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完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9:53
热度: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完善研究【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保障,与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开发能源也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当中。然而,伴随着世界工业的不

【摘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保障,与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开发能源也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当中。然而,伴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强度不断提高、资源开发规模扩大,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使得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备受重视的综合性全球问题。面对严峻的环境和能源形势,人类开始反思提高能效的重要性,逐渐使降低能源需求和减少排放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并且转化为各种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绿色行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发展经济依然是我们的工作重心,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也要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减少排放、保护环境是我们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本文以基本原则为节能减排具体制度的基础和出发点,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思考,指出我国现阶段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全面系统介绍国内外节能减排法律政策现状,对比分析认为,法律政策上的支持是节能减排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我国应建立一套综合的节能减排法律与政策运行机制,以保障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持续性开展。为了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及服务体系,提高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就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和全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综合机制、节能减排激励与制约机制。而良好的法制环境是该机制建立和运行的保障,完善的立法应将节能减排机制运行法定化、刚性化。因此,本文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内,以节能减排基本原则为指导,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宪法到基本法律规章、从执法到法律监督等各个方面层次性阐述节能节能减排法律制度。本文希冀提出较为全面的节能减排法律制度,为国家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提供相应依据,以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能源瓶颈制约。 本文突破传统思路,以节能减排法律与政策长效运行机制为视角进行研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的具体政策措施,分析了我国节能减排法律制度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对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能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能源 节能减排 机制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导论11-20
  • 1.1 选题的背景11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1-13
  • 1.2.1 选题的目的11-12
  • 1.2.2 选题的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3-17
  • 1.3.1 国外研究动态13-15
  • 1.3.2 国内研究动态15-17
  • 1.4 研究内容17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7-19
  • 1.5.1 研究思路17-18
  • 1.5.2 研究方法18-19
  •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19-20
  • 第二章 节能减排概述20-25
  • 2.1 节能减排基本理论20-21
  • 2.1.1 节能减排概念20
  • 2.1.2 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20-21
  • 2.2 节能减排重要性分析21-25
  • 2.2.1 理论分析21-23
  • 2.2.2 实证分析23-25
  • 第三章 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法律比较研究25-31
  • 3.1 发达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法律发展现状25-27
  • 3.1.1 美国25-26
  • 3.1.2 日本26-27
  • 3.1.3 德国27
  • 3.2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现状27-29
  • 3.2.1 我国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回顾27-28
  • 3.2.2 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体系概况28-29
  • 3.3 国外节能减排政策法律演变对我国的启示29-31
  • 3.3.1 明确发展目标,厉行节约能源29
  • 3.3.2 完善的法律措施保障29
  • 3.3.3 制定操作性强、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条文29
  • 3.3.4 适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法规29-31
  • 第四章 节能减排政策与法律长效综合机制探讨31-38
  • 4.1 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政府、企业、社会综合互动机制31-34
  • 4.1.1 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地位31-33
  • 4.1.2 加强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作用33-34
  • 4.1.3 重视节能减排全民参与34
  • 4.2 建立节能减排经济激励与制约机制34-38
  • 4.2.1 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激励与制约机制34-36
  • 4.2.2 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价格激励与制约机制36-37
  • 4.2.3 推进“绿色信贷”37-38
  • 第五章 我国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保障38-44
  • 5.1 法律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分析38-39
  • 5.2 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保障的不足39-40
  • 5.2.1 宏观的能源法体系存在结构性和协调性缺陷39
  • 5.2.2 节能减排立法仍不健全,存在诸多法律空白39
  • 5.2.3 节能减排配套性法律法规不完善39-40
  • 5.2.4 法律未明确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体制,导致主管机构的权限和职责不清晰40
  • 5.3 完善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保障制度的建议40-44
  • 5.3.1 完善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体系40-41
  • 5.3.2 节能减排的法律实施和监督机制的良性运用41-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作者简介4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节能减排,我们应该做什么?    

多管齐下监督 推动节能减排——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袁征访谈录    李亮明;古汉娜;高磊;

农七师电力公司工会启动职工节能减排活动    周建杰;

节能减排:能源大省的阵痛    张立新;

珠江源头“减排”急——曲靖市节能减排情况调查    洪湖;黄玲;

“五小”其实并不小    龚卉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答记者问: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通知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实现新发展    洪天慧;

中国发展必须走能源资源节约型道路——对“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些思考    乌日图;

从技术层面探讨热工工程及工业窑炉设计中节能与减排的关系协调及处理    干大川;

关于推进唐山市节能减排的对策思考    郑红玲;

中国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和减排成本分析    姜克隽;胡秀莲;庄幸;刘强;朱松丽;

节能减排,打造生态唐钢    苏福源;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减排    孙兴华;童国显;

浅析冷冻干燥系统的节能减排    康景隆;

铸造生产线节能减排的对策和效果    唐和雍;易红;

促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林乐芬;边浩;

浅谈传统齿轮制造业的节能减排    李石求;

“节能减排”——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论“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和发展的关系    朱康亮;成庆林;

发展新能源 节能减排应优先    见习记者 李晓红

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论坛开幕    记者 刘传书

经济危机下节能业找到发展新契机    本报记者 魏建玲 实习记者 朱阳

能源发展要与减排紧密结合    本报记者 徐俊华 周迎久

技术创新是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关键    李将辉

全面推进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    记者 孙勇

如何考量能源发展战略    李志青

美英日德节能减排机制启示    张芮

“第一”之辩后 节能减排力度不减    胡学萃

挖掘中国节能减排潜力    记者 吴苡婷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    沙之杰

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    陆婕

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    石红莲

生产要素/能源品种替代对中国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    杨冕

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    李元龙

我国能源安全评价体系及对策研究    常军乾

非洲能源国际竞争与中非能源合作    邓向辉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造纸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林永居

我国东部沿海区域能源安全评价及保障路径设计    张艳

上海市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及应用    罗岑

我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时倩瑶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    周广艳

中美低碳经济与减排战略比较分析    吴皓炜

区域节能减排的系统分析与能耗结构关系研究    张云飞

浅论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    刘磊

温室体减排国际市场供需方策略博弈分析研究    崔秀平

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法律问题研究    曹炜

中印能源合作的对策研究    陈文锴

俄罗斯与欧盟能源管道合作与争议    王晋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