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雨天溢流污水就地处理工艺开发及处理装置CFD模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49
热度:

雨天溢流污水就地处理工艺开发及处理装置CFD模拟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天溢流污染问题日益凸现,雨天溢流污水含大量污染物质,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水体,将严重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天溢流污染问题日益凸现,雨天溢流污水含大量污染物质,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水体,将严重破坏水环境并危及人体健康。 根据上海市西干线雨天污水溢流的水质情况,研制一套采用强化絮凝+高效沉淀工艺的装置处理雨天溢流污水,对装置各单元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应用管道静态混合器取代传统混合池单元,设置导流筒强化反应池絮凝效果,增设斜管和悬浮填料提高沉淀池沉淀效率,采用fluent商业软件对装置沉淀单元流态进行模拟优化。 现场搭建溢流污水中试处理装置,考察各种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捕获不同雨型进行现场试验,验证装置处理效能。分别对旱流污水、小雨情况混接雨污水、中强降雨混接雨污水和暴雨溢流污水、梅雨持续雨天、冬春季节持续降雨等工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装置能较大幅度地削减SS、TP和COD等各项污染物,有效控制雨天溢流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处理暴雨条件下雨天溢流污水,SS、浊度、TP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2%、79%、77%和69%以上,装置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可达32m~3/h.m~2,为普通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的10倍以上。 分别考察装置污泥回流、沉淀池水力负荷和药剂投加点与出水水质的关系和影响,讨论底流排放措施、沉淀池设置斜管、管道混合器应用等各种措施对出水水质的改善情况。污泥回流在溢流污染控制中不建议采用,药剂最优投加点为反应池进水口部位,出水SS浓度随出水流速即沉淀池水力负荷的增加而上升,水质其他指标相应升高;装置底流排放措施是控制多余溢流污水的有效措施; 沉淀池斜管的设置主要起整流和泥水分离作用;管道混合器取代传统混合池单元,减少了混合池设施及其搅拌设备,防止药剂投加过程携带或混入空气,有效控制了反应池和沉淀池出现浮渣,改善沉淀池出水水质。 启动响应时间是溢流污水处理装置的重要指标,结合自主开发的溢流污水高效处理装置,研究了装置在不同启动方式下的响应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干式启动时装置响应时间达25~30min,响应时间内出水水质较差,浊度高达120NTU以上,SS浓度也在100mg/L以上;湿式启动运行时,装置响应时间为10min左右,响应时间内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浊度60NTU左右,SS浓度小于60mg/L。处理溢流污水时应采用湿式启动方式,以有效削减初期溢流污染。 对斜管滤料沉淀池的处理功能进行了探讨,在斜管上部加设滤料,利用滤料层稳定水流,拦截絮体;实验表明,提高沉淀池水力负荷,沉淀池较难出现矾花跑冒现象,出水效果较好,出水稳定,该措施能有效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负荷。 借助大型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采用标准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装置沉淀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目前运行的沉淀装置存在严重的回流区及其较大的死区。通过分析沉淀池中水流的运动规律,在沉淀池进水堰下方设置挡板,重新进行计算后表明,沉淀池流态较前模型合理,改善了沉淀池流态。 开发的高效溢流污水处理装置启动快,处理负荷高,耐水力冲击,出水水质稳定;处理单元少,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运行操作简单;污泥可回流入污水管网,减少了污泥处理设施,可推广应用于国内多雨城市溢流污染控制中。 【关键词】:雨天溢流污水 高效处理装置 启动方式 拦截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6
  • 第1章 引言16-34
  • 1.1 概述16
  • 1.2 CSOs溢流污染特点及其危害16-18
  • 1.3 国外雨水溢流控制研究18-20
  • 1.4 国内雨水溢流治理研究进展20-21
  • 1.5 溢流污水控制措施21-23
  • 1.5.1 CSOs源头控制21-22
  • 1.5.2 CSOs污染的末端处理技术22-23
  • 1.6 化学强化处理工艺23-24
  • 1.7 国外溢流污水高效处理装置介绍24-28
  • 1.7.1 ACTIFLO工艺24-26
  • 1.7.2 Densadeg+Biofor工艺26-27
  • 1.7.3 Lemalla Plate工艺27
  • 1.7.4 溢流污水处理装置特点27-28
  • 1.8 环境单元CFD模拟研究现状、发展动态28-31
  • 1.8.1 计算流体力学最新发展28
  • 1.8.2 常用CFD软件及fluent介绍28-30
  • 1.8.3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步骤30-31
  • 1.9 CFD在污水沉淀池数值模拟中的应用31-34
  • 第2章 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34-39
  • 2.1 研究背景34-36
  • 2.1.1 上海污水处理及溢流现状34
  • 2.1.2 上海市西干线系统简介34-35
  • 2.1.3 西干线蕴藻洪调蓄处理池工程35-36
  • 2.2 研究内容36-37
  • 2.2.1 高效溢流污水处理装置的开发与试验研究36-37
  • 2.2.2 实验室试验37
  • 2.2.3 现场中试装置工况研究37
  • 2.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37-39
  • 第3章 溢流污水高效处理装置设计开发39-57
  • 3.1 中试装置及工艺流程介绍39-41
  • 3.2 装置各单元设计41-53
  • 3.2.1 调节池41-42
  • 3.2.2 混合设备42-44
  • 3.2.3 管道混合器的应用44-45
  • 3.2.4 反应器单元设计45-47
  • 3.2.5 沉淀单元的设计47-52
  • 3.2.6 装置加药系统控制52-53
  • 3.3 试验装置主要设备53-55
  • 3.4 高效溢流污水处理装置特点55-56
  • 3.5 小结56-57
  • 第4章 高效溢流污水处理装置中试试验研究57-85
  • 4.1 雨天溢流污水混凝试验57-58
  • 4.1.1 试验设备及药品57
  • 4.1.2 实验方法57
  • 4.1.3 测定指标和方法57-58
  • 4.1.4 试验水质58
  • 4.2 试验结果讨论58-60
  • 4.2.1 雨污水的自然沉降性58
  • 4.2.2 无机混凝助凝剂的选择58-59
  • 4.2.3 无机混凝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合使用59-60
  • 4.2.4 溢流污水处理费用60
  • 4.3 现场溢流污水变化60-64
  • 4.4 旱流污水的处理64-67
  • 4.4.1 装置对旱流污水COD,SS的去除效果64
  • 4.4.2 装置对混合雨水污水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64-65
  • 4.4.3 装置对旱流污水和混合雨水去除效果分析65-67
  • 4.5 强化混凝+高效沉淀处理装置对NH_3-N和TN的去除67-70
  • 4.6 高效溢流污水处理装置处理不同溢流污水能力验证70-83
  • 4.6.1 工况一:中雨污水混流70-72
  • 4.6.2 工况二:暴雨工况试验研究172-74
  • 4.6.3 工况三:暴雨工况试验研究274-77
  • 4.6.4 工况四:中强雨试验研究177-78
  • 4.6.5 工况五:中强雨试验研究278-81
  • 4.6.6 工况六:低温混合雨水污水水质试验81-83
  • 4.7 小结83-85
  • 第5章 高效溢流污水处理装置运行影响因素研究85-103
  • 5.1 装置污泥回流影响研究85-88
  • 5.1.1 装置污泥排放及其回流设计85-86
  • 5.1.2 沉淀池污泥回流效果研究86-88
  • 5.2 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流量变化)对出水水质的影响88-91
  • 5.3 底流排放措施研究91-95
  • 5.4 药剂投加点的影响95-97
  • 5.4.1 混凝剂的投加点选择95
  • 5.4.2 助凝剂PAM的投加点95-97
  • 5.5 斜管设置作用97-100
  • 5.6 管道混合器对浮渣的控制100-101
  • 5.7 小结101-103
  • 第6章 溢流污水处理装置响应时间试验研究103-110
  • 6.1 响应时间概念103
  • 6.2 干式启动响应时间103
  • 6.3 湿式启动响应时间103-104
  • 6.4 不同启动方式响应时间和出水水质比较104-107
  • 6.4.1 干式启动时响应时间及其出水水质104-106
  • 6.4.2 湿式启动时响应时间及其出水水质106-107
  • 6.5 装置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107-109
  • 6.5.1 进水流量107-108
  • 6.5.2 反应池絮体浓度108
  • 6.5.3 沉淀池污泥量108-109
  • 6.5.4 运行启动建议109
  • 6.6 小结109-110
  • 第7章 斜管滤料沉淀装置开发研究110-123
  • 7.1 沉淀池改进必要性110
  • 7.2 悬浮载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10-112
  • 7.3 斜管虑料沉淀池112-115
  • 7.3.1 斜管滤料沉淀池原理112-113
  • 7.3.2 斜管滤料沉淀池设计113-115
  • 7.4 不同流量下斜管填料沉淀池出水水质及其去除效果115-117
  • 7.5 改进后沉淀池处理效果验证117-121
  • 7.5.1 中等强度降水天气118-119
  • 7.5.2 暴雨工况119-121
  • 7.6 小结121-123
  • 第8章 高效溢流处理装置沉淀单元CFD研究123-139
  • 8.1 CFD模拟计算特点123-124
  • 8.2 溢流污水处理装置的CFD研究124
  • 8.3 高效沉淀池几何模型124-125
  • 8.4 沉淀单元CFD模拟125-133
  • 8.4.1 模型选择125-128
  • 8.4.2 边界条件设置128
  • 8.4.3 模型网格划分128-129
  • 8.4.4 模拟结果分析129-133
  • 8.5 沉淀单元挡流板改进CFD模拟133-138
  • 8.6 小结138-139
  • 第9章 结论和建议139-141
  • 结论139-140
  • 建议140-141
  • 致谢141-142
  • 参考文献142-148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48-14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城市溢流雨水的磁絮凝净化初步研究    刘兴;吴春笃;解清杰;朱国峰;朱莉萍;段明飞;

合流制污水溢流治理技术综述    邢丽贞;王恩革;常青霞;

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技术    杜双磊;员建;张静仁;苑宏英;崔月娟;

溢流雨水磁絮凝净化工艺研究    解清杰;刘兴;吴春笃;段明飞;

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合流污水水质水量时空分布研究    徐志恒

静态混合器数值模拟研究与结构优化    董海宏

初期雨水旋流分离试验研究及模拟    汤艳

基于SWMM的巢湖市老城区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的模拟研究    徐一茗

磁絮凝反应器开发与应用研究    刘兴

溢流雨水对水体的影响及雨水出路问题研究    王鸿云,李永生

上海苏州河的环境综合整治    陈宗明

沉淀池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严晨敏,张代钧,卢培利,李振亮

微絮凝拦截沉淀处理低温低浊水    吕春生,曲久辉,李大鹏,孙成彦,汤鸿霄

化学—生物联合絮凝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郑兴灿,张悦,陈立

城市路面径流污染的调查    赵剑强,闫敏,刘珊,张志杰

污水处理新工艺——DENSADEG+BIOFOR    吴建磊

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宫莹,阮晓红,胡晓东

合流制溢流污水的一级化学强化处理    张善发;马鲁铭;高廷耀;

上海市排水系统雨天出流的初期效应分析    谭琼;李田;高秋霞;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河流污染二维水质模型研究及RMA4模型概述    马莉;桂和荣;曹彭强;

聚合硫酸铁混凝性能的研究    蒋晓芬,潘克华,史成武

合肥市城市河道整治技术与方法探讨    丁琨;王永华;金菊良;

城市雨水收集与截污技术研究    杜有秀;

雨水水质研究进展    陈炬锋;刘磊磊;

城市屋面径流污染特性及其利用探讨    殷捷;

运用屋顶绿化构建雨水回用系统    李胜;张帆;仇银豪;

邯郸市城区雨水径流水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刘世虹;刘建军;崔香娥;王玉国;苏理生;

土水界面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蔡彦明;师荣光;张浩;刘潇威;彭胜巍;刘岩;

CFD在石油生产中的应用    王尊策;徐艳;吕凤霞;李森;

我国低层建筑中屋顶菜园的研究现状    罗艳红;李海燕;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高密度澄清池—内压式超滤组合工艺的净水效果    鲁剑;徐国勋;卜静;陈超;吴晓坤;

低冲击道路生态化改造模式研究——自然排水机制的优势及在我国之应用前景    刘佳;黄磊;

气力集排式油菜精量排种器气流场仿真分析    张猛;余佳佳;廖庆喜;

低冲击道路生态化改造模式研究——自然排水机制在我国之应用前景    刘佳;黄磊;

华北平原城市应对强降雨对策研究    陈强;

中国力学学会50年    李家春;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常见问题及对策    王竹霞;

点火能量与初始压力对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研究    李润之

船体与节能附体及螺旋桨的非定常干扰研究    沈海龙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    高晓阳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医疗废物中典型组分的热解焚烧特性及回转式流化冷渣三段焚烧系统的数值模拟    祝红梅

絮凝酵母在悬浮床反应器流变与流动行为研究    俞路

平原河网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定量规划研究    左俊杰

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机理分析与性能研究    汲水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塞流式厌氧发酵反应器物料流场的CFD模拟    张战锋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变压吸附管道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    苏超

山区风特性参数与自锚式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研究    王珺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基于ANSYS的离心压缩机主要零件建模和受力分析    谷骁勇

喷杆弥雾机气流辅助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马伟伟

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王伟锋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质探讨    汤利华

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倍数分析    周大鹏,宋云

基于PDMS的静态微流体混合器的制作与仿真    苗圃;张平;吴一辉;

城市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    倪艳芳;

城市降雨径流长期污染负荷模型的探讨    施为光

三峡库区城镇排水体制选择    龙腾锐,姜文超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技术研究及应用实例分析    张辰;

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设施计算方法研究    张力;

磁场对物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胡晖,高红,贾绍义

磁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孙巍;李真;吴松海;贾绍义;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涡模拟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基础研究    陈晓春

城市河道人工水面水质污染及控制研究    韩芸

地铁用轴流风机的CFD模拟及研究    田铖

城市暴雨径流模型及透水式管道设计方法研究    刘金星

用于气—水—砂三相分离的水力旋流器的实验研究    郑娟

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    祁继英

武汉市落步咀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水量预测研究    李利蓉

水力旋流器取代螺旋分级机的研究及其湍流场仿真计算    孙盈

旋转式Kenics型混合器混合性能及流动特性研究    姬宜朋

兰州市区地表径流污染初探    张媛

屋面雨水和小区中水处理以及回用试验研究    李欣

内置翼片静态混合器的三维流场模拟及结构优化    尹红霞

三峡库区污水厂典型工艺的SND脱氮技术研究    李柏林;张智;陈杰云;渠光华;王俊;张驰;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基于混沌理论的呼伦湖流域降雨径流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计亚丽

高效澄清工艺就地处理溢流污水应用研究    乔建生

仪征市大盐塘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王亚威

烟气扩散的CFD数值模拟    金颖,周伟国,阮应君

城市降雨径流长期污染负荷模型的探讨    施为光

对城市雨水地下回灌的分析    车武,李俊奇,曹秀芹,刘红,孟光辉

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    汪慧贞,李宪法

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王冬梅,张文艳,苏新琴

采用不同湍流模型及差分格式对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内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    由长福,祁海鹰,徐旭常,Bernard Baudoin

沉淀池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严晨敏,张代钧,卢培利,李振亮

更通用的k-ε湍流模型    陈义良

二次沉淀池新工艺:絮凝——沉淀系统    马鲁铭,高廷耀,包建龙,麦穗海

近菱形斜管沉淀装置试验研究    李圭白,李名锐

污水除磷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卢宁,王世和,杨小丽

“污水除磷脱氮技术”高级研修班在津举行    本刊编辑部

污水除磷技术    邓聪,邓春玲,杨育喜,宁平

加气混凝土砌块碎渣对磷吸附特性的研究    孙立明;卿惠广;汪春霞;

污水除磷技术    谢维民

污水土地处理除磷脱氮原理探讨    傅金祥,马黎明,金成清,孙风海

欧洲水环境控磷策略与污水除磷技术(下)    郝晓地,刘壮,刘国军

使用活化赤泥去除废水中磷的研究    陈男;李燕中;

污水除磷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杨焱明;刘树元;郑显鹏;刘庆;杜斌;

城市污水的除磷技术分析    孙梦;张培玉;张晨;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TECH)一种高效经济的城市污水除磷脱氮工艺    朱明权;

土壤地下渗滤净化沟污水除磷脱氮工艺及影响因素初探    董泽琴;

高浓度含磷废水的治理技术    冯昭华;

微生物在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黄小兰;陈建耀;

上海市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污泥液、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技术    胡维杰;

传统造纸工业常见废水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郑逆;唐仁云;

水解--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安徽国祯环保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重建获阶段性成果    冯竞

类水滑石吸附和蓝铁石沉淀回收污水中磷的研究    程翔

SBR法生物强化处理低温低C/N比污水的研究    马秀兰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dUBF-CW耦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李晓东

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温室气体的释放研究    王金鹤

颗粒污泥用于污水生物除磷及剩余污泥中磷回收技术研究    黄宇

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    杨红

生态人工快速渗滤系统(ECRI)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工艺研究    赵福祥

KMnO_4与FeSO_4联用去除水中磷的效能与机理    刘可

KMnO_4与FeSO_4联用去除水中磷的效能与机理    刘可

基于局部条件的资源分配网络及污水除磷控制的研究    齐文远

镧—铁复合氧化物污水除磷及其真空再生的研究    刘艳冰

镧—铜系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污水除磷研究    杨永珠

基于低C/N比条件下的污水深度脱氮技术研究    申彦冰

AO型污水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    苏林萌

污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与污染物去除关系研究    张娅萍

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合流污水水质水量时空分布研究    徐志恒

污水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的试验研究    王晗

SBSMBBR复合反应器处理低C/N污水的特性研究    郑开恩

A_2N系统污水污染物去除及DPBs污泥特性研究    杨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