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泳动床/好氧颗粒污泥新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23:23
热度:

泳动床/好氧颗粒污泥新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摘要】:基于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联合工艺技术,开发了泳动床/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新技术.试验阶段,泳动床/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表现出

【摘要】:基于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联合工艺技术,开发了泳动床/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新技术.试验阶段,泳动床/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表现出高效处理生活污水和实现污泥减量的显著特性.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2 h,COD负荷与NH4+-N负荷分别为2.03 kg/(m3.d)和0.52 kg/(m3.d)时,分别获得COD 90.9%和NH4+-N 98.3%的平均去除效果.系统运行16 d开始出现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呈球形、椭球形和棒形,试验阶段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最高达5640 mg/L,MLVSS/MLSS平均高达0.87.此外,镜检表明好氧颗粒污泥与生物膜均聚集大量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形成较长和较稳定的食物链,有利于污泥减量,运行过程中污泥产率(MLSS/CODremoved)为0.1755,仅为普通好氧工艺的50%左右.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泳动床 好氧颗粒污泥 生物膜 污水处理 污泥产率
【基金】:中日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202HB01917)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KM200710005024)
【分类号】:X703
【正文快照】: 泳动床(swimming bed)技术是20世纪末在日本刚刚发展起来的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它利用亲水性的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纤维Biofringe为半软性生物载体,利用生物载体随水流产生的“泳动”效应,提高了生物膜与污水的接触频率并优化了微生物菌群,提高了污水处理的能力与稳定性.Rouse等[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SBR工艺污泥颗粒化对生物脱氮除磷特性的研究    卢然超,张晓健,张悦,竺建荣,施汉昌

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实验研究    樊芸

化肥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温琳

荧光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对比试验    孙力

长效尿素的研制实验    张胜义,赵祥大

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次级河流回水河段富营养化调查    尹真真;邓春光;徐静;

三峡库区污染源现状调查与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胡霞;曹娇;

环境监测实验室中汞(Hg)的污染及防治    祝军,韩全州,樊永军

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的危害及监测技术    马健

河水中环境激素类农药的GC/MS测定    马健,于艳霞,张万峰

光度法测定凯氏氮存在的问题及修正    张海荣,吴艳,冯锦梅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    钟颖,满长宏,赵泉

固相萃取技术在测定水和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    朱文萍;段爱玲;

石墨管连续涂敷结合基体改进测定地表水中的铅    张国清;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水中亚硝酸盐    张国锋;刘祥萱;

重庆市某小城镇地表水污染控制及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    唐燕秋;熊强;张可;

面积加权法与平均水质类别法评价东湖水质现状的比较研究    朱志超;刘燕燕;范天瑜;

利丰食品公司(水果罐头加工)废水的厌氧-好氧生化处理    王建华;曲基成;徐成斌;孟雪莲;

离子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方法初探    何龙飞;

敏感项目技改环保验收的生物监测应用探讨    厉以强;常卫民;张祥志;郭小颖;沈燕飞;章勇;孔志明;

HCR工艺处理高氨氮有机废水过程中氨氮浓度与pH值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覃许江;刘康怀;鄢丹;王汉林;苏祖兴;

反硝化条件下去除苯酚工艺    欧阳涛;

三峡库区生活垃圾对水环境的损伤行为及专项治理技术研究    黄川

二相厌氧—好氧处理中药生产废水技术研究    李东伟

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涡凹气浮浓缩工艺研究    胡锋平

九龙江上游五川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张玉珍

红枫湖、百花湖水中溶解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及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岳兰秀

三峡水库水质污染及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潜势研究    杨钢

屠宰加工废水生物脱氮工艺过程及动力学研究    付永胜

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微生物修复研究    黄凤莲

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试验效果及机理研究    常会庆

溶藻细菌对藻类的生理生态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    史顺玉

长春南湖底泥疏淩工程效果研究    王小雨

壳聚糖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刘松

凤眼莲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衰亡的环境效应    朱敏

Photo-Fenton试剂降解苯酚的研究    徐蕾

准好氧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变化规律的室内模拟研究    张陆良

高含油废水的微生物连续净化处理    刘妮妮

膜混凝反应器(MCR)制备饮用水和去除氟化物的研究    张光辉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及铁盐预膜法减缓膜污染的研究    布多

三价砷氧化技术初步研究    杨洁

量气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研究    张月

一体化生物除磷脱氮技术——反硝化除磷    杨国靖,李小明,曾光明,杨麒,谢珊,刘精今

SBR工艺污泥颗粒化对生物脱氮除磷特性的研究    卢然超,张晓健,张悦,竺建荣,施汉昌

UBAF-CMF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李华;张尊举;王秀丽;宋来洲;

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研究进展    刘壮,杨造燕,田淑媛

污水处理生物转盘结构及组合工艺    李海芳,亓学梅,赵金国,王文忠

废水除磷工艺中聚磷菌及其缺氧态下吸磷现象    魏琛,张晚凉

A_1-A_2-O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试验中好氧段影响因素的研究    仇雁翎,赵建夫,李咏梅,顾国维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性能    马建勇,张兴文,杨凤林,张捍民,刘毅慧,古川宪治

SBAR中培养条件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影响    王芳;杨凤林;张兴文;刘毅慧;张捍民;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王芳;杨凤林;张兴文;张捍民;刘毅慧;周军;

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及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研究    王景峰

好氧颗粒污泥快速恢复活性的试验研究    邵文华;徐颖;王惠卿;

底物种类和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丝状菌膨胀的影响    高景峰;苏凯;张倩;陈冉妮;彭永臻;

好氧颗粒污泥吸附Cu~(2+)的研究    孙鑫;李金城;郑华燕;许丹丹;徐芝芬;阙光龙;

SBR反应器结构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态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分析    王惠卿;徐颖;岳瑞校;

2种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任祎博;刘绍根;丁杰;成雄剑;孙娟娟;祁伟乐;

序批式颗粒污泥系统同步脱氮除磷影响因素分析    陈双双;杨国靖;周健;赵蒋鲁;杨麒;

优势降解菌群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制浆废水    成佳琪;陈元彩;陈洪雷;付时雨;詹怀宇;

ABR-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黄连素废水的启动研究    刘风华;曾萍;宋永会;段亮;邱光磊;宋存义;郭晓春;王欣;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魏艳峰;李晓蓉;

不同储存方法对好氧颗粒污泥恢复的影响    高景峰;苏凯;陈冉妮;张倩;彭永臻;

水环境中典型甾体雌激素迁移转化研究    张丽;陆源源;王连军;

江阴环境保护借“智”治本    朱晓宇 程伟虹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颗粒污泥用于污水生物除磷及剩余污泥中磷回收技术研究    黄宇

SBR系统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脱氮除硫研究    苏彩丽

好氧颗粒污泥及颗粒化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刘宏波

好氧颗粒污泥中细菌藻酸盐的研究    林跃梅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作用机制及数学模拟    倪丙杰

两种类型反应器内好氧颗粒污泥性能研究    周军

低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效能及其过程研究    暴瑞玲

降解苯胺和氯苯胺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其微生物分子生态特性研究    朱亮

处理城市污水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性能研究    梅子鲲

低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及其稳定性研究    汪皓东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稳定运行研究    刘琳

屠宰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及其除污效果的研究    岳瑞校

二次流场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实验研究    钟乐

低水力剪切作用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数学模拟    董峰

好氧颗粒污泥长期储存及活性恢复研究    袁向娟

胞外多聚物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与结构稳定化的影响研究    田志娟

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和稳定的影响    谭周权

不同有机负荷下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研究    吴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