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低温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复合菌群的选育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28
热度:

低温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复合菌群的选育【摘要】:北方冬季气温低,污水处理效率低,导致氮磷排放达标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发低温污水处理技术及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借助于低温(15℃)序批式

【摘要】:北方冬季气温低,污水处理效率低,导致氮磷排放达标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发低温污水处理技术及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借助于低温(15℃)序批式反应器(SBR)的运行,通过不同的调控方式驯化培养硝化功能菌群、同步脱氮除磷功能菌群及反硝化聚磷功能菌群,并为进一步筛选脱氮除磷效果良好的菌株提供种泥来源,为开发基于强化脱氮除磷功能菌群作用的高效低温污水处理技术奠定基础。 低温硝化功能菌群的驯化培养及其氨氧化潜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5±1)℃下,好氧活性污泥经驯化可获得良好的氨氧化能力。在初始氨氮(NH_4~+-N)浓度为46mg/L左右时,其NH_4~+-N去除速率和亚硝态氮(NO_2~--N)生成速率分别可达54.26g/kg-MLSS·d和29.07g/kg-MLSS·d左右。菌群处理城镇污水的NH_4~+-N去除率可达85%以上,在初始NH_4~+-N浓度分别为91.01mg/L和163.37mg/L左右时,其最高NH_4~+-N去除速率分别可达52.54g/kg-MLSS·d和111.97g/kg-MLSS·d,具有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潜力。该菌群中的硝酸菌比亚硝酸菌对pH更敏感,在初始pH为9.0和8.0时氨氧化速率和硝化速率最大;Na_2CO_3可以作为污泥驯化的良好的促进剂,低COD和一定的盐度可促进菌群的硝化效率的提高。 通过厌氧-好氧-缺氧运行方式,可从常规活性污泥驯化出同步脱氮除磷功能菌群。该低温功能菌群在进水COD为400mg/L(C:N:P=200:20:2.5)条件下处理效果最佳,其NH_4~+-N、TN、TP、COD去除率分别可达98.80%、90.83%、85.80%和93.56%;当进水COD提高到500mg/L时,可引发体系污泥发生丝状菌膨胀。经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的递进驯化,可在SBR中培养出低温反硝化聚磷功能菌群,在进水COD为200mg/L(C:N:P=200:15:2.5)条件下达到运行稳定时,体系的NH_4~+-N、TN、COD和TP去除率分别为97.62%、89.79%、94.12%和81.11%,均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对三大功能菌群不同运行时期的污泥进行生物相和群落变化分析,不同时期体系内微生物种群优势菌属不同,与水质和调控条件的影响对应。从驯化稳定的反硝化聚磷功能菌群中分离鉴定出一株高效的脱氮除磷菌株J6,通过16S rRNA鉴定该菌株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 【关键词】:低温 污水处理 脱氮除磷 SBR 功能菌群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Q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1.1 课题背景10
  • 1.1.2 课题的来源10-11
  • 1.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 1.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理论与技术11-14
  • 1.2.1 生物脱氮机理11-12
  • 1.2.2 生物除磷机理12-14
  • 1.3 SBR 工艺的研究进展14-15
  • 1.3.1 SBR 工艺概述及优点14
  • 1.3.2 SBR 工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研究进展14-15
  • 1.4 低温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现状15
  • 1.4.1 低温生物脱氮的研究现状15
  • 1.4.2 低温生物除磷的研究现状15
  • 1.4.3 低温 SBR 同步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现状15
  • 1.5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15-18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18-25
  • 2.1 试验装置设计与试验方法18-20
  • 2.1.1 试验装置与设备18
  • 2.1.2 试验用水与种泥来源18-19
  • 2.1.3 试验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19
  • 2.1.4 各功能菌群的 SBR 工艺启动调控方法19-20
  • 2.2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20-21
  • 2.2.1 样品基因组 DNA 的提取及检测20-21
  • 2.2.2 PCR 体系扩增及检测21
  • 2.2.3 DGGE、连接、转化及克隆21
  • 2.2.4 测序及序列解析21
  • 2.3 微生物形态学及生物相分析方法21-23
  • 2.3.1 光学显微镜镜检方法21-22
  • 2.3.2 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方法22
  • 2.3.3 透射电镜检测方法22
  • 2.3.4 扫描电镜镜检方法22-23
  • 2.4 微生物试验方法23-25
  • 2.4.1 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筛选方法23
  • 2.4.2 生长曲线的测定及生理生化反应试验23-24
  • 2.4.3 菌株的鉴定方法24-25
  • 第3章 SBR 低温硝化功能菌群的培育与功能强化25-44
  • 3.1 硝化功能菌群的培育及效能评价25-29
  • 3.1.1 硝化功能菌群的培育25-26
  • 3.1.2 功能菌群的氨氧化功能强化26-27
  • 3.1.3 功能菌群处理实际污水的氨氧化性能27-28
  • 3.1.4 功能菌群的氨氧化潜力分析28-29
  • 3.2 影响 SBR 系统低温硝化功能的主要因素29-40
  • 3.2.1 pH29-35
  • 3.2.2 氨氮浓度35
  • 3.2.3 有机负荷35-37
  • 3.2.4 碱度37-38
  • 3.2.5 盐度38-39
  • 3.2.6 微量元素39-40
  • 3.3 SBR 低温硝化系统的群落结构分析40-43
  • 3.3.1 生物相观察40-41
  • 3.3.2 群落结构分析41-43
  • 3.4 小结43-44
  • 第4章 SBR 低温同步脱氮除磷功能菌群的培育与功能强化44-65
  • 4.1 SBR 同步脱氮除磷系统的低温启动及效能44-49
  • 4.1.1 功能菌群的培育及氮磷去除效能强化44-48
  • 4.1.2 典型周期内的各指标变化规律48-49
  • 4.2 污泥负荷提高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49-55
  • 4.2.1 氮素的去除49-51
  • 4.2.2 TP 的去除51
  • 4.2.3 COD 的去除51-52
  • 4.2.4 污泥膨胀分析52-53
  • 4.2.5 生物量及污泥活性分析53-55
  • 4.3 同步脱氮除磷系统对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55-59
  • 4.3.1 氮素的去除55-57
  • 4.3.2 TP 的去除57-58
  • 4.3.3 COD 的去除58-59
  • 4.3.4 生物量及污泥活性分析59
  • 4.4 系统活性污泥的群落结构分析59-63
  • 4.4.1 生物相观察59-61
  • 4.4.2 群落结构分析61-63
  • 4.5 小结63-65
  • 第5章 SBR 低温反硝化聚磷功能菌群的培育与功能强化65-83
  • 5.1 SBR 反硝化聚磷系统的低温启动及效能65-70
  • 5.1.1 功能菌群的初步培育及氮磷去除效能的强化65-68
  • 5.1.2 典型周期内的主要指标变化68-70
  • 5.2 反硝化聚磷功能菌群的强化富集及效能分析70-75
  • 5.2.1 聚磷菌群的强化富集70-72
  • 5.2.2 反硝化聚磷菌群的富集强化72-74
  • 5.2.3 生物量及污泥活性分析74-75
  • 5.3 低温反硝化聚磷系统的群落结构分析75-81
  • 5.3.1 生物相观察75-77
  • 5.3.2 群落结构分析77-78
  • 5.3.3 高效脱氮除磷菌株的分离鉴定78-81
  • 5.4 小结81-83
  • 结论83-85
  • 参考文献85-9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90-92
  • 致谢9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物除磷机理及除磷微生物    张兆君;

松花江水环境污染特征及防治措施    王东辉;王禹;林志华;

低水温条件下SBR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研究    安红莹;丁桑岚;苏仕军;

松花江流域面源污染调查方法初探    金春久,李环,蔡宇

现代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分析    刘跃;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    杜馨;张英民;周伟坚;李开明;

低温菌去除污染物的研究现状    李亚选;张晓玲;姜安玺;孟雪征;韩晓云;

SBR系统中同步硝化反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杨麒,李小明,曾光明,谢珊,刘精今

SBR的工艺特点分析    王殿平,许翊华,杜彦武,孟昭辉

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综述    赵军令;韩艳兴;马卫平;米江;

混凝-SBR法处理核糖核酸废水的研究    赵志恒;严文瑶;陈银合;

乌梁素海流域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董蓓蓓;马淑花;曹宏斌;张懿;

好氧颗粒污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梁洋;宋志伟;

固定化硝化菌在不同温度下对氨氮的去除效能研究    张爽;姜蔚;徐桂芹;李芬;张雷;姜安玺;

国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武攀峰;刘媛媛;陆炜;

牡丹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周军;叶珍;马云;孙伟光;宋利臣;左彦东;范元国;

好氧聚磷颗粒污泥的培养与丝状菌膨胀控制    吴蕾;彭永臻;王淑莹;马勇;霍明昕;张蕾蕾;

AHP在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曹永强;游海林;罗麟;伊吉美;邢晓森;

陶粒中重金属固化及其在BAF中应用研究    邹金龙;许国仁;李圭白;

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    岳勇;程红光;杨胜天;郝芳华;

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李鹏;张成军;张东兴;赵同科;刘宝存;李顺江;张军;李新荣;

四种填料对自然水体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性能的研究    刘景明;于洋;徐岩;俞晟;王爱辉;

紫外诱变选育低亚硝酸盐积累的好氧反硝化菌株    吕聪;马玖彤;刘懿;张凤君;

CAS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脱氮特性的研究    陈滨;许立群;周鹏飞;蒋福彤;

缺氧-好氧SBR对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李超;李宪莉;赵卫国;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金属离子在好氧微生物颗粒上的界面作用    孙雪菲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颗粒污泥用于污水生物除磷及剩余污泥中磷回收技术研究    黄宇

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技术及理论研究    袁宏林

微污染水源扬水曝气强化原位生物脱氮特性与试验研究    魏巍

基于A/O/A运行模式的SBR工艺脱氮除磷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姜欣欣

厌氧好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效能研究    胡宏博

四级三相式生物流化床分段进水工艺脱氮效能研究    王冰

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    杨新萍

M-CASS工艺处理酒精废水实验研究    马永鹏

屠宰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及其除污效果的研究    岳瑞校

曝气生物滤池新型陶粒滤料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    董燕

枣庄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启动调试及生产性试验研究    韩巍

硝化菌生物传感器的初步研究    谢佳胤

颗粒化EBPR系统混合碳源分子水平作用机制及模型构建研究    蒋涛

城市污水处理厂A~2/O工艺调试和运行    纪润花

UC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郭珊珊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    阎道宏

柴油在地下环境中的自然衰减研究    王冰

医药化工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庄严;陈立伟;夏涛;蔡天明;周立祥;

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的防治    翟平阳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新动向    何志茹;霍玉龙;张文胜;

用ORP作为氧化沟同步硝化反硝化控制参数    侯红勋;陈伦强;王淑莹;Takashi Mino;Hiroyasu Satoh;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及动力学    徐伟锋,孙力平,古建国,郑先强

生物法脱氮除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徐洪斌,吕锡武

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磷系统的强化启动和运行    吉芳英,袁春华,许晓毅

寒冷地区污水处理浅析    刘建平,肖春华

脱氮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董国日;

膜生物反应器强化除磷脱氮性能研究    肖景霓

Carrousel氧化沟理论与设计计算    王兴康,李亚新

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氧化沟及其发展    倪春雨;高富丽;杨云龙;

生物带-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    吴桂萍;崔龙哲;董文龙;

SBR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王晓辉;

浅谈清远市新城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设计    曾永慧;

Orbal氧化沟理论与设计计算    冯蕊,李亚新

进水方式与比例对UCT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郭姣;高健磊;李枫;杨博;

进水配比对前置缺氧A~2/O工艺脱氮除磷处理的影响研究    侯亚辉;高健磊;吕晶晶;郭姣;于建华;

曾薇:让城市污水变清澈    胡源;

河南某地天然沸石脱氮除磷性能的研究    闫越;周荣敏;王昌南;申海兵;

分散型生活污水的低耗高效脱氮除磷    袁林江;杨凯;

同步脱氮除磷工程系统中DO浓度控制探讨    范举红;刘锐;李昌湖;李荧;陈吕军;

沙星类抗生素对MBR脱氮除磷性能及其功能菌群的影响    高贵和;孟凡刚;周忠波;王源;黄国城;

几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比较    周开锡;

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    金建华;刘建广;王仰仁;孙书洪;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陈光;张颖;郝延强;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张向怡;秦立娟;

改进SBR与传统SBR工艺性能对比试验的研究    李飞;陈清后;张雁秋;李晓红;

低氧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能研究    金建华;孙书洪;王仰仁;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回流液的处理    李春光;

脱氮除磷哪些不能忽视?    本报记者 陈湘静

温州污水或增“洋管家”    记者 夏晶莹

无论山区丘陵平原皆能还清流    本报记者 周兆木 通讯员 姚伟国 周惠娟

太湖流域率先迈向一级A    本报见习记者 李莉 范圣楠 记者 高杰

技术集成创新开辟治太新路    本报记者 郭薇

立足中心工作 服务绿色发展    本报见习记者 徐卫星

新型处理工艺基本不排泥    姚伊乐

准确把握问题导向 在水专项中践行科技创新    周军

设施建好运行要达标    记者 廖婧

南京有望引入神奇细菌治污    南环 刘晓东

温度对A~2/O系统的影响特征及脱氮除磷强化技术研究    金羽

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夏岚

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    杨新萍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螺旋升流式SUFR-UCT系统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张园

基于A/O/A运行模式的SBR工艺脱氮除磷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姜欣欣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基于CAST工艺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高效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刘少武

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机理及工艺研究    何少林

A~2O-BAF工艺强化同时脱氮除磷    王建华

胞内碳源对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研究    王蕴杰

人工湿地除磷基质研究及同步脱氮除磷填料的开发    张文娟

固定化小球藻脱氮除磷对比研究以及重金属和各种营养盐对其生长的影响    颜胜华

A~2/O工艺处理系统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唐致文

倒置A~2/O工艺处理河道水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翟英华

SBR工艺脱氮除磷的应用研究    刘欢

低温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复合菌群的选育    刘淑丽

SGSBR工艺脱氮的试验研究    马凯

厌氧MBBR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及脱氮机理研究    赵建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