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大型铁路客运站“环境与节能”使用后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3:24
热度:

大型铁路客运站“环境与节能”使用后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摘要】: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强大的背景下,我国的铁路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铁路客站的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高潮。而作为

【摘要】: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强大的背景下,我国的铁路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铁路客站的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高潮。而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大型铁路客运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风貌、布局、功能等内容:同时由于其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而与千万人的出行息息相关,其室内物理环境的优劣更是直接关系到旅客出行的舒适与否;另外由于大型铁路客运站多为高大空间的建筑形式特点,能耗及能效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在当前“以人为本”、“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对大型铁路客运站的“环境与节能”状况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探讨如何对客运站的物理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如何以最小的能耗代价建设满足使用者需求的舒适的物理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其成果可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可对大型铁路客运站“环境与节能”的设计、建设与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从使用后评价理论的概念界定、评价方法、评价层次、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阐述了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环境与节能”开展使用后评价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对大型铁路客运站“环境与节能”使用后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采用主观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2013年4月对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十个客运站进行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为基础,对己初步建立的评价体系予以完善,最后构建完成大型铁路客运站“环境与节能”使用后评价体系;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十个样本客站的环境与节能进行了综合评分;初步探索了客运站能耗与环境节能综合评价的关系,提出了客运站环境与节能营造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目前,对大型铁路客运站这样的特定空间的物理环境和节能状况进行综合的使用后评价还鲜有涉及,本文以建立大型铁路客运站“环境与节能”使用后评价体系为重点,以对新旧客运站的环境与节能的建设或改造提出指导性建议为最终目的,完成了使用后评价理论在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应用,不仅达到了使用后评价“设计—反馈—再设计”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理论在这一特定领域应用的空白;同时,首次完成的对十个大型铁路客运站的使用后评价结果以及所提出的物理环境营造原则和措施,对今后铁路客运站在营造良好的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型铁路客运站 环境与节能 使用后评价 评价体系构建 营造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291.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12-13
  • 1.1.1 时代背景12-13
  • 1.1.2 理论背景13
  •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内容13-14
  • 1.2.3 研究意义14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14-15
  • 1.3.1 研究方法14-15
  • 1.3.2 技术路线15
  • 1.4 研究创新点15
  • 1.5 名词解释15-16
  • 1.6 本章小结16-17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17-23
  • 2.1 使用后评价(POE)的定义17
  • 2.2 POE的功能与作用17
  • 2.3 使用后评价(POE)的评价方法17-18
  • 2.4 使用后评价(POE)的评价层次18-19
  • 2.5 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综述19-21
  • 2.5.1 国外使用后评价理论的发展与应用19-20
  • 2.5.2 国内使用后评价理论的发展与应用20-21
  • 2.6 我国开展使用后评价的必要性21-22
  • 2.7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大型铁路客运站“环境与节能”开展使用后评价的必要性及可行性23-28
  • 3.1 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定义23
  • 3.2 铁路客运站的发展变化23-25
  • 3.3 大型铁路客运站开展使用后评价的必要性25-26
  • 3.4 大型铁路客运站开展使用后评价的可行性26-27
  • 3.4.1 可能遇见的问题26
  • 3.4.2 可行性探究26-27
  • 3.5 本章小结27-28
  • 第4章 大型铁路客运站“环境与节能”使用后评价体系构建方法研究28-52
  • 4.1 方法论——评价方法、模式28-30
  • 4.1.1 科学主义方法论29
  • 4.1.2 人文主义方法论29
  • 4.1.3 “结构—人文”评价方法评价模式的确定29-30
  • 4.2 评价思路、方案的确定30-33
  • 4.3 具体的技术与方法——准备阶段33-36
  • 4.3.1 前期探索性研究33-34
  • 4.3.2 评价方法的初步设计34-36
  • 4.4 构建评价因素36-48
  • 4.4.1 评价因素的特点36-37
  • 4.4.2 构建评价因素的步骤37-38
  • 4.4.3 前期的讨论与研究38-39
  • 4.4.4 具体构建评价因素39-48
  • 4.4.5 问卷的最终形成48
  • 4.5 评价定量标准的确定48
  • 4.6 调研中一些具体细节的研究48-51
  • 4.6.1 研究主体抽样方法的选择48-50
  • 4.6.2 调研主体样本容量的确定50-51
  • 4.7 本章小结51-52
  • 第5章 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52-90
  • 5.1 数据收集52-53
  • 5.1.1 相关实测器材准备52
  • 5.1.2 实测数据收集结果52-53
  • 5.2 数据分析——方法的确定53-55
  • 5.2.1 目的的确定53
  • 5.2.2 方法的确定53-55
  • 5.3 数据分析55-68
  • 5.3.1 问卷发放、回收状况55-56
  • 5.3.2 旅客问卷分析56-60
  • 5.3.3 管理者问卷分析60-65
  • 5.3.4 专家问卷分析65-67
  • 5.3.5 不同的使用者主观评分均值比较67-68
  • 5.4 评价因素权重68-86
  • 5.4.1 层次分析法定权69-80
  • 5.4.2 因子分析法定权80-83
  • 5.4.3 主观定权法——专家直接打分83-84
  • 5.4.4 评价因素最终权重的确定84-86
  • 5.5 各个客运站环境与节能最终得分86-87
  • 5.6 客运站有关能耗效果的初步探讨87-88
  • 5.7 本章总结88-90
  • 第6章 大型铁路客运站环境与节能营造指导原则的初步探索90-95
  • 6.1 指导原则90
  • 6.2 营造措施90-94
  • 6.2.1 热环境营造措施91-92
  • 6.2.2 光环境营造措施92-93
  • 6.2.3 声环境营造措施93
  • 6.2.4 节能93-94
  • 6.3 本章小结94-95
  • 结论与展望95-96
  • 致谢96-9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7-98
  • 参考目录98-100
  • 附录一:铁路大型客站[环境与节能]调查问卷(旅客问卷)100-101
  • 附录二:铁路大型客站[环境与节能]调查问卷(管理者问卷)101-103
  • 附录三:铁路大型客站[环境与节能]调查问卷(专家问卷)103-105
  • 附图一:调研期间客运站温湿度实测数据105-107
  • 附图二:样本客运站具体得分情况10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    陈浮

国内开展建筑使用后评估的必要性研究    陆歆弘

我国铁路客运站空间模式发展趋势初步研究    李晋琦;

使用后评价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意义    朱小雷,吴硕贤

中小型火车站“系列化”设计策略探讨——以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客站设计方案为例    夏兵;郭苏明;

探讨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任新松;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及设计模式研究    陈向荣

中国现行建筑设计市场下建筑师的职能——北京东郊和平项目设计随感    张振

房地产企业项目成功开发模式研究    任宏;李红立;周新;

校园开放空间POE研究——以北京大学静园为例    曾宪丁;王建武;朱强;李迪华;

建筑产品决策过程中问卷调查的多因子方差分析方法探讨    贾刘强;邱建;

校园环境空间的使用后评价研究    宋桂杰;陈星;郭红霞;

过渡季节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热环境研究(Ⅱ)    袁涛;李剑东;王智超;徐昭炜;

以原型演进为特征的建筑策划操作模式分析——以基层医院为例    罗志华;

大学教学楼建设使用后评价研究    王国平;田备;邹昀;刘明晴;

关于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    刘艳峰;王莹莹;孔丹;

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玻璃能耗分析    彭小云;

引入社工人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谈贵州社区矫正人才队伍的发展    李宏芳;

液体推进剂贮运可靠性评估及预测的模糊故障树方法研究    谭天晓;李红霞;

变频技术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余太保;潘军华;孙爱华;

某大酒店水源热泵机房设计简介    郑丽娟;

闭式循环水系统定压点的选择    李兴友;

潍坊某办公楼地源热泵加地板辐射供热供冷系统分析与研究    王金墩;陶金;唐建民;左廷荣;王德林;

采暖管道补偿器的选用    刘贵廷;霍尚龙;

立式空调安装位置对室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国玉山;

某工程中暖通空调设计节能的研究分析    李霄;李德英;

某办公楼地源热泵加地板辐射供热供冷系统分析    杨振静;冯廷龙;王德林;

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    杨道宇

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王丹

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    张红峰

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    崔霞

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    陈敏华

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    孙菊霞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    李素芹

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杨丽丽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    刘向永

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    李长娟

返乡农民工家乡认同感实证研究    田经燚

绿色居住小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项海勇

煤化工行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    郭丽岗

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    孙丽影

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    严艳琳

基于行动研究范式的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研究    郭爱华

突发重金属污染事故的环境风险研究    姚保垒

空调系统经济节能性分析    王海霞

通风系统对地坑窑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    刘源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贺艳荣

舒适度指标的模糊分析    张宽权

银行营业厅使用后评价研究——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营业网点评价分析    尹朝晖,朱小雷,吴硕贤

中国传统“观演建筑”的发展嬗变    王其明

关于人居环境科学    吴良镛

大学校园环境主观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朱小雷,吴硕贤

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宁越敏,查志强

南京市中等收入水平家庭住宅偏好研究    黄美均,高宏静

北京城市内部居住空间分布与居民居住区位偏好    张文忠,刘旺,李业锦

当前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的几个问题    陈浮

浅谈剧场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王宏武 ,吴明胜 ,向德祥

当代观演建筑形态的艺术性研究    赵洋

中国国家大剧院观众区域使用后评估    郑胜蓝

中国国家大剧院表演区域使用后评估    揭小凤

多元·整合·适应——现代西方剧场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董云帆

观演建筑空间特性及空间组合研究    吕学军

剧场建筑中的观演行为心理探析    杨青娟

现代观演建筑前厅设计研究    岳华

音乐建筑的设计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综合实习剧场设计浅析    任丽生

我国大型铁路客站候车空间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及设计对策    杨林山

剧场通风方式的数值模拟及比较    钟大亮

铁路客运站空间的开发利用    王令朝

铁路客运站的选址与客流集散方式研究——以上海第二客站为例    蔡逸峰

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定义的分析    张天伟;罗玉屏;徐海锋;

铁路客运站旅客导向系统标准化建设研究    陈永权;白殿一;陈滋顶;

铁路客运站空间内公共设施的人性化研究    范蕴睿;李学斌;

设计管理视角下的铁路客运站多目标设计探讨    张榆;徐伯初;

大型铁路客运站规划选址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铁路第三客运站选址为例    朱军功;

上海铁路新客站    魏志达

城市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设计研究    王磊,周雪梅,杨晓光

铁路客运站旅客服务体系的评价研究    张红;肖小科;

兰州铁路客运站布局与西客站重建的思考    高自强;

太南铁路客运站破土动工    记者 赵林

太原南铁路客运站:值得期待的列车之“家”    本报记者 张剑雯 实习记者 王蕾

全国铁路客运站车今起实施健康提示    记者 和平

太原南铁路客运站:为全省铁路建设再“加油”    本报实习记者 王蕾

太原南铁路客运站开工动员大会举行    陈剑

山西首座现代化大型客运站开工    记者 齐中熙

太原南铁路客运站工程奠基    记者 张剑雯

2008年度铁路客运站车竞赛评比结果揭晓    记者 焦健

用理论和技术推动我国铁路客运站现代化进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提供

我国对旧铁路客运站保护性再利用的探索    周婷 黎志涛

铁路客运站列车过站径路与调机运用优化    陈彦

铁路客运站候车环境与能耗研究    马卫武

城市铁路客运站外部集散网络的脆性理论研究    梁英慧

客运站旅客列车运行组织优化    谢楚农

铁路大型客运站作业计划智能编制的优化技术和方法研究    吕红霞

铁路客运站股道运用优化方法与应用研究    张英贵

我国铁路客运站绿色评价体系研究    李昕欣

我国铁路客运站服务能力模型建立及提升策略研究    赵子琦

基于流线分析的铁路客运站旅客通道评价与优化研究    乔晓娇

铁路客运站客流集散规律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王祎雯

当代铁路客运站核心区域步行系统研究    何其甲

铁路客运站候车能力分析及计算方法研究    张瑞博

铁路客运站结构形态的艺术性表达    张宇星

重庆铁路客运站与城市交通的衔接研究    何启宁

考虑服务水平的铁路客运站通道参数研究    汤洪波

新成都铁路客运站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研究    蔡文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