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制备及其在低C/N比污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8:44
热度: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制备及其在低C/N比污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低C/N比污水中氮的脱除一直是污水处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常规生物脱氮技术处理低C/N比污水有较大的局限性

【摘要】:低C/N比污水中氮的脱除一直是污水处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常规生物脱氮技术处理低C/N比污水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研究开发低C/N比污水中氮快速高效脱除新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次研发了一种能够综合生物膜的生物降解功能和载体自身化学反应功能于一体的脱氮复合多孔铁炭(Fe-C)生物载体。研究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对制备的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并对脱氮复合生物载体应用于低C/N比污水的脱氮处理进行研究。 (1)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制备以铁粉和活性炭粉为主要原料,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选择不同的粘合剂,搅拌均匀,人工造粒,制成球状,在不同焙烧温度和时间下,烧制成粒径约为5-10mm的脱氮复合生物载体。以废水pH、ORP、NH3-N和N03--N的变化情况等水质指标以及比表面积、孔隙率、强度等材料特性为优化目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出制备的最佳粘合剂、铁炭体积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 (2)试验制备的脱氮复合生物载体其理化性质为:载体近似球状,表面粗糙多孔,平均粒径为8.47mm,真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分别为4.072g/cm3、2.621g/cm3和1.412g/cm3,空隙率为46%,单颗粒强度为2.31MPa,休止角0=23°,Zeta电位为-22.1mV,BET比表面积为32.017m2/g,载体以介孔为主,主要成分为铁、炭、氧、粘合剂5、催化剂等元素,其质量分数分别为51.86%、36.97%、6.33%、3.53%、1.31%,且元素分布较为均匀。通过对比可知,其特性指标优于同等级的活性炭、陶粒、沸石等生物载体。 (3)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水质pH值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脱氮复合生物载体自身化学脱氮的影响。试验表明,脱氮复合生物载体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都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综合脱氮复合生物载体应用于反应器内生物膜脱氮时pH值得适宜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存,确定脱氮复合生物载体在反应器内生物膜脱氮和载体自身化学脱氮相耦合的最适pH为中性;水力停留时间越长,脱氮复合生物载体处理效果越好,综合考察处理效果和经济因素,确定HRT=4h。 (4)通过反应器动态连续试验,研究了脱氮复合生物载体对低C/N比污水在反应器内生物膜脱氮和载体自身化学脱氮相耦合的脱氮效果。试验表明:反应器启动51天后稳定正常,对于C/N比为2.5的低C/N比污水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NH3-N、NO3--N、TN和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6.54%、85.68%、83.67%和91.65%。通过对比可知,其去除效果要明显优于活性炭、陶粒、沸石等生物载体。 此项技术的研发实现了污水在低C/N比条件下不需外加碳源即可高效脱氮,解决了低C/N比污水高效脱氮的难题,为低C/N比污水快速脱氮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脱氮复合生物载体 制备工艺 污水 低C/N比 脱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70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绪论12-29
  • 1.1 低C/N比污水脱氮的重要性12
  • 1.2 生物脱氮的原理12-14
  • 1.3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及其新技术14-22
  • 1.4 生物载体法脱氮研究22-26
  • 1.5 课题来源26
  • 1.6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26-29
  • 1.6.1 研究目的26-27
  • 1.6.2 研究内容27
  • 1.6.3 技术路线27-29
  • 2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制备29-44
  •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29-32
  • 2.1.1 试验材料29
  • 2.1.2 试验仪器29-30
  • 2.1.3 试验水质30
  • 2.1.4 试验装置30-31
  • 2.1.5 试验方法31-32
  • 2.2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制备工艺32-33
  • 2.3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制备中主要因素对载体性能的影响33-42
  • 2.3.1 粘合剂选择的影响33-34
  • 2.3.2 铁炭体积比的影响34-37
  • 2.3.3 焙烧温度的影响37-39
  • 2.3.4 焙烧时间的影响39-42
  • 2.4 本章小结42-44
  • 3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特性44-57
  •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44-46
  • 3.1.1 材料及仪器44
  • 3.1.2 试验方法44-46
  • 3.2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宏观物理性能46-49
  • 3.2.1 粒径46-47
  • 3.2.2 密度47
  • 3.2.3 强度47-48
  • 3.2.4 流动性能48
  • 3.2.5 Zeta电位48-49
  • 3.3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微观结构49-55
  • 3.3.1 比表面积和孔分布49-52
  • 3.3.2 表面形貌和元素分析52-55
  • 3.4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与其他生物载体特性的比较55
  • 3.5 本章小结55-57
  • 4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对低C/N比污水脱氮处理效果研究57-73
  • 4.1 试验材料及方法57-59
  • 4.1.1 试验用水及水质57
  • 4.1.2 水质指标分析及方法57-58
  • 4.1.3 试验装置58-59
  • 4.2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自身化学脱氮烧杯实验59-65
  • 4.2.1 pH值对脱氮复合生物载体自身化学脱氮的影响59-62
  • 4.2.2 水力停留时间对脱氮复合生物载体自身化学脱氮的影响62-65
  • 4.3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反应器动态连续试验65-71
  • 4.3.1 反应器的启动66-67
  • 4.3.2 反应器运行阶段脱氮处理效能分析67-69
  • 4.3.3 反应器内微生物分析69-71
  • 4.4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与其他生物载体脱氮效果的比较71-72
  • 4.5 本章小结72-73
  • 5 结论与建议73-75
  • 5.1 结论73-74
  • 5.2 建议74-75
  • 参考文献75-80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0-82
  • 学位论文数据集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水滑石填充PVC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及流动性能    张强,吕杰斌

利用生物浮床技术进行水体修复研究与示范    井艳文,胡秀琳,许志兰,刘虎城

曝气生物滤池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氨氮    孔建;程丽;

生物转盘系统中短程硝化的实现    杨蓉;吕永涛;王志盈;

两种载体用于生物转笼处理生活污水的比较    唐奕;李袁琴;郭勇;陈钊宇;杨平;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MBR中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邹联沛,张立秋,王宝贞,王琳

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进展    张杰,曹相生,孟雪征

SBR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及其特性    马放;李平;张晓琦;孙静文;王弘宇;张佳;

MAP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研究    文艳芬;唐建军;周康根;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采用有限元仿真研究TiN和Ti-Si-N的力学性能特点    刘学杰;马琴芳;任元;

亚硝酸氮积累的影响因素    陈清艳,胡群义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进展    杨少武;王晓青;杨顺生;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提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马凯;彭继峰;

温州市温瑞塘河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金丹越;白献宇;徐南妮;

生态修复城市水系统研究进展    龚小平;

人工浮床栽培植物的生长与功能研究    王丽霞;

红枫湖·百花湖入库河流水环境状况及生态修复措施    夏品华;李秋华;

倒置A~2/O工艺处理混合污水的研究    石明岩;冯兆继;余建恒;夏耿东;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的试验研究    杨严;王建;

分子动力学模拟不同晶面对纳米压痕的影响    陈尚达;柯孚久;周益春;

综合生物措施处理养殖废水初探    彭建华;陈文祥;郑金秀;

冬季人工生物浮床的植物遴选试验    康群;卢进登;张南波;宋劲强;陈薇;李兆华;

生物电极法废水处理中电流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吴树彪;张海勤;曹薇;董仁杰;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牛仔布纺织洗水的深度处理回用研究    汪晓军;顾晓扬;

ACR/水滑石复合改性剂的合成及其对PVC的改性作用    包永忠;黄志明;翁志学;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进展    陈秉娟;周倩;严莲荷;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复合纳米薄膜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    程广贵

基于AFM和硫系相变材料的超高密度数据存储机理研究    付永忠

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    张莉莉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处理焦化废水微氧EGSB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特性研究    耿炤宇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超低介电常数SiOCH薄膜及其与扩散阻挡层相互作用的研究    杨春晓

长脉冲激光辐照下多孔薄膜激光损伤机制研究    郭培涛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双氧水、活性炭、沸石不同组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李海洋

压痕尺度效应及蠕变性能的研究    赵冠湘

活性炭和膨润土强化SBR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于群

曝气生物滤池新型陶粒滤料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    董燕

A~2/O一体化H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杜桂敏

用物化法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前期处理    丁思慧

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刘峻岭;吴正高;赵宗升;

生物脱氮新技术在低碳氮比废水中的应用    孙扬平;

脱氮技术的发展    李云婷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及动力学    徐伟锋,孙力平,古建国,郑先强

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途径的探讨    谢珊,李小明,曾光明,杨麒,刘精今

好氧反硝化脱氮气态中间产物的研究分析    柯国华;汪苹;杨志;

生物转盘系统中短程硝化的实现    杨蓉;吕永涛;王志盈;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探讨    曾小钦;

生物载体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曹文平;王勉;李济源;王振华;

低密度碳质生物载体的制备研究    任改玲;张双全;王峰;

微生物载体    学俊;

悬浮生物载体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研究进展    廖润华;洪燕;李月明;王竹梅;沈宗洋;

水质净化过程中生物载体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姬晓娜;王福梅;张洪美;谷令彪;吴雷振;

不同生物载体对雌酮的吸附性能    杨小丽;黄克虎;

运用生物载体及细胞工程技术发展食用功能酶    刘高峰;

双室生物载体对反应器低温运行脱氮除磷强化作用的研究    张磊;田秉晖;孙力平;田志强;贾大伟;

生物载体强化的连续流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任南琪;唐婧;宫曼丽;

多元高传质生物载体填料    陈英旭;

紫外线净水:以色列水技术再获突破    李良勇

新型生物载体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李杰

悬浮载体材质—结构的生物特性及新型转笼生物反应器    江帆

磁性生物载体的制备及处理Cd~(2+)/苯酚复合污染废水特性研究    雷娜

新型聚氨酯载体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应用条件的研究    周璐

脱氮复合生物载体的制备及其在低C/N比污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朱善斌

LCC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人体正常肝细胞L-02培养中的应用    李金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