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超重力氧化还原法用于天然气脱硫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7:57
热度:

超重力氧化还原法用于天然气脱硫的研究【摘要】:硫化氢(H_2S)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主要产生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于天然的动植物体在生态环境系统中的自然腐败过程中。它的存在不

【摘要】: 硫化氢(H_2S)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主要产生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于天然的动植物体在生态环境系统中的自然腐败过程中。它的存在不仅影响用户的人身健康,而且在湿热的条件下,对金属管道和设备具有严重的腐蚀性。输气管网受到硫化氢腐蚀开裂造成的破坏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国及国外一些国家对不同环境下的硫化氢允许浓度进行了严格限制,要求天然气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脱硫处理。若将其直接排放或燃烧后转变成二氧化硫排放,均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无论是从环境还是从生产考虑都必须进行脱硫。鉴于此,本论文将超重力技术和氧化还原法结合应用于天然气脱硫,尝试络合铁,888,ADA三种不同脱硫剂在超重机的进行实验,选出最适合超重机的脱硫剂。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在超重机中,考察了原料气中硫化氢浓度,原料气中气体流量,脱硫液流量,超重机转子转速和脱硫液pH值等因素对络合铁,888,ADA三种不同脱硫剂体系中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发现三种体系共同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原料气气体流量是4m~3·h~(-1),脱硫液的流量是1000 L·h~(-1),超重机的转子转速是1200r·min~(-1),此时,H_2S都可以脱除到20mg/m~3,符合国家要求的小于20mg/m~3的H_2S排放标准,H_2S脱除率都可以达到99.9%左右。 2.在络合铁、888和888+ADA三种体系中,超重机转子转速对络合铁体系的强化传质作用最显著,络合铁体系碱消耗量最少、最经济,同时H_2S脱除率99.9%左右,完全能够达到国家要求,具有很强的工业化前景。 【关键词】:天然气 氧化还原法 络合铁 888 ADA 脱硫 超重力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E6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7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7-35
  • 1.1 硫化氢的简介17
  • 1.2 硫化氢吸收净化方法17-28
  • 1.2.1 干法17-22
  • 1.2.1.1 铁法18
  • 1.2.1.2 氧化铁法18
  • 1.2.1.3 NCA 固体吸收法18-19
  • 1.2.1.4 氧化锌法19
  • 1.2.1.5 活性炭法19-20
  • 1.2.1.6 分子筛法20
  • 1.2.1.7 锰矿脱硫20
  • 1.2.1.8 离子交换树脂法20-21
  • 1.2.1.9 电子束照射分解法21
  • 1.2.1.10 膜分离法21
  • 1.2.1.11 生化脱硫法21-22
  • 1.2.2 液体吸收法22-23
  • 1.2.2.1 化学吸收法22
  • 1.2.2.2 物理吸收法22-23
  • 1.2.2.3 物理—化学吸收法23
  • 1.2.3 吸收氧化法23-27
  • 1.2.3.1 费罗克斯法23-24
  • 1.2.3.2 砷碱法(Thylox法)24
  • 1.2.3.3 改良砷碱法(G-V法)24-25
  • 1.2.3.4 蒽醌二磺酸钠法(ADA法)25
  • 1.2.3.5 络合铁法(铁基工艺)25-26
  • 1.2.3.6 氨水催化法(Perox法)26
  • 1.2.3.7 PDS工艺26-27
  • 1.2.4 最新工艺27-28
  • 1.2.4.1 微生物脱硫技术在天然气净化中的应用27
  • 1.2.4.2 臭氧氧化法27
  • 1.2.4.3 二氧化硫法27-28
  • 1.2.4.4 电化学法28
  • 1.3 超重力技术28-33
  • 1.3.1 超重力技术发展概况28-29
  • 1.3.1.1 国外发展概况28
  • 1.3.1.2 国内发展概况28-29
  • 1.3.2 超重力技术的基本原理29
  • 1.3.3 应用超重力技术的旋转填充床29-30
  • 1.3.3.1 超重力旋转填充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9-30
  • 1.3.3.2 超重力旋转填充床的特点30
  • 1.3.4 超重力技术的应用30-33
  • 1.3.4.1 在制备纳米材料中的应用31
  • 1.3.4.2 在脱硫中的应用31-32
  • 1.3.4.3 在强化除尘过程中的应用32-33
  • 1.3.4.4 在油田注水脱氧中的应用33
  • 1.3.4.5 在生物氧化反应中的应用33
  • 1.4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33-35
  • 第二章 超重力氧化还原法脱硫工艺的实验35-38
  • 2.1 实验准备部分35
  • 2.1.1 各种仪器、设备35
  • 2.1.2 原料及辅助试剂35
  • 2.2 实验部分35-36
  • 2.2.1 实验装置35-36
  • 2.2.2 实验方法36
  • 2.2.3 分析方法36
  • 2.3 气相传质系数模型的建立36-38
  • 第三章 超重力络合铁法脱硫的探索性研究38-44
  • 3.1 络合铁法脱硫反应机理38
  • 3.2 络合铁法脱硫实验结果与讨论38-42
  • 3.2.1 络合铁法原料气中H_2S浓度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38-39
  • 3.2.2 络合铁法原料气中气体流量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39-40
  • 3.2.3 络合铁法脱硫液流量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40-41
  • 3.2.4 络合铁法超重机转子转速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41-42
  • 3.2.5 络合铁法脱硫液pH值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42
  • 3.3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888 法脱硫工艺的研究44-49
  • 4.1 888脱硫催化剂物化性质44
  • 4.2 888脱硫机理44
  • 4.3 888法脱硫实验结果与讨论44-48
  • 4.3.1 888法原料气中H_2S浓度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44-45
  • 4.3.2 888法原料气中气体流量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45-46
  • 4.3.3 888法脱硫液流量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46
  • 4.3.4 888法超重机转子转速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46-47
  • 4.3.5 888法脱硫液pH值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47-48
  • 4.4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888+ADA 法脱硫工艺的研究49-53
  • 5.1 ADA法的介绍49
  • 5.2 ADA法脱硫反应机理49
  • 5.3 888+ADA法脱硫实验结果与讨论49-52
  • 5.3.1 888+ADA法原料气中H_2S浓度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49-50
  • 5.3.2 888+ADA法脱硫液流量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50-51
  • 5.3.3 888+ADA法超重机转子转速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51
  • 5.3.4 888+ADA法脱硫液pH值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51-52
  • 5.4 本章小结52-53
  • 第六章 络合铁、888、888+ADA 三种脱硫剂比较的研究53-60
  • 6.1 络合铁、888 和 888+ADA 三种脱硫剂的实验比较结果与讨论53-58
  • 6.1.1 络合铁、888 和 888+ADA 三种脱硫剂条件下,原料气中H_2S浓度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53-54
  • 6.1.2 络合铁和 888 两种脱硫剂条件下,原料气中气体流量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54-55
  • 6.1.3 络合铁、888 和 888+ADA 三种脱硫剂条件下,脱硫液流量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55-56
  • 6.1.4 络合铁、888和888+ADA三种脱硫剂条件下,超重机转子转速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56-57
  • 6.1.5 络合铁、888和888+ADA三种脱硫剂条件下,脱硫液pH值对H_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57-58
  • 6.2 本章小结58-60
  • 第七章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5-66
  • 作者和导师简介66-67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67-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超重力湿式氧化法脱除气体中硫化氢技术研究    祁贵生

旋转填充床中醇胺法吸收H_2S研究    万博

超重力—离子交换耦合制备超细CeO_2材料    冯迎春

旋转填充床中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超细硫酸沙丁胺醇实验研究    马静,王玉红,王丹梅,陈建峰,甄崇礼

超重力旋转填充床的机理及其应用    刘思周

超重力技术及其在环保中的应用    赵晓曦,邓先和,潘朝群,陈海辉

石油气净化脱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王世娟,王军民

超重力技术    

含酚模拟废水的电催化降解    周明华,吴祖成

电子束照射法脱硫脱氮技术工艺    利锋

硫化氢尾气的净化    何运昭

螺旋型旋转吸收器烟气脱硫    陈昭琼,熊双喜,童志权

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在燃煤尾气处理上的应用进展    潘朝群,董洁

超重力旋转床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的研究    鲍铁虎

近十年常温干法精脱硫专利技术发展动态    彭勇,胡典明,孔渝华

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刘小群,江宏富,姚文锐

低水工况常温氧化铁精脱硫剂的研制    彭勇,张林

半水煤气湿法氧化脱硫工艺综述    周健;曾凡刚;

农村地区沼气净化脱硫的试验研究    宫霁晖;赵会军;赵书华;张庆国;

超重力技术研究进展    杨致芬;郭春绒;

气体扩散电极制备及其对苯酚降解效果的研究    矫彩山;孙艳;弟智;陈星云;

循环镁法烟气脱硫产物MgSO_3的热解回用工艺研究    张晓伟;鲁军;

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在超重机中脱除H_2S的实验研究    李华;钱智;姚远;郭锴;

微通道反应器内纳米头孢呋辛酯制备工艺优化    张乾霞;娄金婷;周月;段永鸿;王洁欣;

生物法治理恶臭气体的工艺研究进展    邓志华;周成;宁平;王学谦;瞿广飞;

AC催化氧化法脱除烟气中SO_2技术    韩东升;郭家秀;尹华强;楚英豪;梁娟;

活性焦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翟尚鹏;辛昌霞;刘静;傅月梅;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以化工反应过程强化技术研究为中心    张明国;

VOC催化燃烧技术    谭明侠;王国军;谢建川;

燃煤电厂同时脱硫脱氮技术研究    胡将军;蔡进;罗军;

消烟脱硫除臭一体化净化技术 前置喷淋筛网的静电式烟炱净化器    黄清豹;

超重力反应与分离新技术    陈建峰;张纪尧;沈志刚;

气氛对中温羰基硫水解催化剂的影响    沈芳;上官炬;梁生兆;

中国沼气产业化途径与关键技术    庞云芝;李秀金;

利用臭氧及活性分子协同脱除多种污染物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姜树栋

栲胶脱硫工艺副产物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牛艳霞

内置式微波无极紫外灯处理气态污染物的研究    孙晓

NO的常温催化氧化及碱液吸收脱除NO_x过程研究    刘华彦

生物滴滤塔净化H_2S气体的菌种筛选、填料改性及反应动力学分析    葛洁

纳米无机掺杂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廖婵娟

厌氧微生物法同步脱除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工艺研究    韩雅琼

电催化—生物氧化组合工艺构建及处理除草剂废水研究    魏金枝

活性炭吸附处理苯和甲苯气体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周烈兴

三维电极-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班福忱

多层生物滤塔净化硫化氢废气研究    张华新

生物过滤法净化及回收含氨废气研究    杨松波

同步除硫脱氮除磷微生物筛选及对矿区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任军俊

利用钢厂赤泥和碱厂白泥研制燃气(H_2S)脱硫剂    王志涛

晋县凹陷赵县背斜滚动潜力研究    蔡青梅

无机氧化物载银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抑菌性能研究    曾蕾

Aspen软件在天然气净化过程中的模拟与优化    谢书圣

利用矿物吸附材料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胡玲

活性炭基催化水解羰基硫催化剂的筛选及动力学研究    于丽丽

35T/h锅炉烟气治理方案选择与监控系统改造    袁波

阴离子交换纤维对溴离子交换性能的研究    吴友吉,金盈,李子荣

超重力场分离机的功率分析    柳松年,郭锴,宋云华,郑冲

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在超重机中脱除H_2S的实验研究    李华;钱智;姚远;郭锴;

MDEA法中气速、气液比对高含量CO2气体选择性脱硫的影响    毕立群,麻德贤

超重力场分离机的功率测定与分析    柳松年,宋云华,杜婉瀛,郑冲

中国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分类及其成因探讨    戴金星

超重力旋转填充床的机理及其应用    刘思周

石化装置中硫化氢的危害及治理    刘泽杰;杨琳;

离子交换纤维的开发及应用    周绍箕;

天然气是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趋势    胡见义;郭彬程;

直接电解两步法处理硫化氢废气的研究    周继红

生物催化氧化法处理H_2S废气的工艺及理论研究    宫磊

错流旋转床内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的研究    郭奋

变压过程脱除气体中微量硫化氢的研究    钟立梅

形貌可控的铈基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江瑞

废碱脱除酸性气中硫化氢工艺研究    么士平

超重力旋转床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的研究    鲍铁虎

选择性催化氧化H_2S的催化剂研制    陈俊利

错流旋转床填料结构与特性研究    焦纬洲

生物化学法脱除天然气中H_2S的工艺及理论研究    陈晓

错流旋转填料床特性与聚合物脱挥应用研究    刘振河

旋转填充床在天然气脱水与脱硫液再生中的研究    于召洋

改性活性炭纤维脱除低浓度硫化氢气体的研究    宋庆锋

微生物培养液脱除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实验研究    李万全

从含硫废气中回收元素硫    王树森,凌爱莲,王志忠,吴旭红

超重力场分离机的功率分析    柳松年,郭锴,宋云华,郑冲

旋转填充床中两种填料压降特性与传质特性的对比    李振虎,郭锴,翁南梅,冯元鼎,郑冲

有机沉积区中由微生物导致的物质与能量转化    王大珍

中国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分类及其成因探讨    戴金星

我国盐湖沉积物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及其地球化学作用(英文)    马秀贞,印明善,王大珍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杨家静,王一刚,王兰生,文应初,刘划一,周国源

天然气中硫化氢硫同位素组成及沉积地球化学相    沈平,徐永昌,王晋江,王兰生

超重力场中合成超微细CaCO_3的粒度控制研究    王玉红,贾志谦,陈建峰,郑冲

生物脱臭技术初探    吴志超,李国建,马肖卫

天然气脱硫工艺的研究与发展    蔡培;王树立;赵会军;

超重力法吹脱氨氮废水技术应用研究    祁贵生;刘有智;王建伟;焦纬洲;

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工艺研究    刘建伟,刘有智,张艳辉

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在超重机中脱除H_2S的实验研究    李华;钱智;姚远;郭锴;

超重力法处理含氨废水技术    王媛媛;李素芳;徐翔;余刚;陈腊生;

超重力技术在脱硫液再生中的探索性研究    于召洋;李振虎;郭锴;冷继斌;

塔河油田含硫伴生气脱硫工艺    李勇;

惜日烂泥塘,今天聚宝盆    陈启兵;

超重力环境下选择性脱除气体中的硫化氢的工艺研究    邱尚煌;刘有智;韩江则;李思意;

荧光光度法分析天然气中微量H_2S及现场考查试验    

超重力碳分制备超细氢氧化铝及表征    张鹏远;公延明;陈建峰;

烧结厂脱硫方法的分析与选择    刘建秋;

我国天然气净化和液化(LNG)方法以及应用前景探讨    申传文;廖丽华;叶士禄;亢健荣;

天然气净化分离膜的统计检验    喻维民;

一种全新的烟气脱硫工艺——自氧化还原法    吴桂荣;徐峰;

腺苷酸脱氨酶测定在肝脏疾病的诊断意义    王志;王占科;熊小平;余文;

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涛;田彦卿;

Ada语言与面向对象的数据库    王家华;郑友松;郑怀远;

冶炼烟气、硫酸尾气钠法脱硫治理工程实例    叶际宣;李剑胜;

超重力技术在内循环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    王胜强;黄国强;孙津生;

走到幕前的Adaptec    本报记者 何进伟

超重力技术拓展应用空间    记者 李宏乾

Adaptec专注数据存储    李柠

新糖尿病药物研发情况在ADA会议上引发关注    王超宇 译

在技术发展的浪尖扬帆    本报记者 李柠

Adaptec的SAN策略    本报记者 孟昭晖

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处理量突破80亿立方米    王燕 通讯员 段练 闵军

Adaptec:眺望“后”SCSI时代    本报记者 贺宏良

ADA糖尿病诊治指南亮点关注    驻京记者 王丹

为新世纪化学工业发展加速    $$陈建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组专家,$$中国颗粒研究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

油田轻烃分馏与精制技术研究    王志恒

喷动床内半焦颗粒烟气脱硫技术研究    邢力超

新型溶剂高效吸收净化高酸性石油天然气技术开发研究    章建华

旋转床内液体流动与传质的实验研究和计算模拟    张军

变压过程脱除气体中微量硫化氢的研究    钟立梅

二甲醚催化氧化反应的基础研究    孙明

超重机转子填料内液体流动的观测与研究    郭锴

煤的电化学脱硫基础研究    李登新

模拟柴油生物脱硫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陈晗

腺苷信号通路在阴茎异常勃起及纤维化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文甲明

超重力氧化还原法用于天然气脱硫的研究    冷继斌

超重力技术应用于乙烯废碱液处理的探索性研究    胡霞国

超重力吸收法脱除H_2S的实验研究    李华

石嘴山电厂脱硫项目的经济性和环境影响评价    王勇

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净化技术研究    温崇荣

含硼生铁脱硫预处理热模拟实验研究    刘奇

海洋硫酸多糖不同脱硫方法的比较研究    刘鑫

水煤浆燃前还原脱硫新技术研究    沈亚飞

超重力并流除尘技术的研究    柳巍

天然气净化精制过程仿真研究    丁仁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