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强化混凝+A/O处理生活与皮革混合污水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45
热度:

强化混凝+A/O处理生活与皮革混合污水的研究【摘要】:目前,在我国大多数村镇的污水治理比较滞后,基本没有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地下或者江河湖泊,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对村镇污水进

【摘要】:目前,在我国大多数村镇的污水治理比较滞后,基本没有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地下或者江河湖泊,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对村镇污水进行处理已经迫在眉睫。而考虑到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单独建立村镇生活污水厂需要投入资金,有一定难度。在这种背景下,将有可能纳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部分村镇生活污水接入工业园区,使其与工业园区工业废水混合进行处理,不仅可以使村镇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而且可以避免单独建设村镇生活污水所产生的费用。 本课题以正好处于城乡结合带的江西省永新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为试验基地,将其工业污水(主要是制革废水)与附近村镇污水混合,形成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的混合污水(下称“混合废水”)。然后,研究“混合废水”的特征,并确定合适的混合比例和运行工艺条件,探索“混合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和技术集成。 采用强化混凝沉淀对皮革废水进行混合前预处理,实验得出混凝处理最佳实验条件为pH值为9,FeCl3投加量为500mg/L,PAM投加量为4mg/L。在该最佳条件下,Cr、S2-、S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08%、99.74%、90.08%和40.33%。混凝后的制革废水中铬和硫化物基本全部去除。 根据“混合废水”的水质特征,选用A/O工艺处理不同混合比例的“混合废水”。试验表明,在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改变水力停留时间对“混合废水”中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改变硝化液回流比也只对TN的去除产生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比消化回流比为200%时,TN的去除效果更好。 通过对不同混合比例废水和参数优化的实验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村镇生活污水和混凝后的制革废水的混合比例为3:1,水力停留时间为15h,硝化液回流比为200%。其出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可达标。COD平均出水浓度为80.46mg/L,平均去除率为85.40%;氨氮的平均出水浓度为3.28mg/L,平均去除率为96.16%;此时TN的去除效果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平均去除率可达71.72%。而其它混合比例条件下,混合废水出水中COD、氨氮和TN不能达标。对于TP,A/O工艺对不同工况条件下总磷的去除效果差别不大,在95%左右。当混合比例为3:1时,可看到随着进水TP浓度增大,出水TP浓度也增加,并略高于排放标准。本研究建议后续实验可研究采用A2O工艺处理“混合废水”的可行性。 研究还表明,将村镇生活污水接入制革工业废水中混合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制革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使在单独处理情况下难于达标的制革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关键词】:村镇污水 制革废水 混凝 A/O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9
  • 1.1 村镇污水研究现状11-16
  • 1.1.1 村镇生活污水来源及特点11
  • 1.1.2 村镇生活污水的现有处理方法11-16
  • 1.2 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16-19
  • 1.2.1 研究背景16-17
  • 1.2.2 研究意义17-18
  • 1.2.3 研究内容18
  • 1.2.4 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实验设计及研究方法19-26
  • 2.1 实验设计思路19-22
  • 2.1.1 永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介绍19-20
  • 2.1.2 混合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20-22
  • 2.2 研究方法22-24
  • 2.2.1 A/O反应器装置22-23
  • 2.2.2 A/O反应器污泥的接种与驯化23-24
  •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24
  • 2.4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24-26
  • 第三章 混合后废水水质特征26-28
  • 3.1 混合前后废水的水质情况26-27
  • 3.1.1 混合前水质26
  • 3.1.2 混合后水质26-27
  • 3.2 混合后废水的特点27
  • 3.3 将制革废水与村镇废水混合处理的好处27-28
  • 第四章 强化混凝法处理制革废水28-35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28-29
  • 4.1.1 实验水样28
  • 4.1.2 实验方法28-29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29-34
  • 4.2.1 单因素实验29-33
  • 4.2.2 正交实验33-34
  • 4.3 本章小结34-35
  • 第五章 A/O工艺处理不同比例“混合废水”处理效果研究35-55
  • 5.1 实验条件35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35-52
  • 5.2.1 A/O反应器对1:1“混合废水”的处理研究35-42
  • 5.2.2 A/O反应器对2:1“混合废水”的处理研究42-47
  • 5.2.3 A/O反应器对3:1“混合废水”的处理研究47-52
  • 5.3 A/O反应器对不同混合比例各污染物出去效果汇总52-54
  • 5.4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55-57
  • 6.1 结论55-56
  • 6.2 建议56
  • 6.3 展望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混凝沉淀-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乡镇混合污水    王小江;何艺;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贾晓竞;毕东苏;周雪飞;张亚雷;

污水的土地处理特性分析    李慧,王俊岭

混凝-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制革废水的工程实践    周书葵,许仕荣,左洪泽

制革废水处理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李亚光;葛敬;王三反;

生态节能型化粪池的工艺过程构想与应用前景    张宝军;

城市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实践    钱易

A/O法除磷工艺中污水停留时间的控制    丛广治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    刘超翔,胡洪营,张健,盛建武,黄霞,施汉昌,钱易

反硝化除磷理论、工艺及影响因素    王亚宜,彭永臻,王淑莹,李勇智,潘绵立

国外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陈长太,王雪,祁继英

制革废水处理及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吕纹

A/O工艺处理高盐度废水的研究    张勇

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封丹;严群;李健昌;赖兰萍;韩磊;黄俊文;罗仙平;

砂滤池系统处理北方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王艳芹;袁长波;边文范;姚利;李国生;张昌爱;刘英;

乡镇生活污水水体高效氨氮降解菌株的筛选    袁征;徐建平;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王健;

活性微生态制剂水族宝对水族箱水质处理效应的研究    陈佳瀛;杜立芬;张炜帆;钱辉仁;

人工湿地处理三峡库区城镇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研究    李瑞禾;李新宇;张瑜龙;张维宾;

农业面源污染及环境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刘蕾;姜灵彦;牛俊玲;

沙质底质与无沙底质水族箱水质因子变化的比较    郭恩棉;于友庆;

孝感市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方法研究    郭波;毛国强;杨子江;李兵;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及其生态工程模式    刘伟;陈庆锋;马君健;高新国;丁世刚;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与管理中相关问题分析    张冬梅;刘文莉;陈英旭;

A2N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    葛安东;牛明芬;

生物渗滤床处理养殖废水的技术经济性研究    王守伟;祝明;赵燕;朱百泉;万波;

人工湿地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叶红;邓仕槐;李远伟;吴晓莉;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 in the Xinjiang Plain Area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方法——人工湿地技术    王皓;王晨雨;宋小刚;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左文涛;康苏花;

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法处理醇醚合成洗涤剂废水实验研究    张文浩;刘树博;刘希文;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制革废水的研究    黄群贤;葛帅帅;张勇;

混凝法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研究    赵应宏;冉阿倩;曹猛;杨娜;樊占国;

蛭石—水溶液体系中锌、镉离子吸附特性与离子吸附理论    赵芳

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赵占军

减排降污控制稻田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技术研究    冯国禄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反硝化同步除磷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改善MSBR性能中的应用    汪林

人工湿地预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修春海

三沟式氧化沟工艺数值模拟与优化运行研究    杨跃

城市径流特征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    肖海文

活性污泥过程生物除磷模型参数的可识别性及优化估计    张天

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的经济学研究    葛继红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    楚伟伟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混凝气浮-A/O工艺处理毛皮废水的研究    史明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王伟锋

人工湿地在奶牛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方志坚

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    黄界水

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在卫河邯郸段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蔡清明

人工湿地修复沈抚灌渠污水研究    姜晓峰

给水处理强化混凝除磷技术研究    杨艳玲;李星;聂学峰;李圭白;

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    许春华,周琪,宋乐平

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微生物与净化效果的季节变化    梁威,吴振斌,詹发萃,邓家齐

生活污水化学强化混凝除磷试验研究    王立立;张娜;胡勇有;

化学沉淀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    郭燕妮;方增坤;胡杰华;谢洪珍;李黎婷;叶志勇;

中和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实践与发展    王绍文;

混凝法处理含铜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    张志军;杨丽芳;徐智炜;

含铬污水的混凝沉淀处理    唐顺铁,吴为中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兵;张绍修;肖再亮;

“生物絮凝—多级人工湿地渗滤床”处理小城镇污水试验研究    潘凡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效用研究    黄逸群

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革废水试验研究    资慧琴;曾立云;

加碱混凝沉淀法去除蓝皮制革废水中Cr~(3+)及COD的研究    罗亚红;何成达;唐礼庆;李悦;吴彩芳;

革新MUCT工艺处理含盐污水    叶柳;彭永臻;崔有为;王晓伟;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及再生回用中的应用    张雅君,李卓

海水利用后排水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的影响    张延青,谢经良,沈晓南

生态塘——简易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设计应用    王宝贞,王琳,杨鲁豫,万玉衡

土壤毛管渗滤污水净化绿地利用研究    杨丽萍,田宁宁,褚富春

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耦合关系    谢红彬,虞孝感,张运林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与控制    夏立忠,杨林章

城市化粪池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改进建议    李乃生

制革废水处理ABR+SBR工艺试验研究    魏霄霞

碱减量—印染混合污水的处理    刘晓林

HYBAS工艺处理城市河道污水    刘涛;柯孟岳;刘燕;

维尼纶厂化工、纺织混合污水的BOD_5与COD的相关性    郭明一;李丛明;

马尾松BCTMP制浆造纸混合污水处理成功    郑宝琛

新疆石河子市蘑菇湖混合污水污染土壤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    王冬;宁应之;马正学;马天云;

生物法-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混合污水研究    卢建;杨扬;尹振娟;钟铮;潘鸿;

石油化工混合污水处理工程实例介绍    陈学汉;孙文升;房伟;

Carrousel氧化沟处理工业和生活混合污水的应用    李国会;朱明霞;郑永伟;

生态城镇灰水水质特性与灰水集中处理技术    唐运平;张志扬;廖沈;庞维亮;

基于A~2/O工艺处理混合污水探究    郑志勇;

碱减量—印染混合污水的处理    刘晓林;

膜集成技术在钢铁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实例    马世虎;

武汉市入河排污口调查与评价    刘志文;张丽;王克智;

利用土地渗滤技术处理寒冷地区小城镇污水的初步研究    刘哲人;于文柱;刘万元;单丽莎;王彦军;盖赫丽;程慧;吴海娟;周宴敏;骆彦军;郭铁南;王鑫;

污水灌区土壤-作物系统对三种重金属吸收富集特征研究    张乃明;李阳红;

洪湖长湖污染源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严平川;

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所处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所起作用的研究    赵春雨;

XT2007-1机械旋转式油水分离器设计    张大基;叶培燊;

大沽河工业污染控制方案研究    王翠欣;

废污水灌溉对土壤和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郭凤震;

市领导会见日本环保专家    见习记者 章鸽实习生 盛琳

美城市规划中排水系统的管理(下)    郭海洋

江城引进日本污水处理研发系统    文慧

保护城市“水缸” 激活城市“记忆”    本报记者 李宇 张莹莹

大连推广应用污水源热泵技术    记者 单超哲通讯员 李楠

昆明打响河道治理决战    何治慧

力争年内盘龙江水基本变清    孙伟

武汉尝试自然材料净化污水    金涛 鄢祖海

环保也可以多用些税收手段    方云

太湖为什么难让我们放心    江环轩

强化混凝+A/O处理生活与皮革混合污水的研究    王婕

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运行的监测与优化    王伟峰

电-Fenton法深度处理制革废水和村镇混合污水实验研究    李春蓉

垃圾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的研究    张思若

城市污水混合渗滤液、粪便污水同步脱氮除碳的优化控制    侯先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