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中国能源需求预测暨节能空间测算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9:31
热度:

中国能源需求预测暨节能空间测算【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能源的变革推动了整个世界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各国对能源的争夺,政界对能

【摘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能源的变革推动了整个世界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各国对能源的争夺,政界对能源的重视,商界对能源的关注,百姓对能源的热议都充分说明了能源对于国家,对于企业,对于人民的重要性。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这直接带动能源消费量急剧上升,而能源的生产量受制于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能源缺口在90年代以后迅速扩大,能源安全问题逐渐凸现出来。 要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开源”,即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则要“节流”,即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努力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单位GDP能耗,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节能减排。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原因,开源成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巨大工程。从目前来说,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节流工作。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协整分析的现实预测模型和基于情景分析法的情景模型,对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状况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测算我国节能空间的大小。在能源需求预测过程中,本文充分考虑到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对我国未来的能源经济的影响,这使得本文的时代意义更加突出,也使得本文的研究更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能源需求预测 节能空间测算 协整分析 情景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导论8-14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8-9
  • 1.2 能源需求理论的研究综述9-11
  • 1.2.1 基于经济学的能源需求理论9-10
  • 1.2.2 基于工程技术理论的能源需求理论10
  • 1.2.3 目前能源需求研究的主要方法10-11
  • 1.3 本文研究思路、框架和主要方法11-12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11-12
  • 1.3.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说明12
  • 1.4 本文的创新点12-14
  • 2 中国能源总量供需基本现状14-22
  • 2.1 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很大,人均很低14-15
  • 2.2 能源储量地区分布不均,资源调配成本较大15-17
  • 2.3 能源品种结构较差,石油节能尤为重要17-18
  • 2.4 能源缺口迅速扩大,节能异常迫切18-20
  • 2.5 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存在较大节能潜力20-22
  • 3 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剖析22-28
  • 3.1 影响能源需求的短期因素22-24
  • 3.1.1 投资率对我国能源需求的影响22-23
  • 3.1.2 价格对我国能源需求的影响23
  • 3.1.3 进出口贸易结构对我国能源需求的影响23-24
  • 3.2 能源需求的长期影响因素24-28
  • 3.2.1 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能源需求的重大作用24-25
  • 3.2.2 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的影响25-26
  • 3.2.3 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26
  • 3.2.4 能源结构的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26-27
  • 3.2.5 环境政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27-28
  • 4 基于现实的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分析28-38
  • 4.1 方法选择和数据来源28-29
  • 4.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协整性与因果关系29-33
  • 4.2.1 能源与经济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理论29-30
  • 4.2.2 数据来源与数据预处理30-31
  • 4.2.3 能源与经济序列之间的平稳性研究31-32
  • 4.2.4 中国能源经济总量之间的协整性探讨32
  • 4.2.5 能源经济总量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32-33
  • 4.3 对中国未来能源需求状况进行预测33-38
  • 5 情景模型的建立与节能空间的测算38-43
  • 5.1 情景模型的思路分析38
  • 5.2 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38-41
  • 5.2.1 理想模型的假设探讨38-40
  • 5.2.2 理想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40-41
  • 5.3 节能空间的分析与测算41
  • 5.4 中国节能政策建议41-43
  • 6 结论与展望43-45
  • 6.1 论文研究成果的总结43
  • 6.2 对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的展望43-45
  • 后记45-46
  • 参考文献46-48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48-49
  • 详细摘要49-5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张涛

天然气化工一体化系统的能量梯级利用    于超俊

山东省新兴产业低碳技术发展路线研究    翁金祖

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    王庆一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    史丹;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史丹,张金隆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    史丹

论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夏青

我国能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    胡立新,冯杰

我国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李京文

中国能源需求的经济计量分析    林伯强

经济高速增长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面对的一个难题    乔榛,关立新

21世纪中国能源工业面临的挑战    周凤起

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陈建省;张春庆;田纪春;费美娟;邓志英;郭启芳;李兴锋;

能源与农业价格传递分析    胡雯瑾;陈宏民;

上海市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肖冬荣;江莹;赵靖;

应用生物技术构建可持续微藻生物质能源生产体系    巫小丹;刘玉环;刘建强;刘茜;阮榕生;付桂明;

麦秆100℃下甲醇和乙醇醇解产物的组成分析    吴晓娜;赵炜;杨华美;闫彩辉;刘丹;

江苏省碳排放量特征与对策研究    董智;王世进;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    刘翀;

中东能源地缘政治与中国能源安全    孙霞;潘光;

中美关系新特点——一种基于新地缘关系视角的分析    倪世雄;潜旭明;

浙江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余妙志;尹冰;

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    刘小军;涂俊;

资源环境效率评估研究——以北部湾区域为例    桑燕鸿;卞国建;刘芳文;李禺;

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朱孔远;谌伦建;马爱玲;

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维国;潘祺志;

国际水电发展情况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    贾金生;

中国煤化工生态工业系统优化与分析    胡山鹰;周丽;金涌;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

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吴君隆;谷晓江;程进;金明亮;马燕;

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思路的探讨    范荣华;

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与建议    曹溢;朱建军;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黄燕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    张耀

城市能源战略储备系统研究    秦青林

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    徐远纲

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李伟

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    刘建

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研究    张晨

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    朱继保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田徵

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研究    王怀採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马爱玲

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优化研究    姚丛笑

闭式海洋温差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钟爽

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    李良玉

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    喻毅

甘肃省能源消费问题研究    杨双喜

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王丽娜

能源安全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颜志强

Cu-Cr-Ce/TiO_2-SiO_2和CuSO_4-V_2O_5/TiO_2低温催化还原NO_x性能研究    罗河

山东省昌邑市主要农作物能源消耗调查与评价    刘万秋

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及其借鉴意义    陈海君;

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    吴巧生;成金华;

用MATLAB实现灰色预测GM(1,1)模型    唐丽芳;贾冬青;孟庆鹏;

我国能源产业战略发展方略探究    张文泉

日本的能源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马荣升

从蒸汽的品位分析看热电联产的节能和经济效益    刘跃进,姚金森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吴巧生,成金华,王华

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分析    陈书通

论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    张明慧,李永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童光荣童光毅

    国家能源战略课题组

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    徐国泉

热电联产 火用 分析    杨佳

我国能源需求预测与发展战略研究    张勇卫

区域能源需求预测及能源发展策略选择    魏广明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能源需求预测    张婷

河南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预测    李雪慧

基于组合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预测    芦森

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谷依露;

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康新凯

炼化企业低温热系统与蒸汽系统优化改造分析    尹辉

天然气制甲醇装置能耗分析与节能途径探讨    何磊

甘肃省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冶伟峰

中国老年人口宏观——1987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分析    田雪原

为巨龙充电中国能源需求的演变以及能源安全政策上的考验    Zaitsev Igor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