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28:37
热度:

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摘要】: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两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

【摘要】: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两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此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放在突出位置,显示出了国家对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长久以来,中国保持着接近9%的高速增长奇迹。然而,在高速增长背后,资源浪费和能源枯竭,环境污染规模逐渐扩大和程度不断加深,种种迹象正威胁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在国内,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资源过度开采,以环境代价发展,尤其是近期所形成的雾霾空气污染受到了众多学者等各界人十的关注。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统计(2013),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属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状态,北京等多个城市空气质量维持在五级水平以上。在国际,据世界银行(1996)估计,每年中国因污染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约为540亿美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现在,中国的空气污染等问题己成为当前世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跻身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者和污染排放者(Bolt et al.,2000)这一切现象都为我们节能减排和关注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敲响警钟。 鲜有学者在实证层面关注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关注节能减排约束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增长,通过构建城市级别的数据库,将资源和环境等要素纳入到三态环境下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运用实证的方法着重针对三态环境(气液固)视角的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现象予以描述,整体分析、分类讨论,并探究现象产生原因。 思路逻辑起点:全国和省域范围的经济增长核算己司空见惯,鲜有研究集中就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展开讨论。全文主旨意在讨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中国城市增长情况,按照“特征描述-分类讨论-整体分析-原因分析”的技术路线来行文。通过中国城市增长绩效测算构建文章框架基础,以描述经济增长质量。从分类考察中国110个重点城市市场效率和环境效率的发展“好坏参半”的现状,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外商投资等是城市向“两型社会”转型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从整体视角判断中国城市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指出现有城市发展调整的方向。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矛盾的解决有赖于高效、合理的环境投资,环境投资绩效的考核成为问题关键。承接前文分析现象产生的根源,即污染物排放分布不尽平衡,排放与经济增长不尽协调,排放与治理投资不尽合理,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方法逻辑起点:以测算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中国城市增长绩效为出发点,估算出市场效率和综合效率(或绿色效率和环境约束下的效率)以及其对应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利用效率和生产率延伸出两条思路,一条是基于效率值构建“市场效率-综合效率分布图”,获得中国110个重点城市发展的分布情况,运用二元选择模型讨论影响城市转型的因素。另一条是应用添加环境生产率的估算方程,以减少或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来阐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二者关系。最后,通过搭建环境污染及其与经济增长和环境投资的指标,来实现城市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全文的基本结构如下: 一、文献综述。按照理论依据和实证分析两方面视角,对关丁‘富含能源和环境等因素的经济增长相关文献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已有学者多从两个方面探讨节能减排和经济增关系:(1)符合客观事实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2)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描述,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资源诅咒假说); 二、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基于生产力的实证分析。以文献综述为背景,承接理论研究的分析思路,首先考察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绩效,利用2001-2010年间中国110个重点城市的工业数据,通过构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环境的数据库,逐步添加资源、环境污染产出和投入等变量,运用基于松弛的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城市层面的效率和相对应的全要素生产力情况,以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为基础获得较贴近现实情况的环境生产率,描述中国城市工业增长现状。 研究发现:(1)2001-2010年中国110个重点城市平均效率值是0.705;(2)平均生产力变动是0.0910,其按照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分解后分别为0.0091和0.0819;(3)不考虑能源消耗会低估真实的效率和生产率;不考虑污染排放或未能正确处理污染排放会高估真实的效率和生产率;未添加污染治理投资的投入产出模型会低估真实效率和生产率;(4)中国城市减排工作的压力要远大于节能工作的压力;(5)技术进步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能源和环境管理效率提升并未显露。 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基于市场效率和综合效率视角。利用上述基于松弛的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的仅含有市场因素的效率值(即市场效率),以及综合反映了市场和环境因素的效率值(即综合效率),两组效率值高低构建四种城市发展模式。其中,高市场效率和高综合效率组表征多重因素相对协调发展,视为“两型社会”组。结果显示出中国110个重点城市中有48个城市散落在“低市场效率和低综合效率组”,且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两地;而有39个城市位于“高市场效率和高综合效率组”,且多数处于东部地区。 为了进一步考查影响城市转型的因素,我们采用二元选择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外开放度均促进了中国城市转型,即向着市场效率和综合效率双高水平精进;表征资源丰裕程度的变量阻碍了城市发展转型;投资渠道有效、投资管理能力不足、粗放式投资则难以成为城市转型发展动力。 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添加生产力的中国城市环境与经济增长。环境和经济增长都与环境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讨或存在内生性问题。运用上述测算的环境生产率,探讨考虑到环境生产率后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减少可能存在的影响二者关系的内生性。经验证无论是气体环境、还是液体和固体环境,都一致呈现出N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随着经济的增长污染水平线上升、后下降再转而上升。同时,判断出中国大部分城市处于发展第一阶段,即随经济增长污染物上升阶段。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鉴于此我们还探讨了“资源诅咒”,该现象普遍存在,并且通过效率传导的。 五、中国城市节能减排投资效果分析。通过指标构建发现中国城市发展存在三个“不”的问题:即污染排放分配不平衡、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不公平、污染物排放与污染治理投资不合理。污染物排放及其投资的差异性是构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不统一的重要原因。通过该章节的分析来探究城市发展形成的路径,以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提出有针对性政策建议。 本文以实证为主要方法研究中国城市经济增长问题,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虽然已有文献研究环境或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鲜有文献运用城市数据加以验证。构建了城市级别经济增长研究框架,强调气体、液体和固体三个环境状态下的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多环境探讨和印证是本文一点特色; 第二,运用方向距离函数测算效率和相应全要素生产率,定义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与环境约束下的环境生产率不同,这里依据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可加性特征采取综合生产率与市场生产率差值法度量环境生产率,以更准确地刻画环境技术和环境管理的变动; 第三,基于市场效率和综合效率提出“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框架,并描述和梳理了影响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因素; 第四,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验证过程中,添加环境生产率指标可能克服了或存在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内生性问题。 【关键词】:节能减排 经济增长 城市 环境生产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X22
【目录】:
  • 目录4-8
  • CONTENTS8-12
  • 中文摘要12-16
  • ABSTRACTION16-22
  • 第一章 导论22-37
  • 1.1 选题意义22-24
  • 1.2 研究思路24-26
  • 1.2.1 逻辑起点24-25
  • 1.2.2 研究对象25
  • 1.2.3 研究思路和方法25-26
  • 1.2.4 技术路线26
  • 1.3 基本框架26-28
  • 1.4 国内外的环境政策28-35
  • 1.4.1 国际节能减排制度28-29
  • 1.4.2 美国或其他国家节能减排的例子29-31
  • 1.4.3 中国环境政策的决策制定系统31-33
  • 1.4.4 中国环境政策制度历史沿革33-34
  • 1.4.5 环境管理评估34-35
  • 1.5 可能创新之处35-37
  • 第二章 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37-53
  • 2.1 消费者、企业和节能减排的原因37-41
  • 2.1.1 什么是节能减排37-38
  • 2.1.2 消费者和企业38-39
  • 2.1.3 为什么要节能减排39-41
  • 2.2 节能减排理论依据或观点概述41-44
  • 2.2.1 生态足迹理论41-43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43
  • 2.2.3 循环经济理论43-44
  • 2.2.4 生态和绿色经济理论44
  • 2.3 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理论观点概述44-49
  • 2.3.1 脱钩理论44-45
  • 2.3.2 库兹涅茨曲线45-47
  • 2.3.3 “资源诅咒”假说47-49
  • 2.4 节能减排度量及其模型49-50
  • 2.5 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模型50-51
  • 2.6 小结51-53
  • 第三章 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基于生产力的实证分析53-74
  • 3.1 中国的经济增长53-57
  • 3.1.1 中国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转变”53-54
  • 3.1.2 中国经济增长特征54-55
  • 3.1.3 中国经济增长的“背后”55-56
  • 3.1.4 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56-57
  • 3.2 研究方法57-61
  • 3.2.1 相关概念57-58
  • 3.2.2 效率测算58-59
  • 3.2.3 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59-60
  • 3.2.4 环境生产率或资源利用效率60-61
  • 3.3 数据和模型61-65
  • 3.3.1 数据61-62
  • 3.3.2 投入产出模型的演化62-63
  • 3.3.3 环境生产率模型的构建63-64
  • 3.3.4 资源利用效率模型的构建64-65
  • 3.4 实证结果65-72
  • 3.4.1 从传统生产率到环境生产率65-68
  • 3.4.2 添加污染治理投资的生产率及其环境生产率68-70
  • 3.4.3 环境生产率70-71
  • 3.4.4 资源利用效率71-72
  • 3.5 小结72-74
  • 第四章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基于市场和综合效率视角74-81
  • 4.1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假说:基于市场和综合效率视角74-76
  • 4.1.1 市场低效环境低效型模式74-75
  • 4.1.2 市场低效环境高效型模式75
  • 4.1.3 市场高效环境高效型模式75
  • 4.1.4 市场高效环境低效型模式75-76
  • 4.2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分布76-77
  • 4.3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分析77-80
  • 4.3.1 影响城市发展转型的模型和数据77-78
  • 4.3.2 影响城市发展转型的估计结果78-80
  • 4.4 小结80-81
  • 第五章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添加生产力的中国城市环境与经济增长81-98
  • 5.1 理论机制81-84
  • 5.1.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81-82
  • 5.1.2 “资源诅咒”假说82-84
  • 5.2 模型和数据84-86
  • 5.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结果86-93
  • 5.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的确立86-89
  • 5.3.2 中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位置的判断89-93
  • 5.4 资源诅咒假说实证结果93-96
  • 5.4.1 资源诅咒假说验证93-95
  • 5.4.2 资源诅咒假说传导机制95-96
  • 5.5 小结96-98
  • 第六章 中国城市节能减排投资效果分析98-113
  • 6.1 节能减排投资效果指标构建98-100
  • 6.2 中国城市污染物治理投资效果分析100-109
  • 6.2.1 污染物排放的“不平衡”分布特征100-103
  • 6.2.2 污染物排:放与收入的“不公平”匹配特征103-105
  • 6.2.3 污染物排放与投资的“不合理”配置特征105-108
  • 6.2.4 污染物排放、经济增长和投资108-109
  • 6.3 中国城市污染治理投资的宏微观分析109-112
  • 6.3.1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低109
  • 6.3.2 环保资金投向不合理109
  • 6.3.3 投资主体过于单一109-110
  • 6.3.4 缺乏良好场竞争机制110
  • 6.3.5 污染治理专业化强度低110-111
  • 6.3.6 投资工作缺乏有效监管111-112
  • 6.4 小结112-113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13-118
  • 7.1 主要结论113-115
  • 7.2 政策建议115-116
  • 7.3 问题与展望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6
  • 致谢126-12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28-13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3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量度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    蒋依依,王仰麟,李卫锋,韩荡,牛慧恩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

环境、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陈勇兵

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协调发展    戴桂林,王雪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斌;汤铸;陈开军;

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    胡达沙;李杨;

煤炭资源开发对中国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经验研究    邵帅;

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和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    仲云云;仲伟周;

我国工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基于高耗能行业与中低耗能行业    查冬兰;周德群;

环境约束条件下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测度    王家庭;

自燃煤矸石山热能资源及利用    张成梁;杜永吉;李美生;吕皎;袁良红;

山西采煤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恢复和重建对策    张建彪;闫美芳;上官铁梁;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    刘娜;顾凯平;

白于山区能源开发对当地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    陈晓雅;黄斌;贾敬禹;

榆林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靳慧芳;

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国式荷兰病”探究    李玫瑰;连序海;

四川省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    孙炳;姚建;符苗苗;

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    王敬敏;朱益平;

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刘颖;任燕燕;

基于DEA视窗分析与Malmquist指数的安徽环境效率动态变化研究——以安徽17个城市2004—2009年数据为样本    杨杰;叶小榕;

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    柳江;

资源环境效率评估研究——以北部湾区域为例    桑燕鸿;卞国建;刘芳文;李禺;

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    周芳;石磊;马中;

“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    邵帅;齐中英;

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徐安;

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以APPCL2000的修订为例    李树;陈刚;

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军;

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

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    孙永平;叶初升;

基于修正STIRPAT模型的山东省碳排放分析及其预测研究    纪建悦;栾绍朔;姜兴坤;

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李平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    郭艳秋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汪慧玲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发策略    袁爱国

盘锦市产业转型研究    袁宏志

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    王思薇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    刘娜

企业社会责任前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尹珏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    王博

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    杨博琼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旭

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    吴栋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夏薪淳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家寻租视角的研究    程乘

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李宠华

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王丽娜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王骠宇

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    杨巨

环境安全条件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政府激励与规制研究    尹崇斌

苏州市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燕光华

破解“资源诅咒” 促进城市转型    孙寒冰;李世平;

农业环境污染的调查与鉴别方法    姚富鹏;陈一清;龙睿;邹霖;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王中英;王礼茂;

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    王庆一

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    陈彦玲;王琛;

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冲突及解决    宋春峰,耿献辉

环境、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陈勇兵

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协调发展    戴桂林,王雪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斌;汤铸;陈开军;

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魏同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隐性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赵欣;齐中英;

区域分层次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分解分析    高丽君;刘正林;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诗一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研究:描述性事实和特征事实(1949~2006)    汤铎铎

研究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定量分析    王英伟

“京都时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研究    施楠

“知识与城市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张艳辉;

关于我省明年城市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供求机制研究    秦敬云;

国际研发投资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和关联分析    张战仁;杜德斌;黄力韵;

湛江港城互动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白福臣;方芳;

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动态响应过程    余晓玲;夏斌;

普通住宅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的探讨    李士权

开发区对中国城市影响贡献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李俊莉,王慧,曹明明

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张鹏飞;陈斌开;

城市房地产价格成本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王莹;冯宗宪;

知识与城市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    张艳辉;

“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    邵帅;齐中英;

创意阶层、地理区位与城市经济增长——兼评Richard Florida的创意资本理论    盛垒;

京津冀竞合与北京经济增长路径调整    谭善勇;

更新城市发展理念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江曼琦;

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特征与模式    赵群毅;

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黄晓燕;曹小曙;李涛;

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敬东;

城市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罗勇;

中国城市大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自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    杨海生;周永章;森剑箐;

全球城市经济增长10强排名出炉    特约记者 俞岚 阮煜琳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明显    本报记者 和平

普华永道预测:至2025年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明显    记者 蔡若愚

该摆脱“土地财政”了    北京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 朱文沓

反观3000亿GDP俱乐部成员的另一面    邱林

宜春服务业成城市经济增长新亮点    记者 胡光华

全面深化“中提升”战略 着力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极    记者 郭靖

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战略思考    人口所 王德文

三亚:城市带动农村奔小康    本报记者 王勇

四大举措驾辕消费“马车”    康顺记者 刘领

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研究    任淑霞

旅游业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钟伟

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    杨志明

集聚、结构转变与城市经济增长    郑雪

要素投入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    秦敬云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尹牧

房地产市场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方梅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曾光

城市增长的时空演进规律研究    张志强

基于自组织建模的成都GDP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    康银劳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张晓晓

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冯利斐

吉林省城市经济增长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自如

城市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周亮

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城市经济增长    耿一村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付振奇

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史鑫

对外贸易对边境口岸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吴迪

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沈秦伟

重庆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研究    冯静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