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国际原子能法框架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01:19
热度:

国际原子能法框架研究【摘要】:国际原子能法可否作为国际法一个分支来研究?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核能利用自1945年始用于军事,在科技发展史上仅经历六十多年,却已引起人类对安

【摘要】:国际原子能法可否作为国际法一个分支来研究?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核能利用自1945年始用于军事,在科技发展史上仅经历六十多年,却已引起人类对安全的忧虑,同时也看到能源的希望。人类在削减核武器和防范核扩散的努力中,谨慎而又无可阻挡地推动核能和平利用来造福社会。核能利用对军事实力、国际形势、科技发展和工业应用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超过目前其它技术应用可能达到的水平。科技革命和国际形势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国际规则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立这个规则的需求从联合国成立之初就成为热点问题,最初成果就是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登场。而核能规制相关国际法律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不断地提醒世界各国在战争与和平,发展与安全的选择下,该如何对待核能这个充满魅力同时又带来危险感的新技术。五十多年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核安全条约》等五十多个核能利用相关国际条约陆续缔结,还有大量的核能双边协议、国际核安全标准和导则等文件接踵诞生,人类对核能利用的规制持续不断,以应对不断产生的新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国际法的角度,对整个核能利用的国际法律制度,以“国际原子能法”的命名,做一次尝试性、框架性的研究。全文按总、分结构,从内涵的分析和到外延的展示,勾画出国际原子能法的基本轮廓。 导论部分是对本文命题的诠释。提出命题,阐述现状,表明思路,规划结构,同时预示本项研究的理论创新和现实意义。 总则包括渐进展开的四章。第一章从核科技概念的引入到社会意义上核能利用国际关系的展开,权衡核能利用的利与弊,希望与困惑,收益与风险,说明核能利用国际关系是极具战略意义的国际社会关系。第二章从传统的国际法研究维度将国际原子能法概念分化解读,分别阐述其定义、渊源、特点和原则、制定和实施。继而与其它国际法的分支法相比较,结合上述属性,提出将国际原子能法作为国际法的分支法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三章是对国际原子能法的法律主体进行解析,除了明确国家的权力、义务和责任,着重分析国际组织和“人”的主体特殊性。第四章是对本文选题之回应,提出国际原子能法三分法的框架结构,即国际原子能组织法、国际核不扩散法和国际核能和平利用法的分类方式。并对国际原子能法研究对象进行概要介绍。 分则系平行独立的三章,第五章到第七章分别对国际原子能组织法、国际核不扩散法和国际核能和平利用法的构成、定义、子目和重要核能国际法律的概要介绍,将国际原子能法的分类展示清楚。结论得出:法律界应当建立和完善国际原子能法的国际法学研究。 本文的两个附件是国际原子能法条约列表和国际原子能法相关大事记,直观介绍该领域的国际法律总括和历史进程。 【关键词】:国际 原子能 核能 条约 组织 核裁军 核不扩散 框架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9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导论13-19
  • 一、问题的提出13-15
  • 二、研究现状15-17
  • 三、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17-18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8-19
  • 第一部分 总则19-78
  • 第一章 核能利用国际关系19-31
  • 第一节 核能科学与应用概述20-25
  • 一、原子与原子核20-21
  • 二、原子核能21-22
  • 三、核能利用的发展状况22-25
  • 第二节 核能利用的贡献和风险25-29
  • 一、核能利用的主要贡献25-27
  • 二、核能利用的风险27-29
  • 第三节 核能利用国际关系的成因29-31
  • 第二章 国际原子能法概述31-54
  • 第一节 国际原子能法的定义31-37
  • 一、核能利用的法律规制31-33
  • 二、国际原子能法的产生33-35
  • 三、国际原子能法的国际法分支属性35-37
  • 第二节 国际原子能法的渊源37-43
  • 一、国际条约37-40
  • 二、国际习惯40
  • 三、国际法院判例和咨询40-42
  • 四、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42
  • 五、国际标准42-43
  • 第三节 国际原子能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43-47
  • 一、国际原子能法的特点43-45
  • 二、国际原子能法的基本原则45-47
  • 第四节 国际原子能法的制定与实施47-49
  • 一、国际原子能法的制定47-48
  • 二、国际原子能法的实施48-49
  • 第五节 国际原子能法与相关国际法律部门的关系49-52
  • 一、国际原子能法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49-50
  • 二、国际原子能法与国际环境法、国际能源法50-52
  • 第六节 国际原子能法的完善和发展52-54
  • 一、国际形势对国际原子能法发展的影响52-53
  • 二、科技进步对国际原子能法发展的影响53-54
  • 第三章 国际原子能法的主体54-72
  • 第一节 国际组织54-67
  • 一、联合国及其专设机构55-58
  • 二、国际原子能机构58-60
  • 三、其它国际组织60-62
  • 四、国际劳工组织等62
  • 五、区域原子能合作组织62-64
  • 六、非正式组织64-65
  • 七、非政府组织65-67
  • 第二节 国家67-70
  • 一、国家核能利用权利67-68
  • 二、国家核能利用的义务68-69
  • 三、国家核能利用的责任69-70
  • 第三节 人70-72
  • 第四章 国际原子能法的框架体系72-78
  • 第一节 国际原子能法的立法历程72-75
  • 第二节 国际原子能法的框架分类75-78
  • 一、国际原子能法框架分类的依据75-77
  • 二、国际原子能法的子分类77-78
  • 第二部分 分则78-134
  • 第五章 国际原子能组织法78-82
  • 第一节 联合国宪章79
  • 第二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79-81
  • 第三节 区域原子能组织规约81-82
  • 一、《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81
  • 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规约》81-82
  • 第六章 国际核不扩散法82-112
  • 第一节 联合国核裁军文件和国际组织倡议83-87
  • 一、联合国关于核裁军宣言和决议83-84
  • 二、联合国安理会核问题决议84-86
  • 三、国际间核裁军与核不扩散计划和倡议86-87
  • 第二节 冷战前后美苏(俄)核军控协议87-91
  • 一、冷战时期美苏核军控协议87-89
  • 二、冷战结束后美俄核军控协议89-91
  • 第三节 核不扩散体制下国际法律文件91-110
  • 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与保障监督机制91-98
  • 二、禁止核试验条约98-101
  • 三、区域无核武器公约101-109
  • 四、核恐怖威胁与《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条约》109-110
  • 第四节 国际核不扩散法的发展110-112
  • 第七章 国际核能和平利用法112-134
  • 第一节 核能和平利用的国际合作协议113-115
  • 一、多边核能合作计划与协议113-115
  • 二、国家间核能合作协议115
  • 第二节 核安全领域国际条约与国际标准115-127
  • 一、《核安全公约》与核电站安全制度体系115-119
  • 二、核应急响应与相关国际条约119-122
  • 三、放射性废物管理与相关国际条约122-125
  • 四、辐射防护国际条约和国际标准125-127
  • 第三节 核损害责任制度127-132
  • 一、《巴黎公约》体系128-129
  • 二、《维也纳公约》体系129-131
  • 三、其它核损害责任公约131-132
  • 第四节 国际核能和平利用法的发展132-134
  • 结论134-136
  • 附件136-152
  • 附件一 国际原子能法文件分类列表136-139
  • 附件二 国际原子能法相关大事记139-152
  • 参考文献152-1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论相对国家主权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张帅梁;

论苏联解体后的“核遗产”及核扩散危机    石强;张箭;

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    岳汉景;

关于全球核恐怖的国际讨论会    郭鲜花

辐射安全标准及其应用:国际政策和面临的问题    Abel J.González,王恒德

浅析1974年核试验案的国际法规则    严安琪;

加强辐射防护的基础结构    潘自强

“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的背景分析    余民才;

论国际法的主体结构    江国青;

试论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的法律规制    戴轶;

核损害民事责任研究    蔡先凤

论国际社会提供保护责任的协助与补充属性    赵洲;

美国与以色列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岳汉景;

跨国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外来物种入侵承责问题研究    王艺;

试论国际环境民间组织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    廖建凯;高虹;陈彬;

工业事故跨界影响的国际法分析    林灿铃;

论杰塞普的跨国法思想及其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    颜林;

对穿越剧的探索性研究    刘子嫣;

论国际法之“人类共同利益”原则    许健;

海外投资者的外交保护及困境——以国籍原则为中心    郭堃;杨卫东;

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坚持国家经济主权    陈斌彬

论司法语境下的新闻媒体监督权    吴穹;

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陈柳钦;

西南物理研究院职业性照射个人剂量评价    李旭;

压水堆核电站分布式故障诊断技术探讨    闫修平;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在压水堆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周涛;王万惠;张明;高超;张记刚;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夏虹;杜兴富;张楠;

中国核责任法律的困境及核电企业的应对措施    苏广超;王永刚;唐扬洋;

核第三者责任保险在核风险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发展趋势    王蓓;

世贸组织宪法化与欧盟宪政:基于宪法合法性的比较    陈喜峰;

中美知识产权案的法治意义    韩立余;

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    薛磊

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    张瑾

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    吴琼

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    张薇

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    张磊

《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    吕鸣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    李俊义

密度锁内水力特性的研究    谷海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    黄萍

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问题研究    于沄

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    蒋士锋

论海盗犯罪及其国际法管辖    官家辉

论关于海盗的国际法规则及其发展    聂云鹤

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研究以及我国建立该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徐晶

间谍活动的国际法规制问题    陈浩

追索我国流失文物的国际法研究    高涵琇

中国内地与台湾区际司法协助研究    廖武山

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    王波

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    韩逸畴

外空立法的优先性探讨    刘民

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中东地区安全    王联;

俄罗斯“突变性”社会转型模式生成根源分析    朱励群;赵定东;

论苏联解体后的“核遗产”及核扩散危机    石强;张箭;

法学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概念    钱大军,王哲

论国际法的内在体系冲突    李春林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后果    王恒德

关于全球核恐怖的国际讨论会    郭鲜花

瑞典辐射安全和废物管理概况    潘自强

德国辐射防护基础结构    潘自强,陈竹舟,毕德才,金家齐

从朝鲜核试爆看国际防扩散机制面临的挑战    张爱军;

核能安全利用的法律制度分析    张红卫

奥巴马“无核武世界”倡议的真实意图    钱文荣;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分歧与弥合    田景梅;胡思得;

“无核武器世界”运动评析    孔光;姚云竹;

论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动因及其作用    田景梅;

加强NPT体制 国际挑战和机遇    JAYANTHA DHANAP ALA;

重审核武器的作用    李彬;肖铁峰;

法国核政策与核战略的特点与影响    夏立平;

核去核从?    

我在联合国当大使(中)    范国祥;

“无核世界”还有新希望?    王妍慧;郭晓兵;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官员致词    周凯;

“北京+10”在中国——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    刘伯红;

联合国与国际反恐合作——兼论联合国与美国的关系    吴莼思;

联合国贸法会《电子签名示范法》(2001)评介    关景新;张军江;

联合国贸法会《电子签名示范法》(2001)评介    关景欣;张军江;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回顾与展望    孙新章;

联合国儿童基金支持的中国青少年计划    薄大卫;

布拉加青年行动计划    

《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特征探讨    张幼勋;

联合国公共服务奖简介    董莉珍;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开幕    

回暖中的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进程    刘孝明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秘书处处长

美国重返全面禁核试验条约会议    刘鹏

艰难中,全球共同应对    本报记者 吕德胜 宋轩

中国愿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记者 吴绮敏 席来旺 吴云

让更多的人倾听中国的声音    本报评论员 高初建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取得实质成果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席来旺 吴云

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在纽约举行    记者 王江 卞晨光

有效防止核武器扩散 逐步推进核裁军进程    记者 席来旺 吴云

国际核裁军被美拖入秋天    本报特约撰稿 滕建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原子能法框架研究    陈刚

斯大林与联合国的成立    曲延明

英国核战略研究    杨华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    赵磊

战略稳定性中的相互依赖因素    李德顺

走向有效的多边主义    王云芳

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    王青

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冷战后的日本联合国外交研究    肖刚

信任与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核缔约国的核政策研究    李宝林

多边框架中的中俄关系    史亚军

中国参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分析    王文辉

论核不扩散国际法律制度    杨红星

“核文化”理念建构下的核不扩散体系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倪珊

核武器扩散的伦理考量    高萍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法律问题研究    韩秋阳

从伊拉克问题看联合国的国际效力    钟明慧

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演进    李志刚

论联合国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作用    黄鹤

霸权与否决权    陈科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联合国政策    张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