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汲取传统民居营养的居住建筑设计节能初探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8:12
热度:

汲取传统民居营养的居住建筑设计节能初探【摘要】:重庆地处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热环境恶劣。随着重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夏季空调和冬季采暖已被重庆地区居民所广泛采用,

【摘要】: 重庆地处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热环境恶劣。随着重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夏季空调和冬季采暖已被重庆地区居民所广泛采用,随之带来的建筑能耗增加、资源短缺问题成为了目前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然而,目前全国通用的住宅节能设计标准和做法在重庆地区的施行却不尽如人意,实际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从新的角度去探寻重庆居住节能的有效措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传统民居中蕴含着人们世世代代对建筑形态深层理念的追溯,通过其对自然生态观的认识与理解,可以提炼出影响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自然因素与建筑形态形成的基本关系,通过建筑经验的积累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完善,最后落实到作为生态建筑经验的建筑形态表现。重庆传统民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针对重庆特定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方法,其对气候与地形地貌的适应性,应用建筑材料和构造的良好环境性以及其健康、舒适的室内热湿环境都为如今重庆居住建筑设计节能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首先立足于重庆传统民居研究,从传统民居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探索深层次的古代人居环境观念的思想精髓。以重庆民居的实体形态为研究对象,从布局、空间和材料三方面总结了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技术,以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生态”的观点对传统民居的营造经验去粗取精,汲取重庆传统民居的营养,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手段,对重庆地区现代居住建筑的群体布局、单体设计和材料构造方面的设计提出了更为适应重庆区域气候环境的居住建筑设计策略,创造较为舒适的居住热湿环境,以减少主动式建筑设备的调节,达到节能的目的。 通过本文的分析论证,肯定了将传统建筑思想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节能领域的可行性,并提出重庆居住建筑设计中相应的设计节能策略,为改善重庆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状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重庆地区 居住建筑 汲取传统 设计节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U2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4
  • 1 绪论14-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14-16
  • 1.1.1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14-15
  • 1.1.2 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5
  • 1.1.3 符合国情的建筑设计节能要求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18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6-18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8
  • 1.3 课题学术和实用意义18-19
  • 1.3.1 学术意义18-19
  • 1.3.2 实用意义19
  • 1.4 课题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19-22
  • 1.4.1 研究方法19-20
  • 1.4.2 论文结构框架20-22
  • 2 重庆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2-38
  • 2.1 重庆地区气候环境特征22-27
  • 2.1.1 夏热冬冷的周期规律23
  • 2.1.2 全年湿度大23-24
  • 2.1.3 云雾多日照少24
  • 2.1.4 风环境分析24-25
  • 2.1.5 降水规律25-26
  • 2.1.6 山地河谷的特殊影响26-27
  • 2.2 重庆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现状概述27-32
  • 2.2.1 重庆地区建筑能耗现状28-29
  • 2.2.2 重庆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9-30
  • 2.2.3 重庆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现状30-32
  • 2.3 存在问题分析32-38
  • 2.3.1 过于强势的“主动式”节能思想32-33
  • 2.3.2 建筑布局带来“热岛”和“湿岛”效应33
  • 2.3.3 居住的空间和形态不适应当地气候33-35
  • 2.3.4 建筑材料和细节设计不利节能35-38
  • 3 重庆传统民居的生态营造经验与启示38-54
  • 3.1 重庆民居的发展背景38-41
  • 3.1.1 孕育传统民居营造活动的社会经济条件38-39
  • 3.1.2 支撑传统民居营造活动的科学技术手段39-41
  • 3.2 重庆传统民居营造的指导思想41-45
  • 3.2.1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41-42
  • 3.2.2 综合权衡,辩证施治42-43
  • 3.2.3 巧于因借,就地取材43-45
  • 3.3 把握全局的群体布局启示45-47
  • 3.3.1 负阴抱阳的选址经验45-46
  • 3.3.2 簇群式的聚落形态46
  • 3.3.3 与自然交融的景观环境46-47
  • 3.4 辩证施治的空间形态启示47-49
  • 3.4.1 适宜的建筑形体与尺度47-48
  • 3.4.2 通风散热的建筑空间48
  • 3.4.3 独具特色的过渡空间48-49
  • 3.5 因地制宜的材料构造启示49-51
  • 3.5.1 重庆民居的材料性能——可呼吸的墙体49-50
  • 3.5.2 适应气候的构造措施50-51
  • 3.6 本章小节51-54
  • 4 重庆居住建筑群体布局与环境设计节能策略54-72
  • 4.1 趋利避害的建筑选址54-59
  • 4.1.1 权衡采光和防热的坡度坡向55-57
  • 4.1.2 兼顾散热和除湿的有利地形57-59
  • 4.1.3 综合考虑的基地微气候环境59
  • 4.2 防热通风的建筑群体布局策略59-65
  • 4.2.1 建筑朝向59-61
  • 4.2.2 建筑间距61-63
  • 4.2.3 布局形态63-65
  • 4.3 绿化和水体改善室外热环境65-70
  • 4.3.1 绿化遮阳降温65-68
  • 4.3.2 水体调节局部气候68-70
  • 4.4 本章小结70-72
  • 5 重庆居住建筑形态与空间设计节能策略72-96
  • 5.1 适应气候的建筑形体设计72-77
  • 5.1.1 体型系数的辩证分析72-74
  • 5.1.2 形体的选择与优化74-77
  • 5.2 套内功能空间的合理布局77-82
  • 5.2.1 室内热环境的合理分区77-78
  • 5.2.2 东西向房间的处理78-80
  • 5.2.3 降低空调期的主动能耗80-82
  • 5.3 室内通风组织82-91
  • 5.3.1 有利风压通风的空间设计82-86
  • 5.3.2 有利于热压通风的竖向空间86-88
  • 5.3.3 户型开口位置与通风效果88-91
  • 5.4 缓冲气候的过渡空间91-95
  • 5.4.1 架空空间91-93
  • 5.4.2 天井空间93-94
  • 5.4.3 凹入式空间94-95
  • 5.5 本章小结95-96
  • 6 重庆居住建筑材料与构造设计节能策略96-120
  • 6.1 冬夏兼顾的外围护墙体设计97-101
  • 6.1.1 墙体热工性能探讨98
  • 6.1.2 有利散热的墙体构造98-99
  • 6.1.3 有利防热的墙体构造99-101
  • 6.2 通风隔热的屋顶设计101-106
  • 6.2.1 屋顶材料的选用102-103
  • 6.2.2 屋顶通风的构造设计103-104
  • 6.2.3 屋顶隔热的构造设计104-106
  • 6.3 有利节能的现代门窗设计106-111
  • 6.3.1 现代门窗的热工性能改进106-107
  • 6.3.2 现代建筑窗墙比节能指数探讨107-109
  • 6.3.3 门窗开口位置设计109-111
  • 6.4 遮阳设计策略111-117
  • 6.4.1 兼顾防晒与纳阳113-116
  • 6.4.2 兼顾通风与防雨116-117
  • 6.5 本章小节117-120
  • 7 总结120-122
  • 致谢122-124
  • 参考文献124-128
  • 附录12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重庆主城区滨江绿色住区设计策略研究    张振华

重庆公共租赁房住区生态设计研究    杨兆奇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设计节能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王开勇

从建筑专业角度探析广州地区高层住宅的自然通风和遮阳设计    樊小婧

晋东南传统民居的低碳生态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赵晓瑞

居住建筑气候适宜性设计策略研究    李琼

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研究    张晔

岭南传统民居建筑原理的现代应用设计研究    韦斌

重庆市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状况调查分析    杨李宁;付祥钊;繁燕;

浅谈重庆传统民居对气候的适应    伍未;魏宏杨;

高层住宅的节能适应性模拟分析    谯华芬,余庄

地区性与建筑之“灵韵”——创造微观境遇中的具体建筑    仲德崑;史永高;

巴渝民居的文化品格    蔡致洁;

重庆传统民居空间环境对气候的适应性    许东风,魏宏扬

重庆吊脚楼民居初探    杨丹;

建筑体形与防热    唐鸣放

重庆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建造措施初探    王莺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    赵群,周伟,刘加平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优化设计    王焱

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    赵群

结合气候的重庆地区住宅设计研究    许东风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屋顶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周鹏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邓蕾

应对气候的建筑设计    李愉

留下历史的足迹——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现状分析    佘龙

建构兼具传统理念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李胜才,刘建荣

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促进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    肖军;李嘉华;

成都地区居住建筑外窗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贾玲利;杨坤丽;韦延年;

乡土聚落的多元文化融合——泸州市福宝古镇    刘宏梅;周波;

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用逐时相对湿度生成方法    高庆龙;杨柳;刘大龙;王丽娟;

利用环境绿化措施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小城镇住宅室内热环境    杨子江;

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    李路;

技术整合与建筑创新设计    刘铮;李莉萍;赵惠敏;

建筑节能软件在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蔡媛媛;

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研究    盛宝柱;段宗志;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建筑文化思考    戴荣里;

ARCGIS在区域气候因子空间模拟中的应用    邓杏杏;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全年动态能耗分析    陈茂科;胡松涛;周睿;王刚;李绪泉;

通信机房(基站)用蒸发冷却空调应用初探    周海东;黄翔;屈元;

城乡规划中历史环境营造智慧的保护与继承    王树声;

历史文化名村的新农村建设困境——以浙江省郭洞村为例的考察    韩振华;朱学昭;

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建筑构成与院落空间的分析研究    冯柯;黄健;

甘南藏族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    安玉源;王晨;

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    冀金明;陈颖;

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    高刘巍

高寒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研究    穆振侠

高速公路视觉空间研究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朱小刚

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    夏桂平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    倪文岩

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    赖瑛

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    刘红红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丰艳萍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    徐进波

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    吴冬丽

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    刘洁

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    王威

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    黄远鸣

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    黄兰

绿色居住小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项海勇

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    江保锋

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王西武

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王梦洁

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    张杰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文化    李雪平;

重庆初装修房与精装修房室内环境污染的对比分析及控制措施    陈涛;

重庆市绿色建筑发展动态与实践方案    张红川;杨李宁;付祥钊;

简析传统民居自然通风手法对“低碳”建筑设计的启示    李远;段晓丹;

21世纪人类生态住区规划述要    朱锡金

适合公共交通服务的居住区布局形态——实例与分析    陈燕萍

生态住区评估体系国际经验比较研究——以BREEAM-ECOHOMES和LEED-ND为例    于一凡;田达睿;

保障性住房的选址策略研究    杨靖;张嵩;汪冬宁;

承启人文生态 重塑山城水岸——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扈万泰;胡海;姜涛;

中国房屋建筑能耗问题及对策    王磊;

广东传统客家民居与现代民居的文化意识    黄丽珠;

岭南地域性园林文化传统的现代展示    郭焕宇;

岭南传统民居生态化建筑技术研究    车元元;沈粤;

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陈一新;谢顺佳;林社铃;

潮州古城甲第巷民居建筑文化特色探究    李博勰;陈琪;陈庆翔;张林汉;

广东客家传统民居结构受损研究    李婷婷;杨德跃;练浩;郑茂华;

试论潮汕传统建筑装饰    郑小露;

    徐建国 徐小东

    本报通讯员 赵怀民 本报记者 汪晓霞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    杨柳

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规划对策与实施机制研究    翁奕城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    徐小东

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    李建斌

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建筑能效标识研究    杨玉兰

基于日照因素影响下的高密度住区设计研究    林晨

中原窑洞文化生态研究    秦婧

重庆主城区滨江绿色住区设计策略研究    张振华

重庆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热环境改善研究    王科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    尼宁

高层居住建筑造型设计研究    张兴亚

注重技术因素的建筑设计理念及方法研究初探    邹永华

循环——建筑可持续利用研究    谭岚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屋顶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周鹏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邓蕾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优化分析    贺芳;吴春玲;崔维玮;周海珠;

深圳市政府主导低收入保障性居住社区空间形态研究    孙健

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研究    张晔

重庆都市区养老院居住建筑设计初探    黄方艾

江西地区公共租赁住房套型空间设计研究    郑杰

社会转型背景下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研究    张小平

北京城市保障性住宅设计问题研究    宋毅

武汉市公共租赁住房住区规划研究    高源

亚热带地区冷巷设计研究    陈杰

坡屋面住宅楼屋面渗漏分析及防水施工措施    宋可贵,金晓雪

传统民居聚落的自然生态适应研究及启示    房志勇

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顾军,王立成

城市“屋顶花园”对城市气候影响方法研究    骆高远

可持续发展论的内在矛盾以及规划理论的困惑——谨以此文纪念布隆特兰德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10周年    何兴华

中国传统建筑生态观剖析    胡文荟,唐建,张险峰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自然地理背景    沙润

冬冷夏热地区的建筑节能技术    杨维菊

各种民用建筑体型的防热分析    谢浩

建筑节能与云南传统民居    李莉萍

居住环境系统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惠劼,张倩

论当前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    蔡英威;孔繁民;

基于工作过程的居住建筑设计课程开发研究    丁平;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钟建;张鹏;

项目教学模式在居住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丁平;潘正伟;

居住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    张海燕;

浅谈宜居城市中的个体——居住建筑的设计    田秀娟;袁军;

无障碍住宅设计研究    成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