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国际公务员”巴拉迪及国际原子能机构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04:26
热度:

“国际公务员”巴拉迪及国际原子能机构【摘要】:【关键词】: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 国际社会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公务员 协议 证据 政治 成员国 谈判 【分

【摘要】: 【关键词】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 国际社会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公务员 协议 证据 政治 成员国 谈判
【分类号】:D815.5
【正文快照】: 2005年10月7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及其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MohamedElBaradei),以表彰巴拉迪及IAEA对制止核扩散、确保核能以安全方式和平运用的贡献。同时,这一举动也向国际社会表明加强防止核扩散体制的重要性。一、核卫士:千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革命卫队与伊朗核问题    李宝林;

领导力受质疑 “政治胆小鬼”潘基文 不是优秀而是无害    佚名;

联合国制裁恐怖主义制度的构成及其本质    李金祥;

伊拉克核活动与国际防核扩散难题    岳汉景;赵伟明;

浅析联合国在达尔富尔的维和行动    张学兵;

索马里海盗、普遍管辖权与集体安全    陈传伟;李伯军;

利而不害 为而不争——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张贵洪;

联合国安理会在国际法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赵建文;

温家宝总理参加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    

国际(2010年7月24日-7月30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朝核问题解决    高宁;

预防性使用武力与世界和平的维护    郭寒冰;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与中国安全环境    陈东晓;

安全化/非安全化与国际规范的生命周期——以艾滋病和气候变化为例    潘亚玲;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周尚文;郝宇青;

国际制度的群体视角    阮金之;

建国初期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与“一个中国”原则    石善涛;

朝核问题对我边境地区可能的核影响及对策    谢怀江;

联合国与现代国际公务员法律制度的发展    赵劲松;

核反恐的对策和核分析的机会    柴之芳;

美国激化矛盾不可取    李学江

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删去伊核“威胁”词    记者 杨志望 刘历彬

向安理会递交伊朗核问题报告    记者 吕鸿

伊朗叫板安理会:若再制裁将“严厉回应”    徐俨俨 梁有昶

对朝鲜核试验表示最严厉谴责    记者 席来旺 吴云

伊朗强调国际原子能机构作用    梁有昶徐俨俨

伊朗议长威胁退出核燃料交换    闫洁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决议    本版编辑 孟祥麟 梁有昶、徐俨俨

伊朗决定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梁有昶 徐俨俨

朝鲜中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记者 刘钢

论核不扩散条约下的国家责任    牟文富

作为人权的和平权    杜学文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    余建军

论伊朗核问题及伊朗与大国关系    徐劲鑫

国际核危机及其管理研究    程晓勇

从“强制遵约”到“自主遵约”:关于联邦德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政策研究    梁长平

共有利益与中国和平发展    房慧贞

信任与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核缔约国的核政策研究    李宝林

论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国际核不扩散中的作用与局限    李曼

相对获益视角下的联合国安理会扩大问题研究    刘蒸蒸

论美印核协议    吕学志

核不扩散机制中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功能研究    李进浩

21世纪日本“入常”之路探微    韩圣奇

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刘军华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与中国的回应性战略选择    赵晓丹

从“维也纳机制”到“P5+1”    易灵娟

中国在非洲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经验:以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和利比里亚为例    沙齐(AMPWERA,K.MESHACH)

全球核扩散形势下的欧盟核不扩散政策研究    林少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