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长株潭环境学习曲线与节能减排潜力初探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6:44
热度:

长株潭环境学习曲线与节能减排潜力初探【摘要】:环境学习曲线是企业(或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量增加或生产过程的重复进行,导致单位产品(或产值)的资源消耗(或废物排放)量呈规律性

【摘要】:环境学习曲线是企业(或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量增加或生产过程的重复进行,导致单位产品(或产值)的资源消耗(或废物排放)量呈规律性变化。它表征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进步,是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的环境经济理论。环境学习曲线通常简化的表现为万元GDP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随人均GDP增长而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 基于2001-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统计的相关数据,通过文献收集、数据整理和实例研究,本论文建立了长株潭地区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SO2和万元产值COD排放的环境学习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的节能减排潜力,对“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进行了地区分解,提出了长株潭节能减排对策与措施。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分别以长沙市制造业和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为验证对象进行对环境学习曲线的验证,证实行业和区域内确实存在环境学习曲线。 (2)长株潭地区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万元产值S02排放、万元产值COD排放,随着人均GDP呈现幂指数衰减,而且模拟曲线的相关系数都较高,符合环境学习曲线模型。 (3)从时间角度看,长株潭地区能源消耗总量和S02、COD排放量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而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万元产值SO2、COD排放、节能减排潜力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改进而逐年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高级,减排技术的使用越广泛,万元产值能耗及万元产值SO2、COD排放量越小,节能减排潜力越小;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产业结构的资源依赖性强,节能减排技术的使用不足,万元产值能耗及万元产值SO2、COD排放量越大,节能减排潜力也越大。长株潭三市中,长沙节能减排潜力相对较低;而株洲、湘潭节能减排潜力较高。 (4)基于环境学习曲线模型对长株潭地区“十二五”节能目标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显示: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长沙、株洲、湘潭的分担率分别为10%、34%、56%;完成“十二五”SO2减排目标,长沙、株洲、湘潭的分担率分别为24%、33%、43%;完成“十二五”COD减排目标,长沙、株洲、湘潭的分担率分别为26%、38%、36%。 【关键词】:长株潭 环境学习曲线 节能减排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3 研究内容11-12
  • 1.4 文献综述12-16
  • 1.4.1 节能减排研究进展12-13
  • 1.4.2 节能减排潜力测算方法研究13-14
  • 1.4.3 环境学习曲线研究进展14-16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6-30
  • 2.1 研究区域概况16-22
  • 2.1.1 长株潭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6-17
  • 2.1.2 长株潭城市群能源消费现状17-19
  • 2.1.3 长株潭产业发展现状19-20
  • 2.1.4 长株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20-21
  • 2.1.5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21-22
  • 2.2 研究方法22-30
  • 2.2.1 环境学习曲线方法22-26
  • 2.2.2 节能潜力计算方法的比较26-28
  • 2.2.3 人均能耗、人均GDP和万元产值能耗计算28
  • 2.2.4 人均排放量和万元产值排放量的计算方法28-30
  • 第3章 长株潭能源消耗环境学习曲线及节能潜力30-36
  • 3.1 长株潭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30-31
  • 3.1.1 能源消耗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0-31
  • 3.1.2 人均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1
  • 3.1.3 万元产值能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1
  • 3.2 长株潭能源消耗环境学习曲线31-36
  • 3.2.1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31-32
  • 3.2.2 能源消耗环境学习曲线32-33
  • 3.2.3 节能潜力分析33-36
  • 第4章 长株潭SO_2、COD排放环境学习曲线及减排潜力36-44
  • 4.1 长株潭SO_2排放环境学习曲线36-39
  • 4.1.1 SO_2排放量分析36-37
  • 4.1.2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37
  • 4.1.3 SO_2排放环境学习曲线37-38
  • 4.1.4 SO_2排放环境负荷与减排潜力分析38-39
  • 4.1.5 SO_2减排潜力结果分析39
  • 4.2 长株潭COD排放的环境学习曲线39-44
  • 4.2.1 COD排放量分析39-40
  • 4.2.2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40-41
  • 4.2.3 COD排放环境学习曲线41
  • 4.2.4 COD排放环境负荷与减排潜力分析41-42
  • 4.2.5 COD减排潜力结果分析42-44
  • 第5章 "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地区分解44-52
  • 5.1 节能减排目标地区分解的原则44-45
  • 5.2 节能减排目标地区分解的方法45-47
  • 5.2.1 一视同仁的平均分配法45
  • 5.2.2 总量控制自愿申报法45
  • 5.2.3 地区能源熵系数分配法45-46
  • 5.2.4 环境学习曲线节能减排目标分解法46-47
  • 5.3 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节能目标分解实证47-49
  • 5.3.1 长株潭"十二五"万元产值能耗与节能潜力分析47-48
  • 5.3.2 长株潭"十二五"节能贡献与分担率比较48-49
  • 5.4 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减排目标分解实证49-52
  • 5.4.1 长株潭SO_2减排目标地区分解49-50
  • 5.4.2 长株潭COD减排目标地区分解50-52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6.1 结论52-53
  • 6.2 创新点53
  • 6.3 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9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学习曲线”效应的长期质量成本模型    崔丽,曾凤章

优化长株潭三市产业结构的对策研究    李轶敏,易伟义,黄亮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吴巧生,成金华,王华

长株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秦天,李明生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安全建设研究    周国华;舒倩;李红霞;

基于双重结构的能源利用效率新指标分析    郭小哲;葛家理;

中国资源供给瓶颈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张岩贵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    吴巧生;成金华;

学习曲线及其回归分析    王尚羿,吴德宣

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    蒋金荷

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马小明,张立勋,戴大军

生态与发展的人学思考    崔新建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的经验证据    杨冠琼;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伦理观的新向度    毛百战

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性与原理    王先甲,肖文

我国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杨兴宪;刘毅;牛树海;刘燕鹏;

长江口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王军;陈振楼;许世远;

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    吴巧生;成金华;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改进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兼论“十一五”末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合理性    周建;

e时代的学习曲线变革与成本创新启示    林丽端,顾志兵,黄国良

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赵娅;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上海市1978—2004年数据的分析    厉无畏;梁朝晖;

陕西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文启湘;赵杰;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能源与生物质能开发战略研究    邓启明;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庄贵阳;

基于资源生产率的城市绿色竞争力研究    黄晓芬

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    董维春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研究    陈启杰

技术创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研究    丁巨涛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煤炭建设项目REES~P系统研究    董春游

复杂适应系统协同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邱世明

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    冯华

草原区域草业生态系统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邓波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研究    王军

技术利益论    张耿庆

中国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的相互影响及协整关系    闵娜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民经济发展能耗低增长问题研究    刘猛

中国电力需求周期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梁亚丽

中国电力需求的预测分析    房林

九江市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陈凯

中国能源需求建模与实证分析    苏泽雄

论生态伦理中的人类中心主义    苗俊玲

西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培育与发展模式研究    罗丹

中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研究    李玉荣

环境的道德建设与法律规制研究    田志欣

基于“学习曲线”效应的长期质量成本模型    崔丽,曾凤章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评述    韩贵锋;徐建华;苏方林;马军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我国的修正    赵云君,文启湘

学习曲线及其回归分析    王尚羿,吴德宣

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检验    应瑞瑶;周力;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在中国的检验    赵细康,李建民,王金营,周春旗

吉林省四平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变动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变动关系研究    李秀霞,郑岩岩

我国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模式探讨    伍发元,周金泉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    李玉文,徐中民,王勇,焦文献

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现状与对策    宋维峰;王克勤;

吉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建立    吕爱民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程乾生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谢花林,李波

基于“学习曲线”效应的长期质量成本模型    崔丽,曾凤章

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主要措施探讨    马晓峰;李永红;毛玉如;

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决策——以江苏省为例    赵媛,梁中,袁林旺,管卫华

沿海地区能源供需保障与解决途径研究    刘毅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张雷

中国炼铁技术进展    王维兴

炼铁系统节能——我国钢铁工业21世纪技术进步的重点    张寿荣

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齐志新;陈文颖;吴宗鑫;

湖南省酸雨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的初步研究    蒋益民

能源税制研究:基础理论·经验借鉴·制度完善    朱艳平

节能减排推动广东华丽转身    董文茂;

考量节能减排    李天星;

2007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节水减排项目推进会在京召开    唐安中;

抓整治 促减排——打好造纸行业减排攻坚战    

节能减排关键要完善市场化机制    方旭升;

节能减排 工业强省    杨志明;

声音    

思路决定出路  知识决定命运    本刊编辑部;

柳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综述    

“节能减排”是经济发展内外的双重要求    曹子玮;

从技术层面探讨热工工程及工业窑炉设计中节能与减排的关系协调及处理    干大川;

关于推进唐山市节能减排的对策思考    郑红玲;

中国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和减排成本分析    姜克隽;胡秀莲;庄幸;刘强;朱松丽;

节能减排,打造生态唐钢    苏福源;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减排    孙兴华;童国显;

浅析冷冻干燥系统的节能减排    康景隆;

铸造生产线节能减排的对策和效果    唐和雍;易红;

促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林乐芬;边浩;

浅谈传统齿轮制造业的节能减排    李石求;

“节能减排”——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论“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和发展的关系    朱康亮;成庆林;

上半年我省66个减排项目未能按时建成    张铭贤

为节能减排打破“常规速度”    本报记者 赵维光

邯郸节能减排 实施雷霆行动    冯涛

正视问题 实现发展    章晓强

专题协商推进我市节能减排工作    记者 王力

我市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三项工作集中行动    记者 安淼

落实环保责任目标 确保全年减排任务圆满完成    记者 郭建华

新技术新产品:节能减排的“助推器”    顾猛

四川南充节能减排已关停33家严重污染企业    袁亮

广西将实行减排考核问责制    记者 陈维芳

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    陆婕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造纸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林永居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    沙之杰

基于动态博弈的税收减排机制研究与设计    李长胜

一类新型节能减排系统的分析和应用    方国昌

中国减排成本及减排政策模拟:CEEPA模型的拓展研究    姚云飞

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    赵书新

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研究    刘喜丽

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    李波

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我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侯步蟾

上海市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及应用    罗岑

区域节能减排的系统分析与能耗结构关系研究    张云飞

我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时倩瑶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    周广艳

温室体减排国际市场供需方策略博弈分析研究    崔秀平

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法律问题研究    曹炜

青岛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评价及其对策建议    于鹏飞

城市集中供热电厂节能减排后评价研究    葛素琴

中美低碳经济与减排战略比较分析    吴皓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