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重庆市主城区大型污水处理厂排水水域藻类演替规律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08
热度:

重庆市主城区大型污水处理厂排水水域藻类演替规律研究【摘要】:选择了重庆市主城区大型污水处理厂排水水域作为一个特征区域进行藻类演替规律研究。该研究区域有重庆市主城区内最大的两座污染处

【摘要】:选择了重庆市主城区大型污水处理厂排水水域作为一个特征区域进行藻类演替规律研究。该研究区域有重庆市主城区内最大的两座污染处理厂—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和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分别位于长江主城区下游。二者排污口中心线相距838m,处理后的污水产生叠加,氮、磷含量高。同时该水域位于铜锣峡唐家沱回水区,水体流速较缓,污染物停留时间长,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极有可能暴发“水华”。因此本文在该水域设置断面和采样点,采集水样进行现场测定和实验室测定。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运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法分析评价该水域水质状态。结果表明:在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期间,各个断面的水质类别为Ⅱ~Ⅳ(仅由主要污染物判断),可以说基本上能够满足Ⅲ类水域功能;各个断面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27.14~61.41,富营养化状态为贫营养~中度富营养;各个断面的Simpson指数为0.18~0.66,水质状态为轻污染或无污染~中污染。 此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该水域的藻类群落结构、藻细胞密度、优势藻种在不同的气象、水文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由此掌握该水域的藻类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一共检出了8门76属157种藻类,其中蓝藻门9属13种,占藻类总种数的8.28%;金藻门2属3种,占藻类总种数的1.91%;黄藻门3属3种,占藻类总种数的1.91%;硅藻门25属82种,占藻类总种数的52.23%;隐藻门2属3种,占藻类总种数的1.91%;甲藻门3属5种,占藻类总种数的3.18%;裸藻门4属7种,占藻类总种数的4.46%;绿藻门28属41种,占藻类总种数的26.11%。可见,该研究水域的藻类群落结构还是较为复杂,物种的丰富度较好,但是与此同时,各个物种的均匀程度较低。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水位高度的变化,该研究水域的藻类群落具有从属于河流型的硅藻门逐渐向属于湖泊型的绿藻门过渡的一种演替趋势。因此,在日后值得针对绿藻“水华”爆发危机而展开相应的应急措施研究。监测期间藻密度变化范围为6.06×104~29.71×104cell/L。从藻类生物量的角度进行考量,可以判断该研究水域能够满足饮用水水源地功能要求。 【关键词】:三峡水库 重庆市主城区 藻类演替规律 富营养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703;X1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引言8-20
  • 1.1 选题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9-10
  • 1.3 三峡库区水环境现状10-14
  • 1.3.1 污染源调查10-12
  • 1.3.2 一级支流回水区富营养化普查12-14
  • 1.4 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现状14-19
  • 1.4.1 水体富营养化概念14-15
  • 1.4.2 水体富营养化指示生物—藻类15-17
  • 1.4.3 藻类演替规律研究17-19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9-20
  • 1.5.1 研究内容19
  • 1.5.2 研究创新点19-20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案20-32
  • 2.1 研究区域概况20-22
  • 2.1.1 自然环境概况20
  • 2.1.2 鸡冠石、唐家沱污水处理厂概况20-22
  • 2.2 研究方案22-32
  • 2.2.1 技术路线22-23
  • 2.2.2 监测方案23-26
  • 2.2.3 水质状态评价分析方法26-30
  • 2.2.4 藻类演替规律研究方法30-31
  • 2.2.5 富营养化预测方法31-32
  • 3 水质状态评价分析32-44
  • 3.1 水质评价32-37
  • 3.2 富营养化评价37-42
  • 3.3 浮游植物多样性评价42-44
  • 4 藻类演替规律研究44-86
  • 4.1 藻类时间变化规律50-68
  • 4.1.1 藻类群落结构变化50-58
  • 4.1.2 藻细胞密度变化58-66
  • 4.1.3 优势藻种变化66-68
  • 4.2 藻类空间变化规律68-86
  • 4.2.1 藻类群落结构变化68-74
  • 4.2.2 藻细胞密度变化74-80
  • 4.2.3 优势藻种变化80-86
  • 5 富营养化预测86-92
  • 5.1 预测模型建立86-89
  • 5.2 预测模型检验89-91
  • 5.3 预测模型运用91-92
  • 6 结论与建议92-95
  • 6.1 结论92-94
  • 6.2 建议94-95
  • 参考文献95-100
  • 致谢100-10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10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三峡库区重庆段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研究    龚玲;钟成华;邓春光;胡霞;

洋河水库“水华”发生的实验研究    华锦彪,宗志祥

浅谈国内外江河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马经安,李红清

三峡库区藻类种群结构与密度变化及其与氮磷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况琪军;周广杰;胡征宇;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探讨    郭怀成,孙延枫

三峡水库重庆段一级支流回水河段富营养化潜势研究    刘永明,贾绍凤,蒋良维,张士锋

藻类及其控制    裴海燕,胡文容

太湖梅梁湾与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比较    宋晓兰;刘正文;潘宏凯;杨桂军;陈宇炜;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景观异质性变化    张爱清

桂林漓江流域藻类生态分布与水质的相关性研究    谢强,梁锋,黄东群,卢一娇,黄金玲,黄彩云

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徐忠东;张雁;王伟;陶瑞松;

PCR-DGGE技术在环境微型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吴利;余育和;冯伟松;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和支流富营养化研究    胡正峰;张磊;邱勤;韩光;李兴琼;

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构建和应用    李文友;鲍素敏;韦朝领;

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李佐荣;鲍素敏;黄祥明;

藤黄微球菌检测氧氟沙星残留方法的研究    胡晓苗;靳宇田;张玉晴;张丹俊;

水生经济植物对虾塘养殖废水的净化能力研究    武艳;李华;张明;徐亚同;

微生物法在大伙房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王鹏;

采煤矿区不同塌陷塘水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王振红;桂和荣;张晓勇;

滇池流域斗南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养分的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高明;杨浩;

长江、嘉陵江重庆城区段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初步研究    钟成华;任春坪;张文东;刘鹏;

长荡湖近15年营养状态指标的时空分布及浮游藻类的营养限制研究    王菲菲;李小平;陈小华;程曦;陈无岐;刘晓臣;

大气氮磷沉降对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影响特征研究    杨龙元;张健;林琳;吴敬碌;

梅梁湖预警监测浮游植物总密度快速测定初探    魏轲;黄君;朱培瑜;严景超;王洁尘;彭宇;

清淤对太湖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王永平;洪大林;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及综合修复技术研究    徐敏;李应森;郝玉风;

不同养殖类型水体浮游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    许宝红;肖调义;金红春;张婷;李德亮;陈开健;杨昌珍;刘寅初;

南水北调变化环境下汉江水华发生概率的情景分析    谢平;窦明;夏军;

农村非点源对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赵倩;

浅议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作用    杨金翠;

旋唇纲、寡膜纲和前口纲纤毛虫原生动物研究    伊珍珍

Falls Lake水库水质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分析    李杰

两种赤潮藻对锰的生理生态响应    曹春晖

长江流域及黄、东海铝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任景玲

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    程曦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浅水湖泊沉积物磷素迁移转化特征与生物作用影响机制研究    钱轶超

长江口富营养化水域营养盐输送通量与低氧区形成特征研究    李祥安

浒苔对氮营养盐的响应及其氮营养盐吸收动力学和生理生态研究    李俭平

青海湖夏季饵料生物资源研究    姚维志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    韦居恒

动物废弃物培养蕹菜、蝇蛆的研究    贝亦江

太湖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动物摄食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蒋伟伟

从水动力和营养角度探讨汉江硅藻水华发生机制的研究    王培丽

湖北省粗梗水蕨种群、群落结构研究与保护建议    刁百灵

城市生活污水中低温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生理生化机制和降解特性的研究    李凤敏

松嫩平原部分地区湖泊、泡沼藻类植物的初步研究    隋丰阳

鄱阳湖湖区水体营养盐分布格局及富营养化动态分析    吴颖靖

微囊藻毒素-LR 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王钧

鸡粪堆肥过程中养分损失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魏宗强

非经典生物操纵修复富营养化的研究进展    闫玉华;钟成华;邓春光;

湖泊污染特征及修复技术    程英;裴宗平;

“九五”期间中国沿海有害赤潮灾害状况及其防治对策    俞志明,曹西华

洋河水库“水华”发生的实验研究    华锦彪,宗志祥

北京城区河湖水体水华现象成因的初步分析    廖日红,井艳文

流速对藻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廖平安,胡秀琳

汉江中下游江段藻类现状调查及“水华”成因分析    况琪军,谭渝云,万登榜,张家玉

三峡库区船舶污染及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吴飚

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及其演变    吴晓辉,刘家寿,朱爱民,肖耀坤,李世平

三峡水库蓄水初期水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罗专溪,张远,郑丙辉,富国,陆兆华

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钟成华

城市景观水体生境改善技术与机理研究    宋英伟

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及其在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柳骅

三峡水库135m蓄水后大宁河回水段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王德蕊

太湖三个湖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的比较研究    杨桂军

北京什刹海水华控制和水质维护的试验研究    段艳萍

河流水环境数值模拟及可视化研究    吴小一

TP浓度和季节变化对再生水水体中藻类生长的影响    刘莉;郑兴灿;廖飞凤;黄伟伟;

高等水生植物对藻类生长的克制效应    庄源益,赵凡,戴树桂,金朝辉

藻类毒物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谢艳;李宗芸;冯琳;王秋香;曹慧;

利用“玻片生态岛”测定水体藻类的生长速率    余力;潘万惠;李华颖;

水源地原位控藻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胡芳;许杰;

内源性营养盐调控湖泊藻类生长机制研究    魏翔;黄传灵;

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赵倩;刘呈波;马成仓;

温度与阿氏颤藻生长关系研究    张莉;郭蔚华;王柱;

水体扰动对多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李冬梅;高永利;田甜;劉駿豪;殷克东;

三峡库区低流速河段流速对蓝、绿、硅藻垂直分布的影响    龙天渝;刘春静;

水位下降引起的微弱扰动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    龙天渝;李祥华;张腾璨;张翔;郭蔚华;

陆生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    边归国;

富营养水体中低价磷对水华优势藻类生长的影响    耿金菊;张娟;夏晓萌;

利用炼钢渣促进藻类生长固定CO_2的研究    李远;林瑛;李宏;

油田生产水对卤虫发育和藻类生长抑制作用的比较    黄韧;吴进孝;杨丰华;薛成;李艺华;

大连湾藻类生长控制的模拟    黄才胜;李英;周集体;

铜制剂农药对藻类的生物毒性评价及生态影响研究    卜元卿;单正军;石利利;周军英;续卫利;

室内模拟的不同氮磷比条件下藻类与溶解态有机磷的关系    宋春雷;Morten SΦndergaard;Theis Kragh;曹秀云;周易勇;

两种无机盐形成的盐度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刘春光;孙红文;朱琳;李健;陈双星;庄源益;戴树桂;

滇池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及磷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陈永川;汤利;张德刚;周军;李杰;

立体藻类生长抑制器问世    郭泽莉 编译

“大连裙带菜”迈进准入门槛    高蕾记者 张玮炜

湖北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及控制对策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系2002级 李玥

治理赶不上污染,“生态癌”在扩散    武勇 刘文国

碳汇渔业 贝藻类功不可没    

水动力条件对植物生长的研究    

环保猪    施农

“绿色”滋润更为久远的生命    曹莉

水源减毒 家庭也有办法    俞顺章

雨季虾塘浑浊水治理    顾宏昆

河流藻类叶绿素a浓度短时间尺度预测方法研究和应用    赵晓东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模型统计与藻类生长的试验研究    周贤杰

主要生物因子与稻田氮、磷转化及流失的关系    李华

扬水曝气水源水质改善技术研究    丛海兵

典型北方水源地藻类特征及其对自来水厂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    王雪松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    孙霞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机理研究    黄钰铃

大连湾海域氨氮、磷酸盐及藻类生长的数值模拟研究    朴香花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藻类生境变化与群落演替特征研究    李哲

长江和三峡库区浮游植物季节变动及其与营养盐和水文条件关系研究    曾辉

烟草苗床藻类发生动态及防控技术的研究    赵玉翠

利用藻类去除P营养物质研究    华迪

水文、气象因子对藻类生长影响作用的试验研究    赵颖

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    黄魁

高寒草甸沙化过程中生物结皮藻类组成及分布的变化    陈正宏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三峡库区流域水华暴发行为    卢挺

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王琦

三峡库区富营养化水体中悬浮泥沙对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    龚玲

UV-B辐射对两种藻类生长及营养盐释放的影响    谢纯刚

环境因子对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回水区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    周鹏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