人工湿地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对生活污水中各污染物均具有明显净化效果,即使在气温低,植物生长停止,微生物活性很低的冬季,系统大多数污染物质的去除率仍在60%以上。组合系统各单元去污能力及其对系统去污的贡献会随季节变化出现差异,但温度季节性变化对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处理效率影响较小。好氧生化池和潜流人工湿地所起的作用最大,分别承担了CODcr、TN和TP的去除,生物调节池对各污染物去除能力最小,但作用不可忽视。系统中形成的生态结构是各单元之间互补作用的内在因素。 系统中植物研究表明:系统中引种植物均生长良好,具有一定的景观效应。不同植物N、P含量具有一定差异,且在同一生境中,不同植物的生物量差异显著。植物N、P积累量与植物生物量之间显示一个显著的正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934和0.7887;植物N、P积累量与植物体内N、P含量也呈正线性关系,但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R2)分别为0.4996和0.4850。各单元中植物吸收对N、P去除的贡献率与单元进水负荷有关,结果表明植物对N、P的吸收在低负荷系统中占有显著优势,表流湿地单元中植物吸收对N、P去除的贡献率高于生物调节池和潜流湿地两个单元。在本组合系统中植物吸收对单元N、P去除仅起到有限作用,其贡献率在2%-10%左右。 【关键词】:组合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去除率 季节变化 植物吸收 贡献率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8
  •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目前污水处理技术10-12
  • 1.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净化机理12-18
  • 1.2.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12-15
  • 1.2.1.1 人工湿地起源12-13
  • 1.2.1.2 人工湿地的类型13-15
  • 1.2.1.3 人工湿地的基本组成15
  • 1.2.2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15-18
  • 1.2.2.1 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16
  • 1.2.2.2 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机理16-17
  • 1.2.2.3 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机理17
  • 1.2.2.4 人工湿地对其他物质的去除机理17-18
  • 1.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植物18-21
  • 1.3.1 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18-20
  • 1.3.1.1 植物直接吸收作用18-19
  • 1.3.1.2 植物的根系区域为微生物生存提供栖息场所19-20
  • 1.3.1.3 加强水力传导,维持通气状况20
  • 1.3.2 植物净化污水的优势与缺点20-21
  • 1.4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现状21-23
  • 1.4.1 国外人工湿地研究概况21-22
  • 1.4.2 国内人工湿地研究概况22-23
  • 1.5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面临的挑战23-24
  • 1.6 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24-26
  • 1.7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26-28
  • 2 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构建28-36
  • 2.1 项目概况28
  • 2.2 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28-29
  • 2.3 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各组成单元29-31
  • 2.3.1 A-生物调节池29
  • 2.3.2 B-好氧生化池29-30
  • 2.3.3 C-D复合人工湿地30-31
  • 2.4 组合单元构筑参数31
  • 2.5 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构建原理31-33
  • 2.5.1 组合增效原理31-32
  • 2.5.2 生态学原理32-33
  • 2.6 组合系统中植物的选择与管理33-36
  • 2.6.1 生物调节池植物33
  • 2.6.2 潜流湿地植物33-34
  • 2.6.3 表流湿地植物34
  • 2.6.4 植物的管理34-36
  • 3 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及各单元功效36-52
  • 3.1 运行监测36-37
  • 3.1.1 水质分析项目与方法36
  • 3.1.2 取样单元及位置36-37
  • 3.2 组合人工湿地总体净化效果37-39
  • 3.3 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动态特征39-44
  • 3.3.1 组合人工湿地对有机物(CODcr)去除效率的动态特征39-40
  • 3.3.2 组合人工湿地对NH_4~+-N去除效率的动态特征40-41
  • 3.3.3 组合人工湿地对TN去除效率的动态特征41-43
  • 3.3.4 组合人工湿地对TP去除效率的动态特征43-44
  • 3.4 各组合单元功效44-51
  • 3.4.1 各组合单元去污能力44-46
  • 3.4.2 季节变化对单元去污能力的影响46-48
  • 3.4.3 各单元在组合系统中贡献48-49
  • 3.4.4 季节变化对单元在组合系统贡献比的影响49-51
  • 3.5 本章小结51-52
  • 4 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植物52-68
  • 4.1 试验材料52-53
  • 4.2 采样与分析53
  • 4.2.1 植物样采集53
  • 4.2.2 样品处理及分析53
  • 4.3 植物含水率53-54
  • 4.4 生物调节池植物结果与分析54-58
  • 4.4.1 植物生长情况54
  • 4.4.2 植物N、P含量及生物量分析54-56
  • 4.4.3. 植物对N、P去除的贡献56-58
  • 4.5 潜流湿地植物结果与分析58-64
  • 4.5.1 植物生长情况58-59
  • 4.5.2 植物N、P含量及生物量分析59-63
  • 4.5.3 植物对N、P去除的贡献63-64
  • 4.6 表流湿地植物结果与分析64-66
  • 4.6.1 植物生长情况64
  • 4.6.2 植物N、P含量及生物量分析64-65
  • 4.6.3 植物对N、P去除的贡献65-66
  • 4.7 本章小结66-68
  • 5 结论与建议68-72
  • 5.1 结论68-69
  • 5.2 研究的创新点69-70
  • 5.3 建议70-72
  • 参考文献72-81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81-82
  • 致谢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翁美娅,刘鹏,徐根娣,蔡妙珍

利用人工基质无土栽培经济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    刘淑媛,任久长,由文辉

污水湿地处理工艺优化组合设计    李万庆,乔玉清,于秀玲,孙晓蓉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王薇,俞燕,王世和

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研究    吴振斌,陈辉蓉,雷腊梅,宋立荣,付贵萍,金建明,贺锋,何振荣

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    许春华,周琪,宋乐平

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对策    郑亚西,王关民

水解-好氧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    王聪亮,胡龙兴,钱世超

人工湿地的发展概况和面临的问题    张兵之,吴振斌,徐光来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生态效应    白峰青,郑丙辉,田自强

西安湿地资源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研究    刘宏斌

吸附法除磷的理论模型研究    黄中子

厌氧-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蒯圣龙;尹程;

K~+对水分胁迫下超级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隋娜,李萌,田纪春,孟庆伟,赵世杰

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郭晓燕;袁玲;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

拟南芥PLDα1突变体的繁殖及形态和生理特性分析    郭淼;张廷婷;高建强;崔德才;

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

转正义基因番茄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对抗旱性的影响    黄霄;杨秀梅;刘训言;孟庆伟;

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

不同栽培基质对甜瓜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

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

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

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

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

高校校园中水回用探析    笪春年;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

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    常江;杜艳;姚艳娟;

不同枇杷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细胞壁组分的变化    陈宇;黄志明;叶美兰;吴锦程;

不同枇杷品种细胞壁代谢与果肉质地形成的关系    傅明连;林素英;蔡丽琴;黄志明;吴锦程;

水肥一体化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虎成;徐坤;

B型烟粉虱诱导的烟草防御信号途径及B型烟粉虱和烟蚜对烟草防御反应的生理适应性差异    毕明娟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    周莉荔

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侯钰荣

氮、水和温度对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长的影响    王俊峰

盐生和中生植物对盐害的响应及其抗性结构机制研究    盖玉红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    郑光辉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    马琳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    潘媛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费云舟

基于植物群落分析的武汉城市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典型模式研究    曾毅

常见沉水植物对草海水体总磷去除速率的研究    乔建荣,任久长,陈艳卿,宋福

四种生态类型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净化能力的研究    曹萃禾

城市废水生态工程土地处理系统研究与发展    高拯民

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赵恩海,朱文亭

废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Ⅰ特征和原理    颜京松

污水湿地处理工艺优化组合设计    李万庆,乔玉清,于秀玲,孙晓蓉

废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Ⅱ—类型及一些案例    赵思平,颜京松

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杨健,吴一蘩,王树乾,施鼎方

水生维管束植物处理污水及其综合利用    田淑媛,王景峰,朗铁柱,杨秀文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王薇,俞燕,王世和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动力学研究    杨有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