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12:21
热度:

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摘要】:针对普通节能温室存在的许多弊病,以及引进的连栋温室效益低下的问题,设计建造了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考察这种新型温室的性能特点,以及与普通

【摘要】: 针对普通节能温室存在的许多弊病,以及引进的连栋温室效益低下的问题,设计建造了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考察这种新型温室的性能特点,以及与普通节能温室和连栋温室性能特点的比较,是本试验的研究目的。通过对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温光性能的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1.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内温度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从南北向上看,夜晚温差为1~2℃,白天高温区在北墙和距北墙6m、12~14m处,低温区在距北墙8~10m处;从东西向上看,夜晚温差为2~3℃,白天高温区在距东部40~50m处,而阴天变化较小;从垂直差异上看,夜晚温度极差平均为0.2℃,白天主要受光照影响,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夏季比露地延长60天,冬季比露地缩短60天。 2.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内光照分布也存在空间差异,从南北向上看,透光率在距北墙14m处最高(平均为63.6%);距北墙8~10m处最低(平均为34.9%)。从东西向上看,晴天距东部70米处最强,平均为16885 lx,主要是由于更换新薄膜所致;阴天主要是散射光,因而光照分布比较均匀;从垂直向上看,离膜近的光照较强。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在冬季能保持55%左右的透光率,而在夏季则保持了47%左右的透光率。 3.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与普通节能温室相比,在冬季受光时间长2~3h/d,温度上升的快(4.3℃/h),下降的也快(3.9℃/h),最高温度比普通节能温室的高4.8℃,加强夜间的保温覆盖可达到普通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夏季则二者相差不大。 4.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与对称连栋拱圆形温室相比,在冬季温度高4~6℃,光照强度平均增加了2%~24%,温室内各部位的光照分布要均匀;而在夏季温度低0.6℃,光照强度降低1192 lx。 为此建议在我国北方地区适度发展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 【关键词】:非对称 连跨 温室 温度 光照 节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S625
【目录】:
  • 摘要7-8
  • 1 引言8-14
  • 1.1 温室的发展、前景8-10
  • 1.2 温室环境性能的研究现状10-12
  • 1.3 问题的提出及试验目的12
  • 1.4 论文的总体安排12-14
  • 2 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的温度特性分析14-29
  • 2.1 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的结构14-15
  • 2.2 测定项目及测定点的分布15-17
  • 2.2.1 温度南北分布的测点安排15-16
  • 2.2.2 温度东西分布的测点安排16-17
  • 2.2.3 温度垂直分布的测点安排17
  • 2.3 结果与分析17-27
  • 2.3.1 温度的南北向变化17-20
  • 2.3.2 温度的东西向变化20-23
  • 2.3.3 温度的垂直变化23-25
  • 2.3.4 温度的季节变化25-27
  • 2.4 讨论27-28
  • 2.5 小结28-29
  • 3 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的光照特性分析29-36
  • 3.1 温室结构29
  • 3.2 测定项目及测定点的分布29-30
  • 3.2.1 光照南北分布的测点安排29
  • 3.2.2 光照东西分布的测点安排29
  • 3.2.3 光照垂直分布的测点安排29-30
  • 3.3 结果与分析30-34
  • 3.3.1 透光率的南北分布30-31
  • 3.3.2 光照的东西分布31
  • 3.3.3 光照的垂直变化31-33
  • 3.3.4 光照的季节变化33-34
  • 3.4 讨论34
  • 3.5 小结34-36
  • 4 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与普通节能温室性能的对比36-43
  • 4.1 温室结构36
  • 4.2 测定项目及测定点的分布36-37
  • 4.3 结果与分析37-41
  • 4.3.1 温度变化37-39
  • 4.3.2 极端温度39-40
  • 4.3.3 温室光照的变化40-41
  • 4.4 讨论41-42
  • 4.5 小结42-43
  • 5 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与对称连栋拱圆温室性能对比43-49
  • 5.1 温室结构43-44
  • 5.2 测定项目及测定点的分布44
  • 5.3 结果与分析44-48
  • 5.3.1 温度变化44-46
  • 5.3.2 光照变化46-47
  • 5.3.3 光照在不同温室中的分布47-48
  • 5.4 讨论48
  • 5.5 小结48-49
  • 6 讨论与结论49-54
  • 6.1 讨论49-52
  • 6.1.1 温室结构与性能的关系49-50
  • 6.1.2 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的温度和光照的关系50
  • 6.1.3 极端温度与温室的性能50-51
  • 6.1.4 本试验中存在的不足51-52
  • 6.2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8
  • Abstract58-60
  • 附图60-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日本温室覆盖材料应用趋势    赵花其

塑料大棚光热效应及增温模型的建立(上)    盛绍学,马晓群,徐和平

塑料大棚光热效应及增温模型的建立_(下)    盛绍学,马晓群,徐和平

大型玻璃温室的夏季降温    陈育辉

新型单屋面高性能温室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林维申;

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张福墁

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温室类型及性能(一)    周长吉

“大系统”理论及其在温室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顾寄南,毛罕平

节能型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动态模拟    陈青云,汪政富

水培温室环境微机控制方法的探讨    崔绍荣;姚庆祥;

设施蔬菜环境条件及其综合调控技术    曹德航;高俊杰;万卫东;方京东;方波;周波;

PO薄膜和EVA薄膜对温室内光温环境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闫明明;王秀峰;米庆华;史庆华;李强;

新型棚膜对温室内光温环境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强;王秀峰;初敏;陈向梅;米庆华;魏珉;史庆华;杨凤娟;

日光温室采光与下挖深度优化设计    李霞;于贤昌;艾希珍;李清明;

西芹夏季栽培技术研究    高怀春

蔬菜保护地连作土壤肥力性状调查研究    刘文利;马琳;

不同基质不同营养液对金边瑞香生长的影响    丁永电;廖振军;卢义;

黄淮海平原农作制的分类研究    吴大付;任秀娟;马艳红;宋晓宇;

冬春季节日光温室内栽培番茄植株群体总辐射分布规律    杨贺;须晖;李天来;山口智治;韩亚冬;罗新兰;

秋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特征研究    宋艳华;齐尚红;

大棚改造对棚内环境因子及月季切花生长的影响    高正辉;张金云;刘淑娴;伊兴凯;

外界环境对不同结构日光温室相关因子影响的研究    王克安;杨宁;吕晓惠;王伟;柴秀乾;

不同跨度日光温室性能的研究    刘玉凤;邹志荣;蒋国振;胡耀华;

光伏发电温室的现状及技术前景研究    魏晓明;周长吉;丁小明;鲁少尉;曹楠;

日光温室地下传热二维模型和模拟程序开发    马承伟;赵淑梅;李睿;曹晏飞;王双瑜;阳萍;

日光温室墙体绝热层位置变化对墙体热性能的影响    佟国红;David M.Christopher;于威;赵荣飞;

日光温室围护结构材料及气候条件对室内温度环境影响的研究    佟国红;David M.Christopher;

辽沈Ⅰ型日光温室钢桁架    佟国红;白义奎;孟少春;

缙云山生态旅游前景分析    李显森;陈国惠;

温室环境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研究    张敏;孙常胜;张娟;陈杰;

温室小气候模型的建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邹秋滢

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李芬花

北方寒冷地区分娩母猪舍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    李立峰

兵团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谢芳

基于能耗与作物生产潜力的中国温室气候区划    姚益平

基于银川平原地下水质的叶菜水培营养液配方研究    李建设

秋冬季南方单栋塑料温室小气候分析与温湿环境模拟研究    曹雯

华北型(双层充气)连栋塑料温室光环境数值模型研究    潘强

华东南地区猪的热调节行为与湿热环境相关性的研究    汪开英

根区温度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任志雨

切花月季品种综合评价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李贝

采前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青花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李秀杰

基于决策支持的控制环境植物生产系统研究    刘镭

不同强度光照对母鸡离顶盖通路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胥佳利

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观赏樱桃番茄生长及其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    孟彩霞

超低能耗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及其节能效果研究    姚轩

被动式日光温室热湿环境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常丽娜

大棚菜区土地利用信息遥感提取及其不同方式的土壤质量效应    马群

日光温室下挖深度对番茄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霞

半地下式日光温室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黄瓜产量形成的关系    于军辉

蒸发降温湿垫的动态参数设计法    周长吉;崔引安;

一种温室覆盖新型材料蜂窝塑膜    齐刚;董仁杰;刘道启;

我国南方炎热地区开放式鸡舍的夏季降温问题    李保明;黄之栋;

北京市东沙鸡场夏季湿帘降温效果观测报告    湿帘降温课题小组;常景畬;贲春辉;慎伟杰;付先强;赵洁;王顺清;周允将;

采用蒸发降温系统应注意哪些问题    刘汉光;

蒸发降温湿帘系统的保养    陈志诚;Pat Thomas;

猪舍湿墙降温    刘建诚

北方寒冷地区日光温室的设计与施工    刘士勇,杜显斌

温室降温(湿帘-风机)系统    陈玉南,严杏玲

我国北方日光温室的结构与建造    聂和民;

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

高拱节能温室的设计、安装及性能分析    李进昌;

节能温室结构的两点改进    薛建兵,尹戒三,张冬梅

节能温室冬春茬先菜后瓜总体效益高    张光远

节能温室种植黄瓜效益高    刘炳文;

节能温室四茬高产经验    靳育生

高效节能温室稀土补光灯    王金英;

节能温室蔬菜生产技术    侯爱萍

高效节能温室与标准鸡舍饲养肉仔鸡效果对比分析    赵立仁,吴长顺,秦广军

节能温室平菇工厂化栽培    席吉龙,王安乐,薛建兵

节能温室工厂化栽培平菇技术    席吉龙,王安乐,薛建兵

复合材料非对称正交薄层板的固化变形    戴福洪;张博明;杜善义;

非对称糖醇缩醛类透明成核剂的制备过程研究    辛忠;周军;

非对称射流形成的几何理论——封闭条件和正碰撞    秦承森;石艺娜;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非对称利益冲突    吴泽斌;刘卫东;

压缩性对细长体涡流非对称发展的影响    杨云军;崔尔杰;周伟江;

对称二硒醚与非对称单硒醚的合成方法研究    余正坤;赵晓丹;

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    曹永琴;

非对称遗传现象的研究与进展    田大成;

非对称遗传现象的研究与进展    田大成;

水下切割射流环的解析分析    范中波;

从非对称建设中谋求战场主动    刘江平 郭剑

非对称监管无碍中移动前景    建银国际

巧用“非对称”达成“突然性”    朴凯

非对称思维的新基点    周涛

俄“非对称”战略值得关注    石纯民

美国缘何惧怕“非对称攻击”    唐成 岳胜军

未来加息可能采取非对称方式    东海期货研究所 张葆君

太空舞台上演非对称逐鹿战    晏嘉徽 刘平

当前可行之策为上调存款利率与非对称加息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郭田勇

瑞银给予中移动“买入”评级    阿斯达克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解大规模非对称矩阵特征问题的一些精化算法    陈桂芝

设施农业生产系统的研究    温祥珍

无人机多链路中继的非对称数据链研究    罗卫兵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及其治理研究    谢曙光

非对称交叉轧制研究    彭剑

非对称神经网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金涛

非对称共面波导的特性及其场结构图的研究    房少军

高度非对称模型流体及纳米介孔材料内真实流体吸附的分子模拟    曹达鹏

利用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转移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不育性的研究    司家钢

非对称末敏子弹大攻角扫描特性研究及应用    舒敬荣

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    沈军

非对称手性席夫碱配合物与手性双核(Cu-Ln)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王芳

ADSL中的非对称自适应回波抵消技术    廖芸

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位置伺服系统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    孙成通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与应用研究    彭宝华

阀控非对称油缸控制系统及特性研究    张伟汉

非对称结构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的研究    马希理

对称和非对称外场中高温超导体YBCO电磁特性研究    宋宏海

大底盘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杜玉飞

无线局域网非对称认证方案研究与实现    谷芳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