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核查效能研究——以该机构在中东核查为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01:20
热度:

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核查效能研究——以该机构在中东核查为例【摘要】:国际原子能机构自1957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其核查效能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影响国际原子能机

【摘要】:国际原子能机构自1957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其核查效能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影响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效能有三个基本因素:该机构核查制度的完善程度、大国对该机构的支持度和受核查国融入国际体系的程度。为检验上述基本假设,本文考察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中东国家的核查实践,分析了其对以色列、伊拉克、利比亚和伊朗四国核查是否有效及其原因,最终证明上述假设基本成立。 【作者单位】
【关键词】国际原子能机构 核查 核不扩散 中东核问题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国际核不扩散与中东核扩散研究”(06JJDGJW009)的前期成果。
【分类号】:D815.4
【正文快照】: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从1957年成立到2007年的半个世纪里,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功能不断完备,但从其在中东的核查实践来看,该机构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产生自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核爆后,监控核扩散日益紧迫。尽管联合国大会与安理会在防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崔茂东,李华

美国军控单边主义对美欧安全关系的影响    刘华平

南海建立信任措施与区域安全    石家铸

军备控制中的非军事因素    周宝根,李彬

“导弹技术控制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一种机制研究    李小军

反导条约与美国的反导计划    吴展

军工复合体对美国军控政策的影响    章节根,沈丁立

美国“9·11”事件后的全球军控与防扩散    陈继东

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国外研究综述    姜振飞;

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化解与半岛走出冷战    徐纬地

惰性气体在核保障监督中的应用研究    张小枝

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    李恒阳

中国新安全观与防扩散政策    李根信

冷战与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1945—1969)    张杨

导弹扩散及其控制制度    李小军

论国际军控斗争的性质    刘卿

印度的核战略    章节根

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    刘宏松

美国核政策与朝鲜核问题    叶继海

核战略对抗与核威慑有效性数值模拟研究    薛峰

高技术武器的伦理考量    钱彦琮

美国安全精英对中国核问题的认知及其政策影响    吴锐

印度核技术的社会建构    赵阵

国际不扩散核武器法律制度研究    朱天白

外空伦理研究    黄嘉

亚太地区建立信任措施析论    邵亮

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    何涛

试析福特政府对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政策    王厦

试论合作安全在东亚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张磊

核扩散的逻辑——兼论朝鲜核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因素    邱永丰,张妍

析冷战后美国反扩散政策的强化及内在矛盾    李伟

朝鲜“核牌”战略的缘起与出路    向冬梅;徐德荣;

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世界地位初探    王缉思

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    门洪华

权力与制度——国际机制理论的现实主义分析    何杰

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国外研究综述    姜振飞;

浅析建构主义的国际合作论    宋秀琚

冷战后的核扩散及防扩机制浅析    楼冕

核峰会外交提振中国话语权    陈向阳;

高官动态    

论核事故风险及其全球治理    赵洲;

国际    

革命卫队与伊朗核问题    李宝林;

伊拉克核活动与国际防核扩散难题    岳汉景;赵伟明;

从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问题看美印关系    荣鹰;

从大地震看当代日本社会管理机制    金嬴;

中东地区核军备控制态势分析    张宏;岳杨;

中国核不扩散政策和行为变化——一种规范合法性的解读    刘建伟;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朝核问题解决    高宁;

朝核问题对我边境地区可能的核影响及对策    谢怀江;

对START系列条约的研究和对未来核裁军的分析    康春梅;李志民;

核反恐的对策和核分析的机会    柴之芳;

案例2 日本核危机事故应对过程及启示    薛澜;沈华;

巴拉迪反对将核技术援助政治化    记者 刘钢

朝鲜中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记者 刘钢

国际原子能机构新人面临新挑战    记者 刘钢

中东核困局又添敏感点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章念生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吴云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孟祥麟 本报记者 黄培昭

美促伊朗答复铀外运案,否则制裁    记者 蒋国鹏 赵毅

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称伊朗应继续提供核设施信息    记者 刘华新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压力加大    本报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孟祥麟

朝鲜:决定恢复“核工厂”,要核查人员离境    记者 刘钢

张德江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记者 廖雷

扩大和深化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本报记者 王一博

论核不扩散条约下的国家责任    牟文富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    余建军

论伊朗核问题及伊朗与大国关系    徐劲鑫

国际核危机及其管理研究    程晓勇

从“强制遵约”到“自主遵约”:关于联邦德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政策研究    梁长平

共有利益与中国和平发展    房慧贞

信任与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核缔约国的核政策研究    李宝林

伊朗核问题中的强制性外交研究    周士新

论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国际核不扩散中的作用与局限    李曼

论美印核协议    吕学志

核不扩散机制中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功能研究    李进浩

日本应对福岛核危机的外交分析    孙新巧

全球核扩散形势下的欧盟核不扩散政策研究    林少彬

伊朗核问题上大国的合作与竞争    郭金月

小布什政府中东战略下的伊朗核危机透视    孙伟

NPT的局限性与朝鲜核问题    李红梅

21世纪特殊的高级政治    李鹏

美国和伊朗核问题    单维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