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绿色住宅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与改进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3:05
热度:

绿色住宅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与改进【摘要】: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是人类智慧发展的具体体现。但对全社会来说,绿色建筑还是一个新名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本

【摘要】: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是人类智慧发展的具体体现。但对全社会来说,绿色建筑还是一个新名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揭示了“绿色建筑”是一种理念的本质问题,把绿色建筑的实体性和理念性完整结合起来,使得绿色建筑概念的属性更加明确。理论分析结论表明,因地制宜地遵循绿色建筑理念去完成建筑构建过程,得到的设计成果就是绿色建筑设计,得到的建筑成果就是绿色建筑实体。进一步完整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还必须附加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建筑实体运行、管理乃至报废全寿命周期内的人类行为条件。从建筑能源技术角度出发,通过能源系统的评价与改进,提高绿色建筑的星级水平,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在深刻解读我国新《绿标》与美国LEED标准两个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秦皇岛达润时代逸城为对象,从能源系统角度进行了住宅建筑的绿色星级评价工作。评价结果表明,在实现了1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该工程完全可以实现1星级运行评价。并且,通过能源系统的改进,完全可以达到2星级甚至3星级运行评价标准。此外,通过对《绿标》体系的研究得出,现行“标准”是基于现实技术水平而制定的,存在较大的主观意识问题。如单纯强调冷热源的指标水平、强调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就是这一问题的具体体现。从而揭示了未来绿色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即去主观化,进一步趋向自然,将成为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的主流方向。 【关键词】:绿色建筑 住宅 运行评价 节能 可再生能源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1.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背景10-12
  • 1.2 建筑发展过程与启示12-13
  • 1.3 绿色建筑及其发展13-15
  • 1.3.1 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14-15
  • 1.3.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15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6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6-18
  • 第2章 绿色建筑内涵与评价体系研究18-29
  • 2.1 绿色建筑思想起源与发展18-19
  • 2.2 美国绿色建筑认证体系-LEED19-22
  • 2.2.1 美国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框架20-21
  • 2.2.2 美国绿色建筑认证流程21-22
  • 2.3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2-24
  • 2.4 绿色住宅评价标准的能源条款24-26
  • 2.5 绿色建筑理念26-27
  • 2.6 《绿标》的不足之处27
  • 2.7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绿色住宅能源技术29-39
  • 3.1 绿色住宅条款解析29-30
  • 3.1.1 控制项解析29
  • 3.1.2 评分项解析29-30
  • 3.1.3 加分项解析30
  • 3.2 绿色住宅能源系统设计原则30-31
  • 3.3 绿色住宅能源技术31-38
  • 3.3.1 太阳能利用技术32-34
  • 3.3.2 地源热泵技术34-36
  • 3.3.3 浅层地能利用技术36-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绿色住宅案例分析39-47
  • 4.1 工程背景39-40
  • 4.2 评价基本条件40-41
  • 4.3 指标满足要求状况41-43
  • 4.3.1 控制项评价结果41-42
  • 4.3.2 评分项与加分项评价结果42-43
  • 4.4 提高得分措施分析43-44
  • 4.5 能源系统改进方案44-46
  • 4.5.1 浅层地能利用技术应用44-45
  • 4.5.2 太阳能利用方案45-46
  • 4.6 本章小结46-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50-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介5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世界能源状况及车用天然气发动机技术发展    林在犁,杨学杰

世界新能源和节能产业政策进展及启示    陈晖;

LEED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应用评价与差别    李建平;

光学与太阳能    于荣金;

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任德新

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 V3引介    孙继德;卞莉;何贵友;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与启示    袁媛;高珊;

“零能耗建筑”定义发展历程及内涵研究    张时聪;徐伟;姜益强;冯威;孙德宇;刘志坚;

雾霾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李希宏;廖健;

英国绿色建筑发展研究    兰昆;李启铭;

解决城市建筑“短命化”现象的对策探讨    蔡红霞;

浅议地埋管热泵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的水文地质要素    郭高轩;

旁通阀开度对增压中冷CNG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朱昌吉;王立军;邢喜村;李君;杨立平;贾磊;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策略研究    吴光耀;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建筑节能管理的启示    李峥嵘;杜璇;耿建国;张海东;黄继红;

重庆地区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与探讨    江峰;高旻;陈志剑;

节能、绿色及低碳建筑    李建平;

高纬度地区地耦合式热泵机组冬季启动工况性能研究    王洪夫;李炳熙;高雪峰;李志红;

节能设计是住宅设计的新课题    侯新志;熊鹰;

Tb~(3+),Yb~(3+)共掺Y_2O_3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下转换近红外发光研究    林辉;周圣明;侯肖瑞;李宇焜;李文杰;滕浩;贾婷婷;

加强建筑节能教学工作推进可持续发展    张杰;陈冰俐;高娃;

家用中央空调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刘宪英;陈延林;

上海建科院生态住宅示范楼1号楼土壤热泵平面式空调系统设计    施秀琴;杜珂;

广州与两类地区埋地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比较    杨敏;陈颖;史保新;

绿色建筑概述——生态、节能、减废、健康    华夏;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探析    张辉;周旋;

夏热冬冷地区人员行为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李楠

地埋管相变回填材料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雷海燕

地源热泵地下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    魏唐棣

自然工质热泵循环和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研究    王景刚

埋地换热器内热源理论与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研究    李新国

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与仿真    曲云霞

地源热泵实验台及同轴套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研究    刘冬生

地热换热器的传热问题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刁乃仁

土壤蓄冷与热泵集成系统地埋管热渗耦合理论与实验研究    范蕊

压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模拟计算和试验研究    郑清平

岩土热响应测试仪的研制与实验研究    尹振江

地源热泵及辐射末端在夏热冬冷地区运行特性的实验分析研究    王蕾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模型与实验研究    洪永挺

力诺集团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邹阳陈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    杨彩霞

温湿度独立控制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研究    李扬

地埋管数值传热模型及地下岩土导热系数测量    张磊

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集热与蓄热分析    王京

BL20L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的开发    王宇

动态热负荷下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韩伟

国际工程承包中LEED 3.0的应用及思考    杨秋波;南晗;

Opt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ollow-core fibers with cobweb cladding structure    陈明阳;于荣金;田振国;白象忠;

中日绿色建筑发展的对比研究    计永毅;张寅;

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张林峰,李志国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孙佳媚;张玉坤;隋杰礼;周术;

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简介    欧阳生春;

LEED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和借鉴    李锐;

对欧洲“被动房”建筑的介绍与思考    周正楠;

英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    林文诗;程志军;任霏霏;

LEED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构体系对比研究    李涛;刘丛红;

天津市能源利用结构特征及其调整对策分析    王双;

开展能源利用监测,促进节能工作    江家林;

稻壳使用特性及其能源利用    张永廉;

当前国内外建筑中太阳能能源利用的现状分析    白峻峰;陈成勋;

浅谈省级工业能源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张光红;杨永青;党照亮;

沈阳市能源利用监测与节能技术管理办法    

1993年上海市能源利用监测工作总结及1994年工作计划    

总结工作 布置任务 上新台阶    丁永青;

能源利用的分析法    金爱子

能源利用要注意软课题研究    郭廷杰;

从能源利用看节约的必然性    杨超华;

GM(1,N)模型在能源利用消耗效率弹性模型中的应用    陈彦晖;

能源利用系统工程学研究    华贲;

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王华清;宋学锋;

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果的统计分析——来自四大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赵楠;

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比较    何海;李爱军;

工业园能源利用“低碳”发展途径研究    白文娟;刘凤;姚立英;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生物质能源利用思考    王肖娟;

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冷热电联产方式及其能源利用    周一芳;周邦宁;

进口干燥机回水系统的改造和能源利用    谭伏禄;

向中国厨师学能源利用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李静

能源利用在这里要“循环接力”    实习记者 孙奇茹

开发国内光伏市场 改善能源利用结构    北京大学中国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 易昌良

亚洲各国需转变能源利用路径    赵静婷

我省能源利用情况总体趋好    记者  苏靖

浙江首次公布能源利用白皮书    记者 刘志明 通讯员 邹武祥

我国能源利用结构生变    费杨生

专家研讨中国能源利用对策    童纪

能源论坛:能源利用与生态平衡    刘吉

开辟农村多元化能源利用途径    本报记者 张居正

吉林省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周万清

基于投入产出(火用)分析的能源利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吴智泉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杨巧瑜

黑龙江省三次产业能源利用效益研究    姚莹

阿里地区能源利用方案及多能互补系统研究    万久春

上海市能源利用研究及节能策略分析    郝存

宁夏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李丽

庆阳市能源利用与战略管理问题研究    冯永亮

绿色住宅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与改进    刘远志

基于能源利用的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证分析    李秀锋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    王宁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    冯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