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CO_2和烟气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1:13
热度:

CO_2和烟气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摘要】:CO2置换法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气水合物(NGH)开采方法,但置换效率低是阻碍CO2置换开采NGH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CO2的主要

【摘要】:CO2置换法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气水合物(NGH)开采方法,但置换效率低是阻碍CO2置换开采NGH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CO2的主要来源为燃煤电厂烟气,如果可以直接利用电厂烟气置换NGH,就可省去CO2分离的成本。为了研究CO2置换开采NGH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电厂烟气置换CH4水合物的可行性,本文进行了CO2、不同组分烟气、N2置换CH4水合物的实验研究,并对烟气置换NGH获得CH4商品气过程的能源投资回报值(EROI)进行了分析。首先,在2.0~3.0MPa和1~3℃范围内研究了气态CO2置换多孔介质中CH4水合物的过程。结果显示,相同置换压力下,置换效率随置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同置换温度下,置换效率随置换压力降低而增大。置换条件相同时存在一个最优的初始水合物笼子占有率使置换效率最大。气态CO2置换CH4水合物的置换效率最大为34.6%。其次,在6~7℃范围内研究了液态CO2置换多孔介质中CH4水合物的过程,结果显示温度和压力对置换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规律,置换效率随初始水合物笼子占有率的增加而增大。此外,本文还进行了19.1%CO2-80.9%N2和53%CO2-47%N2的烟气及N2在7~15MPa和1~3℃范围内置换多孔介质中CH4水合物的实验。结果显示,相同置换温度下,置换效率随置换压力升高而增大。相同置换压力下,置换效率随置换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同置换条件下,增加置换过程中的气固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置换效率,与温度和压力相比,置换过程中的气固接触面积对置换效率的影响更大。模拟烟气中CO2浓度越高,置换效率越高,但当CO2浓度过低时(CO2浓度小于6%),实验过程以减压作用为主。最后,分析烟气实际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并得到CH4商品气的整个过程的EROI得出,电厂烟气经水合分离后置换CH4得到的最大理论摩尔浓度为0.8,整个过程EROI理论最大值为10.96。电厂烟气直接注入水合物层时,置换CH4的最大理论摩尔浓度为0.23,整个过程的EROI理论最大值为5.34,小于常规油气开采的EROI平均值7,因此,直接将电厂烟气注入水合物层获得CH4商品气的过程暂不具有经济可行性。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置换开采 CO2 烟气 能源投资回报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3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30
  • 1.1 天然气水合物的概述11-17
  • 1.1.1 气体水合物的结构及性质11-14
  • 1.1.2 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及分布14-17
  • 1.2 NGH开采方法17-21
  • 1.2.1 降压开采法18
  • 1.2.2 热激发法18-19
  • 1.2.3 注化学试剂法19
  • 1.2.4 置换开采方法19-21
  • 1.3 置换开采NGH研究现状21-28
  • 1.3.1 CO_2置换开采NGH研究现状21-27
  • 1.3.1.1 CO_2置换开采NGH热力学研究22-24
  • 1.3.1.2 CO_2置换开采NGH动力学研究24-26
  • 1.3.1.3 CO_2置换开采NGH影响因素26-27
  • 1.3.2 模拟烟气置换开采NGH研究现状27-28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28-30
  • 第二章 CO_2置换CH4水合物研究30-50
  • 2.1 实验部分30-33
  • 2.1.1 实验材料及试剂30
  • 2.1.2 实验仪器与装置30-32
  • 2.1.3 实验步骤32-33
  • 2.1.3.1 气态CO_2置换CH4水合物实验32-33
  • 2.1.3.2 液态CO_2置换CH4水合物实验33
  • 2.1.4 气相色谱的参数选择33
  • 2.2 实验数据处理33-35
  • 2.2.1 压缩因子计算33-34
  • 2.2.2 置换效率和置换速率计算34-35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35-49
  • 2.3.1 气态CO_2置换CH4水合物实验35-45
  • 2.3.1.1 实验过程的参数变化35-37
  • 2.3.1.2 温度对置换效果的影响37-39
  • 2.3.1.3 压力对置换效果的影响39-43
  • 2.3.1.4 初始水合物笼子占有率对置换效果影响43-45
  • 2.3.2 液态CO_2置换CH4水合物实验结果45-49
  • 2.4 本章小节49-50
  • 第三章 烟气置换CH4水合物研究50-67
  • 3.1 实验部分50-52
  • 3.1.1 实验材料及试剂50-51
  • 3.1.2 实验仪器及装置51
  • 3.1.3 实验步骤51-52
  • 3.1.3.1 石英砂+SDS溶液体系51
  • 3.1.3.2 石英砂+冰粉+丝网通道体系51-52
  • 3.1.4 气相色谱的参数选择52
  • 3.2 实验数据处理52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52-66
  • 3.3.1 压力对模拟烟气置换CH4水合物影响52-55
  • 3.3.2 温度对模拟烟气置换CH4水合物影响55-57
  • 3.3.3 浓度对模拟烟气置换CH4水合物影响57-62
  • 3.3.4 体系对模拟烟气置换CH4水合物影响62-66
  • 3.4 本章小结66-67
  • 第四章 烟气置换开采NGH过程EROI分析67-78
  • 4.1 置换开采过程的模型及基本假设67-69
  • 4.2 计算与分析69-76
  • 4.2.1 数据处理69-70
  • 4.2.2 参数选取70-73
  • 4.2.3 结果与分析73-76
  • 4.3 本章小结76-78
  • 结论与展望78-80
  • 参考文献80-8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9-90
  • 致谢90-91
  • 附件9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以马利克钻井为例    栾锡武;赵克斌;孙冬胜;岳保静;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现状    吴传芝;赵克斌;孙长青;孙冬胜;徐旭辉;陈昕华;宣玲;

二氧化碳置换法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研究    王金宝;郭绪强;陈光进;李遵照;杨兰英;

2013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动向及2014年展望    孙慧;赵忠德;单蕾;

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周锡堂;樊栓狮;梁德青;

TBAB和CP双添加剂水合物法分离烟气中的CO_2    詹昊;徐纯刚;李小森;颜克凤;

CO_2置换甲烷水合物热力学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祁影霞;喻志广;闫辉;周生平;刘业凤;

最新国际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资源潜力评估(上)    许红,黄君权,夏斌,蔡乾忠

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实验研究    李明川;樊栓狮;赵金洲;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理论及开采方法分析    刘俊杰;马贵阳;潘振;刘培胜;

基于水合物技术的模拟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获研究    李士凤

利用CT扫描对粗砂土中甲烷水合物形成过程中水分迁移特征的分析    蒋观利;吴青柏;蒲毅彬;邢莉莉;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综述    刘影,史謌

水合物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常心洁;杨鲁伟;梁惊涛;

利用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行性分析    祝道平;宁正福;

Heat calc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steam mining of permafrost gas hydrate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邓希光;吴庐山;付少英;吴能友;

多孔介质及盐度对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影响    杨明军;宋永臣;刘瑜;

含甲烷水合物沉积层渗透率特性实验与理论研究    刘瑜;陈伟;宋永臣;杨明军;李清平;喻西崇;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以马利克钻井为例    栾锡武;赵克斌;孙冬胜;岳保静;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测的地球物理方法    栾锡武;赵克斌;孙冬胜;岳保静;鲁银涛;张亮;王静;

钻井液微观结构对水合物分解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探讨    张凌;蒋国盛;宁伏龙;韩博;吴翔;窦斌;

(CH_4+N_2+THF)体系水合物生成动力学    孙强;郭绪强;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

科学钻探对油气资源勘探的理论支撑    王达;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以马利克钻井为例    栾锡武;赵克斌;孙冬胜;岳保静;

海上边际油田伴生气的利用    张理;

气体水合物蓄冷工质的替代研究及展望    李刚;谢应明;刘道平;

SDS和THF对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的影响    龚果清;刘妮;刘道平;谢应明;

沉积物中水合物导热系数原位测量研究    程传晓;赵佳飞;朱自浩;宋永臣;杨磊;刘笛;刘卫国;薛铠华;王佳琪;

海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研究    孙建业

低剂量抑制剂作用下水合物颗粒粘附作用及聚集机理研究    杜娟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条件模拟实验及探测技术研究    赵洪伟

海底表层样品低扰动取样原理及保真技术研究    秦华伟

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注热水分解理论及实验研究    李明川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过程及其反应器特性研究    郝文峰

天然气水合物孔底冷冻取样方法的室内试验及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郭威

海底原位地球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黄霞

徐深1区块气井增产措施优选和关键技术研究    孙国明

天然气水合物藏降压开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沈海超

未固结砂岩岩石物理属性与地震波衰减系数关系研究    卢良鑫

天然气水合物保温保压绳索取心钻具设计    贺涛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热激法试开采系统及数值模拟研究    房治强

加速合成四氢呋喃水合物实验研究及水合物地层钻探扰动有限元分析    张大平

气体水合物生成特性基础研究    郭长松

石英砂中水合物法储存二氧化碳的静态实验研究    魏国栋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测井响应特征及评价    郭星旺

高效环保水合物解堵剂的实验研究    李波

基于干水的水合物储气实验研究    邱传宝

升深气田水合物生成规律及注醇防冻技术研究    李辉

能源投资收益率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张炜;钱瑜;王冉;肖微炜;

水合物分离二氧化碳气体的研究    杨晓西;丁静;杨建平;徐勇军;刘燕锋;

全球与区域天然气水合物中天然气资源量估算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

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与分布预测    陈多福,王茂春,夏斌

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实验    祁影霞;杨光;汤成伟;张华;

CO_2置换CH_4水合物实验研究进展    杨光;祁影霞;张华;汤成伟;

加拿大马更些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试生产进展与展望    祝有海;

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现状和前景    史斗,郑军卫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张俊霞,任建业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及地球化学勘查    吴自成;吕新彪;王造成;

两种功能性乳状液的制备与稳定性研究    林畅

水合物法高效储存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研究    刘妮;刘道平;谢应明;

水合物技术应用与展望    宋琦;王树立;武雪红;余汇军;韩敬英;

水合物法分离二氧化碳的研究现状    徐纯刚;李小森;陈朝阳;

水合物法分离回收烟气二氧化碳研究进展    孙始财;魏伟;丛晓春;刘玉峰;赵文彬;

温度扰动促进CO_2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实验研究    刘妮;轩小波;李菊;刘道平;

SDS与THF对水合物法分离CO_2+N_2混合气的影响    李玉星;陈玉亮;

1-甲基咪唑离子液体促进CO_2水合物生成实验探究    张琳;徐小军;周诗岽;李工;王树立;李建敏;

水合物应用    欧剑;袁宗明;贺三;

炼厂气的综合利用新技术应用现状    李其京;

水合物法分离合成气实验研究    孙强;刘爱贤;郭绪强;

新型促进剂对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效果的研究    徐纯刚;李小森;陈朝阳;

以TBAB为促进剂水合物法分离混合气中CO_2    樊栓狮;李士凤;王金渠;郎雪梅;

(CH_4+N_2+THF)体系水合物生成动力学    孙强;郭绪强;

水合物膜法捕集烟道气中CO_2新技术    朱玲;王金渠;樊栓狮;

水合物在海洋天然气运输中应用探讨    王彦瑞;曾树兵;严雪莲;高秀敏;

水合物法从烟气中分离CO_2的原理和实验系统    唐良广;李小森;冯自平;

以TBAB为促进剂水合物法分离混合气中CO_2    樊栓狮;李士凤;王金渠;郎雪梅;

二氧化碳分离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韩永嘉;王树立;张鹏宇;朴文英;

水合物法海水淡化试验研究    喻志广;祁影霞;刘业凤;张华;

半包合水合物分离回收CO_(2)技术研究    高宏适

低剂量抑制剂作用下水合物颗粒粘附作用及聚集机理研究    杜娟

基于水合物技术的模拟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获研究    李士凤

煤层气水合物储运与提纯的基础研究    赵建忠

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及应用    胡军

多孔介质中水合物的核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    姚蕾

水合物膜法分离二氧化碳实验研究    朱玲

基于干水的水合物储气实验研究    邱传宝

添加剂对水合物膜法捕集二氧化碳影响的研究    孙肖媛

水合物法提浓有机水溶液的基础研究    汪晨

基于水合物技术的天然气储运工艺研究    宋汉成

乙烯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研究    沈钧

基于水合物法分离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研究    聂江华

水合物法分离含CO_2混合气实验与模拟研究    陈玉亮

炭活化及炭孔中乙烷水合物生成研究    潘红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