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产业结构优化对河南省“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影响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5:11
热度:

产业结构优化对河南省“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影响研究【摘要】:“十一五”以来,河南省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产业结构表现为工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工业占据能源消耗的比

【摘要】:“十一五”以来,河南省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产业结构表现为工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工业占据能源消耗的比重近80%,因此随着工业比重的不断增加,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也较为迅速。2011年时河南省的能源消费量比2005年增长57.7%;同时河南省的单位GDP能耗近几年来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左右,与先进省市存在较大差距。而“十二五”期间,河南省仍将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16%的节能目标及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8500万吨标煤的要求。由于各产业对能源的需求量不同,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影响着能源的消费量变化。如何使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利于河南省经济质量的提高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 本文首先将河南省总体产业划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因工业能耗占据河南省全社会的较大比重,又将工业细分为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煤炭、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和电子、食品、纺织、轻工及其他四大高附加值行业等行业。以“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为依据,采用自下而上的部门分解法对河南省各部门各行业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进行预测分析,得到产业结构优化前的各部门各行业在规划情景下的经济-能耗预测值。然后选择约束条件,构建动态灰色线性规划(Grey Linear Programming, GLP)模型,对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分别进行优化研究,并利用结构优化的结果对规划情景下的“十二五”期间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需求进行调整。最后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对能耗和能源强度进行因素分解,以分析结构效应对能耗的影响及对节能目标的贡献。 研究表明,经模型优化后的产业结构能保证河南省“十二五”经济的合理增长及节能目标的完成;河南省总能耗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后,在能耗增量为5820万吨标煤中,其中由产出效应带来的能耗增长最大,达到10266万吨标煤,结构效应对能耗产生的抑制作用达到1680万吨标煤,效率效应带来的能耗抑制作用达到2766万吨标煤,与结构优化前相比,结构效应带来的能耗抑制作用更明显,效率效应变化不大。说明经模型优化后的产业结构,更利于降低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后,在节能目标下降率为18.6%中,其中由结构效应对节能目标下降率的贡献达到7.0%,效率效应对节能目标下降率的贡献达到11.6%。 【关键词】:节能目标 产业结构优化 部门分解 灰色线性规划模型 LMDI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3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1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文献综述12-17
  • 1.2.1 产业结构优化研究12-15
  • 1.2.2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研究15-17
  • 1.2.3 综述小结17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7-22
  • 1.3.1 研究目标及内容17-19
  • 1.3.2 研究方法19-22
  • 2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能耗现状分析22-32
  • 2.1 河南省经济及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2-26
  • 2.2 河南省能源消耗特征及现状分析26-31
  • 2.3 现状分析小结31-32
  • 3 河南省能源消费和能耗强度分析32-44
  • 3.1 部门划分和关键假设32-33
  • 3.2 部门经济-能耗预测33-41
  • 3.2.1 工业部门33-37
  • 3.2.2 农业部门37-38
  • 3.2.3 建筑业部门38
  • 3.2.4 交通运输部门38-39
  • 3.2.5 商业及其他部门39-40
  • 3.2.6 居民生活部门40-41
  • 3.3 各部门经济-能耗预测结果讨论41-44
  • 4 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44-56
  • 4.1 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的确定44-45
  • 4.2 总体经济结构优化研究45-48
  • 4.2.1 经济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45-47
  • 4.2.2 经济结构优化模型实证分析47-48
  • 4.3 工业结构优化研究48-54
  • 4.3.1 工业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48-52
  • 4.3.2 工业结构优化模型的实证分析52-54
  • 4.4 产业结构优化结果54-56
  • 5 结果与讨论56-67
  • 5.1 结构效应分析56-59
  • 5.2 工业主要产品需求结果分析59-61
  • 5.3 节能目标预测结果分析61-62
  • 5.4 经济结构与能耗构成分析62-67
  • 5.4.1 河南省优化后的经济结构及能耗构成分析62-64
  • 5.4.2 河南省优化后的工业结构及能耗构成分析64-67
  • 6 结论与建议67-71
  •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67-69
  • 6.2 建议与展望69-71
  • 6.2.1 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建议69-70
  • 6.2.2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6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能源效率评估    王庆一;

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问题    宋锦剑

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联动分析    徐杏

基于LMDI分解的江苏省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魏子清;周德群;

美国、日本产业政策:比较分析与启示    李远;

影响产业结构的新因素及其调整思路    蒋昭侠;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史丹,张金隆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    韩颖;倪树茜;

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的定量分析    韩雪峰;于纪元;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措施    刘芳;倪浩;

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顾华详

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    付飞;李异;张健;

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    张洪波;徐苏宁;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    崔木花;

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    汪少波

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黄晓霓;

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    齐新安;朱祖林;

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    王守敬;

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孟祥健;

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郑家欢;吴志祥;

基于灰色理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分析——以青海省为例    张寅玲;王聃同;周伟;

含山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陈其春,吕成文

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马小明,张立勋,戴大军

中国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模型研究    裴建峰;葛新权;

节能工程的经济分析    陈金链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方福康

我国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以黑龙江为例    孟凡生;

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安徽省GDP总量预测    戴羽;王媛媛;王伦夫;

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中国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    蒋振声,周英章

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区域比较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许广月;

调整地质产业结构之我见    张克堂;

比较优势产业的政府扶持政策研究——以纺织业为例    陈文满;胡晓庆;张琪;

环境污染结构与城市发展关系初探    葛本伟;

我国白酒产业结构-行为-绩效分析    李永平;

三峡库区小城镇水环境与工业产业结构优化模型——以万州区分水镇为例    周淑春;陈蓓;廖飞;程川;

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的比较研究    苑丽娜;

关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    李亚冉;

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贸易影响及对策研究    马鹏宇;

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的分解分析    宇鹏;周敬宣;

淮南生态市建设优劣分析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任平;赵志根;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实例分析    房春生;程阳;王菊;

京津现代制造业合作途径及其政策研究    叶堂林;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    姜峰;

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

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董佑福;侯方安;

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    耿安朝;

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

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    刘刚;周静;邹飞燕;

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    陈渝中;栾玉琴;

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    陈渝中;栾玉琴;

结构调整一跃成主题    李谧

信息化导致产业结构大变动    丰文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继续提高    许红洲

“实力南京”这样铸就    本报记者 王馨

温州:升级塑料工业产业结构    陈强 王景飞 萧日照

优化容县产业结构之我见    广西容县统计局局长 赵伯才

华锦项目扎堆儿竣工    池艳秋 王双 本报记者 刘永安

改革突破 创新提升    本报评论员

国强之“变”    本报记者 尹滨 梁希东 本报通讯员 李玉胜 贾鹏

将工业选址列入“十二五”规划 更好推进产业结构布局调整    

西藏产业结构研究    宋朝阳

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    汤晓莉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    原杕

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    刘建其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    徐向国

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    郭宇强

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    王楠

结构、技术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研究    黄晓凤

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    吴晓隽

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与战略研究    李军

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    程才华

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朱明

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研究    孟飞飞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    刘云锋

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    韩晓娜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    张奕

“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赵学峰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研究    王爱峰

FDI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及效率的影响    刘丰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研究    周晓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