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与动力机制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8:36
热度:

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与动力机制研究【摘要】:中国中西部发育多个前陆盆地,这些前陆盆地普遍具有气多油少的“富气”特征。受前陆盆地特殊地质条件的控制,中西部前陆盆地不仅发育

【摘要】:中国中西部发育多个前陆盆地,这些前陆盆地普遍具有气多油少的“富气”特征。受前陆盆地特殊地质条件的控制,中西部前陆盆地不仅发育常规圈闭气,而且根缘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也已经成为天然气勘探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西部前陆盆地经过多期构造旋回,构造特征与典型前陆盆地有很大不同,属于陆内再生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上,缺乏前陆盆地下部海相沉积序列,几乎均由陆相磨拉石沉积组成,这些沉积中除了常规的泥页岩、砂岩之外,还发育一套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以倾气型的Ⅲ型为主的煤系地层,成为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中西部前陆盆地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集条件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型碎屑岩储层。平面上,西部盆地优于中部盆地;剖面上,各个前陆盆地储集条件都表现为浅层好于深层。前陆冲断带邻近造山带,受构造活动的影响,较发育构造油气藏,而在远离造山带的盆地内部则逐渐过渡为以岩性、地层油气藏类型为主,到前缘隆起带又以断块、断鼻型圈闭为主。 天然气成藏过程中,影响天然气运移的动力条件主要有膨胀力、浮力、异常流体压力、构造应力、水动力及热力等。对储层条件好的常规气藏,膨胀力是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进入二次运移后,膨胀力将不再起作用,浮力成为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对于致密储层中的根缘气藏,无论是初次运移还是二次运移,膨胀力始终是控制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构造应力是控制天然气运移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力。构造应力和地层流体压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天然气运移影响的机制可描述为“应力使孔隙产生应变,进而影响孔隙流体压力,促进天然气运移”。 通过对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和地质条件研究,认为优质的煤系烃源岩、高强度的生气中心以及与煤系地层相匹配的储盖组合是控制中西部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发育的主要因素。从资源量角度分析,煤成气是前陆盆地勘探的主要方向;从勘探接替区分析,根缘气是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前陆盆地 天然气 成藏条件 动力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1 前言9-15
  • 1.1 选题意义及项目来源9-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2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0-11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1-12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2-13
  • 1.4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13-15
  • 2 中西部前陆盆地特征15-24
  • 2.1 中西部主要前陆盆地15-21
  • 2.1.1 库车前陆盆地15-17
  • 2.1.2 吐哈盆地台北坳陷17-18
  • 2.1.3 川西前陆盆地18-19
  • 2.1.4 其它前陆盆地19-21
  • 2.2 中西部前陆盆地与典型前陆盆地区别21-24
  • 3 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成藏特点24-53
  • 3.1 前陆盆地生烃条件分析24-37
  • 3.1.1 烃源岩分布24-26
  • 3.1.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26-30
  • 3.1.3 前陆盆地烃源岩生供气特点30-37
  • 3.1.3.1 气源岩快速熟化促进高压异常现象的形成30-33
  • 3.1.3.2 煤系地层特殊的生排烃方式33
  • 3.1.3.3 川西坳陷生烃过程分析33-35
  • 3.1.3.4 台北凹陷生烃过程分析35-37
  • 3.2 储集条件及生储盖匹配关系37-44
  • 3.2.1 储层分布及物性特征37-42
  • 3.2.2 生储盖时空匹配对成藏影响42-44
  • 3.2.2.1 库车前陆盆地42-43
  • 3.2.2.2 准南前陆盆地43-44
  • 3.2.2.3 川西前陆盆地44
  • 3.3 中西部前陆盆地气藏类型44-49
  • 3.3.1 挤压背斜型次生气藏45-46
  • 3.3.2 张性断块、断背斜型次生气藏46
  • 3.3.3 断背斜(断鼻)型原生气藏46-48
  • 3.3.4 构造-岩性原生与次生气藏叠置的复式气藏48
  • 3.3.5 前渊坳陷部位发育根缘气藏48-49
  • 3.4 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特点49-53
  • 3.4.1 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垂向运移通道50-51
  • 3.4.2 前陆盆地天然气藏具有晚期成藏特点51-53
  • 4 天然气成藏动力与成藏类型53-76
  • 4.1 天然气膨胀力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53-62
  • 4.1.1 天然气膨胀力53-55
  • 4.1.2 膨胀力对根缘气成藏的影响55-57
  • 4.1.2.1 根缘气成藏过程分析55-56
  • 4.1.2.2 根缘气成藏特征56-57
  • 4.1.3 典型盆地根缘气成藏分析57-61
  • 4.1.3.1 吐哈盆地根缘气成藏地质条件57-58
  • 4.1.3.2 鄂尔多斯盆地根缘气成藏地质条件58-60
  • 4.1.3.3 川西前陆盆地根缘气成藏地质条件60-61
  • 4.1.4 膨胀力对页岩气成藏的影响61
  • 4.1.5 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61-62
  • 4.2 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浮力作用62-65
  • 4.2.1 浮力62-63
  • 4.2.2 浮力在天然气成藏类型中的作用分析63-65
  • 4.3 异常地层压力对天然气成藏影响65-67
  • 4.3.1 异常地层压力65-66
  • 4.3.2 前陆盆地异常地层压力与天然气成藏66-67
  • 4.4 构造应力对天然气成藏的促进作用67-73
  • 4.4.1 构造应力驱动天然气运移的理论基础68-71
  • 4.4.1.1 构造应力引起的岩体变形68-69
  • 4.4.1.2 有效应力与孔隙压力69-70
  • 4.4.1.3 流体势70-71
  • 4.4.2 构造应力驱动天然气运移的地质分析71-72
  • 4.4.3 构造运动对天然气二次运移聚集的影响72-73
  • 4.5 煤层气成藏的吸附作用73-76
  • 4.5.1 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73
  • 4.5.2 中西部前陆盆地煤层气发育特征73-76
  • 5 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与分布76-84
  • 5.1 中西部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76-78
  • 5.1.1 优质的煤系烃源岩是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根本基础76
  • 5.1.2 生气中心及其周缘控制大中型气田的分布76-77
  • 5.1.3 与煤系地层相匹配的储盖关系是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关键77-78
  • 5.2 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富集成藏规律78-80
  • 5.3 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80-84
  • 5.3.1 从资源量角度分析-煤成气是主要方向80-82
  • 5.3.2 从勘探接替区分析-根缘气是重要领域82-84
  • 6 结论84-86
  • 参考文献86-91
  • 致谢91-92
  • 个人简介9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塔西南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与勘探对策    金之钧,吕修祥

新疆阿瓦提陆内前陆盆地    田作基,罗志立,罗蛰潭,彭大钧,于汇津,宋建国

准噶尔晚石炭世、二叠纪前陆盆地演化与油气聚集    赖世新,黄凯,陈景亮,吴坚,钱万程,陈书平,徐怀民

准噶尔晚石炭世—二叠纪前陆盆地的演化    陈书平,张一伟,汤良杰

北天山前陆盆地中段成煤及后期构造演化    陈宪

沔阳—当阳中生代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    吴光红,胡纯心

中国中西部4种组合类型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研究:Ⅱ.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赵孟军;宋岩;秦胜飞;柳少波;洪峰;傅国友;达江;陈金苗;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晚期(T—J)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    赵玉光,丘东洲,张继庆

吐哈盆地前陆冲断带地质特征与勘探成果    袁明生;杨珍祥;牛仁杰;焦立新;李成明;

页岩气藏分布地质规律与特征    聂海宽;张金川;

皖南地区加里东期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    吴跃东;

四川盆地中生代热体制与前陆盆地演化    朱传庆;徐明;单竞男;胡圣标;何志国;

前陆盆地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    解国军;金之钧;

中国前陆盆地优质储层成因分析-以库车坳陷白垩系为例    顾家裕;

前陆盆地优质储层成因分析——以库车坳陷白垩系为例    顾家裕;

四川盆地中生代地热特征与前陆盆地构造、沉积作用    朱传庆;饶松;徐明;胡圣标;

中中新世以来南沙海槽前陆盆地演化研究与模拟    马辉;许鹤华;

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前陆盆地沉积建造层序特点    刘燕学;柳永清;旷红伟;

台湾造山带和前陆盆地的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的模拟研究    许鹤华;周蒂;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天然气运移、聚集研究    王震亮;陈荷立;朱玉双;耿鹏;高胜利;

献身天然气研究终不悔    

三大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记者 李占彬 通讯员 张君峰

集团公司2003年十大科技进展    

年轻人挑起科研项目大梁    王明毅 特约记者 汪端

坚持战略展开,寻求油气勘探新发现和大突破    本版撰稿 宋杰 李占彬

西南油气田四个科技项目通过省级鉴定    特约记者 周权 通讯员 陈艳

科技创新 引领发展    整理 周琰 万晓光

当代最先进科技的成功应用    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通讯员 刘斌

科技神功 看透油气知多少    本报通讯员 亚洲 本报记者 范建 实习生 张红菊

我国石油家底已探明    矫阳

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    陈杨

川西上三叠统前陆盆地成藏特征分析    吴世祥

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    戴朝成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研究    李斌

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中扬子区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充填序列    段凯波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形成机理    刘新社

库车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测井配套新技术研究    李军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造山与前陆变形构造叠合关系研究    李岩峰

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    刘殊

库车坳陷北带断裂控制气藏形成机制研究    王洪星

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与动力机制研究    李国永

龙门山与前陆盆地之间的剥蚀—沉积系统研究    颜照坤

基于地震数据分析的龙门山前陆盆地海相地层构造研究    刘杰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流体特征与天然气运移规律研究    覃伟

川西前陆盆地气田流体的混合与成藏效应    陈碧辉

襄樊—广济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黄文成

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天然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    沙子萱

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刘冠德

川东北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相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高红灿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演化与砂岩铀矿地质信息研究    贾立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