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膜生物反应器及电絮凝—过滤技术在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44
热度:

膜生物反应器及电絮凝—过滤技术在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对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受到限制的地区,建立及推广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成为解决该类地区水污染问题的可行途径

【摘要】: 对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受到限制的地区,建立及推广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成为解决该类地区水污染问题的可行途径。超滤膜生物反应器(MBR)和电絮凝(EF)-过滤系统均具备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高和稳定可靠等优点,因此本文对膜生物反应器及电絮凝-过滤技术应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 超滤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采用德国某公司提供的一体化单级MBR。由于单级MBR设计参数固定且德国生活习惯与我国山区存在巨大差异,启动阶段膜生物反应器污泥负荷(F/M)远低于0.05kgCOD/kgMLSS·d,造成了严重的污泥解体。表征污泥活性的指标单位氧气利用率(SOUR)从37.25 mg O2/g MLSS/h降低到20.29 mg O2/g MLSS/h,污泥浓度从4g/L下降并稳定在2g/L,污泥体积平均粒径也从104μm降低到59μm,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中蛋白和多糖的比例分别比初始阶段增加了11倍和6.5倍,造成严重的膜污染。针对启动阶段遇到的问题,采用2g/L污泥浓度启动,保证污泥负荷(F/M)在0.05kgCOD/kgMLSS·d以上,并在好氧生物池完成污泥驯化后将膜组件放入系统内进行一体化运行,避免严重的膜污染。 环境温度的变化也是制约单级MBR运行的因素。水温在13℃以上,单级MBR可保持优异的COD以及氨氮的去除效率,同时由于超滤膜组件自身的特性,可保证对于悬浮颗粒物的全部去除。与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类似,在水温低于4℃的情况下,MBR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进入休眠状态,无法对水中污染物质进行分解代谢,对于氨氮和COD的去除均由膜组件的物理截留造成。当水温进一步降低至0℃以下时,污泥出现大面积解体、造成严重膜污染以及出水水质恶化。建议MBR在分散式处理中统一采用埋地式安装,以应对当地的低温天气。 无法高效脱氮除磷是单级MBR的瓶颈。对原有单级MBR进行改良构建两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TSBMBR)实现了COD、NH3-N、TN和TP分别达到94%、90%、82%和90%以上的去除率,出水符合景观用水标准。第一级反应器(TSBMBR1)中污泥龄控制在5-7天,并创造适合聚磷菌PAOs生存的条件,系统始终保持高效的除磷效果。在TSBMBR1中形成了颗粒化污泥与絮体污泥共存的现象。在系统运行30天后,污泥SVI值稳定在50ml/g,粒径从84μm增长到300μm。胞外聚合物EPS含量随着颗粒化的进行从接种状态时的40 mg/g MLSS上升至80-100 mg/g MLSS,同时SMP伴随着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化的过程也从5 mg/g MLSS迅速增加至15-20 mg/g MLSS,随着颗粒化的稳定SMP含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污泥表面电荷负向增加,相对憎水性增强。 第二级反应器(TSBMBR2)在排泥模式下污泥浓度稳定在6-8g/L,污泥龄控制在25-30天,可保证高效的总氮去除率且膜通量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膜污染。同时由于泥龄长,系统内出现大量原生和后生动物。TSBMBR2进入不排泥模式污泥浓度增长至13g/L,同时SOUR从30 mg O2·g MLSS·h-1下降至10 mg O2·g MLSS·h-1,微生物进入以内源呼吸为主模式,反应器内形成以丝状菌为主体的菌群模式。随着系统运行过程中丝状菌不断大量繁殖,使得污泥表面电荷逐步下降,从接种污泥的-1.6meq./g MLSS下降到-2.6meq./g MLSS,同时污泥絮体的憎水性也显著提高,从45%上升到95%,单位膜通量从最初的750 L?h-1?bar-1下降至400L?h-1?bar-1附近。通过SPSS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EPS中的蛋白对污泥沉降性能具有明显影响,并且由于EPS中蛋白组分占主导,因此总EPS和污泥沉降性能也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单位膜通量和SMP中的多糖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两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优质出水的代价是牺牲了膜单元的处理能力,膜组件处理能力仅为原有单级MBR的40%。同时,两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无法对已有的单级MBR在现场进行改装,因此在保证膜单元处理能力不变的情况下,使出水满足回用水标准是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同时,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也要求在保证高效处理能力的同时,具备应对突发性废水如含重金属废水排放的能力。 采用电絮凝-沙滤系统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取得了97%的除磷效率和20-25%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该技术具有模块化、占地面积小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具备和其它处理工艺串连的能力。电絮凝-过滤技术可对含重金属废水进行高效去除。选取Ni为目标重金属进行处理发现溶解氧在电絮凝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后继的过滤作用产生影响。随着曝气的加入,铁电极释放的铁离子的量并没有增加。通过试验可确定溶解氧耗尽拐点(DOEP)。本系统中1.3 mg/L DO可被认为是DOEP同时是二价铁离子富集的转折点。曝气可以使反应器的溶解氧在DOEP之上,从而保证反应器中三价铁离子占主导。非曝气状态下电絮凝与微滤的结合以及曝气状态下电絮凝与沉淀和滤纸过滤的结合均可完全去除溶液中Ni和Fe离子,使出水达标排放。 本文最后对单级MBR与电絮凝-沙滤联用技术从理论可行性和运行成本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组合技术除了具有应对突发重金属废水污染的能力,与两级膜生物反应器相比还具有运行成本低和处理量高的特点,且出水可满足城市生活杂用水排放标准。因此有必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通过中试研究对该组合工艺进行验证。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 两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 电絮凝-过滤 分散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5
  • 第一章 绪论15-32
  • 1.1 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意义15-16
  • 1.2 分散式处理模式应用于山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际意义16-17
  • 1.3 MBR的研究进展17-20
  • 1.3.1 MBR的市场前景和应用17-19
  • 1.3.2 模块化MBR存在的问题19-20
  • 1.4 MBR脱氮除磷的研究20-28
  • 1.4.1 MBR生物脱氮技术20-22
  • 1.4.2 MBR生物除磷技术22
  • 1.4.3 聚糖原菌对聚磷菌吸磷的影响22-24
  • 1.4.4 亚硝酸盐对PAOs吸磷的影响24-25
  • 1.4.5 反硝化除磷技术25
  • 1.4.6 两级SBR脱氮除磷研究25-27
  • 1.4.7 常规化学除磷27-28
  • 1.5 电絮凝技术的研究28-30
  • 1.5.1 电化学的发展28
  • 1.5.2 电絮凝技术的机理28-29
  • 1.5.3 电絮凝的影响因素29-30
  • 1.6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30-32
  • 1.6.1 研究目的30
  • 1.6.2 研究内容30-32
  •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32-42
  • 2.1 试验装置32-37
  • 2.1.1 膜组件与反应器单元32-33
  • 2.1.2 接种污泥33
  • 2.1.3 单级膜生物反应器33-34
  • 2.1.4 两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34-37
  • 2.2 分析方法37-42
  • 2.2.1 水样的处理和保存37
  • 2.2.2 常规水质分析方法37-39
  • 2.2.3 其他参数的分析测定39-42
  • 第三章 单级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研究42-51
  • 3.1 膜生物反应器的启动42-46
  • 3.1.1 启动阶段的污泥特性分析42-43
  • 3.1.2 启动阶段膜污染的情况43-46
  • 3.2 低温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影响46-49
  • 3.2.1 温度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影响46
  • 3.2.2 不同温度段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情况46-49
  • 3.3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两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研究51-79
  • 4.1 两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分析51-58
  • 4.1.1 对COD的去除效果51-53
  • 4.1.2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53-54
  • 4.1.3 对总氮的去除效果54-56
  • 4.1.4 对总磷的去除效果56-58
  • 4.2 TSBMBR1 污泥特性分析58-69
  • 4.2.1 TSBMBR1 中污泥颗粒化分析59-61
  • 4.2.2 TSBMBR1 中污泥形态分析61-65
  • 4.2.3 TSBMBR1 污泥特性分析65-69
  • 4.3 TSBMBR2 污泥特性分析69-77
  • 4.3.1 TSBMBR2 污泥形态分析69-72
  • 4.3.2 TSBMBR2 污泥特性分析72-76
  • 4.3.3 相关性分析76-77
  • 4.4 本章小结77-79
  • 第五章 电絮凝-过滤技术研究79-98
  • 5.1 电絮凝-过滤技术用于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79-85
  • 5.1.1 电絮凝-沙滤系统80-82
  • 5.1.2 运行效果分析82-85
  • 5.2 电絮凝-过滤技术用于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85-94
  • 5.2.1 实验装置86-88
  • 5.2.2 配水水质88
  • 5.2.3 实验方法88-89
  • 5.2.4 试验结果分析89-94
  • 5.3 电絮凝-沙滤技术与单级MBR联用可行性分析94-96
  • 5.3.1 理论可行性分析94-95
  • 5.3.2 运行成本分析95-96
  • 5.4 本章小结96-98
  • 第六章 创新点与展望98-99
  • 6.1 创新点98
  • 6.2 展望98-99
  • 参考文献99-107
  • 致谢107-10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08-10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浅析    艾平;张衍林;袁巧霞;

低温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    桑军强,王占生

两段SBR法处理石油化工废水    彭永臻,高凯,余政哲

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快速启动试验研究    王琳;孙磊;林跃梅;

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成先雄,严群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    刘硕;王宝贞;王正;蒋轶锋;

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污水系统中温度及氨氮负荷对硝化作用的影响    王树涛;马军;田海;

简便的纸料电性分析方法    王秋云,王立军

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封丹;严群;李健昌;赖兰萍;韩磊;黄俊文;罗仙平;

污水处理厂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王夙;刘峻;

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探讨    龚跃;吴开明;黄栋;郦颖;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组合工艺试验研究    向速林;

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刘婧;黎忠;张太平;王丽影;胡和平;

净化槽技术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冯欣;赵军;郎咸明;师晓春;王京城;

二沉池硝态氮分布的CFD模拟    杨丽丽;张明星;曹月波;王晓玲;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初步探讨    周洵平;李尚科;陈广聪;

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影响因素及应用现状    艾石基;解庆林;马丽丽;游少鸿;纪宏达;容小清;

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特征及其应用    吕宏德;

铈离子在好氧颗粒污泥上吸附行为的研究    张丽丽;黄玉峰;方亮;蔡伟民;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因素分析    岳钦艳;张栋华;王曙光;李久义;高宝玉;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陈光;张颖;郝延强;

环鄱阳湖村镇污水现状与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魏立安;丁园;华河林;

拓展废物农业循环利用的技术体系    吴启堂;廖新俤;崔理华;骆世明;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模式与进展    张克强;黄治平;王风;杨鹏;李军幸;李晓光;于丹;

纸料Zeta电位与电荷需求量的测定与分析    刘建林;王立军;王腾;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工艺浅析    尤玉清;

AOBR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崔维;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人工湿地构建及其对污染的黄河灌溉水处理效应    司万童

基于免疫算法的污水处理系统预测及优化控制研究    叶洪涛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分散式养猪废水处理技术工艺研究    杨利伟

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技术及理论研究    袁宏林

序批式间歇反应系统(SBR)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研究    陈芳媛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硝基苯/苯胺废水的特性研究    王电站

排除厌氧富磷污水ERP-SBR除磷脱氮工艺研究    吉方英

含氮废水生物亚硝化与自养反亚硝化试验研究    魏琛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对虾池塘精养环境的综合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陈爱玲

两种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研究    张永静

受污染饮用水源水固定化生物膜工艺强化脱氮除磷研究    徐京

一体化连续流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工艺研究    邓钦

润涨轧制制浆工艺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袁申富

垂直流滤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梁爽

UC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郭珊珊

好氧颗粒污泥结合共代谢处理石化废水的研究    贺银莉

低水力剪切作用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数学模拟    董峰

快速渗滤在小堡村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纪峰,潘安君,李军

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中N、P去除的优化研究    孙静,郭伟,李小宁,孙贻超,邓小文

土壤毛管渗滤污水净化绿地利用研究    杨丽萍,田宁宁,褚富春

深圳白泥坑、雁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场    陈韫真,叶纪良

生物处理法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邓志光

SBR法的五大优点    彭永臻

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滏阳河微污染源水    薛记中

土壤毛细管渗滤处理生活污水    田宁宁,杨丽萍,彭应登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    刘超翔,胡洪营,张健,盛建武,黄霞,施汉昌,钱易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    刘超翔,胡洪营,张健,黄霞,施汉昌,钱易

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中的膜污染问题    崔峰,李勇,韩建华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酒店污水    孙新,徐国勋,孙俊杰

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处理医院污水    张颖,李力,杨振刚,顾平

无排泥条件下HRT对膜生物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及其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李红岩,杨敏,吴成强

膜生物反应器在小区中水回用中的应用    赵国莲;苏永慧;

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王庆伟;

废水解决方案的艺术——BIO-CEL~膜生物反应器    孙震;

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彭跃莲,刘忠洲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相关机理研究(英文)    顾平,周丹,杨造燕,刘锦霞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郭微,武福平

沉浸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技术开发    

计算流体力学在膜技术及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中的应用    于艳;樊耀波;徐国良;王琦;杨文静;

双致相聚偏氟乙烯膜生物反应器综合性能评价与应用    余献国;余子婴;李靖;

热致相分离膜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    万思青;张秀岳;温建志;

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李克勋;

膜生物反应器净化复合气态污染物研究    张晓峰;修光利;赵康;徐利行;张大年;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造纸废水    马春明;叶丰;张玉忠;李泓;靳文礼;孙旭东;

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黄霞;

超滤膜和膜生物反应器在市政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罗敏;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业废水研究    邢林;张辉;王淦;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高效环保    蔡忠仁

汉姆沃斯为两艘豪华游船配套薄膜生物反应器    积轩

备受关注的膜生物反应器    中国膜工业协会 张保成

膜生物反应器引起关注    张保成

膜生物反应器环保标准征求意见    记者 刘全昌

新型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世博园污水    祝君翔

污水处理新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推出    张乐

水处理首选技术:膜生物反应器    郭有智

天津投用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    张涛

膜生物反应器净化污水    晓阳

电场膜生物反应器耦合处理工业园区综合废水试验研究    罗文连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膜污染因素及控制研究    许颖

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的研究    杨帅

气水交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研究    王宏杰

基于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分散聚居区污水处理及回用研究    刘志强

不同生态因子下LMBR处理制药废水运行效能及数学模型    白羽

膜抗生物污染改性及其在MBR中性能研究    王婵婵

PVDF/Al_2O_3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李香莉

膜生物反应器游离细胞催化体系生产丙烯酰胺的研究    孙旭东

非织造布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孟志国

厌氧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研究    赵立健

固定化细胞膜生物反应器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李栋

A/O膜生物反应器脱氮特性研究    李瑞贤

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的基础研究    沈加正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和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傅振鹏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控制的研究    陈红枫

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开发及性能研究    张西旺

超声波强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温城市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王波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运行控制优化研究    陈旭东

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抗生素废水的试验研究    盛金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