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强化水解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效果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8:58
热度:

强化水解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效果研究【摘要】:针对传统工艺脱氮除磷碳源不足、出水浓度难以稳定达标、污水厂提标改造难以及污泥减量难等问题,通过合理改造初沉池来实现其功能拓展,从而提高原

【摘要】:针对传统工艺脱氮除磷碳源不足、出水浓度难以稳定达标、污水厂提标改造难以及污泥减量难等问题,通过合理改造初沉池来实现其功能拓展,从而提高原水可生化性,并达到部分的脱氮除磷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课题来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高效能新型初沉池设备的研制与应用》,可为城市污水厂的提标改造以及节能降耗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本研究以强化水解反应器替代传统初沉池,采用A2/O缺氧池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并采用连续递增进水的方式驯化污泥,实现了强化水解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同时采用在水解反应器不同高度分段进水,研究了进水高度对反应器内污泥生长和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反应器底部进水流量为2.0m3.h~(-1)和距底部2.5m处进水流量为3.0m3.h~(-1)时的运行工况最佳;此工况下,反应器3.0m以下的污泥浓度可以达到10g.L~(-1)以上,出水SCOD/COD平均值为0.8,VFA提升率为53.49%,出水COD、SS、TN及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6%、78.28%、7.41%及3.17%。 为了拓展强化水解反应器的功能,本实验把原污水与好氧工艺的出水按3:10的比例混合作为反应器的进水,为反应器内提供一定量的硝氮和少量的溶解氧,实现较高效率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水解反应器具有较强的脱氮除磷潜力,在其TN进水平均浓度为15.11mg.L~(-1)情况下,出水浓度为9.38mg.L~(-1),平均去除率为38.95%;比仅用原水的TN去除率提高约30%;对磷的去除率达到了50.03%。通过物料平衡分析发现,碳、氮、磷质量主要分布在强化水解反应器出水中,在仅采用原水作为水解反应器进水条件下分别为59.4%、84.44%及78.03%;在按3:10的混合水作为水解反应器进水的条件下分别为60.06%、55.86%及56.18;对比分析不同进水水质组分表明,当增加进水中的硝氮和溶解氧时,碳和氮的质量分布向反硝化途径转移;而磷质量向污泥中转移。 【关键词】:强化水解 水解酸化 脱氮除磷 物料衡算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2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水解酸化反应器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10-15
  • 1.3 水解酸化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研究进展15-20
  • 1.4 课题来源、目的及内容20-22
  • 2 装置及方法22-31
  • 2.1 实验水质及规模22-23
  • 2.2 工艺流程及实验装置23-25
  • 2.3 分析方法与药品25-26
  • 2.4 物料平衡分析方法26-31
  • 3 分段进水高度对强化水解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影响研究31-50
  • 3.1 强化水解反应器快速启动31-37
  • 3.2 分段进水高度对强化水解反应器内污泥影响分析37-43
  • 3.3 分段进水高度对强化水解反应器污染物去除影响分析43-48
  • 3.4 本章小结48-50
  • 4 强化水解反应器功能拓展50-61
  • 4.1 强化水解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50-56
  • 4.2 强化水解反应器物料平衡分析56-60
  • 4.3 本章小结60-61
  • 5 结论与建议61-64
  • 5.1 结论61-62
  • 5.2 建议62-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完全混合式水解酸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研究    洪桂云;刘绍根;

生物脱氮新工艺及其技术原理    王建龙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常温下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强化方法研究进展    张杰;文湘华;朱洪涛;许美兰;王晓慧;

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若干问题探讨    王阿华;

无锡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措施及效果    张万里;蒋岚岚;陈秋萍;薛源水;羊鹏程;陈宇;

水解酸化工艺及其应用研究    沈耀良,王宝贞

复合微氧水解-好氧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    祁佩时;丁雷;刘云芝;黄华山;韩洪彬;

折流式水解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水温影响研究    孔火良;夏明芳;

水解/AMBBR/好氧工艺和传统A/O工艺处理低碳源污水的对比研究    曹艳晓;龙腾锐;黄祥荣;龚正;傅婵媛;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城市污泥的一种全新处理方式    钱光毅;

亚硝酸氮积累的影响因素    陈清艳,胡群义

聚合氯化铝(PAC)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昂,楼菊青

乡镇生活污水水体高效氨氮降解菌株的筛选    袁征;徐建平;

浅谈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方文秀;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棉浆粕生产中的废水    杨洋;

隧道施工废水研究进展及对环境的影响    季铁军;陈培帅;

城市污水处理及绿化回用的研究    陈耀兵;王维;杨小平;

马铃薯淀粉废水混凝预处理研究    郑圣坤;唐文浩;

高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能源回收研究    毛羽;张贝;刘士清;许玲;宋洪川;张有刚;孙传伯;

海水养殖废水生物接触氧化法循环单级生物脱氮    廖绍安;王安利;黄洪辉;郑桂丽;韩舞鹰;

生物电极法废水处理中电流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吴树彪;张海勤;曹薇;董仁杰;

养殖水体内小球藻对鱼类密度制约作用的影响和生长特征    刘兴国;徐皓;顾兆俊;宋洪桥;

应用一体化生物脱臭装置净化污水泵站臭气试验研究    刘学欣;郭静;朱珂;邱中行;张海忠;曲扬;崔芳春;周理智;徐金凤;

污水处理净化槽技术的应用    牛武江;姚正辉;王晓玲;王希根;郭得平;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松脂加工废水    潘正现;冼萍;邓清华;王孝英;

啤酒工业废水治理新技术探讨    覃登攀;吴烈善;唐植成;唐景静;

废水氮减排的控制要素研究——“十二五”期间氮减排控制指标分析    郑雄;李媛媛;陈红路;何志云;

城市污水厂能耗分布及消化液单独处理技术初探    孟春霖;常江;张树军;杨岸明;

浅层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研究    迟英杰;费庆志;于丽华;许芝;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    杨红

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    张莉莉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    金云霄

处理焦化废水微氧EGSB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特性研究    耿炤宇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空间形貌的各向异性研究    于富玲

聚环氧氯丙烷胺及其聚合氯化铝复合混凝剂的脱色性能研究    王元芳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厌氧折流板—好氧反应器处理染废水中试试验研究    呼冬雪

阜新矿区矿井水混凝及过滤优化研究    唐寿明

海绵铁过滤—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李冰

不同类型溢油污染潮间带生物修复可行性现场中试研究    何云馨

前置反硝化UBAF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陈利娜

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工艺诊断及优化运行研究    肖伟

悬浮填料生物转筒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晁聪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王翠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处理制浆中段废水    马乐凡,李晓林,方跃泉

混凝-水解-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赵金辉

印染工业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黄川,刘元元,罗宇,娄霄鹏

A-O工艺中水解(酸化)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及其在印柒废水处理中的作用    郑永东,白端超

氧化沟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机理    周少奇,范家明,吴宋标,黄庆明,银玉容,史伟

以溶解氧浓度作为SBR法模糊控制参数    曾薇,彭永臻,王淑莹,高景峰,李探微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的节能特点    邓荣森,俞天明,王涛,肖海文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白晓慧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夏世斌,刘俊新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能量平衡分析研究和应用    高旭

Orbal氧化沟强化生物脱氮的中试研究    高守有

剩余污泥碱性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作为生物脱氮除磷碳源的研究    佟娟

卡鲁塞尔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与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    许丹宇

Carrousel氧化沟单沟脱氮优化条件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刘艳臣

处理城市污水的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过程及其动力学分析    王俊

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合流污水水质水量时空分布研究    徐志恒

改良型Carrousel 2000氧化沟调控模式的流态特性及强化脱氮研究    柴华

改良型氧化沟硝化同时反硝化的临界ORP研究    白洁颖

一体化氧化沟运行及除磷性能生产性试验研究    郭兴芳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张景波

基于一体化氧化沟的单池分区优化分析    钟仁超

AIRE-O_2充氧机性能浅析与Orbal氧化沟流态测试及三维模拟    李媛

一体化氧化沟能量供给优化试验研究    杨斌

基于FLUENT模拟及流态可视化实验验证的平流式二沉池流态及沉淀效果改善研究    郑迪

水解池——氧化塘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试验——水解反应器中悬浮有机物的行为和塘中污泥蓄积    陶涛;张忠祥;

木质纤维素水解制取燃料乙醇研究进展    许庆利;蓝平;隋淼;周明;颜涌捷;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养猪场废水的厌氧消化液    郑淑玲;袁世斌;王安;董微;陈智;孙国朝;

间歇式水解-好氧循环工艺处理聚乙二醇废水    杨翠娴;李清彪;廖鑫凯;何宁;卢英华;陈翠雪;洪金庆;

催化精馏塔内甲酸甲酯水解制甲酸的研究    王成习;

HUSB反应器提高以印染废水为主的城镇废水可生化性的研究    刘通;张旭;李广贺;孙志刚;蓝梅;

混凝—折流式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试验研究    唐海;蔡昌凤;卢少勇;刘桂中;

厌氧-水解反应器稳定运行的试验研究    赵金辉,赵志耀

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还原性染料废水的中试研究    彭晶,王爱杰,任南琪,马放

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    黄益宏;

微电解——水解预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李军;张建莉;

进水条件对EDI膜堆性能的影响    董翠玲;刘红斌;靖大为;

嗜(耐)盐微生物在榨菜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吴敏;张勇;郑刚;

厌氧处理在洗草废水中的应用    齐云洹;

石脑油中有机氯的脱除    刘文举;万东锦;

四种填料对自然水体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性能的研究    刘景明;于洋;徐岩;俞晟;王爱辉;

变压器进水受潮的分析、监测及预防    卜新宇;

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系统进水漏油分析与对策    苏以汲;钱峰;陈春杰;张朋;

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培养海洋微藻的可行性研究    孟范平;张聪;刘娇;

底物浓度对连续流发酵制氢系统的影响    韩伟;李永峰;刘晓烨;邓杰嫙;刘海波;朱雷雷;杨传平;

进水相机检修体会    黑龙江 王立家

东西河坝年进水可达700万立方米    记者宝玉

韩城加快污水处理厂整改步伐    记者 王晓宁 通讯员 樊棣

多个渠道进水 一个龙头放水    陈贵长 俞根文

潜艇水下发射为何不进水?    马庆恒

无人伤亡60户房屋进水    记者 马昭 实习生 陈洁 牛行芳

墓穴进水陵园担责    李恩舫

潼南三场镇进水 600人被困    记者 李薇帆 李志峰 通讯员 唐彬 陈晓航 实习生 殷琪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再获新突破    傅建设

大理市千方百计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    记者 涂序波 通讯员 赵荣兵

新型溶剂高效吸收净化高酸性石油天然气技术开发研究    章建华

GSBR和HBR处理城市污水的效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李超

分点进水A/O工艺及其模型与分点优化的研究    李若谷

多段进水A/O生物膜脱氮工艺运行性能研究    胡博

厌氧氨氧化过程性能和微生物特性研究    倪寿清

纳滤海水淡化及其脱硼性能研究    刘杰

吸附和生物降解在活性炭塔中去除进水中MTBE的研究    李冰璟

包含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形成与降解及同时贮存与生长机理的新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建立与模拟研究    范吉

EASM1模型的建立及在城市污水生物添加强化脱氮中的应用    房平

分区进水ABR-多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废水技术研究    彭举威

强化水解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效果研究    周军

以印染废水为主的集中式综合污水处理厂强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刘之浩

强化污泥水解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    戚茂荣

强化SBR工艺对低浓度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研究    曹贵华

厌氧条件下的生物储存、氢分压与微生物类群研究    李凌云

两级A_N/O工艺用于奶牛养殖低C/N值沼液处理    毕生兰

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工艺及其N_2O释放的研究    姜丽秀

低温条件下硝化污泥的驯化及其固定化    方明亮

酸缓冲容量对污泥屏障重金属再溶出控制研究    鞠圆圆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盐污水的试验研究    袁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