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释放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11
热度:

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释放【摘要】: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来源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是除二氧

【摘要】: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来源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是除二氧化碳(CO_2)外两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其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是二氧化碳的25倍和298倍。污水生物处理过程有可能会产生和释放导致温室效应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气体。本课题采用浮流式表面集气罩(SEFIC)对西安市第三(Orbal氧化沟工艺)和第四污水处理厂(倒置A/A/O工艺)生物处理过程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产生和释放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的处理工艺对甲烷和氧化亚氮的产生和释放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且产生和释放量与温度相关,夏季(6月~8月)的产生和释放量高于冬季(11月~1月)。 (2)西安市第三(Orbal氧化沟工艺)和第四污水处理厂(倒置A/A/O工艺)的甲烷的产生(和释放)因子分别为1181mg(CH_4)/(m~3INF)和209mg(CH_4)/(m~3INF),倒置A/A/O工艺产生(和释放)的甲烷更少。 (3)甲烷活性实验和辅酶F_(420)测定表明,第四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甲烷菌的数量和活性低于第三污水处理厂,这是倒置A/A/O工艺的甲烷产生释放量均低于Orbal氧化沟工艺的重要原因之一。 (4)污水处理厂中甲烷的释放与氧化还原电位(ORP)相关,氧化还原电位越低(厌氧和缺氧段),甲烷的释放量越大。 (5)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Orbal氧化沟工艺)中氧化亚氮的产生因子和释放因子分别为47.26mg(N_2O)/(m~3INF)和36.20mg(N_2O)/(m~3INF),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倒置A/A/O工艺)中氧化亚氮的产生因子和释放因子分别为57.22mg(N_2O)/(m~3INF)和54.64mg(N_2O)/(m~3INF),倒置A/A/O工艺中单位进水氧化亚氮的产生和释放量分别是Orbal氧化沟工艺的2.13和1.72倍。 (6)硝化速率和氧化亚氮产生速率实验结果证明,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氧化亚氮的活性高于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且氧化亚氮的产生与亚硝酸盐浓度和氧化速率相关,亚硝酸盐浓度高,氧化亚氮产生速率越高;亚硝酸盐氧化速率越高,则氧化亚氮产生速率越低。 (7)影响氧化亚氮产生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曝气方式。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决定氧化亚氮产生量,曝气方式的不同会影响溶解性气体的气-液传质过程,直接影响氧化亚氮的释放。 (8)从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释放的角度,倒置A/A/O工艺是比Orbal氧化沟更具优势的污水处理工艺。 本研究得到“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 【关键词】:甲烷 氧化亚氮 倒置A/A/O Orbal~(?)氧化沟 污水生物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X70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概述9-22
  • 1.1 城市水环境污染9-11
  • 1.1.1 我国水环境现状9-10
  • 1.1.2 有机物污染10-11
  • 1.1.3 营养物污染11
  • 1.2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11-18
  • 1.2.1 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途径11-13
  • 1.2.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原理13
  • 1.2.3 常用污水生物处理工艺13-18
  • 1.3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产生和释放18-20
  • 1.4 课题的来源、研究意义及内容20-22
  • 1.4.1 课题来源20
  • 1.4.2 课题的意义20-21
  • 1.4.3 实验研究内容21-22
  • 2. 西安市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简介22-26
  • 2.1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22-24
  • 2.2 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24-26
  • 3 实验材料和方法26-36
  • 3.1 取样点分布及取样方法26-29
  • 3.1.1 取样点分布26-27
  • 3.1.2 取样装置和取样方法27-29
  • 3.2 测定分析方法29-33
  • 3.2.1 样品分析方法29
  • 3.2.2 微生物活性测定方法29-31
  • 3.2.3 辅酶 F_(420)测定方法31-33
  • 3.3 释放速率和释放因子的计算方法33-36
  • 3.3.1 曝气区33-34
  • 3.3.2 非曝气区34
  • 3.3.3 温室气体产生的计算方法34-36
  • 4 结果与讨论36-49
  • 4.1 甲烷的产生与释放36-40
  • 4.1.1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36-37
  • 4.1.2 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37-38
  • 4.1.3 甲烷菌活性及辅酶 F_(420)测定38-39
  • 4.1.4 影响甲烷产生释放的因素39-40
  • 4.2 氧化亚氮的产生与释放40-46
  • 4.2.1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40-41
  • 4.2.2 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41-43
  • 4.2.3 生物活性实验43-44
  • 4.2.4 氧化亚氮产生及释放的影响因素44-46
  • 4.3 讨论46-49
  • 4.3.1 国内外污水处理设施温室气体释放比较46-48
  • 4.3.2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48-49
  • 5 结论与建议49-51
  • 5.1 结论49-50
  • 5.2 建议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ρ(C)ρ/(N)对污水反硝化过程中N_2O产生的影响    彭永臻;尚会来;张静蓉;王淑莹;

废水脱氮过程中N_2O的控逸理论及研究进展    刘俊女,汪苹,柯国华,董黎明

静态箱法气相色谱法自动检测农田N_2O排放    王跃思;郑循华;王明星;沈壬兴;

污水处理中N_2O的产生及减量化控制    李平,晏波,吴锦华,韦朝海

太湖地区湖水与河水中溶解N_2O及其排放    熊正琴,邢光熹,沈光裕,施书莲,杜丽娟

DO浓度对生活污水硝化过程中N_2O产生量的影响    刘秀红;彭轶;马涛;刘春慧;彭永臻;

好氧活性污泥中的产甲烷菌    吴唯民,胡纪萃,顾夏声,朱学庆,赵一章,张辉,徐元生

不同污水生物脱氮工艺中N_2O释放量及影响因素    刘秀红;杨庆;吴昌永;彭永臻;周利;尚会来;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溶解的N_2O    徐继荣;王友绍;殷建平;何磊;

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杨斌,程巨元

污泥水富集硝化菌添加强化污水处理系统硝化的试验研究    于莉芳

甲烷产生菌的特性及其工业前景    杨薇;

UASB处理蛋白废水的实验研究    俞珊珊;刘锋;马三剑;王秋云;

微量元素与工业废水生物处理    丁琨;

微生物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的作用    鲍立宁

土壤环境中POPs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聂志强;李卫建;刘潇威;王璐;秦莉;罗铭;李红;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    王飞宇;洪剑明;靖德兵;阮晶晶;姜冰冰;

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海音;周春丽;张强;

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欧红香;闫永胜;毛艳丽;朱红力;依成武;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处理研究    王晖文;韩会玲;

污泥高温好氧消化微生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刘树根;朱南文;

不同阴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研究    马欢;刘伟伟;王秀菊;刘士清;李建昌;张无敌;

OFR氧化絮凝复合床技术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    陈卫国;朱锡海;关耀楚;罗传荣;彭玉凡;

浅谈微生物絮凝剂(MBF)物质组成和应用    刘涛;

氮掺杂ZnO纳米晶表面改性及其抗菌性、紫外防护性研究    郑敏;吴佳卿;许乐;殷骏;

畜禽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    傅学起;谭海周;

炼油碱渣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赵华;曹青青;

烟气生物脱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黄海鹏;

沙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

浅析腐植酸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孙志梅;刘杨;薛世川;

Cu_xZn_(1-x)O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梁孝锡;郝斌;李良超;陈柯宇;周琴;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    黄兵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系统中N_2O的释放机理与减量化控制研究    胡振

自然风速场下微生物气溶胶的室内外扩散与风险研究    刘伟

纳米杂化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守柱

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基本物理性质的实验研究    赵慧明

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及其控制研究    邱炜红

微波结合碱解预处理改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能的研究    池勇志

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    马岩岩

旋流内循环厌氧反应器(EIC)处理酒精废水的试验研究    丁玉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潍坊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薛梅

抗铅联合苯酚降解多功能菌的构建    彭冉

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沈一村

重金属离子对好氧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    赵晓宁

海绵铁过滤—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李冰

青岛近海地区生物气溶胶季节分布特征研究    徐文兵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    巩元娇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及处理过程中N_2O的控制研究    吕锡武,稻森悠平,水落元之

箱法在草地温室气体通量野外实验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杜睿,王庚辰,吕达仁,孔琴心,刘广仁,万小伟,张斌,王艳芬,季保明

气相色谱法检测大气中N_2O浓度    王跃思,郑循华,王明星,龚晏邦,白建辉

倒置A~2/O工艺的原理与特点研究    张波,高廷耀

以DO、ORP、pH控制SBR法的脱氮过程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曾薇,隋铭皓

低溶解氧下活性污泥法的短程硝化研究    张小玲,王志盈,彭党聪,王晓昌

拟建污水厂生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鞠兴华;王社平;彭党聪;

进水COD浓度及C/N值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侯红娟;王洪洋;周琪;

侧流富集/主流强化硝化(BABE)升级工艺    赵义;郝晓地;朱景义;

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王社平;鞠兴华;彭党聪;

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生态群落分析技术进展    杨清香;张昱;杨敏;

平洲污水处理厂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设计    司马勤;李双陆;张传贵;

文南油田低污泥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健;王大垒;李涛;齐相礼;李红亮;

小断块油田撬装化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杨剑峰;郭红;张淑清;张华;

两相厌氧—SBR工艺处理工业污水的工程实践    卢军;

MSBR工艺的发展应用浅析    李茂材;陈建中;

浅谈曝气生物滤池法在污水处理实际运用中的几点意见    陈守滨;

油田污水处理质量控制技术    许延军;

磁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王昌稳;李军;陈瑜;李艺;方先金;张韵;

温室效应能使气候变暖的科学依据    E.P.A.;张杰;

环境署的大气计划    

秦皇岛市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燕成玉;卢宪梅;孙丽华;

植物演进与全球环境变化    韩家懋;王国安;

温室气体减排跨期优化的一个理论模型    钟笑寒;

空调用制冷剂选用的探讨    余跃进;

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温室气体研究进展    王德宣;

浅析山东省低碳农业与新农村建设    董家贵;王恒;徐茂裕;

AB污水处理工艺在青岛市海泊河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邱宝莲;

铁路集便器污水处理技术的探讨    黄焱歆;张继杰;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    周开锡;

适合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艺——百乐克(BIOLAK)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孙力平;

温室气体酸化海洋威胁海底生物链    陈丹

企业碳管理:初尝螃蟹的味道    本报记者 杜悦英

2008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    杨伶

温室气体制化学品不是梦    三井化学公司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 那和保志

气象局承担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建设    记者 董永春

把温室气体转化为生物柴油    孙雪芝 蒋建科

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将更精确    孔岩

把中国温室气体“卖”出去    本报记者 姬钢

韩国《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正式生效    薛严

我啤酒业首个低碳研究协议签订    佟晓群

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特征及碳平衡研究    王艳芬

韩国低碳绿色成长战略研究    林俊善

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    马忠海

温室气体及其稳定同位素排放通量测量技术和方法研究    王薇

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郝庆菊

费托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制备和性能研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白凤华

北京西山地区森林土壤中CO_2、N_2O和CH_4气体的排放通量及动态研究    孙向阳

煤对CH_4、CO_2、N_2及其二元混合气体吸附特性、预测和CO_2驱替CH_4的研究    于洪观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碳汇研究    郭李萍

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热盐环流的演变    牟林

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释放    刘文博

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后评估研究    张欣蓓

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艺方案试验研究    张雅静

城市固体废弃物(MSW)填埋处理温室气体    杜吴鹏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构    李瑜婷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毛子熙

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观测研究    张中杰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痕量卤代烃的初步研究    张芳

后京都时代美国气候政策的调整    魏蜜蜜

长寿命温室气体CH_4、N_2O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    张若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