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35:41
热度:

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摘要】:在全球气温逐渐升高的大环境下,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都开始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各类碳排放行业中,城市水处理系统虽然是很小的一个

【摘要】:在全球气温逐渐升高的大环境下,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都开始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各类碳排放行业中,城市水处理系统虽然是很小的一个行业,但由于城镇水系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产生的碳排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有关城市尺度上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理处置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很少,更缺乏重庆地区污水处理系统的碳排放研究。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优良作法指南和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成果,结合重庆地区污水处理系统特点,以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CH_4、N_2O、生物成因产生的CO_2和能源消耗产生的CO_2为研究对象,系统总结完善了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模型。核算和研究了重庆市2000-2009年污水处理碳排放和2005-2009年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情况和碳排放水平。预测了重庆市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潜势,探讨污水处理系统低碳运行策略。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①在城市尺度上总结完善了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模型。参考IPCC计算方法和相关资料,总结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CH_4、N_2O和CO_2排放核算方法,以及污泥生物处理、填埋、焚烧碳排放核算方法;完善了污泥输送、浓缩和脱水、稳定、干化、热解、土地利用和建材利用等处理处置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模型,同时探讨了生物成因的CO_2核算方法和模型。 ②结合重庆市相关统计资料,对2000-2009年重庆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和研究。2000-2009年,重庆市污水处理碳排放总量为338.4万吨。其中,能源消耗间接产生的CO_2是污水处理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占87.87%;CH_4排放量占9.6%,N_2O排放量占0.1%,生物成因的CO_2占2.43%。工业废水处理碳排放量高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碳排放,碳排放百分比分别为:工业废水占77.6%,生活污水占22.4%。重庆市污水处理平均碳排放水平为0.2823 kg GHG/t水(CO_2当量排放水平为0.9307 kg CO_2/t水)。生活污水处理碳排放水平大于工业废水。 ③结合重庆市污泥处理处置统计数据,对2005-2009年各种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进行了核算。污泥运输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为59.06万吨,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量为25.29万吨。在污泥处理处置中,生物成因产生的CO_2是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占47.25%,能源消耗产生的CO_2占14.71%,CH_4排放量占15.26%,碳储存量占22.77%,N_2O排放量所占百分比不到0.01%。重庆市污泥处理处置平均碳排放水平为0.3239 t GHG/t污泥(CO_2当量碳排放水平为0.6324 t CO_2/t污泥)。重庆市污泥处理处置平均碳排放水平为0.3239 t GHG/t污泥(CO_2当量碳排放水平为0.6324 t CO_2/t污泥)。重庆目前的几种污泥处理处置方式中,污泥消化后综合利用和污泥堆肥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水平相对较低,污泥填埋处置碳排放水平较高。 ④对重庆市2009年各区县生活污水处理碳排放和各行业工业废水处理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和研究。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碳排放共70.71万吨(CO_2当量为190.42万吨)。其中,能源消耗间接产生的CO_2是主要碳排放源,占碳排放总量的85.08%,其次是生物成因的CO_2,占6.04%,CH_4排放量占5.05%,碳储存量为3.8%,N_2O排放量最小,仅占0.03%。重庆市各区域(按区县划分)生活污水处理碳排放量顺序为:主城区(经济发达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翼渝东南翼。重庆市各行业工业废水处理碳排放量大小顺序为: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采矿业。 ⑤若不采取有效的碳减排措施,2015年,重庆市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碳排放将达到106.97万吨,CO_2当量为256.07万吨。其中,能源消耗间接产生的CO_2占84.91%,具有较大的减排空间;CH_4占6.29%,也具有一定减排潜力。 ⑥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在合理规划排水管网、提高污水管道输送效率的同时,还需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泥处理处置方式、降低污水处理能耗,探索废水处理系统CDM机制,减少碳排放,促进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低碳运行。 【关键词】:重庆 污水处理系统 碳排放 温室气体 排放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1 绪论10-24
  • 1.1 应对气候变化及碳减排现状10-13
  • 1.1.1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10-11
  • 1.1.2 我国城镇化与能耗分析11-12
  • 1.1.3 碳减排政策与措施12-13
  • 1.2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13-17
  • 1.2.1 国外温室气体排放情况13-15
  • 1.2.2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15-16
  • 1.2.3 城市尺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现状16
  • 1.2.4 废弃物部门温室气体清单现状16-17
  • 1.3 碳排放评估与研究现状17-18
  • 1.4 城镇水系统节能减排研究18-20
  • 1.5 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情况20-22
  • 1.5.1 全国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现状20-21
  • 1.5.2 重庆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情况21-22
  • 1.6 课题的提出22-24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22
  • 1.6.2 研究内容22-24
  • 2 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24-48
  • 2.1 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计算方法学24-25
  • 2.2 排放源的界定25
  • 2.3 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潜势25-26
  • 2.4 污水处理碳排放核算方法26-33
  • 2.4.1 生活污水处理CH_4 直接排放26-28
  • 2.4.2 工业废水处理CH_4 直接排放28-31
  • 2.4.3 污水处理N_2O 排放31-32
  • 2.4.4 生活污水处理CO_2 间接排放32
  • 2.4.5 工业废水处理CO_2 间接排放32
  • 2.4.6 污水处理CO_2 直接排放32-33
  • 2.5 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核算方法33-41
  • 2.5.1 污泥输送33-34
  • 2.5.2 污泥浓缩和脱水34-35
  • 2.5.3 污泥稳定35
  • 2.5.4 污泥热解35-36
  • 2.5.5 污泥干化36-37
  • 2.5.6 污泥好氧堆肥37-39
  • 2.5.7 污泥厌氧消化39-41
  • 2.6 污泥处置方式碳排放核算41-47
  • 2.6.1 污泥填埋41-43
  • 2.6.2 污泥焚烧43-45
  • 2.6.3 污泥土地利用45-46
  • 2.6.4 污泥建材利用46-47
  • 2.7 本章小结47-48
  • 3 重庆市污水处理碳排放研究48-74
  • 3.1 重庆市污水处理情况48-49
  • 3.2 重庆市污水处理碳排放研究49-65
  • 3.2.1 污水处理CH_4 排放量49-56
  • 3.2.2 污水处理N_2O 排放量56
  • 3.2.3 污水处理CO_2 间接排放量56-62
  • 3.2.4 污水处理CO_2 直接排放量62-65
  • 3.3 重庆市污水处理碳排放量分析65-68
  • 3.4 重庆市污水处理碳排放水平分析68-69
  • 3.5 2009 年重庆市污水处理碳排放分析69-71
  • 3.6 重庆市污水处理碳排放预测71-72
  • 3.7 不确定性分析72
  • 3.8 本章小结72-74
  • 4 重庆市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研究74-100
  • 4.1 重庆市污泥处理处置情况74-77
  • 4.2 重庆市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研究77-91
  • 4.2.1 污泥输送碳排放77-78
  • 4.2.2 污泥浓缩—脱水—填埋处理碳排放78-81
  • 4.2.3 污泥浓缩—消化—脱水—利用或填埋碳排放81-84
  • 4.2.4 污泥浓缩—脱水—堆肥—土地利用碳排放84-86
  • 4.2.5 污泥浓缩—脱水—水泥窑协同处置碳排放86-89
  • 4.2.6 污泥浓缩—消化—脱水—热干化—填埋处理碳排放89-91
  • 4.3 重庆市2005-2009 年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分析91-96
  • 4.3.1 各类温室气体排放情况93-95
  • 4.3.2 碳排放水平分析95-96
  • 4.4 重庆市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预测96-97
  • 4.5 不确定性分析97-98
  • 4.6 本章小结98-100
  • 5 重庆市污水处理系统低碳运行策略100-110
  • 5.1 重庆市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潜势分析100-101
  • 5.2 重庆市污水处理系统低碳运行策略101-108
  • 5.2.1 合理规划排水管网、提高污水管道输送效率101-102
  • 5.2.2 降低污水处理能耗102-105
  • 5.2.3 回收利用有机质能105
  • 5.2.4 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105-106
  • 5.2.5 选择合适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106-107
  • 5.2.6 探索废水处理系统 CDM 机制107-108
  • 5.3 本章小结108-110
  • 6 结论和建议110-112
  • 6.1 主要结论110-111
  • 6.2 建议和展望111-112
  • 致谢112-114
  • 参考文献114-122
  • 附录122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22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相关科研项目122
  •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编的著作12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城市住区碳足迹计算与情景演化分析    夏雨

城市污水污泥处置方式的温室气体排放比较分析    彭洁

考虑碳排放的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    张秀梅

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过程CDM项目机会研究    姜莫菡;王灿;

创建低碳社会 提升国家竞争力——英国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与启示    仇保兴;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    顾朝林;谭纵波;刘宛;于涛方;韩青;刘合林;戴亦欣;刘志林;郑思齐;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黄耀;

谈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环境》代序    刘炎

浅析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构筑物的能耗    吴英;

糖蜜酒精废水处理项目实施CDM效益分析    喻泽斌;阮付贤;甘激文;莫创荣;

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特点及运行管理改进    杨玉梅;

重庆市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及有关问题    姜文超;张智;王志飞;陈萌;周健;邹闽蜀;

生活污水生物处理领域中的CDM机会探讨    蒲贵兵;吕波;尹洪军;何东;王胜军;

中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马欣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生命周期能耗分析及节能试验研究    熊艾玲

我国小城镇给水系统建设技术及给水污泥资源化研究    韦玮

一体化氧化沟能量供给优化试验研究    杨斌

污水处理厂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王夙;刘峻;

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    张洪波;徐苏宁;

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研究    卢年春;李萍;凌云;赖发英;

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    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

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陈铭泽;

重庆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王莉玮;赵中金;曾荣;王正奎;

中国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分析    毛雁冰;

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在铁观音上的应用    谢文林;谢小青;黄强;黄明强;

微波高温热解污水污泥各态产物特性分析    方琳;田禹;武伟男;曹长玉;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研究探讨    班福忱;刘明秀;李亚峰;张吉库;

建设低碳城市的环保应对措施初探    穆军;孟小兰;覃路燕;

中国碳强度承诺的含义、特点与履行    李家才;

中国碳强度承诺的含义、特点与履行    李家才;

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研究    班福忱;程琳;张佩泽;苑晓叶;

大连小城镇空间发展的低碳策略研究    顾巧泼;

试论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    范晓磊;都明;王殿秋;

城市总体规划的碳排放指标讨论    王静懿;高昊;

低碳社区的规划与实践——以武汉百步亭社区建设为例    熊贝妮;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

建设低碳城市 引领绿色发展——关于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    王苏舰;黎晓东;王厚全;张玉娟;

磺化聚醚砜纳滤膜荷电机理的动电法分析及其截留性能预测    马准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    秦统福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研究    王怀採

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研究    付璐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    易艳春

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    万宇艳

大气CO_2、CH_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    张芳

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王姗姗

采空区煤岩对CO_2的吸附特性实验研究    陈铭

A/O一体化曝气生物技术处理污水效率研究    宋波

我国自然资源行政规划法律制度研究    王敏杰

城市社区低碳化转型    邢敏

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张莉莉

昆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    邹许鑫

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顾正兴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    胡燕平

面向企业低碳制造的若干信息服务技术    杨迷影

德国污水治理与污水资源化利用    郝仲勇,张文理

污水处理中的污泥减量新技术    王启中,宋碧玉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叶祖达;

美国污水再生利用的借鉴    李春光;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    顾朝林;谭纵波;刘宛;于涛方;韩青;刘合林;戴亦欣;刘志林;郑思齐;

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齐玉春,董云社

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及处理过程中N_2O的控制研究    吕锡武,稻森悠平,水落元之

小城镇水厂污泥处置及资源化方向分析    罗固源,韦玮,许晓毅,谭倩

静态好氧堆肥处理城市垃圾的工艺特性    蒲一涛,郑宗坤,石春芝,莫志贵,邢苗

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    马忠海

中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马欣

建筑材料生命周期中物化环境状况的定量评价研究    龚志起

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孙涛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何璠

灰色关联度的研究与应用    周秀文

隧道典型地质灾害预测及预警方法研究    密士文

中国城市住区生命周期CO_2排放量计算与分析    汪静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研究    朱东风

酿酒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    王小青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王中英;王礼茂;

CDM的项目合格性识别分析    黄山枫;陆根法;刘庆强;

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    陈六君,王大辉,方福康

德国的污泥利用和处置(Ⅰ)    姚刚

城市给水厂给水污泥用于烧制粉煤灰-粘土砖的试验    任伯帜,田胜海

城市污水处理厂沼气发电的两种方式    林荣忱,周伟丽,林文波,李玉庆

乡镇供水的问题和建议    李爱珍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    彭水军;包群;

重庆市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丁文川,郝以琼,汤子华

单池分区优化及能量模型的研究    王涛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水力性能和节能特点研究    俞天明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林喜

污泥厌氧消化反应器工程应用分析及研究    杨莲红

靖安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法    舒海娟;

广州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分析    郭彦娟;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及有效利用的探索    孙常乐;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方法及其土地利用    吴大付;李东方;任秀娟;李晓峰;

天津市东部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资源化方案    胡大卫;赖参森;郭淑琴;

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节能降耗关键技术    赵庆良;饶白梅;

国外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贺飞;徐燕;曾正中;郭浩磊;潘玉;

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研究    陈涛;谢丽娟;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相关思考    朱顺兵;

小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王站巧;

炭化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刘静;梁轲;

重庆市城市污水厂污泥管理体系研究    邹闽蜀

广州市城市污水厂污泥载体干化技术及应用研究    普大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