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大庆南区污水处理厂反应沉淀池技术改造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52
热度:

大庆南区污水处理厂反应沉淀池技术改造研究【摘要】:大庆南区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6.6公顷,服务区域人口16万人,日处理能力6万立方米,主体处理工艺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曝气生物滤池和反硝化

【摘要】:大庆南区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6.6公顷,服务区域人口16万人,日处理能力6万立方米,主体处理工艺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曝气生物滤池和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前处理采用隔板反应池及斜板沉淀池的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后水质可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其中3万立方米污水达到一级B标准后直接排入西干渠,另3万立方米污水经深度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入碧绿湖做为景观用水。由于南区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水量小于设计水量,导致混凝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再加上池内网格板设置不合理,运行过程中网格板堵塞严重,反应池絮凝效果不佳,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的SS浓度过高,尤其是在每年5月末至6月份,原水水量会增加50-60%,同时水质开始恶化,此时COD、 BOD值波动较大,对反应沉淀池负荷冲击,造成出水水质不达标。 论文在分析南区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及运行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区污水处理厂混凝沉淀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筛选新型混凝剂、改造反应池网格板位置及结构、评估混凝反应池内部混凝效果及摸索优化排泥的技术改造方案。 对比研究了三氯化铁和聚合铝铁对南区污水厂污水SS、COD及TP的去除效果,在药剂投加量为40~140mg/L的范围内,聚合铝铁的SS及COD混凝去除率远高于三氯化铁,SS的去除率达到84.7%~91.7%,COD的去除率达到77.2%~86.8%,两种药剂的TP去除效果相差不大,TP的去除率与药剂投加量有较大的关联度。确定聚合铝铁的最佳投药量为80~120mg/L。 结合污水厂运行状况,改造了3#混凝反应池结构,并对网格板规格及其放置的位置及数量进行了调整,大幅度地改善了网格板堵塞的情况。 对比研究了3#混凝反应池不同投药方式的技改方案效果,当混凝剂单耗为80-100mg/l时,宜采用混合间加药。当混凝剂单耗为120mg/l时,可采用反应池20min水力停留时间点处加药的混凝方法来达到较高SS去除率。 以4#反应沉淀池作为对照,研究分析了3#反应沉淀池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反应池内部不同取样参考点的混凝沉淀效果及规律,为水厂自动化运行积累了较为充分的数据基础。 摸索并优化了3#混凝反应沉淀池排泥方式方法及其具体数据。 优化后的3#反应沉淀池,出水SS显著降低,出水SS从优化前的181mg/L降低到优化后的100mg/L,去除率由51.6%上升至69.5%,达到较好的技改效果。 【关键词】:污水 混凝沉淀池 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改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8
  • 1.1 城市污水处理及技术10-22
  • 1.1.1 城市污水10
  • 1.1.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10-12
  • 1.1.3 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12-14
  • 1.1.4 水处理中的混凝沉淀技术14-22
  • 1.2 大庆南区污水处理厂现状分析22-27
  • 1.2.1 大庆南区污水处理厂简介22-23
  • 1.2.2 大庆南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23-24
  • 1.2.3 大庆南区污水处理厂反应沉淀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24-27
  • 1.3 研究意义与内容27-28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27
  • 1.3.2 研究内容27-28
  • 第2章 混凝剂的筛选及反应沉淀池改造28-36
  • 2.1 混凝剂筛选28-34
  • 2.1.1 三氯化铁的污水混凝效果28-30
  • 2.1.2 聚合铝铁的污水混凝效果30-31
  • 2.1.3 三氯化铁与聚合铝铁混凝效果对比研究31-34
  • 2.2 3#反应池的改造34-36
  • 第3章 混凝沉淀池技术改造及运行优化36-54
  • 3.1 混凝剂不同投加方式混凝效果对比研究36-39
  • 3.2 不同水力负荷混凝反应池内混凝状况评估39-48
  • 3.2.1 取样点的计算确定39-43
  • 3.2.2 混凝反应池内各取样观察点 SS 去除效果43-48
  • 3.3 反应沉淀池排泥时间的研究48-50
  • 3.4 混凝沉淀池改后前后运行效果50-52
  • 3.4.1 工艺优化前后出水水质 SS 比对50-51
  • 3.4.2 实验前后网格堵塞的变化51
  • 3.4.3 运行中的注意事项51-52
  • 3.5 技改后仍然存在的问题52-54
  • 3.5.1 水温的波动的影响52
  • 3.5.2 沉淀池出水堰漏水52-53
  • 3.5.3 污水处理成本高53-54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54-56
  • 4.1 结论54-55
  • 4.2 建议55-56
  • 参考文献56-61
  • 致谢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硫酸铝的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    张德永;

不同混凝剂在水厂原水处理中的混凝效果比较    孔一江;

无机高分子聚合铁盐混凝剂的新研究进展    齐心;黄文龙;

不同混凝剂对RO膜污染影响的研究    肖振华;杨凤林;付志敏;刘文峰;

强化混凝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刘玉哲;胡锋平;杨竞;童祯恭;

不同混凝剂对各种超滤膜跨膜压力的影响    王胜江;李宝龙;康华;顾金辉;李玥;孙慧娴;

混凝法在城市污水强化处理中的应用    姜应和,张发根

水厂格栅反应池絮凝工艺的优化措施    崔政平;

国内水处理中聚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尚伟;谢燕;薛绍秀;

混凝预处理优化对微滤膜污染的影响    王锦;潘思茹;罗东平;吴洁;杨雅芊;

曝气生物滤池进水强化混凝预处理试验研究    李玥阳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研究    徐亚斌

有机中间体苯并三氮唑的合成工艺研究    夏家祥,彭红星

复合钛盐混凝剂的制备及其除砷效果的研究    彭艳;唐玉朝;伍昌年;黄显怀;李新;

7种试剂对3种饵料微藻絮凝效应的研究    黄振华;柯爱英;池伟;张平;

高铁酸钾制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苏凤;张兴;李丽;孙晋方;

混凝控制条件的正交优化研究    樊开青;王勇;杨丽平;

铁氧化菌特性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马智慧;王亚娥;李杰;

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中度污染原水的效能    李文捷;卢少勇;王鹤立;

高效环保型水质稳定剂CH402的性能研究    刘政;冯李文;袁秋礼;何玉涛;

示踪型水质稳定剂CH403的性能研究    刘政;袁秋礼;

水处理工艺中强化混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姜小东

牛仔布纺织洗水的深度处理回用研究    汪晓军;顾晓扬;

王一站净水剂的评价与筛选    赵江艳;荣林柏;

不同混凝剂对流溪河水源水中藻类去除的对比研究    潘倩;李明玉;王丽燕;刘丽娟;任刚;宋琳;

PDM复合混凝剂用于低温低浊宁波北渡水处理    张跃军;李潇潇;赵晓蕾;印东凯;吴晓莉;苏功建;

绿色(环保型)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盐)产品质量的评价    刘艳飞;李绍全;朱传俊;李琳;白莹;邵宏谦;

磷基磺酸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张勇;胡廷;张颖;陆原;郭海军;

铝在土壤中的形态及其植物毒性研究概况    姜应和;周莉菊;彭秀英;

水源污染与饮用水安全    杨敏;曲久辉;

水处理絮凝剂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何铁林;

反渗透膜用阻垢分散剂的研究进展    郑书忠;陈军;黄占凯;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空间形貌的各向异性研究    于富玲

PDMDAAC合成工艺、聚合反应机理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贾旭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的双水相聚合成滴机理    吕挺

城市水源水质风险评价及应急处理方法研究    韩晓刚

新型聚季铵盐与聚合硫酸铁复合絮凝剂合成及其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刘立华

O_3-BAF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蒋以元

厌氧膨胀床处理城镇污水工艺和机理研究    蒋柱武

BAF与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    李文捷

改性累托石/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曾德芳

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在多介质水环境中的典型行为研究    张长

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汪进

絮凝动力学及其在石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章双霜

聚铁基改性复合絮凝剂PFDMS的合成与絮凝性能研究    王瑞波

多重絮凝的机理研究    廖祁明

炼油厂污油资源化研究    尤洪坤

气动絮凝用于城镇污染河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薛广雷

浮滤池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张燊

高磷赤铁矿高碱度浮选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    胡斌

有机—无机杂化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表征及其絮凝行为研究    崔金燕

磁性树脂在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史小雪

化学强化沉淀污泥的除磷效果研究    罗肖肖;胡勇有;程建华;罗刚;

不同预处理对超滤膜去除有机物效果的影响    李星;张琳琳;杨艳玲;陈曦;

聚硅酸铁混凝剂的研制及物化性征    付英;高宝玉;于衍真;邱立平;曹百川;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张智,邱维,张国庆

铁系和铝系无机絮凝剂的性能分析    徐国想,阮复昌

城市污水除磷中的有关问题    黄晟,吴慧英,陈建红

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探讨    邱维,张智

聚合硅酸铝铁(PSAF)的制备与絮凝性能研究    时文中,李灵芝,余国忠

综合印染废水混凝试验研究    马玉;黄娟;王世和;晏再生;康晓鲲;

辽河中下游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调查    张秀芳,董晓丽

锌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    曾玉彬

自然水体中多种固相物质对有机氯农药的吸附特征研究    郭志勇

铁盐混凝剂对混凝—微滤工艺膜污染的影响研究    潘思茹

饮用水水源突发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应急处理研究    吴永强

含磺酸基聚合物阻垢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喻献国

聚合氯化铝铁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胡弘鲲

废水化学除磷的试验、理论与应用研究    徐丰果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    陈光虹

水分散型阴离子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    王玉鹏

化学强化一级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樊华

无机微颗粒—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郭明红

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制备、季铵化及其与AMPS共聚    韩磊磊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技术    杜炯;张欣;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设计    张辰;张欣;杜炯;

日本霞浦污水处理厂除磷除氮工艺    阮如新;

卡劳塞尔污水处理技术在贵石沟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刘相国;

物元分析法在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郭景海;

土壤类型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功能的关系    杨昌凤;夏盛林;许春所;陈华;刘天兵;

污水处理厂引进高速风机的探讨    冯生华

优序法在污水处理厂优选中的应用    田贵全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工业污水管理中的地位    杨玲,李宁江,张鸣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回用水工程    朱向东

三钢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问题及改造探讨    肖家延;

洛阳市污水处理与节能减排的思考和建议    王建美;丁绍凯;

湖州市北污水处理厂卡鲁塞尔氧化沟运行管理    黄海明;

污水处理设备国产化——众望所归    高相升;

污水处理厂臭气的生物滤床处理    罗春;马立实;吴坚;周超平;

本钢污水综合处理及回用技术与工程示范分析    孙成强;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水资源应对措施——谈国外水循环利用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王苗苗;

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研究    班福忱;程琳;张佩泽;苑晓叶;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能源回收的潜力分析    雷洋;王玉明;杨勇;郑祥;

污水处理厂曝气控制    夏文辉;刘芬;周雹;

BOT污水处理厂落户武汉阳逻    金涛 陈克斌

河湖水质每季度向社会公布    闫雪静

山东通报批评治污不力者    记者  周雁凌

56座污水处理厂实现市场化    记者 周雁凌 季英德

加快污水厂建设步伐 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    刘剑辉

市政府下达污水处理厂“限期整改令”    记者  庄云锋

11月底前10个污水处理厂投用    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韦建飞

全省最大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    蒋凌

污水处理厂每天“生产”污水    雒焕素

兰州最大污水处理厂9月投用    孙存德

反馈支持向量回归算法与ASM2D在污水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杜敬

深圳河及沿岸污水处理厂典型雌激素微生物转化研究    王凌云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决策研究    蒋茹

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分析方法及其在滇池水系环境化学行为研究    黄斌

广州市典型污染河道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恶臭有机硫化物的初步研究    盛彦清

再生水灌溉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焦志华

基于CAST工艺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高效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刘少武

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试验研究    许兵

包含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形成与降解及同时贮存与生长机理的新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建立与模拟研究    范吉

碱性磷酸酶在点面污染源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谢春生

山东嘉祥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武秋生

萧山污水处理厂改建工程处理工艺研究    修燕

大庆南区污水处理厂反应沉淀池技术改造研究    王成杰

大庆西城区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技术应用研究    邢世才

污水处理厂节能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谭晶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能耗评价体系研究    李为

污水处理厂远程交互式系统    王伟东

城镇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研究    田秀芳

沌口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调查与预测    张齐云

广东某污水处理厂强化除磷工艺实验研究    贾丽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