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7:24
热度: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摘要】:模拟实验是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水合物动力学又是其中的关键研究内容,正成为近年来水合物研究的热点问题。水合物动力学研究对

【摘要】: 模拟实验是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水合物动力学又是其中的关键研究内容,正成为近年来水合物研究的热点问题。水合物动力学研究对于了解水合物成核机制,水合物生长条件和稳定存在的环境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研究不足的现状,通过系列实验,侧重研究甲烷水合物生成过程、动力学影响因素及其二氧化碳水合物的成核过程。 甲烷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实验表明,高频振动对缩短甲烷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加快水合物生成速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水合物生成反应中温度上升和瞬时流速增高与高频振动时间有非常好的对应。温度和压力是影响水合物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甲烷+天然海水体系和甲烷+天然海水+多孔介质两个体系内进行的等压变温和等温变压实验表明,甲烷水合物在低温高压的环境下生成速率快,水合物纯度高。基于粒径范围125-700μm的四种多孔介质的甲烷水合物生成实验结果表明,较粗粒径的多孔介质引起的孔隙间毛细作用对甲烷水合物不会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但计算结果表明,孔径粒径小于60nm的多孔介质会阻碍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对甲烷水合物在天然海水+多孔介质体系中生成时的排盐效应研究表明,排盐效应的强弱主要由反应的物质供给量决定,甲烷气体的供给量越多排盐效应越强。受排盐效应影响的六种主要离子(K~+、Na~+、Ca~(2+)、Mg~(2+)、SO_4~(2-)、Cl~-)中,Na~+、Ca~(2+)离子浓度变化较大,K~+变化最小。使用电阻法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的成核过程分析发现,水合物成核过程会引起体系内电阻增大。阻抗与温度、成核速率有如下关系: 此外,在二氧化碳水合物成核过程研究中发现形成水合物的水分子具有记忆效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使用同一分水样反复生成水合物时反应的诱导时间越来越短。 【关键词】:水合物动力学 多孔介质体系 排盐效应 电阻法 成核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744.4
【目录】:
  • 摘 要4-5
  • Abstract5-8
  • 0 前言8-12
  • 1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研究现状12-18
  • 1.1 关于海洋环境中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的认识12-13
  • 1.2 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模拟实验的研究现状13-17
  • 1.2.1 水合物结晶过程中的诱导时间13-14
  • 1.2.2 水合物结晶过程中驱动力14-15
  • 1.2.3 水合物成核机理15
  • 1.2.4 甲烷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生成分解动力学实验15-16
  • 1.2.5 CO_2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生成的模拟实验16-17
  • 1.3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实验模拟研究展望17-18
  • 2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模拟实验的技术与方法18-27
  • 2.1 实验设备18-22
  • 2.2 实验原理22-24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24-27
  • 3 甲烷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的影响因素27-43
  • 3.1 高频振动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影响27-29
  • 3.2 温度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影响29-35
  • 3.2.1 纯溶液体系中,温度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29-31
  • 3.2.2 多孔介质体系中,温度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31-32
  • 3.2.3 理论分析32-34
  • 3.2.4 温度对反应过程中耗气量的影响34-35
  • 3.3 压力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影响35-39
  • 3.3.1 纯溶液体系内,水合物生成过程压力变化规律35-37
  • 3.3.2 多孔介质体系中,压力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影响37-38
  • 3.3.3 理论分析38-39
  • 3.4 多孔介质粒径范围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影响39-42
  • 3.4.1 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生成过程对比39-41
  • 3.4.2 理论分析41-42
  • 3.5 小结42-43
  • 4 沉积物中水合物生成作用对孔隙水离子浓度的影响43-54
  • 4.1 实验技术与方法43-46
  • 4.1.1 实验材料43-44
  • 4.1.2 离子浓度测试方法44-46
  • 4.2 结果与讨论46-52
  • 4.2.1 沉积物颗粒大小对孔隙水离子浓度的影响46-48
  • 4.2.2 压力对反应排盐效应的影响48-49
  • 4.2.3 沉积物-天然海水-甲烷体系中的离子浓度变化研究49-52
  • 4.3 小结52-54
  • 5 二氧化碳水合物成核过程的初步实验研究54-65
  • 5.1 实验原理54-55
  • 5.2 实验设备55-58
  • 5.2.1 反应釜结构55-56
  • 5.2.2 阻抗测试系统56-57
  • 5.2.3 天然气水合物成核监测软件57-58
  • 5.3 实验方法与步骤58-59
  • 5.4 结果与讨论59-64
  • 5.4.1 诱导时间的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59-60
  • 5.4.2 二氧化碳水合物成核阶段的初步研究60-62
  • 5.4.3 二氧化碳水合物成核理论模型62-64
  • 5.5 小结64-65
  • 6 结论65-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未来挑战    雷怀彦,王先彬,房玄,郑艳红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浅析及研究策略    高兴军,段鸿彦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间接识别标志    赵省民,吴必豪,王亚平,卢振权

内生热液矿床与天然气水合物矿床形成机制的比较研究——以美国卡林矿带金矿床与布莱克高原水合物矿床为例    赵省民,聂凤军,曾凡刚,江思宏

科学大洋钻探与天然气水合物    吴能友,陈弘,蔡秋蓉,王宏斌

水合物生成和分解动力学研究现状    裘俊红,郭天民

甲烷水合物在纯水中的生成动力学    裘俊红,郭天民

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异常: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指标    凌洪飞,蒋少涌,倪培,杨竞红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刘昌岭,业渝光

冲绳海槽现代活动热水区CO_2-烃类流体:流体包裹体证据    侯增谦,张绮玲

国内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研究进展    安青;许维秀;

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前景    雷怀彦,王先彬,郑艳红,张中宁,周晓峰

我国东海及邻近海域气体水合物可能的分布范围    栾锡武,初凤友,赵一阳,秦蕴珊,陈左林

甲烷水合物在AlCl_3溶液中的相平衡条件    郑艳红,雷怀彦,王峰,吴保祥

冲绳海槽中部Jade热液区热液沉积物中Ag的富集成矿作用    蒋富清,翟世奎,李安春

南海北部陆坡构造坡折带中的天然气水合物    王宏斌;张光学;梁劲;刘学伟;梁金强;龚跃华;郭依群;沙志彬;

一种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新方法——注高温海水法    刘豇瑜;张键;陈刚;

云南思茅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李峰,庄凤良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类型及特征    苏正;陈多福;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邓希光;吴庐山;付少英;吴能友;

天然气水合物体系动态演化研究(Ⅱ):海底滑坡    宋海斌;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电阻法监测技术    石建光;林挺宁;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    罗艳托;朱建华;陈光进;郭绪强;

VMS矿床热液蚀变成矿系统    余金杰;

东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区域地质特征及可能的远景区    龚建明;杨文达;卢振权;栾锡武;方银霞;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硫酸盐浓度和碳同位素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    蒋少涌;杨涛;葛璐;凌洪飞;杨競红;吴能友;陈道华;刘坚;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的良好开发前景    吴必豪;肖汉强;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硫酸盐浓度和碳同位素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    蒋少涌;杨涛;葛璐;凌洪飞;杨競红;吴能友;陈道华;刘坚;

钻井液添加剂抑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实验研究    刘晓兰;孙宝江;王志远;任韶然;

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倪国江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地质灾害机理与钻前预测    孙运宝

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属性)的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及软件开发    吕琳

海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研究    孙建业

低剂量抑制剂作用下水合物颗粒粘附作用及聚集机理研究    杜娟

祁连山木里天然气水合物钻孔沉积构造特征及与水合物分布关系研究    庞守吉

冲绳海槽火山岩中岩浆包裹体及气体同位素组成研究    于增慧

水—气—盐流体体系低温相平衡的理论模型研究    孙睿

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形成分解动力学及微生物作用    陈多福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条件模拟实验及探测技术研究    赵洪伟

冻土带可燃冰成因机理研究    李彬彬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热激法试开采系统及数值模拟研究    房治强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测井响应特征及评价    郭星旺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自保护机理及热动力学特性研究    秦明举

基于干水的水合物储气实验研究    邱传宝

吉林油田天然气水合物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    崔丽萍

多元复杂体系水合物生成的实验及热动力学模型研究    宋琦

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物理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孙晓杰

天然气水合物注热降压开采储层温压场模拟研究    杜进进

油气运输过程中水合物的抑制    黄安源

甲烷水化物合成的初步研究    邓友生,徐学祖,张立新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未来挑战    雷怀彦,王先彬,房玄,郑艳红

铝硅酸盐矿物溶解作用铝活性研究    雷怀彦,师育新

石油碳、氢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沈平,徐永昌

古代与现代海底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地球化学比较研究    侯增谦,浦边郎

胜利油田火山岩中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及其意义    赫英,王定一,冯有良,刘洪营,宋来亮

内生热液矿床与天然气水合物矿床形成机制的比较研究——以美国卡林矿带金矿床与布莱克高原水合物矿床为例    赵省民,聂凤军,曾凡刚,江思宏

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烟囱硫化物矿床矿石化学特征与分带型式    侯增谦

固体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功合成    徐敩祖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探讨    狄永军,郭正府,李凯明,于开宁

向大海索要淡水的最新办法    苏光路;

向大海索要淡水    艾先立;

拉曼光谱原位观测水合物形成后的饱和甲烷浓度    吕万军,I-Ming Chou,Robert C.Burruss,金庆焕,傅家谟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速度的影响因素    李安星;

浅谈水合物生成预测方法    李文革;尹国君;刘文宝;王志超;陈强;

南海深水天然气测试关键技术    杨少坤;代一丁;吕音;关利军;

水合物模拟实验装置的对比研究    杨明军;宋永臣;刘瑜;

基于水合物的沼气净化技术    吕艳丽;郑志;

水合物分解和生成的动力学模型    刘纾曼;

含硫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预防措施    邱晓林

钻井液微观结构对水合物分解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探讨    张凌;蒋国盛;宁伏龙;韩博;吴翔;窦斌;

环戊烷水合物生长过程实验研究    孙志高;刘成刚;

天然气组成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及灾害预防研究    徐文新;陈多福;陈先沛;陈光谦;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估计及分布研究    王秀娟;吴时国;

海底沉积物中水合物成矿机理与分布规律    吕万军;郭依群;庄新国;梁金强;沈铭;黄国成;

水合物法从烟气中分离CO_2的原理和实验系统    唐良广;李小森;冯自平;

煤层气水合物分离与储运技术研究    孙志高;谢诺琳;江承明;

长输管道内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预测    郝敏;陈保东;毕文云;朱云;崔艳星;

利用统计缔合流体理论状态方程预测气体水合物的平衡形成条件以及醇类物质对水合物形成的热力学抑制作用    李小森;张郁;唐良广;冯自平;

SDS和THF对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的影响    龚果清;刘妮;刘道平;谢应明;

天然气——21世纪的能源主角    段鸿彦

开发利用“可燃冰” 希望与困难并存    依民

怎样认识“可燃冰”    本报记者 延宏

天然气水合物21世纪新能源    叶子 摘

天然气水合物如何成为后续能源    樊栓狮

认识“可燃冰”    延宏

苏里格气田井下节流实验喜获成功    胡玉珍 王哲

原位条件下水合物形成与分解研究    杨明军

10(?)高岭石水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形貌的研究    牛继南

甲烷水合物生成的静态强化技术    杨亮

气体水合物成核与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白冬生

高温高压气藏深井测试合理工作参数研究    刘达林

表面活性剂的QSPR、界面吸附和自组装理论研究    陈美玲

二氧化碳地下封存与强化采油利用基础研究    刘瑜

南海沉积物的水合物声学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胡高伟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的钻井液研究    涂运中

基于水合物技术的模拟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获研究    李士凤

油气运输过程中水合物的抑制    黄安源

抑制剂存在下四氢呋喃水合物的粘附作用及生长研究    李斯佳

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藏降压开采的数值模拟    于涛

水合物抑制、防聚显微操作系统及THF、TBAB水合物生长和粘附力研究    毕丹丹

石英砂中CH_4/CO_2水合物生成过程实验研究    焦亮

气体水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分解行为的理论研究    刘源

非理想气体节流过程热力学研究及实践应用    胡登辉

气液混合物通过嘴流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王一妃

优化设计方法在气井完井管柱选择中的应用    万单梁

升深气田水合物生成规律及注醇防冻技术研究    李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