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及控制措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01:36
热度: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及控制措施研究【摘要】: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风力发电技术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正逐步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越来越多的大中型风电场相继建成并与

【摘要】: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风力发电技术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正逐步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越来越多的大中型风电场相继建成并与电力系统联网运行,其在电网中的比例日益增大,接入电压等级从最初的配电系统发展到高压输电系统。大量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其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和复杂,开展风电并网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问题的相关研究非常重要和迫切。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影响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使得大规模风电场能合理平稳地接入电力系统,为风力发电的政策制定、规划设计、生产运行提供理论准备和技术支撑。 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 1.为系统地分析风电机组对电力系统小干扰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对三种常见类型的风力发电机组接入后的电力系统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首先确定了这三类风力发电机组的动态模型,之后以WSCC3机9节点和8机24节点系统为例,采用特征值分析和动态时域仿真方法,系统地比较了在同一母线接入异步风力发电机、双馈感应风电机组和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与接入同等容量同步发电机组对系统小干扰稳定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2.为研究风电并网对互联系统低频振荡的影响,基于完整的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模型,定性分析了两区域互联系统在风电机组并网前后阻尼特性的变化情况,给出了风电场在系统送电侧和受电侧时系统的阻尼增量。从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输送距离、并网容量、互联系统联络线传送功率(大小与方向)、是否加装电力系统稳定器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风电场并网对互联系统小干扰稳定及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之后,在两个2区域系统算例上进行了比较分析。 3.为了改善风电并网后互联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将附加阻尼控制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引入含风电的互联系统。以含双馈感应发电机的风电系统功率关系为基础,推导了在转子电流限制条件下风电机组的无功功率极限,借助开环系统的留数指标定位SVC加装点;从暂态能量的角度分析了含SVC的互联系统区域模式振荡的能量描述问题;设计了用于改善系统阻尼特性的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并采用特征根灵敏度法确定控制器参数。最后在IEEE2区域4机系统上进行有效性验证和研究。 4.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为励磁系统产生辅助控制信号来改善系统的阻尼进而抑制低频振荡。迄今为止,已提出了多种不同的PSS设计方法,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为推动不同类型的PSS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对4种有代表性的PSS设计方法的原理和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包括传统PSS、单神经元PSS、自适应PSS和多频带PSS。为使比较研究具有共同的基础,这4种PSS的参数都采用最速下降法优化确定。最后,以8机24节点系统为例对这4种PSS设计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 风电并网 小干扰稳定 暂态稳定 低频振荡 特征值分析 静止无功补偿器 阻尼控制 电力系统稳定器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614;TM7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2 风力发电的发展概述13-16
  • 1.2.1 国外风力发电的发展概述13-15
  • 1.2.2 国内风力发电的发展概述15-16
  • 1.3 大规模风电并网的若干问题16-19
  • 1.4 研究现状19-23
  • 1.4.1 风电机组建模和仿真19-20
  • 1.4.2 风电并网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0-21
  • 1.4.3 改善风电并网系统阻尼特性的控制策略21-23
  • 1.4.4 其它风电并网问题23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23-26
  • 第二章 不同类型风电机组对电力系统小干扰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26-47
  • 2.1 引言26
  • 2.2 风电机组数学模型26-33
  • 2.2.1 异步风力发电机组27-29
  • 2.2.2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29-32
  • 2.2.3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32-33
  • 2.3 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方法33-36
  • 2.3.1 小干扰稳定分析33-35
  • 2.3.2 暂态稳定分析35-36
  • 2.4 算例与仿真结果36-45
  • 2.4.1 算例36-37
  • 2.4.2 特征根分析37-39
  • 2.4.3 时域仿真分析39-43
  • 2.4.4 进一步分析43-45
  • 2.5 本章小结45-47
  • 第三章 DFIG 风电场并网对互联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47-66
  • 3.1 引言47-48
  • 3.2 简单互联系统的低频特性48-50
  • 3.3 含风电机组的互联系统50-53
  • 3.3.1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模型50-52
  • 3.3.2 含风电机组的互联系统阻尼特性52-53
  • 3.4 电力系统稳定器53-54
  • 3.5 算例与仿真结果54-64
  • 3.5.1 算例54-55
  • 3.5.2 风电入网输送距离对阻尼特性的影响55-59
  • 3.5.3 联络线传送功率对区域间振荡模式的影响59-61
  • 3.5.4 风电出力对互联系统低频特性的影响61-62
  • 3.5.5 进一步分析62-64
  • 3.6 本章小结64-66
  • 第四章 附加阻尼控制静止无功补偿器对含风电互联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66-77
  • 4.1 引言66
  • 4.2 DFIG 风电场无功功率关系分析66-68
  • 4.3 SVC 阻尼控制原理及数学模型68-70
  • 4.3.1 含 SVC 的互联系统区域模式振荡的能量描述68-69
  • 4.3.2 ADC-SVC 模型69-70
  • 4.4 算例与仿真结果70-75
  • 4.4.1 系统模型70-71
  • 4.4.2 ADC-SVC 参数71-73
  • 4.4.3 系统鲁棒性分析73-75
  • 4.5 本章小结75-77
  • 第五章 四种不同类型电力系统稳定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77-89
  • 5.1 引言77-78
  • 5.2 系统模型和相关概念78-79
  • 5.2.1 概率特征值78
  • 5.2.2 优化问题和求解方法78-79
  • 5.3 四种电力系统稳定器模型79-81
  • 5.3.1 SNPSS79-80
  • 5.3.2 APSS80
  • 5.3.3 MBPSS80-81
  • 5.4 算例分析81-86
  • 5.4.1 特征值分析81-86
  • 5.4.2 大干扰时域仿真86
  • 5.5 本章小结86-89
  • 结论与展望89-92
  • 参考文献92-106
  • 附录1 3机9节点系统106-108
  • 附录2 8机24节点系统108-110
  • 附录3 2区域4机系统110-11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1-113
  • 致谢113-114
  • 附件11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交流励磁变速恒频双馈型异步发电机的稳态功率关系    刘其辉;贺益康;张建华;

中德风电发展的比较与分析    尹明;王成山;葛旭波;张义斌;

双馈风电场对电力系统阻尼影响的转矩分析    郝正航;余贻鑫;

考虑时滞影响的SVC广域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    姚伟;文劲宇;程时杰;蒋林;

我国风电开发及消纳相关重大问题研究    张运洲;白建华;辛颂旭;

基于概率特征根分析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设计    王克文,谢志棠,史述红,杨宛辉

电力系统分岔与混沌研究述评    薛禹胜,周海强,顾晓荣

与风电并网相关的研究课题    雷亚洲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动态模型的分析与比较(英文)    尹明;李庚银;周明;赵成勇;

大型风电场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迟永宁;王伟胜;刘燕华;戴慧珠;

600MW火电机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试验及参数整定    桂国亮;郑国强;戴申华;宋卓;

风力发电对安徽电网的影响与对策    占勇;

基于EX2100的励磁系统建模及PSS参数整定    陈延云;桂国亮;戴申华;王锐;

大型发电机组励磁调节器闭环试验研究    桂国亮;张旭昶;戴申华;陈延云;

一个改进的非线性方程求解的迭代方法    王宗木

沈阳地区待建风电场发电量定量预报方法研究    姜晓艳;张菁;明祥;臧俏冰;于万军;姜淼;

适用于农网的中小功率风力发电电源研究    汪洋;成立;

简易性在计算方法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孙玉香;许勇;

理想洛伦兹曲线拟合及其方程特征    牛晓奇;

非标准插值多项式的截断误差分析    崔嵬

吉林省洮南风电场选址及长远发展分析    陈海清

风力发电机组暂态模型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陈建伟

基于能量的包含SVC和非线性负荷的电力系统鲁棒控制    张月平

基于Matlab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混沌系统研究    贺莉

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螺旋槽数控加工技术    张吕

风力发电机偏航控制系统的研究    金长生

大型风力机叶片的外形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    魏义利

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提高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研究    孙亮

飞轮储能技术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    王黎

基于DSP的开关磁阻电机风力发电系统研究    王增国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稳态分析    郁灿;金新民;张禄;战亮宇;

新型可控电抗器的工作原理与选型分析    周腊吾,徐勇,朱青,朱英浩

应用储能系统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原理研究    杜文娟;王海风;

多机系统多变量励磁控制下的阻尼守恒、阻尼竞争与阻尼协调    郝正航;陈卓;戴培培;许克明;

永磁同步电机风力发电系统的自寻优控制    闫耀民,范瑜,汪至中

SVC广域辅助控制阻尼区域间低频振荡    常勇;徐政;

VSC-HVDC控制器抑制风电场电压波动的研究    魏晓光;汤广福;魏晓云;迟永宁;

长线路弱电网情况下大型风电场的联网技术(英文)    袁小明;

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空载并网控制策略    吴国祥;马炜;陈国呈;俞俊杰;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功能及其应用    关宏亮;赵海翔;王伟胜;戴慧珠;杨以涵;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含风电场电力系统动态经济调度    夏澍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影响    杨胜,阳晓曦

甘肃电力系统参数的规范化管理    刘文颖,高军,李汉香,吴中习,李雅楼

福建电力系统与外部互联传输能力的初步研究    林因,张明龙,王大光,鄢庆锰,张明建

电力系统中的现代控制技术    祖月红,王洁,刘影

电力系统的全局动力学    周天寿

巴斯大学电力系统专业硕士学位介绍    

巴斯大学电力系统专业硕士学位介绍    

巴斯大学电力系统专业硕士学位介绍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1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孙宏斌;孙元章;陈永亭;姜齐荣;童陆园;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李继红;

面向21世纪的电力系统技术    周孝信;

“大机组小电网”电力系统与大容量电力系统互联初步研究    王大光;

《电力系统》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张步涵;孙海顺;熊信银;尹项根;吴耀武;

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课教学实践性的探索——以《电力系统多媒体展示》软件辅助教学    刘刚;张尧;

基于连续体模型的电力系统机电扰动传播研究    王德林;王晓茹;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编辑委员会    

面向21世纪的电力系统技术    周孝信;

关于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培养方向,学生实习中的一些问题    戴玉松;

浅谈“电力系统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    吴静;

参与者的改变:力争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型电力企业    

国产飞机航空电力系统将由陕出品    文锦

IBM与电力系统“亲密接触”    鸿宾

依靠科技进步 建设国际一流的电力系统    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 陆延昌

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介曼莹 孟祥武

丹东自主研发电力系产品    实习记者 秦韵

我国电力系统恢复研究全球领先    记者 王海蕴

IBM与电力系统“亲密接触”    

电力系统选手几乎囊括所在奖项的前三名    本报记者 谢仁贵 金富怀

推动全球电力系统技术创新    黄梅

电力系统混沌动力学行为分析与控制研究    刘美菊

电力系统连续体机电波模型与机电扰动传播研究    王德林

电力系统混杂建模与分析    赵洪山

电力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与控制    王宝华

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王劲松

互联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方法与控制策略研究    徐东杰

电力系统不良数据辨识的研究    陈波

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机电暂态与中长期动态过程)仿真技术与软件研究    汤涌

交直流电力系统稳定性仿真的多速率方法研究    高毅

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模态分析和柔性协调控制    刘红超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管理软件设计    朱蓉

电力系统混杂动态仿真平台的研究    张纪平

电力系统大范围时滞稳定研究    姜懿郎

电力系统自适应鲁棒H_∞控制    滕波

电力系统混沌振荡控制策略研究    韩哲哲

电力系统输电断面的研究    寇岩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非线性模态分析方法及分析软件开发    王州强

电力系统共振机理低频振荡的研究    韩志勇

基于故障树和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设计及实现    张纲

基于云计算的电力系统不良数据辨识算法研究    冯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