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建筑节能设计中应变节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10:29
热度:

建筑节能设计中应变节能研究【摘要】:1973年的国际石油危机以后,在建筑领域出现了全球性的节能建筑研究。这个大潮流的到来,席卷了所有的发达国家,它带动了多方面的建筑技术蓬勃发展,随

【摘要】: 1973年的国际石油危机以后,在建筑领域出现了全球性的节能建筑研究。这个大潮流的到来,席卷了所有的发达国家,它带动了多方面的建筑技术蓬勃发展,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加剧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入,建筑节能研究已经从一味地强调减少能量消耗逐步转向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建筑对环境综合效益的关注。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使建筑主动去适应环境气候的波动,尽量减少能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目前,我国将建筑节能摆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然而针对我国大陆性气候的应变节能研究甚少,因此需要研究应变节能建筑,更有效的使建筑传统能耗的减量化和对气候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如何理解建筑节能与气候环境的关系;如何使建筑“活”起来,建筑对应不同气候相应变化成有利于节能的形态,特别是针对我国大陆性气候的应变节能;如何把气候作为有利能源反过来为建筑所用,将成为本文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从自然界生物适应气候变化得到启迪,从传统民居应对气候策略中借鉴,还从国际上前沿的应变建筑理论和案例中学习。探索针对我国气候特点的应变建筑,使建筑能够在“夏季建筑形态”和“冬季建筑形态”之间做出适时地应变。 第一章论述选题理由和研究目标,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概念进行阐述和再认知,阐述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列出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对应变节能建筑主要类型、特征和发展进行研究,为下文应变节能建筑设计的研究做好铺垫。对我国节能建筑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现状的优缺点进行评述。 第三章通过研究应变建筑的类生命特征和建筑应变的进化结构,建构应变的建筑观。应变建筑来源自然用于当今建筑设计,以实现天人合一的人文建筑理想。同时明确了应变建筑的目标。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之一。研究建筑应变的设计原则,进而研究建筑应变设计的内容。本章节通过深入剖析建筑的各个环节的应变节能及能源利用,根据我国大陆性气候的情况进行提炼和升华。 第五章研究建筑应变设计的方法和路径,本论文从自然界、传统民居和国际上先进的应变建筑中学习。 第六章通过国外先进应变建筑设计实例,说明本文的观点和研究结论。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对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建筑节能 应变节能 大陆性气候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U201.5
【目录】:
  • 概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标11-12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目标12
  • 1.2 相关概念12-16
  • 1.2.1 应变节能的理解12-13
  • 1.2.2 应激性"来自生物界的启示"的理解13-14
  • 1.2.3 大陆性气候的理解14-16
  • 1.3 研究意义16-18
  • 1.3.1 我国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潜力16
  • 1.3.2 建筑节能应变的意义16-18
  • 1.4 研究框架18-19
  • 1.5 创新之处19-20
  • 第二章 应变建筑当前的现状概况20-34
  • 2.1 现代建筑观的发展动态20-23
  • 2.1.1 新自然观下的建筑观20-21
  • 2.1.2 新科学观下的建筑观21-22
  • 2.1.3 新技术环境下的建筑观22-23
  • 2.2 建筑节能发展阶段及趋势23-24
  • 2.3 应变建筑理论发展24-27
  • 2.4 实践运用情况27-31
  • 2.4.1 应变模拟优化分析27-30
  • 2.4.2 建筑应变的运用30-31
  • 2.5 存在的问题31-34
  • 2.5.1 单纯保温就是节能建筑的误区31-32
  • 2.5.2 以使用空调为前提的节能建筑的误区32
  • 2.5.3 空调建筑与非空调建筑的形态差异性32-34
  • 第三章 应变建筑观的建构研究34-45
  • 3.1 应变节能的类生命特征34-36
  • 3.1.1 建筑的类生命特征34-35
  • 3.1.2 应变与生命活性35-36
  • 3.2 生物应变与建筑应变的进化结构36-43
  • 3.3 应变的目标43-45
  • 3.3.1 建筑与环境43
  • 3.3.2 应变的必要性43-44
  • 3.3.3 应变的目标:高效的舒适44-45
  • 第四章 应变节能建筑设计研究45-66
  • 4.1 建筑应变的设计原则45-48
  • 4.1.1 整体均衡性原则45
  • 4.1.2 双向控制原则45
  • 4.1.3 人性智能化原则45-46
  • 4.1.4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原则46-48
  • 4.2 建筑应变设计的内容48-66
  • 4.2.1 智能围护结构的定义和特点48-51
  • 4.2.2 透光型围护结构热工性能51-53
  • 4.2.3 双层皮玻璃幕墙技术53-58
  • 4.2.4 遮阳技术58-60
  • 4.2.5 自然通风60-64
  • 4.2.6 可再生能源技术64-66
  • 第五章 建筑应变设计的路径66-73
  • 5.1 向自然学习66-67
  • 5.2 向传统学习67-68
  • 5.3 向大师学习68-73
  • 第六章 实证分析73-78
  • 6.1 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73-76
  • 6.2 国内应变节能住宅项目76-78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8-79
  • 主要参考文献79-83
  • 致谢8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现代节能建筑与立面设计    余茹

住宅空间应变性的设计研究    苏丽萍

基于气候条件的可变性边界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董真雪

论藏族居住建筑的诗意元素    谢天开;

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是建筑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    郭煜

中国现行建筑设计市场下建筑师的职能——北京东郊和平项目设计随感    张振

建筑节能应与地区气候结合    毛建西,陈玉兴,王波

客家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住宅建设中的传承    李婷婷;陈震云;

基于建筑创作及其发展机制的探讨    唐红;王森;王伟京;

基于地域文化与豫北民居风格传承关系的研究    唐红;张永忠;赵琳;

城市生态公园使用功能总容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邓毅;龚兆先;

旅馆建筑布局的地区性研究    王华余,田利

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李德英,寿大云

论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    段宗志;李大华;

我国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发展探讨    邸芃;王垚;

消防水池蓄热的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性能分析    庾汉成;李晶;

长沙市宾馆酒店建筑用能现状及分析    倪吉;李念平;周慧;林爱麟;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全性    丁海兵;

塘沽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研究    郝连虎;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北川城镇发展研究    张高攀;

体现历史印迹的设计手法探析    刘小飞;

玻璃幕墙在建筑中的演变    任乃鑫;杨宁;

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

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    陆秀英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    伍学进

湿热地区通信基站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与技术    陈沂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    倪文岩

湿热地区降雨对墙体传热的影响研究    李丽

新遗产城市    李玉峰

论自觉误读    何东

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    张志奇

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发展研究    温雪梅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鹿彦

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    王党荣

地方建筑适宜性节能设计研究    葛志伟

西方现代教堂建筑设计形态探研    殷霄婵

哈尔滨建筑“第五立面”规划设计研究    李汉杰

试论室内设计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补充和提升    逄敏莉

赏析地铁建筑空间的艺术美    李娜

基于生态因子的辽宁省人居环境居住适宜性分析    郭微

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研究    李峰

西湖风景建筑与山水格局研究    刘华彬

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    汪玉

传统建筑的启示    余自力;

开合结构及其在我国的开发前景    董高红,王岚,徐国彬,高日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曹云云;张燕;李珊珊;

世界节能建筑    李琳;

适应性设计 支撑体住宅理论及实践    席晖;

浅谈可持续建筑    殷芳进

滑动场地,滑动屋顶——可享受天然阳光和新鲜空气的神奇体育馆    Linda;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赵苏,杨合

国外节能建筑    杨子江

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    李海兵;

城市设计中“边界”的表现形式与构建方法探讨    陈天;姜黎黎;谢爱华;

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建筑表皮之可变化设计策略研究    李保峰

建筑与气候    陈飞

上海高层住宅建筑节能控制方法与技术策略研究    夏博

绿化体系对湿热地区建筑组团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    陈卓伦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开合表皮设计研究    王霄飞

适应气候的建筑及其传统建筑技术更新    周红燕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    左力

城市住宅形态个性化发展状况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刘艳梅

开合屋盖结构的设计    余永辉

核心家庭住宅空间设计研究    陈泳全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办公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邓扬波

建筑空间应变设计研究    刘洋

建筑细部设计    李超

住宅应变性研究    徐颖

中小户型居住空间弹性设计研究    王玮龙

秦皇岛耀华老村住宅小区节能设计与施工    刘垒

建筑节能设计与建筑设计    张道真;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    周艳;

不能不重视的建筑生态和节能设计——读《费电的“玻璃宫殿”》有感    万元春;

浅析如何做好建筑物单体节能设计    曾思桥;

我国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初探    许志中;白延林;

寒冷地区多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浅析    董源红;张宗军;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    谭会平;朱华;

基于清洁生产理念的建筑节能    傅庚福;孙军;屈永标;

厦门地区住宅自然通风节能设计初探    张庆余;季晓斌;高梅;

浅谈炼钢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设计    金亚飚;

从节能设计IFC数据生成IDF数据的机制及关键算法    马智亮;曾统华;魏振华;冯妍;

纺织厂建设的全面节能设计    涂前文;

带不采暖地下室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探讨    王传芝;戎卫国;

某红外相机装调实验楼除湿方案节能设计分析    徐选才;马达;邹瑜;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软件的开发及其应用    赵志安;邱相武;

屏障系统动物设施节能设计的研究    张永斌;邹移海;陈苑;陈嘉;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措施探讨    于晓明;任照峰;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及动态模拟的应用    杨文斐;孙志田;

冷库的节能设计    戴美芹;

山西:工程开工先过“节能”关    魏川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记者束洪福

汲取精华 促进人居发展    林培

节能设计 刷新家装服务新概念    顾上上

超高层建筑要重视节能设计    孟庆林

深圳全方位施行节能新举措    深圳商报记者 程连红 实习生 邢晓利

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有关技术文件发布    谢然浩

擅改节能设计将受严惩    本报记者 王健玮

建筑的生命意象    本报记者 文敏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 王晖 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所副所长 王大鹏

昆明市新开工建筑须达到节能设计标准    张芳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与评价方法研究    任俊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传输技术研究    袁勇

无线传感器网络虚拟MIMO接收技术研究    程波

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节能住宅投资决策研究    王恩茂

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    喻伟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优化设计    王焱

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管理制度研究    姜波

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研究    王洪波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丰艳萍

节能建筑模块化体系设计与评价及仿真优化方法研究    黄茜

西安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罗旭堃

多组分热偶精馏的节能设计与优化    武昊宇

面向建筑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分析——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程序的开发    张承

建筑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研究    李雪平

宝鸡地区乡村住宅节能设计与技术研究    段晓锋

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与优化管理    谷丽静

中庭的热环境与节能研究    陈钰

寒冷地区建筑围护体系节能设计研究    王慧

寒冷地区小城镇住宅节能设计研究    王朝红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技术的研究    张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