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医院污水处理优势功能菌筛选、强化及培养条件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56
热度:

医院污水处理优势功能菌筛选、强化及培养条件优化【摘要】:医院污水特别是一些传染病医院的污水属于高危险源、高生物污染的特殊污水,如果医院污水不能得到妥善处理,那么它不但会对水环境造成

【摘要】:医院污水特别是一些传染病医院的污水属于高危险源、高生物污染的特殊污水,如果医院污水不能得到妥善处理,那么它不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还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问题。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今社会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这也导致了医院污水的成分越来越复杂,给医院污水的处理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因此,目前医院污水处理问题已经是现代社会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获得高效处理医院污水的优势功能菌,并研究这些菌的降解COD和降解氨氮的能力,本课题从天津市海河医院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中取得污水样品,通过设定低温条件分离出了19株具有降解医院污水COD的菌种,用异养硝化培养基分离出61株降解污水中氨氮的菌种,再通过自制的试剂根据颜色反应初筛出32株去除氨氮的功能菌,在这过程中研发出一种高通量筛选功能菌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筛菌的时间,提高效率。最后依据它们对COD降解率的高低,复筛出3株具有高效降解医院污水COD的单菌株,他们对COD降解率分别高达91.37%、93.92%和91.26%。同样根据氨氮去除率、亚硝酸盐氮去除率的高低,复筛出4株高效降解医院污水中氨氮的功能菌,它们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3.47%、94.69%、91.22%和91.25%,筛选出的这几株高效功能菌将会对今后医院污水处理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研究了碳源、碳氮比、pH值、温度和转速这几个因素对筛选出的5株高效功能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其中采用的碳源为醋酸钠、柠檬酸钠、葡萄糖、甘油、废糖蜜、甲醇、蔗糖;采用的碳氮比为15:1、10:1、4:1和1:1;采用的不同的pH值分别为5.0、6.0、7.0、8.0和9.0;不同的温度分别设定为20℃、25℃、30℃、35℃和40℃;不同的转速分别设定为80rpm、100rpm、120rpm、140rpm、160rpm和180rpm。结果得出适宜这5株高效功能菌生长的培养条件是碳源为废糖蜜、碳氮比为4:1、pH值为7.0~8.0、温度为25℃~30℃、转速为140rpm~160rpm。然后在这个最优的生长条件下,做出5株高效功能菌的生长曲线,得出5株高效功能菌的菌浓都达到107~109之间。 为了探讨高效功能菌群在实际污水中的作用和在医院污水反应器启动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天津市海河医院的污水进行了工艺研究。将筛选出的高效功能菌混合投入到天津市海河医院的膜生物污水反应器中,进行污水反应器的快速启动,结果表明,采取多种高效功能菌共同投加的方式,进水COD浓度波动较大,平均值为110mg/L;出水COD浓度稳定在26.8mg/L以下,平均值为16.4mg/L。该高效功能菌群对COD的平均降解率达到85.1%,该系统的进水氨氮浓度在15.8~90.0mg/L之间波动,变化幅度较大,其平均值为42.8mg/L,而出水氨氮浓度则较稳定,平均值为0.93mg/L,平均去除率高达97.9%,这样充分实现了污水处理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为了揭示膜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从膜生物反应器中取得污水样品,通过提取样品中的总DNA,以细菌通用引物进行16S rDNA的PCR扩增和16s rDNA可变区V3的扩增,再将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获得表征污水中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电泳图谱,研究表明,筛选出的5株高效功能菌在污水的微生物群落中占有优势地位,属于污水中的优势菌,因此本文筛选出高效功能菌群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该菌群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污染物净化效能、加快了系统启动,强化了系统稳定性和耐负荷冲击能力,为医院污水的污染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医院污水 COD 氨氮 条件优化 工艺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X79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前言12-29
  • 1.1 医院污水概述12-16
  • 1.1.1 国内外医院污水处理现状13-15
  • 1.1.2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15-16
  • 1.2 生物除碳技术研究概述16-18
  • 1.2.1 化学需氧量(COD)的概述16
  • 1.2.2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方法16-17
  • 1.2.3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方法的概述17-18
  • 1.2.4 新型快速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方法的概述18
  • 1.3 生物脱氮技术研究概述18-27
  • 1.3.1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概述19-21
  • 1.3.2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概述21-27
  •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与内容27-29
  • 1.4.1 研究背景及目的27
  •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7-29
  • 第二章 高效降解医院污水 COD 菌种的筛选29-37
  • 2.1 前言29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29-31
  • 2.2.1 样品29
  • 2.2.2 培养基29-30
  • 2.2.3 仪器与设备30-31
  • 2.3 试验方法与技术路线31-32
  • 2.3.1 分离方法31
  • 2.3.2 COD 浓度的测定方法31
  • 2.3.3 COD 降解率的计算方法31
  • 2.3.4 试验的技术路线31-32
  • 2.4 实验步骤32-33
  • 2.4.1 降解 COD 菌种的初筛32
  • 2.4.2 降解 COD 菌种的富集32
  • 2.4.3 降解 COD 菌种的复筛32-33
  • 2.4.4 降解 COD 菌种的保存33
  • 2.5 试验结果与讨论33-37
  • 2.5.1 降解 COD 菌株的初筛33
  • 2.5.2 降解 COD 菌株的摇瓶复筛33-34
  • 2.5.3 高效降解 COD 功能菌的测序结果34-37
  • 第三章 去除医院污水氨氮菌种的高通量筛选37-49
  • 3.1 前言37
  • 3.2 试验器材37-39
  • 3.2.1 样品来源37-38
  • 3.2.2 培养基38
  • 3.2.3 试剂38
  • 3.2.4 仪器与设备38-39
  • 3.3 试验方法与技术路线39-41
  • 3.3.1 分离方法39-40
  • 3.3.2 高通量显色筛选40
  • 3.3.3 各指标的检测方法40
  • 3.3.4 氨氮去除率的计算方法40
  • 3.3.5 试验技术路线40-41
  • 3.4 实验步骤41-42
  • 3.4.1 除氨氮菌种的高通量初筛41
  • 3.4.2 除氨氮菌种的富集41
  • 3.4.3 除氨氮菌种的复筛41-42
  • 3.4.4 除氨氮菌种的保存42
  • 3.5 试验结果与讨论42-47
  • 3.5.1 除氨氮菌种的初筛42-44
  • 3.5.2 除氨氮菌种的摇瓶复筛44-45
  • 3.5.3 高效除氨氮菌的测序结果45-47
  • 3.6 本章小结47-49
  • 第四章 高效功能菌培养条件的优化49-57
  • 4.1 前言49
  • 4.2 实验材料49-50
  • 4.2.1 菌株49
  • 4.2.2 培养基49-50
  • 4.3 实验方法50
  • 4.3.1 活菌计数法50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50-56
  • 4.4.1 不同碳源对高效功能菌生长情况的影响50-51
  • 4.4.2 不同 C/N 对高效功能菌生长情况的影响51-52
  • 4.4.3 不同 pH 值对高效功能菌生长情况的影响52-53
  • 4.4.4 不同温度对高效功能菌生长情况的影响53-54
  • 4.4.5 不同转速对高效功能菌生长情况的影响54
  • 4.4.6 高效降解 COD 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54-55
  • 4.4.7 高效降解污水中氨氮菌生长曲线的绘制55-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工艺验证57-65
  • 5.1 前言57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57-60
  • 5.2.1 正交试验设计57-58
  • 5.2.2 试验装置58-59
  • 5.2.3 试验方法59
  • 5.2.4 分析测试项目及所用方法59
  • 5.2.5 DNA 的提取方法59
  • 5.2.6 PCR 扩增59
  • 5.2.7 PCR 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59-60
  • 5.3 实验结果60-64
  • 5.3.1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60-61
  • 5.3.2 菌群生长曲线的绘制61-62
  • 5.3.3 COD 的降解效果62
  • 5.3.4 氨氮的去除效果62-63
  • 5.3.5 处理过程中复合菌群的动态分析63-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6.1 降解医院污水中 COD 功能菌的筛选65
  • 6.2 去除医院污水中氨氮功能菌的筛选65
  • 6.3 医院污水中高效功能菌培养条件的优化65
  • 6.4 高效功能菌的工艺验证65-66
  • 6.5 本实验的创新点66
  • 6.6 本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3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3-74
  • 致谢74-7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自热法快速测定化学需氧量    魏凤玉,崔鹏,邓传芸

不同类型医院污水处理方案的分析与优化    唐心强;大年邦雄;张丽清;党光耀;

中国医院污水处理现状及前景分析    马云;高艳玲;陈丽春;赵欣;

好氧脱氮菌群的筛选驯化及PCR-DGGE分析    韩丽华;张绍璐;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    陈志莉,叶茂平

耐盐好氧反硝化菌筛选及其反硝化特性的研究    李静;王文文;梁磊;冯文清;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焦化高氨废水    刘超翔,胡洪营,彭党聪,王志盈,钱易

污水紫外吸光度与污水COD之间的关系    闫百瑞,吴华

生物脱氮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于庆满,颜家保

密封式COD反应器快速测定法    陈元彩,龙世明,吴友明

异养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苏俊峰

紫外吸收法COD监测技术的研究    刘凤

基于机器学习的水质COD测量方法研究    孙长嵩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杨代金;张穗;王玉军;温广月;

医院污水处理典型工艺及技术发展趋势    刘道根,黄种买,王红萍,郭琰

ANAMMOX滤池的启动及运行研究    韩晓晶;郑俊;孟海玲;陈慧娣;

气化废水的处理技术探索    谢群;

小型医院废水处理方案探讨    徐国胜;

中水回用及其应用研究    喻青;赵新华;秦琦;薛岩;

好氧反硝化菌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有乐;雷兴龙;王亚变;杨勤;

衡阳市空气质量变化研究    刘衡林;易诚;陈津端;

倒置A~2/O工艺处理混合污水的研究    石明岩;冯兆继;余建恒;夏耿东;

二级处理水中残留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及适用的膜法预处理技术    王磊;王旭东;刘莹;段文松;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一株异养型亚硝酸盐转化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余东游;刘韶娜;李卫芬;黄海智;

卷烟厂污水处理方式探讨    刘志旺;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污水处理厂生物脱臭法浅析    李昌建;赵杰;刘博;王立元;

桂林市医院污水处理调查及研究    曾全方;王敦球;黄斌;

强化混凝处理医院污水的工艺条件探讨    于海飞;李新杰;

出水循环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效能    何连生;刘鸿亮;席北斗;朱迎波;

一种新型的除臭技术——非平衡等离子体    阮建军;施耀;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典型河口区氮循环过程和影响机制研究    林啸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实验研究    刘亮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多层生物滤塔净化硫化氢废气研究    张华新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A~2/O~2在工艺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脱氮试验研究    李石磊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模拟合成氨废水试验研究    潘文琛

液体电极沿面放电等离子体灭活大肠杆菌的研究    王天威

几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赵婷婷

双氧水、活性炭、沸石不同组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李海洋

好氧反硝化菌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有乐;雷兴龙;王亚变;杨勤;

DNA提取方法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PCR-DGGE检测的影响    李鹏;毕学军;汝少国;

利用微生物高效率脱臭处理技术    宣华;刘殿生;

微波消解无汞盐光度法测定COD    王春娜

含氨氮废水生物脱氮新工艺    全学军,萧灿,杨丽华,张丽杰

系统评价EM菌液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孟范平,李桂芳,李科林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及动力学    徐伟锋,孙力平,古建国,郑先强

厌氧氨氧化混培菌的获得及其运行条件    阮文权,邹华,陈坚

生物脱臭技术初探    吴志超,李国建,马肖卫

1999~2001年洛阳市市区医院污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李鸿斌,刘英,白清,廉继红,聂宇涛

太原市医院污水消毒监测现状分析    张亚尼,张凡非,贾瑛,冯斌,郭小燕,杨长青

城区医院污水致病菌含量调查分析    刘启林,侯风英,王静

浅谈二氧化氯杀菌剂在医院污水中的投放量    陈敦峰,孙成录

医院污水及污泥处理方法探讨    成东艳

浅述医院的污水处理    朱志

VlTEK-AMS在医院污水细菌检验中的应用及分析    杨庆文,杨祖顺,高菊美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    常丽春,王凯军

医院污水处理研究与设计    彭新平

医院污水与一般工厂废水水质比较    张允平;

强化混凝处理医院污水的工艺条件探讨    于海飞;李新杰;

桂林市医院污水处理调查及研究    曾全方;王敦球;黄斌;

二氧化氯发生器用于医院污水的处理    徐光;姜振清;谭菊;

医院环境保护工作浅谈    王红霞;巴再华;

医院污水污染水环境中耐热性大肠菌群耐药规律研究    常晓松;舒为群;赵清;陈济安;陈浩;邱志群;

电解二氧化氯复合消毒剂处理医院污水效果观察    钱俊雄;李涛;

漆酶高产菌株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任广明;李滇华;曲娟娟;

基于风险的典型流域氨氮水质基准及标准探讨    孟伟;闫振广;刘征涛;王宏;余若祯;

新型改性沸石去除微污染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李明玉;朱枭强;朱丰华;任刚;

岸滤预处理去除河流水源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静态试验研究    李爽;翟学东;曹平;刘芳;韩伟;杨家轩;

医院污水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    章草

医院污水排放三成不达标    本报记者 鲁海燕

变知识的厚度为支持的强度    本报记者 班健

如何有效减排氨氮?    环境保护部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朱风松

特别环保 清除疫病温床    本报实习记者 范少淳

医院污水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邵斌

山东挂牌督办二十八件突出问题    本报记者 周雁凌 季英德

五大工程完成投资20亿元    崔明华 马梅

沃特的执著    边锋

银川市政协提案促使“二排沟”告别脏臭    记者 李晓燕

含高浓度铁锰及氨氮的地下水生物净化效能与工程应用研究    曾辉平

含高浓度铁锰及氨氮的地下水生物净化效能与工程应用研究    曾辉平

典型湿地植物对氨氮、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性及其机理研究    徐景涛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医院污水的消毒及消毒副产物研究    孙迎雪

北运河水体中氨氮的氧化过程及微生物响应特征    于洋

医院污水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消毒处理的研究    张景丽

铵离子交换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    刘琼琼

微生物制备γ-聚谷氨酸的研究    石峰

高密度培养盘基网柄菌及重组可溶性人Fas配体表达的研究    陈杰

真空/生物脱氮及对废水C/N值影响的研究    左椒兰

医院污水处理优势功能菌筛选、强化及培养条件优化    赵翠娟

2007年广州市医院污染源现状及其评估    卢玲玲

强化混凝和二氧化氯消毒联合处理医院污水研究    于海飞

MBR系统处理医院污水的运行监测及出水臭氧消毒研究    王秀丽

气态膜吸收法处理丙烯腈废水中的氰化物和氨氮    刘海洋

化学脱氮在皮革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杨晨

某医院地埋式污水处理站问题分析、诊断及对策研究    王俞舒

医院污水膜生物反应器剩余污泥的消毒研究    朱丹

粉煤灰合成沸石及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    郭俊温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高浓度含氮发酵废水中去除氨氮的研究    王传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