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美人蕉与黑麦草作为水培和人工湿地栽培作物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49
热度:

美人蕉与黑麦草作为水培和人工湿地栽培作物处理城市污水研究【摘要】:本试验采用水培槽-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技术,针对人工湿地技术在北方冬春低温条件下处理效率较低以及适于此季节种植的植

【摘要】:本试验采用水培槽-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技术,针对人工湿地技术在北方冬春低温条件下处理效率较低以及适于此季节种植的植物种类匮乏等问题,选用美人蕉和黑麦草两种植物作为水培槽和人工湿地栽培植物,比较了美人蕉和黑麦草在夏季的生长状况和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另外观察了黑麦草在春季和冬季对污染的去除效果,以便确定黑麦草作为水培槽和湿地常年栽培作物的可行性。本试验在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进行,试验用水采用污水厂初沉池出水,经调节池后间歇进入试验系统。试验系统共分三组,每组均由水培槽、水平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组成,各组的水深或床深分别为0.10m,0.30m和0.60m。其中美人蕉进水量采取逐渐增加的方式分别为150L/d、300L/d和450L/d。黑麦草进水量为150L/d。研究结果表明: (1)种植美人蕉时,水培槽和人工湿地中的美人蕉长势良好,0.10m系列、0.30m和0.60m系列对COD和SS的去除率均在70%和90%以上,水力负荷的增加对COD和SS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美人蕉对TN和TP也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较低负荷时各系列对TN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在较大负荷时0.10m和0.60m系列对TP的去除率达80%以上。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以上。 (2)种植黑麦草时,冬季植物处于休眠期,春季生长速度较快,进入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黑麦草停止生长。春季和夏季0.10m系列对COD、SS和氨氮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浓度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以上,三个系列在春季和夏季对磷的去除效果都不大理想。冬季各系列出水中COD、SS、氨氮和TP(结冰前)出水浓度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 (3)植物种类的不同对水培槽和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试验表-明,种植美人蕉时各系列水培槽和人工湿地中的DO浓度均较高,种植黑麦草时,春季和夏季0.30m系列和0.60m系列中DO较低。美人蕉各系列对氨氮和TP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而春季黑麦草0.30m系列和0.60m系列对氨氮去除率较低。 (4)水深和基质深度是影响水培槽和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种植美人蕉还是黑麦草,0.10m系列水培槽和人工湿地中的DO浓度始终大于0.30m系列和0.60m系列,较充足的DO浓度,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湿地DO不足的问题,从而在脱氮除磷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当种植美人蕉时,0.10m系列水培槽和人工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0%以上,对TP平均去除率达70%以上。种植黑麦草时,0.10m系列在春季和夏季对TN也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5)如何提高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是人工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种植黑麦草时,0.10m系列在DO浓度始终充足的情况下,对TN的去除率夏季(65.1%)春季(49.3%)冬季(37.0%);其余两系列在DO不充分的情况下,则是依据湿地内部DO浓度的高低来决定其对TN去除效果,0.30m系列和0.60m系列对TN的去除率均是冬季(31.9%,36.5%)夏季(28.2%,33.8%)春季(17.0%,13.5%)。0.10m系列对TP的去除率春季(56.2%)夏季(36.7%)冬季(24.7%),0.30m系列对TP的去除率春季(47.9%)冬季(38.0%)夏季(34.4%),0.60m系列对TP的去除率夏季(49.8%)春季(44.7%)冬季(33.4%),以上说明在植物生长旺盛的春季植物吸磷作用对TP的去除具有积极作用。美人蕉由于根系发达和生物量大得到了较好的除磷效果,因此建议选用大型植物作为水培和人工湿地栽培作物,以便使各种除磷作用得到加强,从而提高除磷效果。 (6)选用黑麦草作为水培槽和人工湿地的常年栽培作物是可行的,不但减少了因植物换种带来的不便且黑麦草经济易得;选用0.10m系列水培槽和人工湿地不但更能取得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而且大大降低基建成本。当进水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应降低进水负荷来保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冬季建议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水培槽和人工湿地结冰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同时,对湿地中的黑麦草要及时收割使植物吸磷作用得到加强。 【关键词】:人工湿地 水培槽 美人蕉 黑麦草 不同季节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10-16
  • 1.1.1 水培技术定义、应用和研究现状10-11
  • 1.1.2 人工湿地分类、应用和研究现状11-14
  • 1.1.3 水培和人工湿地技术中水生植物种类、作用及选择原则14-15
  • 1.1.4 水培和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因素15-16
  • 1.2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16-19
  • 1.2.1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16-17
  • 1.2.2 研究内容17-19
  • 2 系统概况及实验方法19-23
  • 2.1 系统概况19-22
  • 2.1.1 试验地点和气候19
  • 2.1.2 试验系统19-21
  • 2.1.3 供试植物及系统运行21-22
  • 2.1.4 进水水质22
  • 2.2 试验方法22-23
  • 3 水培槽净化效果及影响分析23-34
  • 3.1 两种植物生长状况及分析23-26
  • 3.2 两种植物进出水 DO、ORP、PH 变化分析26
  • 3.3 两种植物对 SS 的净化效果分析26-28
  • 3.4 两种植物对 COD 的净化效果对比及影响分析28-29
  • 3.5 两种植物对氮的净化效果对比及影响分析29-31
  • 3.6 两种植物对磷的净化效果对比及影响分析31-33
  • 3.7 本章小结33-34
  • 4 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及影响分析34-51
  • 4.1 两种植物生长状况及分析34-36
  • 4.2 两种植物进出水 DO、ORP、PH 变化分析36-37
  • 4.3 两种植物对 SS 的净化效果对比及影响分析37-39
  • 4.4 两种植物对 COD 的净化效果对比及影响分析39-42
  • 4.5 两种植物对 N 的净化效果对比及影响分析42-47
  • 4.5.1 总氮42-44
  • 4.5.2 氨氮44-47
  • 4.6 两种植物对 P 的净化效果对比及影响分析47-49
  • 4.7 本章小结49-51
  • 5 整个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51-54
  • 6 黑麦草冬季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分析54-63
  • 6.1 黑麦草生长状况54-55
  • 6.2 COD 和 SS 的净化效果分析55-58
  • 6.3 N 的净化效果分析58-61
  • 6.4 P 的净化效果分析61-62
  • 6.5 本章小结62-63
  • 7 结论与建议63-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1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污水浓度对水培净化系统净化效果的影响    徐晓锋;郭永新;

人工湿地植物生理生态及其去污机理研究    徐大勇;徐祖信;

人工湿地中磷的行为及其去除方法研究    熊国祥;罗建中;冯爱坤;

我国蔬菜无土栽培研究应用进展及发展前景    孙竹波,汪东,柳新明,刘桂玲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蔡佩英;马祥庆;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王圣瑞,年跃刚,侯文华,金相灿

垂直流人工湿地填料的淤堵机理初探    童巍;朱伟;阮爱东;

组合型浮床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改善湖泊水源地水质的效果    李先宁;宋海亮;朱光灿;李大成;吕锡武;

潜流式人工湿地冬季运行的强化措施研究    申欢;胡洪营;潘永宝;

生态浮床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新进展    胥丁文;陈玲娜;马前;

11种湿地植物在污染水体中的生长特性及对水质净化作用研究    李丽

人工湿地填料截污规律试验研究    刘真

三种观赏植物水培机制与技术研究    廖静

人工湿地植物筛选及其对营养型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祝宇慧

北京人工湿地的植物筛选与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商晓静

厌氧-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蒯圣龙;尹程;

转正义基因番茄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对抗旱性的影响    黄霄;杨秀梅;刘训言;孟庆伟;

激素处理促进贴梗海棠扦插生根的初步研究    冯忠良;吕勐;

基于MODIS数据的山东省小麦株高遥感估算研究    隋学艳;朱振林;朱传宝;杨丽萍;姚慧敏;郭洪海;

不同供气条件对水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黄金秋;王秀峰;宋述尧;张喜文;

根结线虫对不同砧木黄瓜嫁接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自坤;刘世琦;张强;王忠全;孟凡鲁;于晓丽;

不同品种(系)海棠花粉生活力的比较测定    张鲜鲜;赵静;李欣;沈向;傅聿胜;

NaCl胁迫对不同甘薯品种体内离子分配的影响    马箐;于立峰;孙宏丽;唐琪;王宝山;杜希华;

巢湖主要入湖河口湿地植被生态学特征分析——以派河和十五里河为例    李如忠;丁丰;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王健;

白柳光合特性研究初报    邢震;姚霞珍;张启翔;刘灏;旦巴桑布;

梨叶片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李晓光;张建光;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与管理中相关问题分析    张冬梅;刘文莉;陈英旭;

世博园白莲泾生态浮床的构建及生态效应    何国富;刘伟;陈超;

城市规划阶段应用湿地处理污水的可行性分析——以京津合作园区为例    赵珊;程富花;李淑敏;

人工湿地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叶红;邓仕槐;李远伟;吴晓莉;

植物激素在切花保鲜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耿兴敏;丁彦芬;

两种策略分别克隆紫花苜蓿光敏色素A、B基因    李平;王成章;严学兵;郭玉霞;史莹华;

三种重金属离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杨彦豪;罗帮;赵永贞;韦嫔媛;王大鹏;陈晓汉;

铝胁迫下~3H-脱落酸(~3H-ABA)在大豆体内的运输与分布    陈光;孙旸;逄锦多;

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    王俊忠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群落花期物候研究    巴雅尔塔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蛭石—水溶液体系中锌、镉离子吸附特性与离子吸附理论    赵芳

刺槐光合生理特征与固碳能力研究    郑元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芸薹素(BR)和赤霉素(GA)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粒度分布及加工特性的影响    于安玲

番茄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酯酶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    王美玲

杂交酸模(Rumex K-1)叶片中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介导的光破坏防御及其调控机制    张立涛

林荫银莲花离体快繁体系的优化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    王俊

藕带多酚氧化酶性质及藕带保鲜初步研究    荣保华

植物浮床对精养池塘水质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效应    赵巧玲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    楚伟伟

旋流内循环厌氧反应器(EIC)处理酒精废水的试验研究    丁玉

苹果高效授粉树花期生物学性状研究    傅聿胜

过表达玉米ZmMPK7转基因烟草耐盐性研究    王悦琳

桂花光合特性的研究    张晓琳

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王伟锋

丹参新品系的评价与花药培养技术的研究    解玉丽

无土栽培的发展及其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孙玉文,郭高

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雷泽湘;谢贻发;徐德兰;刘正文;

污水资源化研究    徐晓锋;杨林章;许海;周小平;

人工湿地植物生理生态及其去污机理研究    徐大勇;徐祖信;

沉水植物在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中的作用——以惠州南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构建(中试)工程为例    刘从玉;刘平平;刘正文;陈清;柴夏;

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氮去除影响因素研究    张强;唐娜;

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磷营养的吸收机制研究    刘玉超;

水文特征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魏华;成水平;吴振斌;

蜂窝煤渣的改性及其在水溶液中的吸附特性    郝存江

人工生物浮岛载体的研究进展    代培;吴小刚;张维昊;张信芳;

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试验效果及机理研究    常会庆

20种湿地植物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韩志国

水培生菜技术研究    潘杰

椴树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的研究    刘云强

水培条件下广东万年青生理特性研究    黄小均

人工湿地有机物处理工艺设计关键与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卢建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特性    宋铁红,林英姿,彭举威,崔玉波,韩相奎,王翠兰

黑龙江省应大力推广人工湿地法处理利用城镇污水    张立臣;杨继明;金翼;

粉煤灰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水的研究    尹连庆,张建平,董树军,何凤鸣

Cd~(2+)、Cu~(2+)和Zn~(2+)对人工湿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黄正,K.Sakadevan,J.Bavor

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土壤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及其相关分析    吴振斌,梁威,成水平,贺锋,傅贵萍,陈辉蓉,邓家齐,詹发萃

新型污水处理工程在深圳动工    

人工湿地基质中土壤酶空间分布及其与水质净化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岳春雷,常杰,葛滢,朱荫湄

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废水工艺及案例介绍    刘源月,郑爽英,李开源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    李晶,于泽源,耿美云

23个人工湿岛扮靓泰达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生态价值的研究    常高峰;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周文敏;肖华;喻曼;许育新;符建荣;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左文涛;康苏花;

水循环处理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人工湿地公园为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应用前景    王黄金;乔亮亮;

人工湿地在回用水中的应用及须考虑的问题    余杰;田宁宁;钱靖华;李燕林;高成杰;

人工湿地中氮代谢微生物的共存策略及机理    马建国;刘月敏;陆明;

基于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无能耗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    李德斌;李建;刘正实;段秋宴;

人工湿地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毒性消减试验研究    李杰;徐竟成;李光明;黄翔峰;

不同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比较    黄龙;韩春元;田娟;刘杰;

玉溪人工湿地建设全国领先    记者 蒋贵有 通讯员 夏德喜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作用有多大?(下)    本报记者 宗宝泉 通讯员 姜宝泉

经营管理及生态系恢复成交流重点    王威克

昆阳磷矿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效果好    胡崇良

我省开始推行城镇人工湿地技术    记者 邓建华

上面养花种草 下面过滤污水    桐庐记者站 程大鹏记者 陈玮 桐庐记者站 裘一琳

人工湿地净化机理    董仁杰

获国家千万元资金支持    记者 苏晓梅

问渠哪得清如许 人工湿地活水来    本报记者 徐琦

人工湿地 农村治污显身手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黄慧诚 李俊华 黄霓

人工湿地预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修春海

人工湿地构建及其对污染的黄河灌溉水处理效应    司万童

城市径流特征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    肖海文

人工湿地基质植物除钼机理与效能研究    练建军

人工湿地系统氯离子分布特征及其综合生态效益研究    陈明辉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中生产和分解子系统功能强化研究    刘冬

城市化过程中人工湿地去污模式与强化技术研究    金晖

人工湿地减排温室气体估算研究    潘涛

北方都市生态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研究    王昊

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试验研究    许兵

微电场—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处理重金属废水初探    卢守波

应用人工湿地处理城镇生活污水    杨帆

污水厂升级改造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温小鹏

寒冷地区人工湿地基质的筛选及净化效能研究    肖婷

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研究    刘峰

农田径流人工湿地处理中磷的去除研究    刘波

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中污染物去除特征研究    曾永刚

人工湿地处理源水中两种典型POPs物质的效果研究    张键

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筛选与人工湿地基质净化性能比较    张蔚

厌氧发酵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城镇污水的效能研究    安丽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