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不同气候区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对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3:19
热度:

不同气候区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对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摘要】:公共建筑能耗在我国建筑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而办公建筑又是我国最为常见、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公共建筑。本文针对中

【摘要】:公共建筑能耗在我国建筑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而办公建筑又是我国最为常见、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公共建筑。本文针对中国不同气候区的办公建筑进行能耗分析,以期找到各种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与办公建筑能耗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对各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节能贡献率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各种技术在不同气候区应用时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实现多种技术的优化集成,避免各种节能技术的简单堆砌。本课题来源于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合作项目,课题名称为“高能效建筑技术综合集成研究与示范”。 本文首先通过TRNSYS能耗模拟软件对全国五个气候区的办公建筑模型进行能耗模拟,定量分析了不同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所带来的节能效果,从而获得了各种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在全国不同气候区应用时能够取得的节能贡献率。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针对全国不同气候区分别提出了最佳的围护结构成套节能技术方案:夏热冬暖地区的最佳组合方案为遮阳型外窗玻璃以及内、外遮阳措施;夏热冬冷地区的最佳组合方案为围护结构保温、遮阳型外窗玻璃以及内、外遮阳措施;寒冷地区的最佳组合方案为围护结构保温、Low-e外窗玻璃以及内、外遮阳措施;严寒地区的最佳组合方案为围护结构保温、Low-e外窗玻璃。 由于办公建筑采暖空调系统的能耗与外墙传热系数、屋面传热系数、外窗玻璃传热系数、外窗窗框传热系数、外窗玻璃太阳得热系数、外窗玻璃太阳辐射反射率、外遮阳系数、内遮阳系数等8个建筑围护结构因素呈相关关系。通过对TRNSYS能耗模拟结果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文建立了五个气候区不同办公建筑模型所对应的采暖空调系统能耗指标的预测模型。经过模拟验证和实际调研案例验证,最后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回归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节能贡献率 TRNSYS 回归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111.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 建筑能耗分析评价现状12-13
  • 1.3.1 指标评价法12
  • 1.3.2 建筑能耗模拟计算法12-13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3-14
  •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4-15
  • 第二章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介绍15-27
  • 2.1 墙体节能技术15-17
  • 2.1.1 外墙保温技术类型15-16
  • 2.1.2 外墙外保温材料及技术体系16-17
  • 2.2 屋面节能技术17-21
  • 2.2.1 屋面保温节能技术17-18
  • 2.2.2 倒置式屋面节能技术18-19
  • 2.2.3 屋面绿化节能技术19
  • 2.2.4 外围护结构保温节能技术综合应用案例19-21
  • 2.3 外窗及遮阳节能技术21-27
  • 2.3.1 外窗开启形式21
  • 2.3.2 窗框材料21-22
  • 2.3.3 玻璃类型22-23
  • 2.3.4 遮阳形式23
  • 2.3.5 外窗节能技术综合应用案例23-27
  • 第三章 节能贡献率的模拟分析27-42
  • 3.1 建筑概况27-29
  • 3.1.1 模拟建筑选择27-28
  • 3.1.2 建筑模型围护结构28
  • 3.1.3 采暖空调设计参数28-29
  • 3.1.4 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的选取29
  • 3.2 建筑节能技术节能贡献率29
  • 3.3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节能贡献率分析29-42
  • 3.3.1 墙体节能技术30-33
  • 3.3.2 屋面节能技术33-36
  • 3.3.3 外窗节能技术36-39
  • 3.3.4 遮阳节能技术39-42
  • 第四章 回能耗归预测模型42-55
  • 4.1 围护结构主要影响因素的选取42-43
  • 4.2 深圳地区43-46
  • 4.2.1 回归方程的建立43-45
  • 4.2.2 小结45-46
  • 4.3 上海地区46-48
  • 4.3.1 回归方程式的确立46-47
  • 4.3.2 总结47-48
  • 4.4 北京地区48-50
  • 4.4.1 回归方程式的确立48-49
  • 4.4.2 总结49-50
  • 4.5 沈阳地区50-52
  • 4.5.1 回归方程式的确立50-51
  • 4.5.2 小结51-52
  • 4.6 哈尔滨地区52-54
  • 4.6.1 回归方程式的确立52-53
  • 4.6.2 小结53-54
  • 4.7 总结54-55
  • 第五章 回归预测模型的验证55-69
  • 5.1 模拟验证55-63
  • 5.1.1 深圳地区56-57
  • 5.1.2 上海地区57-58
  • 5.1.3 北京地区58-60
  • 5.1.4 沈阳地区60-61
  • 5.1.5 哈尔滨地区61-62
  • 5.1.6 模拟验证总结62-63
  • 5.2 调研案例验证63-68
  • 5.2.1 夏热冬暖地区63-64
  • 5.2.2 夏热冬冷地区64-65
  • 5.2.3 寒冷地区65-66
  • 5.2.4 严寒地区66-67
  • 5.2.5 调研案例验证总结67-68
  • 5.3 本章总结68-69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69-71
  • 6.1 结论69-70
  • 6.2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论文发表和科研情况说明75-76
  • 致谢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研究    陈宇;强韶华;

几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在五种情况下对比研究    胡修明;胡会文;陈志文;周丽君;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探讨    张京街;吴莹;刘艳萌;

屋面保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与趋势    王宝民;苗慧民;

民用建筑外窗的节能技术    郑宝华;戴琦;王璞;

节能建筑保温层厚度研究    胡卫军;赵鹏;靳俊淑;彭涛;

关于我国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尔青,来克明

建筑节能与墙体保温    顾天舒;谢连玉;陈革;

建筑外窗节能技术分析    蒙慧玲;陈保胜;

建筑能耗计算法的分析比较    李力

几种屋顶绿化形式的隔热及节能效果研究    项铮;储依;

深圳市典型居住建筑能耗模拟及性能化节能设计方案研究    朱雪涛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参数研究    王丽娟

节能建筑围护结构EPS板设计研究    谢媛芳;赵鹏;段彬;郑永伟;

农村住宅节能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刘建龙;陈文;谭超毅;

轻质复合围护结构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分析    杨丽萍;闫增峰;孙立新;王静;

建筑屋顶绿化可实施技术措施    席文川;段建立;石丽丽;聂微;

安徽省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张虎;

屋顶绿化植物对废弃物转化基质的适应性研究    周媛;陈法志;谭庆;许林;郭彩霞;童俊;戢小梅;董艳芳;

南方农村建筑通风屋面应用研究    邸芃;刘兰斗;

青藏高原新农村住宅适用节能技术体系研究    丛玲玲;程勤阳;董君;

不同空调系统对解剖实验室气态甲醛污染状况改善的实验观察    李小红;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屋顶绿化    杨帆;张冬林;聂文;

我国煤矿高温矿井热害治理现状综述    亓玉栋;宋桂梅;刘志国;

浅议建筑屋面节能措施    杨高中;王奇文;

建筑环境学与专业课教学相互关系的探讨    简毅文;陈超;蔺洁;

“参与式”教学模式初探    简毅文;陈超;毕月虹;尚春鸽;

探究式教学法在“建筑环境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王珏;

建筑环境模拟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    简毅文;李俊梅;刘建;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计算的等效温差    任俊;刘加平;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与评价方法分析比较    任俊;刘加平;

夏热冬冷地区外窗系统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楚洪亮;郑荣进;傅莉霞;

北方寒冷地区外窗合理利用太阳辐射的研究    王立群;沈天行;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    张辉

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    于靖华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研究    张琦

藏西南边远地区直接受益式太阳能采暖研究    肖伟

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    陈永攀

基于与采暖系统耦合的寒冷地区新型热水供应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    王宏伟

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    喻伟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相变轻质哨所太阳能采暖研究    庄春龙

辐射供冷及独立新风耦合系统送风形式与控制策略研究    丁研

寒冷地区墙体保温材料的经济评价与决策研究    邓彦红

热计量模式下居住建筑耗热量分摊模型研究    王仁瑾

窗户热屏系统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研究    张允

城市屋顶绿化对水、温环境的影响    魏艳萍

深圳城市屋顶绿化对水、温环境的影响    魏艳萍

不同建筑布局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及节能效果分析    袁永东

基于全年负荷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分析    高伟

分户计量采暖系统运行调节初探    张莉

太原地区典型酒店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分析及节能方案优化    杨凡

泡沫玻璃外墙外保温系统温度场耐候性试验研究    于宗民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探讨    韩宇峰;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应用与经济分析    刘红梅;朱水娣;刘树青;

浅谈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汪洋;

节能保温墙体的研究与应用    史飞龙;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屋面保温防水工程中的应用    鲁江,果莉萍

倒置式屋面在今后住宅建筑中的地位    王建胜,王军

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促进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    肖军;李嘉华;

屋顶绿化栽培基质的选择    李谦盛

中外建筑节能情况对比    张轶

温室气体减排和利用进展(上)    钱伯章;

窗户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陈红兵,李德英,邵宗义,戴新强

酚醛发泡保温材料的研究    马榴强

国内外建筑能耗调查与统计研究    左现广,唐鸣放

屋顶绿化美化与21世纪城市新景观    赵定国

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师用建筑能耗计算方法的研究    侯余波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与审查方法的研究和软件的开发    马晓雯

办公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研究    李振翔

西安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罗旭堃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热工性能及能耗的模拟分析    邹源

高层办公建筑设计探析    要宇

长沙市居住建筑室内环境及其能耗的实测与调查分析研究    潘尤贵

办公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研究    丁红霞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办公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邓扬波

夏热冬冷地区窗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卢晓刚

外刊    

实践绿色生态办公建筑    胡绍学,黄柯,宋海林,胡真

信息时代办公建筑设计的思考——以南京圆通广场为例    陈泳 ,朱小村 ,Pius Leuba

新型办公建筑之构想:竹中工务店东京总店新办公大楼    菅顺二;钱强;

吸收 融合 再创造——长春近代办公建筑装饰语义浅析    张蕾;孙巍巍;周国锋;

“形式”与“功能”的绿色追随——由竹中工务店东京总部看日本办公建筑的生态转型    夏海山;白潇潇;

绿色办公建筑的模式语言——东京竹中工务店给出的诠释    夏正伟;夏海山;

低密度办公建筑研究    姚建强;沈红斌;

作为城市背景——办公建筑设计之辩    

生态型多层办公建筑设计——以通原办公绿园方案设计为例    陈怡;秦洛峰;

办公建筑的照明节能标准    赵建平;张绍纲;李景色;任元会;

长沙市区大型商业办公建筑能耗调查和分析    魏小清;李念平;周慧;倪吉;林爱麟;胡丽君;

小型办公建筑能耗特性的比较研究    魏一然;王京;

探讨绿色办公建筑理念    朱小鹏;李华伟;

长沙市办公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状况研究    李剑东;王智超;袁涛;

办公建筑通风方式概述    荣煜;邹惠芬;

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    马波;杨柳;黎文安;

户式集中空调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解析    邵宗义;陈红兵;刘江;

实测与模拟结合分析通风和房间温度设定对办公建筑空调负荷的影响    常良;宋芳婷;魏庆芃;

办公建筑夜间通风气流组织模拟    王昭俊;孙晓利;孙照燕;易伶俐;

宋照清:办公建筑需要与文化同行    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照清

秦皇岛市对既有办公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通讯员 李永利 李建永

港城办公建筑实施“周身节能”改造    记者 吴永哲 通讯员 李永利 李建永

新办公建筑显现新设计趋势    本报记者 安领弟

办公建筑走向生态觉醒    胡绍学 宋海林 黄柯 胡真

新世纪办公建筑的绿色主张    袁小宜张炜 沈驰

秦皇岛让办公建筑“周身节能”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李永利

专家解读生态智能办公建筑    唐沙

办公建筑的“绿色策略”    本报记者 付颖 侯季光

办公建筑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造    本报记者 梁爽

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向科

生态办公场所的活性建构体系    汪任平

我国既有办公建筑可持续性改造研究    黄雷

建国初期办公建筑的适应性改造研究    李艳芬

当代行政办公建筑公共环境设计研究    李文奇

岭南办公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研究    姚远

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初探    任磊

办公建筑的人文关怀    罗通

低容积率办公建筑设计原则研究    张扬

引导使用者绿色行为的北京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研究    吴江滨

行政办公建筑形态设计研究    张伟

绿色办公建筑评估与设计研究    杨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