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序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氧化亚氮减排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8:32
热度:

序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氧化亚氮减排试验研究【摘要】:全球变暖是21世纪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从长期来看,各国若不采用有力的减排措施,人类和自然系统均无法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幅度,将付

【摘要】:全球变暖是21世纪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从长期来看,各国若不采用有力的减排措施,人类和自然系统均无法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幅度,将付出高昂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成本。传统水处理工艺每吨污水耗电量达0.75kWh,属高耗能领域。截止至2011年,我国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1.36×108t/d,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折合CO2排放当量达到9.18×104t/d,大管网集中处理的城市污水治理模式耗费了大量能源,同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小型化、就地化的特点,能从源头控制污染、减少能耗。人工湿地作为重要的分散式处理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类污水处理系统和地表水环境修复。但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同样伴有CH4、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对其相关研究尚不深入。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山地城市的序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在进水阶段跌水曝气和在排空阶段自然富氧,强化系统的硝化过程而抑制反硝化过程;全过程为重力流无须额外能耗,有效地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通过研究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浓度、温度对处理效能和排放通量的影响,监测了序批式人工湿地N2O排放特征,进行了人工湿地中的氮质量平衡分析,提出了序批式人工湿地减排优化措施,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负荷对处理效能及N2O排放通量影响研究。去除率在一定范围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h,进一步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并不能显著降低污染物浓度。当进水污染物为中浓度时,BOD5去除率为63.16%, NH3-N去除率为57.14%,四级人工湿地出水BOD5接近《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对回用于城市绿化的要求,氨氮符合回用于建筑施工和城市绿化的水质要求。进水污染物为低浓度时,BOD5去除率为52.38%,NH3-N去除率为44.44%,四级人工湿地出水满足冲厕、道路清洗、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及建筑施工的回用要求。单级水力停留时间为1h、2h、4h和6h时,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65.16μg m-2h-1、179.94μg m-2h-1、172.33μg m-2h-1和320.46μgm-2h-1。溶解氧浓度与N2O排放通量呈负相关。而不同浓度下排放通量差异不显著。 2)温度对处理效能及N2O排放影响研究。当温度为25~35℃时,BOD5、NH3-N去除率分别为66.67%和62.26%,四级出水满足回用于城市绿化和建筑施工的要求。夏秋季节N2O排放通量日变化较为明显,而冬季日变化不显著。夏季、秋季、冬季排放通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16:00和16:00;排放通量最低值均出现在凌晨左右。N2O排放季节差异显著,9月N2O排放通量最高,1月排放通量的平均值最低。 3)序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氮质量平衡研究。序批式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的N2O排放通量可通过式JN2O=K·TNinput快速估算,排放系数K夏季取3.03×10-4,春季和秋季取5.67×10-5,冬季取2.73×10-5。通过估算重庆市某小区的生活污水分别利用污水处理厂和人工湿地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比较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N2O产量,证明人工湿地相对其他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较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序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氧化亚氮减排试验的研究成果,将为控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微观机理方面深化分析系统中温室气体产生的本质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序批式 人工湿地 温室气体 氧化亚氮 污水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6
  • 1.1 湿地内碳循环11-14
  • 1.1.1 湿地中的碳汇11-13
  • 1.1.2 湿地中的碳源13-14
  • 1.2 湿地内氮循环14-18
  • 1.2.1 硝化作用15-16
  • 1.2.2 反硝化作用16-17
  • 1.2.3 矿化作用17-18
  • 1.3 湿地 GHG 排放研究进展18-23
  • 1.3.1 湿地 CO_2排放及影响因素18-19
  • 1.3.2 湿地 CH_4排放及影响因素19-20
  • 1.3.3 湿地 N_2O 排放及影响因素20-23
  • 1.4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3-26
  • 1.4.1 课题来源23
  • 1.4.2 研究目的23-24
  • 1.4.3 ㈢研究内容24
  • 1.4.4 技术路线24-26
  • 2 试验材料与测试方法26-30
  • 2.1 试验装置26-27
  • 2.1.1 序批式人工湿地系统26-27
  • 2.1.2 温室气体收集装置27
  • 2.2 试验水质27-28
  • 2.3 测试项目及方法28
  • 2.4 测试仪器28-30
  • 3 负荷对处理效能及 N_2O 排放通量影响研究30-54
  • 3.1 水力停留时间对序批式人工湿地处理效能影响研究30-35
  • 3.1.1 试验方法30
  • 3.1.2 试验结果30-34
  • 3.1.3 结果分析34-35
  • 3.2 浓度对序批式人工湿地处理效能影响研究35-41
  • 3.2.1 试验方法35
  • 3.2.2 试验结果35-39
  • 3.2.3 结果分析39-41
  • 3.4 水力停留时间对序批式人工湿地 N_2O 排放通量影响研究41-49
  • 3.4.1 试验方法41
  • 3.4.2 试验结果41-46
  • 3.4.3 结果分析46-49
  • 3.5 浓度对序批式人工湿地 N_2O 排放通量影响研究49-51
  • 3.5.1 试验方法49
  • 3.5.2 试验结果49-51
  • 3.5.3 结果分析51
  • 3.6 本章小结51-54
  • 4 温度对序批式人工湿地处理效能及 N_2O 排放影响研究54-64
  • 4.1 温度对序批式人工湿地处理效能影响研究54-59
  • 4.1.1 试验方法54
  • 4.1.2 试验结果54-58
  • 4.1.3 结果分析58-59
  • 4.2 序批式人工湿地 N_2O 排放通量日变化59-61
  • 4.2.1 试验方法59
  • 4.2.2 试验结果59-60
  • 4.2.3 结果分析60-61
  • 4.3 序批式人工湿地 N_2O 排放通量季节变化61-62
  • 4.3.1 试验方法61
  • 4.3.2 试验结果61
  • 4.3.3 结果分析61-62
  • 4.4 本章小结62-64
  • 5 序批式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氮平衡及 N_2O 减排与优化64-72
  • 5.1 序批式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氮质量平衡64-67
  • 5.1.1 氮质量平衡模型建立64-65
  • 5.1.2 序批式人工湿地氮质量平衡研究试验65-67
  • 5.2 序批式人工湿地减排估算研究67-69
  • 5.2.1 工程概况67
  • 5.2.2 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67-68
  • 5.2.3 污水厂温室气体排放估算68-69
  • 5.3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 N_2O 产量比较69-70
  • 5.4 序批式人工湿地减排优化措施70-71
  • 5.4.1 减少单级水力停留时间70
  • 5.4.2 控制季节运行参数70-71
  • 5.4.3 优化植物配置71
  • 5.5 本章小结71-72
  • 6 结论与建议72-74
  • 6.1 结论72-73
  • 6.2 建议73-74
  • 致谢74-76
  • 参考文献76-84
  • 附录84-85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4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报与获批的专利84-85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相关科研项目8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废水脱氮过程中N_2O的控逸理论及研究进展    刘俊女,汪苹,柯国华,董黎明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刘子刚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碳动态模型    仝川;曾从盛;

美国分散式污水处理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郝晓地;张向萍;兰荔;

闽江口半咸水芦苇潮汐沼泽湿地甲烷动态    仝川;黄佳芳;王维奇;廖稷;刘泽雄;曾从盛;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史云鹏,周琪

人工湿地处理低碳氮比污染河水时的脱氮机理    赵联芳;朱伟;赵建;

潜流型人工湿地除磷效果研究    雒维国,王世和,钱卫一,黄娟,刘洋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CO2和CH4排放的初步研究    郝庆菊,王跃思,宋长春,王毅勇,王明星

河口湿地近地面大气CO_2浓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张林海;仝川;曾从盛;

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

农田氮肥的动态变化及施氮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

施硫对冬小麦穗花发育、籽粒蛋白质组分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李府;尹燕枰;

黄河故道地区桃树“黄叶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宋建伟;朱春茂;赵光伟;邵瑞鑫;

不同硼浓度对抗虫棉生理生化的影响    张学斌;刘大军;朱俐帅;罗云佳;

水稻土中铜及其向糙米转移规律的研究    王伟玲;王果;林芬芳;曹东杰;刘青付;

茶树生长过程中土壤磷变化动态    李玲;张宏岐;贾国梅;

烟草镁素营养研究进展    邓超;王能如;王东胜;李章海;董昭荣;何明雄;

吉林延边苹果梨主产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徐倩;王冬艳;李月芬;白荣杰;尚媛;

土壤养分剖面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武丽;戴万宏;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与管理中相关问题分析    张冬梅;刘文莉;陈英旭;

亚热带地区阔叶林与杉木林土壤有机质的比较研究    王清奎;汪思龙;于小军;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与设计    张迎颖;周可为;钱玮燕;

中国东北草甸棕壤非生长季无机氮的动态变化    鲁彩艳;张庆忠;陈欣;史奕;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业面源水体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汪洪;李录久;王凤忠;李书田;刘荣乐;

农田土壤N_2O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翟胜;高宝玉;王巨媛;戴全厚;

低碳高氮废水的人工湿地脱氮研究进展    代嫣然;梁威;吴振斌;

农田氮肥当中氮素的损失及其控制方法    李金文;杨京平;王米;

第四章 土壤矿物    封克;

土壤有机质化学研究进展    窦森;李凯;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农田养分流失风险评价及养分平衡管理研究    丁晓东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人工湿地减排温室气体估算研究    潘涛

黄土高原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呼吸与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陈先江

小兴安岭泥炭沼泽植物区系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张阳武

扎龙湿地CO_2和CH_4通量研究    黄璞祎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    张惠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氮循环微生物效应及生态模型研究    修海峰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磷胁迫蛋白质表达差异和基因组SSR分析    王彦玲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穗粒发育和籽粒蛋白质品质对硫的响应    李府

玉米耐低磷产量因子的QTL分析    李萌

小麦TaPHR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研究    张景涛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不同经营方式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    肖连刚

土壤质地与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戴婷婷

人工湿地修复沈抚灌渠污水研究    姜晓峰

慕士塔格夏季近地表大气CO2浓度变化特征    郑伟,姚檀栋,徐柏青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CO_2浓度特征研究    潘剑彬;董丽;廖圣晓;晏海;乔磊;李冲;

复合构建湿地运行初期理化性质及氮的变化    贺锋,吴振斌,付贵萍,陈辉蓉,成水平,熊丽,邱东茹,金建明,李玉元

三江平原沼泽地碳循环初探    马学慧,吕宪国,杨青,阎敏华

沼泽甲烷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丁维新,蔡祖聪

三江平原沼泽地CH_4排放规律及估算    崔保山

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    吕宪国,黄锡畴

大面积开荒扰动下的三江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    闫敏华,邓伟,马学慧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及处理过程中N_2O的控制研究    吕锡武,稻森悠平,水落元之

稻田土壤中甲烷产生率的实验研究    上官行健,王明星,R. Wassmann,H. Rennenberg,W. Seiler

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温污水研究    邢秀娟;周律;方国锋;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特性的研究    杨茂;程水源;

好氧及厌氧/好氧序批式工艺中磷化氢的释放    张可方;张朝升;韦伟;荣宏伟;刘涛;

高水分蔬菜和花卉废物序批式进料联合堆肥的中试    张相锋,王洪涛,聂永丰

序批式污水处理工艺评析    康旺儒

开发厌氧/好氧序批式一体化反应器的构想    肖隆文,匡敬忠

序批式-原生物处理装置在环保中的应用    冼伟伦;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脱氮特性    霍守亮;席北斗;樊石磊;魏自民;刘学建;刘鸿亮;

序批式深床人工湿地处理效能分析    何强;龙熙;周健;覃光旭;

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特性及机理    周律;方国锋;姜丽丽;

重金属铬离子对序批式好氧生物反应器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影响研究    黄光团;金刚;吴景辉;刘勇弟;

城市污水处理中几种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简介    杨红红;宋潇婷;宋凡生;

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问世    

序批式电解与可见光催化降解4-NP的研究    姜平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垃圾填埋特性的研究    杨茂

污水处理中磷化氢的释放过程研究    韦伟

序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氧化亚氮减排试验研究    陈炜

序批式混凝土生态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蒋娜莎

A/O型序批式MBR处理印染废水的应用研究    李靖梅

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吴昊

厌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去除三氯乙烷过程及菌群毒性效应    李璐

序批式反应(SBR)系统中N_2O排放的研究    陈新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