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脱氮填料复合生物法处理生活污水的污泥减量化新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04
热度:

脱氮填料复合生物法处理生活污水的污泥减量化新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污水量日益增加,目前活性污泥法是处理生活污水的主要有效途径,但缺点是易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增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污水量日益增加,目前活性污泥法是处理生活污水的主要有效途径,但缺点是易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增加了各污水厂的处理污水的成本。本课题采用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的复合生物工艺,利用新型的脱氮填料添加到活性污泥工艺中组成双污泥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对污泥减量化研究,通过实验室的中小试试验及在污水处理厂的现场调试运行数据,分析计算出在复合生物法中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率以及处理过程中为污泥产率系数,将我国西部县级某污水厂做为示范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研究结果如下: (1)小试研究过程中采用该污水厂进水口污水在回流比为100﹪,水力停留时间为7h好氧曝气的条件下,CODcr、NH3-N、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97﹪、95﹪,出水水质均能达到国家排放一级A标准。以氨氮为基质计算,污泥的表观增长速率Yobs为0.079kgMLSS/kgNH3-N·d,复合生物法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Yobss和Yobsb分别为0.023kgMLSS/kgNH3-N·d,0.093kgMLSS/kgNH3-N·d。以COD为基质计算Yobs为0.073kgMLSS/kgCODcr·d,Yobss和Yobsb分别为0.022kgMLSS/kgCODcr·d,0.223kgMLSS/kgCODcr·d。 (2)中试过程中采用生活污水在A2/O反应器中模拟现场工艺,研究连续流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污泥回流比设为100﹪,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水力停留时间为7h时,实验结果表明CODcr、NH3-N、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6﹪、95﹪,出水水质均能达到国家排放一级A标准。计算表观产率系数Yobs为0.0998kgMLSS/kgCODcr·d。 (3)该污水处理厂本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处理工艺,因处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其工艺运行不稳定,氨氮超标较严重。本研究在综合分析现有工艺和运行过程及在前期扩大池容的基础上,以减少污泥产量和改进运行效能为目的,采用复合生物法(投加高效脱氮填料)以改善其运行效能。经四个多月的调控运行,改进后的工艺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有效提高了氨氮的去除效率,并实现氨氮和COD去除率分别至95﹪和91﹪,同时工艺的污泥产率系数明显降低(Yobs为0.134kgMLSS/kgCODcr·d),有效实现了污泥减量的目的。比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0.6kgMLSS/kgCODcr·d明显降低,既利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优点又通过生物膜法弥补了剩余污泥量大的缺点。可以作为示范工程为其他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供经验。 【关键词】:复合生物法 生活污水 脱氮填料 污泥减量化 示范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99.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的产生和处理现状11
  • 1.2 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11-14
  • 1.2.1 强化一级处理技术12
  • 1.2.2 膜分离技术12
  • 1.2.3 生物处理方法12-14
  • 1.3 污泥减量的必要性14-15
  • 1.4 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15-16
  • 1.5 污泥减量化的研究现状16-20
  • 1.5.1 解偶联代谢理论16-18
  • 1.5.2 强化微生物溶胞-隐形生长技术18
  • 1.5.3 增加活性污泥的维持代谢能和內源呼吸18-19
  • 1.5.4 生物的捕食原理19-20
  • 1.6 复合式生物法的机理20-23
  • 1.7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23-25
  • 第二章 实验室小中试研究25-45
  • 2.1 研究方法与过程25
  • 2.2 研究材料与方法25-32
  • 2.2.1 确定填料的类型和填充率25-28
  • 2.2.2 运行参数的确定及硝化菌的培养28-30
  • 2.2.3 与其他填料的对比试验30-31
  • 2.2.4 生化系统运行情况及数据分析31-32
  • 2.3 生活污水小试实验装置及条件32-33
  • 2.4 实验结果分析33-37
  • 2.4.1 氨氮处理效果33
  • 2.4.2 COD及SS处理效果33-34
  • 2.4.3 表观增长系数模型34-37
  • 2.5 中试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37-42
  • 2.5.1 中试实验数据及分析39-40
  • 2.5.2 表观增长系数的计算40-42
  • 2.5.3 总P的去除42
  • 2.6 污泥减量分析42-43
  • 2.7 本章小结43-45
  • 第三章 示范工程建设与研究45-57
  • 3.1 示范工程的规模及工艺流程45-46
  • 3.2 填料的安装与准备工作46-47
  • 3.3 示范工程调试初期进水及挂膜情况47-49
  • 3.4 单独生物膜法的处理分析49-50
  • 3.5 复合生物法的处理分析50-53
  • 3.6 回流比对系统去除效果的影响53
  • 3.7 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分析53-54
  • 3.8 系统污泥减量化的研究54-55
  • 3.9 改造后具体效益分析55-56
  • 3.10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57-59
  • 参考文献59-64
  • 致谢64-65
  • 作者简历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剩余污泥消减技术的研究    李守富;肖玲玲;林永波;

多孔载体污泥减量工艺与机理    李军;周婷;张宁;

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与污水资源化    何江涛,钟佐燊,汤鸣皋,陈鸿汉

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蒋洪石;梁伟;

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堆肥处理    章非娟

厌氧—好氧生物膜处理污水、污泥的研究    何圣兵,王宝贞,王琳,崔洪升

污泥填埋技术应用进展    赵乐军,戴树桂,辜显华

污泥减量新工艺探讨    李欢;金宜英;聂永丰;

剩余污泥减量技术评价及未来潜在技术展望    郝晓地;王啟林;曹亚莉;

污泥减量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何赞;王海燕;田华菡;汪莉;周岳溪;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技术与应用    李盈盈;邢晓伟;

浅谈不同淡水生境大型底栖动物采样方法    邵美玲;

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王世农;

出口野生微菜微生物学检测    王梅;段劲生;孙明娜;张勇;高同春;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去除氨氮研究    郑艳侠;刘征;宋保平;赵旭阳;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回顾与展望    朱学群;刘音;顾凯平;

高效降解纤维素菌株的选育    董社琴;阮仕立;杨亚珍;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曹辉;廖秋阳;

农村生活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    李清飞;高军波;余国忠;赵承美;

安徽省湖泊富营养化现状调查与评价    刘清学;霍守亮;昝逢宇;席北斗;

污泥干燥处理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汪茜;柳海波;杨煊;戢伟;王晓星;

绿茶中真菌的检测研究    贺稚非;李洪军;陈今朝;司辉青;

章古台沙地不同利用土地物种多样性研究    雷泽勇;吴祥云;周凤艳;

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RFLP分析    何健;汪婷;梅琴;李顺鹏;

香蕉枯萎病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丽娟;缑武龙;赵兰凤;李华兴;聂盛仙;张志红;李永涛;席荣宾;

生态工业系统分析——以山东鲁北集团为例    周劲松;吴舜泽;王金南;

开封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特性及利用方式探讨    翟秋敏;孙卉;李磊;

人工湿地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陆继来;赵璇;王惠中;夏明芳;王琳;王志良;

汶川地震灾后岷江上游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赵希锦;张国滨;丁厚灿;邓新华;方自力;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降解试验研究    陈俊敏;刘方;付永胜;

海洋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研究    刘伟峰

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    石欣

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    杨凡

林火生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文东新

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马永俊

预处理后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效能研究    李广

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程秀梅

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赵占军

信息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优化机制研究    周承聪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演进与成长研究    张占贞

榨菜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的研究    蒋高强

超声清洗MBR生物膜—臭氧化技术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    赵坤宇;吴晓龙;朴尚宪;

剩余污泥消减技术的研究    李守富;肖玲玲;林永波;

对生物膜载体相关问题的探讨    杨爽;阎冬;侯绍刚;

浅谈中国城市污泥的处置    刘峰;万新南;陈希伟;

青岛市剩余污泥处置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利用    王楠;李悦;

酸化预处理对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及其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乔学兵;

脱氮技术的发展    李云婷

减少活性污泥法中剩余污泥产率的研究    谢敏丽,孙彤,刘雨,杨学富

中空纤维膜作生物膜载体无泡供氧处理污水研究    张凤君,杜祥君,赵芝清,王爽,胡思宪

化学解偶联剂和OSA联合工艺对剩余污泥的减量化作用    俞小勇;胡勤海;叶芬霞;

pH值对新型SBBR处理畜禽废水脱氮的影响    朱春兰;肖鸿;邓仕槐;段焱;孙亚琴;胡晓梅;侯麟;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关键生态因子强化研究    张记市

表面活性剂促进污水厂剩余污泥发酵生产短链脂肪酸的研究    姜苏

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研究    李俊

好氧—厌氧耦合体系污泥减量化的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    于安峰

剩余污泥嗜热酶溶解预处理的效果研究及其资源化    杨永林

A+OSA工艺污泥减量机理与热力学特征研究    范莹

复合微生物制剂应用于化粪池污泥减量的实验研究    谷伟

污泥减量化的生物化学技术研究进展    刘新文,沈东升

污泥减量化处置工艺    陈君宏

污泥减量化技术新进展    刘琳,宋碧玉

污泥减量化工艺的研究    贾冠科;

污泥减量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王涌;王长庆;

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发展    何岩,周恭明

山东恒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开发造纸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技术    刘丰;李静;刘秀玉;

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李洋;曹国凭;

剩余污泥减量化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刘永德;董燕;赵继红;刘峻;王翔;王永华;刘杨;

关于污泥减量化的处理工艺的讨论    赵欣;

污泥减量化的研究现状    吴俊锋;冯晓西;魏兴义;

污泥减量化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方法的初步探讨    孔祥吉;张雪梅;鲍林林;张毅敏;

污泥减量化的研究现状    吴俊锋;冯晓西;魏兴义;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机理与技术研究    樊小龙;

臭氧污泥减量化研究实验    张喆;曾华;裴芳;

中欧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来我市考察投资意向    实习生 张荣裴 记者 徐凤

污泥减量化是避免二次污染的有效方法    史健勇

促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实现污泥减量化和安全处理    邓彪 张建 彭金利

五大成果助力清洁生产    记者 刘军

脱胎换骨方能过关    本报记者 刘秀凤 见习记者刘潇艺

上海明年污水处理率将达70%    张建松 徐运

2020年污水处理率90%    王近夏

嗜热菌污泥减量化及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与回收    郑伟

好氧—厌氧耦合体系污泥减量化的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    于安峰

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荧光检测新方法及仿生酶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    阮敏

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中细胞物质的释放特性与磷回收研究    王晓霞

印染废水生物处理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    朱虹

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减量化研究    杨波

解偶联用于污泥减量化的机理和污泥减量化效果评价研究    柳会雄

慢速生长细菌原位代谢实现污泥减量化研究    王乐

生物砾间接触氧化法用于酱油酿造废水污泥减量化处理研究    李凤祥

解偶联用于污泥减量化的技术与机理研究    席鹏鸽

基于微生物隐性生长的嗜热菌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    张少强

超声波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    李伶俐

生物膜法与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减量化效果对比研究    张慧丽

阻垢剂在钙质污泥减量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赵凯

丰满区化工综合废水生物膜法污泥减量化研究    张欣月

明胶高钙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污泥减量化研究    牛佳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