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浅层天然气藏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带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8:11
热度:

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浅层天然气藏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带研究【摘要】:本论文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地层学以及测并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构造精细描述、圈闭评价、

【摘要】:本论文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地层学以及测并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构造精细描述、圈闭评价、沉积微相分析、砂体展布规律、储层特征以及气藏特征研究,运用权重理论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浅层天然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块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认为:(1)工区内主要的构造带是葡萄花构造带和葡西鼻状构造带;断裂在平面上呈断裂密集带展布,以北西向为主,北东东向断裂为调节北西向构造变形的产物;一直延伸到黑帝庙油层的断层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天然气的聚集成藏与断层分布关系密切。(2)嫩3~1-嫩3~2沉积相以半深湖-深湖为主,嫩3~3沉积时湖盆收缩,葡北和葡南地区其沉积相由半深湖-深湖转变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嫩四段沉积时湖盆继续萎缩,河流影响加大,属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极为发育。工区内发育的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和远砂坝。(3)葡北和敖包塔地区的砂体分布较好,葡南地区较差;从横向上看,单砂体都比较孤立,连通性差。从层位上看,嫩四段的砂体要比嫩三段好,除嫩3~3外,嫩三段砂体基本不发育。(4)砂岩储层骨架颗粒以长石、岩屑为主,以粉、细砂结构为特征。颗粒圆度多变,分选为好至中等,处于早成岩阶段,为高孔、高渗储集层,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5)天然气主要来自于嫩江组一段和青山口组源岩,少量来自于其它层位的烃源岩。天然气因超压从源岩中释放,沿着开启的T_1-T_(06)或T_2-T_(06)断层向上运移至黑帝庙油层的断鼻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或者是天然气进入黑帝庙油层后沿砂体做短距离的侧向运移进入构造—岩性或层状背斜圈闭中聚集成藏。 【关键词】:圈闭评价 沉积微相 砂体展布 储层特征 成藏模式 有利区块 黑帝庙油层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前言6-11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6-7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7-9
  • 0.3 主要研究内容9-10
  • 0.4 研究思路10-11
  • 第1章 区域地质概况11-14
  • 1.1 区域构造背景11-12
  • 1.2 地层及沉积背景12-14
  • 第2章 构造特征14-27
  • 2.1 葡萄花构造的形成期确定14-15
  • 2.2 断层发育特征15
  • 2.3 圈闭特征描述15-20
  • 2.4 葡萄花构造的演化特征20
  • 2.5 构造对天然气运聚的影响20-27
  • 第3章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27-45
  • 3.1 区域沉积环境27
  • 3.2 测井相识别模式的建立27-32
  • 3.3 沉积相及微相特征32-36
  • 3.3.1 嫩三段沉积微相35
  • 3.3.2 嫩四段沉积微相35-36
  • 3.4 砂体展布规律36-42
  • 3.4.1 砂体类型36
  • 3.4.2 砂体的平面分布36-38
  • 3.4.3 砂体的剖面特征38-42
  • 3.5 嫩三嫩四段沉积相模式42-45
  • 第4章 储层特征45-48
  • 4.1 岩石学特征45
  • 4.2 成岩作用45-46
  • 4.3 物性特征46-48
  • 第5章 气藏特征48-57
  • 5.1 成藏条件分析48
  • 5.2 气水分布规律48-54
  • 5.2.1 气水层识别图版的建立48-50
  • 5.2.2 气水平面分布规律50-54
  • 5.3 成藏模式54-57
  • 第6章 有利区块综合研究57-65
  • 6.1 综合评价的方法概述57-59
  • 6.1.1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57
  • 6.1.2 灰色理论的基本原理57-59
  • 6.2 综合评价所考虑的因素59-61
  • 6.2.1 圈闭59
  • 6.2.2 断层分布情况59-60
  • 6.2.3 气水分布60
  • 6.2.4 储存条件评价60-61
  • 6.3 综合评价结果及有利区块评价61-65
  • 第7章 结论65-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0
  • 附图70-10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潜东南地区新沟咀组精细沉积相研究    万立国;

靖安油田虎狼峁区长6油藏沉积微相研究    王江波;何曼如;杨强;

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向景红;

陕西定边张韩区块延长组长2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陈晓宏;任战利;

双河油田Ⅴ油组沉积微相与油水运动    张武;纪甜甜;熊辉;陈琦;

利用地层切片多属性综合分析进行沉积相研究    张义娜;朱筱敏;

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文全;

鄂尔多斯盆地西区油田旦巴区长4+5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张国东;于波;蔺彦芳;王泉波;

哥伦比亚Velasquez油田始新统Guaduas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    赵彬;侯加根;张国一;陈诗望;刘钰铭;

志丹油田长2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其控油规律    强昆生;王建民;田新文;高亚罡;杨杰;吕修祥;

广西来宾铁桥剖面中上二叠统沉积微相    邱振;王清晨;

沉积微相相控处理软件研究及应用    赵宪生;梁桂蓉;

吉林大情字井地区沉积微相与岩性圈闭    魏兆胜;唐振兴;杨光;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研究    李喜安;吴少波;卢全中;宋子齐;

沉积微相与储集层孔隙结构关系研究    孙宏智;

应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单井岩相及沉积微相的方法研究    顾红英;黄国骞;

利用测井曲线特征自动判别沉积微相    高才坤;徐顺;徐开志;李桐林;

下二门油田核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周红;

多井沉积微相评价技术在江汉岩性油藏中的应用    杜飚;

用人工神经网络自动识别沉积微相    李洪奇;周志远;邵才瑞;

加强勘探攻关 促进增储上产    王刚毅 戴运华 岳晓术

巴楚隆起碳酸盐岩圈闭评价研究取得新进展    江其勤

因层而异 分层开发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董树合

“老树”发“新芽”    记者 李兵 通讯员 李历

江汉勘探获得两个新发现三个新进展    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罗劲

情系油气勘探地质综合研究    唐伟

精细挖潜激活老油区增产潜力    朱斯明

为油田开发擦亮“慧眼”    记者 李兵

努力让油藏创造更好效益    本报记者 仇国强通讯员 郭富晓 杨君

石油,沿着新思路流淌    张芳

复杂断块油藏相控储层建模研究    张淑娟

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萨葡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剩余油研究    范广娟

新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低渗难采油藏精细描述方法研究    陈岩

苏丹Palogue油田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预测    李薇

洪积扇储层油藏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    王向荣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预测方法研究    高博禹

储层参数模型建立    张公社

秦家屯油田油藏地质与开发调整研究    李树军

松辽盆地南部红岗油田沉积特征及含油饱和度研究    李志勇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隐蔽油气藏识别与预测    王树华

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沉积微相研究和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胡明亮

松辽盆地泰康地区中部组合沉积微相研究    王树恒

沈84—安12块S_3~4段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许国民

新民油田沉积微相及流动单元研究    王继平

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    王一博

姬塬地区长4+5油藏储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    吴小斌

民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剩余油研究    葛政俊

密井网区井震结合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微相展布研究    张广权

安塞油田王窑西南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刘学刚

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头组沉积微相的研究    张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