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天然气电厂基于MEA的烟气CO_2捕获系统工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0:33
热度:

天然气电厂基于MEA的烟气CO_2捕获系统工艺研究【摘要】:摘要: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引起的二氧化碳(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全球变暖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来自电厂排

【摘要】:摘要: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引起的二氧化碳(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全球变暖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来自电厂排放的CO:。我国燃煤发电比重高、污染严重的问题急待解决。天然气电厂具有清洁可靠、灵活安全等诸多优势。我国目前发展天然气发电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降低CO2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CO2分离和捕获。在广为研究的燃烧后捕获CO2方法中,由于烟气中CO2浓度较低,化学吸收法被认为是最有优势的方法。本文模拟了天然气电厂烟气,采用化学吸收法对模拟烟气中的CO2进行捕获试验,吸收剂用经典的乙醇胺(MEA)溶液。本论文优化了CO2动态捕获装置的运行条件并探究了烟气中02浓度对其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吸收剂MEA溶液的降解情况和对管道设备的腐蚀情况,筛选适合的抗降解剂和缓蚀剂。得到如下结果和结论: 1)为了让CO2动态实验装置能在最优化的工况下运行,在相同的吸收液浓度,吸收温度和再生温度条件下,实验了不同的液气比(16L/m3,8L/m3,4L/m3)时,CO2捕获系统的吸收和再能性能。实验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当液气比为16L/m3,在液气比为16L/m3时,CO2吸收率在80%以上能维持21h,解吸率稳定在70%左右,CO2捕获系统吸收及再生性能比较理想。 2)在相同的液气比,吸收温度和再生温度条件下,实验了MEA浓度为10%,20%,30%,4O%时,CO:捕获系统的吸收和再能性能。实验得出,MEA吸收剂浓度为30%时,CO2捕获系统的吸收及再生性能都取得较好的效果,CO:吸收率在80%以上能维持28h;同时,CO2解吸率也最终稳定在70%左右。 3)研究了模拟烟气中02浓度(0%,6%,10%,14%)对C02捕获系统的吸收及再生性能的影响。实验得出,质量分数为30%的MEA溶液在10%的氧气存在下发生了降解,降解率在11%左右,造成了一定量溶液的损失。选择偏钒酸钠、亚硫酸钠和抗坏血酸作为乙醇胺(MEA)的氧化降解的改性剂,考察比较三种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偏钒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添加量在0.1%时效果均较好。抗降解效果为亚硫酸钠偏钒酸钠抗坏血酸。 4)在MEA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膜型缓蚀剂(偏钒酸钠,重铬酸钾和WHL-404),能有效抑制溶液对SS316L不锈钢的腐蚀。0.1%偏钒酸钠对SS316L不锈钢的缓蚀效果很好,缓蚀率都在90%以上,不锈钢的腐蚀速率从无缓蚀剂条件下的1.28g·m-2·h-1降低到0.09g·-2·h-1左右,极大地改善了吸收剂溶液的防腐蚀性能,对不锈钢材料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缓蚀效果偏钒酸钠重铬酸钾WHL-404。 5)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对不锈钢在静态实验水样中形成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去掉腐蚀产物后的不锈钢表面腐蚀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增加,不锈钢表面不断累积腐蚀产物,使不锈钢表面Fe、Cr、Ni和Mn等基体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下降,而C、0等元素含量显著上升。MEA溶液对不锈钢的腐蚀是以点蚀开始,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各个蚀点连接成线,并最终形成大面积腐蚀。 【关键词】:天然气电厂 乙醇胺(MEA) CO_2捕获 腐蚀 降解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701.2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2
  • 1 绪论12-28
  • 1.1 引言12-14
  • 1.2 天然气发电14-16
  • 1.2.1 天然气发电简介14-15
  • 1.2.2 天然气发电优势分析15-16
  • 1.3 CO_2减排技术概况16-22
  • 1.3.1 提高能效16-18
  • 1.3.2 改变能源结构18-19
  • 1.3.3 CO_2捕获技术(CCS)19-22
  • 1.4 化学吸收剂研究现状22-26
  • 1.4.1 热钾碱法23
  • 1.4.2 氨法23
  • 1.4.3 有机胺23-25
  • 1.4.4 吸收剂的选择原则25-26
  •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6-28
  •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28-38
  • 2.1 实验试剂及设备28-30
  • 2.1.1 实验所用试剂28
  • 2.1.2 实验设备28-30
  • 2.2 实验原理及方法30-38
  • 2.2.1 CO_2捕获动态装置性能实验30-35
  • 2.2.2 腐蚀实验35-37
  • 2.2.3 降解实验37-38
  • 3 CO_2捕获系统的性能研究38-50
  • 3.1 CO_2捕获系统设计38-41
  • 3.1.1 吸收塔设计38-39
  • 3.1.2 再生塔设计39-41
  • 3.2 液气比对CO_2捕获系统的影响41-43
  • 3.3 MEA浓度对CO_2捕获系统的影响43-46
  • 3.4 O_2浓度对CO_2捕获系统的影响46-48
  • 3.5 本章小结48-50
  • 4 吸收剂MEA的降解研究50-56
  • 4.1 引言50-52
  • 4.1.1 氧化降解机理50-51
  • 4.1.2 热降解机理51-52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52-55
  • 4.2.1 抗降解实验52-54
  • 4.2.2 抗降解剂浓度对MEA溶液降解效果影响54-55
  • 4.3 本章小结55-56
  • 5 CO_2捕获系统的腐蚀研究56-66
  • 5.1 引言56-58
  • 5.1.1 腐蚀简介56-57
  • 5.1.2 CO_2的腐蚀机理57
  • 5.1.3 醇胺降解产物对腐蚀的影响57-58
  • 5.2 结果与分析58-64
  • 5.2.1 腐蚀速率58-59
  • 5.2.2 缓蚀剂浓度对不锈钢的缓蚀效果影响59-60
  • 5.2.3 腐蚀表面形貌分析60-62
  • 5.2.4 添加缓蚀剂前后吸收剂性能对比62-64
  • 5.3 本章小结64-66
  • 6 结论与展望66-68
  • 6.1 结论66-67
  • 6.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A72-74
  • 作者简历74-78
  • 学位论文数据集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两种脱除CO_2方法吸收能力和再生热耗的比较    谢夫元;

燃煤电站CO_2捕集与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黄斌;刘练波;许世森;丰镇平;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特点综述及产业化前景分析    徐强;曹江;周一工;王佳祎;何芬;

富氧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吴黎明;潘卫国;郭瑞堂;张晓波;

烟气脱碳技术进展    曾宪忠,陈昌和,高保成

火电厂排放CO_2的分离回收和固定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    周泽兴

控制CO_2的可行性、模式和经济性评估    沈迪新;

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有关问题的探讨    万耀强;马富琴;

醇胺吸收和解吸CO_2的研究    景晓燕,董吉川,张密林,刘顺隆

化学吸收法回收低浓度CO_2工艺流程改进与模拟    李庆领;李太星;刘炳成;李停停;

基于纳米材料有机–无机复合超滤膜的研究进展    王宗花;于海容;夏建飞;张菲菲;夏延致;李延辉;

硫化铜矿湿法冶金工艺综述    张忠平

温室效应及其防治对策    范彩玲;高向阳;朱保安;

膜法沼气净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郑志;吕艳丽;

注烟道气提高煤层气采收率(CO_2-ECBM)的可行性分析    王军红,王红瑞,于洪观

用电渗析法分离牛磺酸与硫酸钠混合水溶液    赵成茂,董泉玉,扬从贵,程怡

反渗透工艺在冷轧废水脱盐处理的应用    毕英;石驰;

电厂天然气锅炉富氧燃烧数值模拟    杨飞;张杨;李晓曦;董杰亮;

死端微滤通量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张新妙,王湛,刘美

渗透汽化过程分离乙醇-水的模型分析    纪树兰;谷维梁;张国俊;

膜分离技术在电镀清洁生产中的应用简介    罗伟锋;楼永通;褚红;叶海林;

“十二五”经济转型中低碳化发展体系营建    邓舒洪;施育青;金旸;王莉红;

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    孙文敏;

絮凝-膜法处理甲壳素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    徐寅初;吴礼光;项贤富;高从堦;

纳米TiO_2/PVDF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燕;钱英;彭跃莲;刘淑秀;纪树兰;

聚烯烃中空纤维微孔膜及其应用研究与进展    陈颖;关毅鹏;

膜分离技术与水资源再利用    高从堦;

热致相分离制膜条件对聚丙烯平板微孔膜结构的影响    唐娜;马敬环;王嘉宁;王海涛;鞠兴文;

中空纤维膜吸收低质量浓度SO_2的特性    薛娟琴;王召启;李伟达;田宇红;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化学清洗研究    胡保安;吕晓龙;马世虎;阚彬;

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    杨敏建

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    李社锋

燃烧诱发热声不稳定特性及控制研究    李国能

膜吸收和化学吸收分离CO_2特性的研究    晏水平

分级式合成气初步净化系统中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机理与结构特性研究    崔洁

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    李年君

聚电解质络合物的可加工性及其功能材料的构建基础    赵强

Silicalite-1沸石及炭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肖伟

杂萘联苯聚芳醚砜中空纤维纳滤膜的研究    韩俊南

杂萘联苯聚芳醚砜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韩润林

疏水性SBA-15/PDMS杂化膜制备及分离乙醇/水的研究    王倩

苯系物的新型吸收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英

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王姗姗

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率快速测定及在田间土壤中释放率的相关性研究    颜晓

聚氯乙烯超滤膜亲水性改性及水过滤性能研究    谢荣华

新型可降解载药复合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王勇

纳滤膜的荷电性能及对盐水溶液体系的截留机理研究    段晓杰

集成膜技术深度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研究    潘振江

介孔SiO_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    王丽

利用钢厂赤泥和碱厂白泥研制燃气(H_2S)脱硫剂    王志涛

阿尔斯通:无碳排放发电技术的引领者    鞠佳;

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工业性试验    郭树才,罗长齐,张代佳,韩壮, 刘恒韫,康锡志,于兴国,胡贵河

燃煤电站CO_2捕集与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黄斌;刘练波;许世森;丰镇平;

IGCC的某些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焦树建;

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清;陈继辉;卢啸风;刘汉周;

富氧燃烧方式下烟气对受热面传热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米翠丽;阎维平;李皓宇;

化学链燃烧技术中新型氧载体CaSO_4的特性研究    郑瑛;王保文;宋侃;郑楚光;

二氧化碳的分离提纯方法    谭东

日本的新阳光计划简介    何季民

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阎维平;

液化天然气工厂的原料气处理    阎观亮,崔洪星,张明会

酸度对A3钢在CO_2的3%NaCl溶液中的腐蚀影响及缓蚀研究    谭晓明,黄先球

操作参数对膜接触器捕集CO_2性能的影响及优化研究    任红伟;

国内外油气井抗CO_2腐蚀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张燕芬;刘鹤鸣;

EOR应用中CO_2的压缩    Gerald L.Boner ,David P.Gall ,魏哲,魏薇

电厂烟气CO_2胺法捕集工艺模拟优化    刘炳成;张煜;李聪;张建;

烟道气中CO_2回收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毛松柏,叶宁,丁雅萍,朱道平

液氨法吸收烟气中CO_2的实验研究    张谋;陈汉平;赫俏;张世红;郑楚光;

Fe-15Ce合金在H_2-CO_2、H_2-H_2S及H_2-H_2S-CO_2气氛下的腐蚀    付广艳,牛焱,吴维

在含CO_2油井中潜油电泵机组耐腐蚀性研究    庞向东,刘军,梅思杰,迟毅

氨水与MEA喷雾捕集CO_2能力的比较    郭印诚;牛振祺;林文漪;

生物能源与CO_2减排领域的热点战略研究方向——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技术的发展思路及若干科学问题分析    李元广;王伟良;金建;

长时期的高CO_2浓度生长条件对羊栖菜光合作用没有下调的作用    邹定辉;

CO_2激光在自体表皮移植术中的应用    冯振刚;

超临界CO_2萃取牡蛎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条件优化的研究    刘程惠;胡文忠;姜爱丽;田密霞;王艳颖;何煜波;金黎明;

不锈复合钢板的CO_2半自动焊接    南北红;赵青松;

海南香茅油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的优化和筛选    王勇;李海龙;张俊清;赖伟勇;刘明生;

超临界CO_2萃取麻疯树籽油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钟华;蒲彪;胡旭;

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研究进展    樊丽华;聂阳;

固体胺纤维的制备及其对CO_2的吸附再生性能研究    杨营;林日嘉;吴清华;陈水挟;

焦作电厂烟气治理工程结束    通讯员 王东

电厂烟气脱硫加速    晓青

发电厂烟气脱硫废渣再利用    崔怀纲

首套MEA法乙二胺装置投运    记者 陶加

MEA T601 9000M钻机论坛在东营召开    记者 高伟 方雨 刘凌

是烧青花瓷还是烧砖?    本报记者 聂廷勇 通讯员 阎杰

采用先进工艺 实现电炉“清洁”炼钢    贾瓦尼

中国火电厂烟气脱硫的技术战略    肖文德

“浙大网新”签订近3亿元脱硫大单    吉 伟

中国恩菲:烟气脱硫技术先行者    梁梅

高功率轴快流CO_2激光器气体流场及热交换的模拟与优化    黄鸿雁

大气CO_2、CH_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    张芳

基于乙二酸的分子印迹型吸附剂捕集CO_2的实验研究    沈艳梅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CO_2的研究    吕月霞

燃煤电厂烟气固碳研究    杨磊

钯催化CO_2、CO的转化及C-N键偶联反应的研究    戴耀

燃煤烟气CO_2化学吸收技术研究    朱德臣

臭氧在烟气中氧化降解多种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温正城

射频板条CO_2激光器的光束特性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王度

川西亚高山复合群落中岷江冷杉和四种草本植物生长对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及其机理研究    侯颖

天然气电厂基于MEA的烟气CO_2捕获系统工艺研究    王利军

烟道气CO_2捕集纯化过程模拟与参数优化技术    李德凯

化学吸收法分离CO_2的新型吸收剂的实验研究    吕忠

火电厂尾部CO_2回收系统设计及与电厂的集成研究    赵明德

新造船舶CO_2指数计算方法研究    徐善雷

高密度CO_2诱导羊肉糜凝胶的形成因素及机理初探    曲亚琳

表面改性对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朱赛

表面改性对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朱赛

球形活性炭对CO_2吸附行为研究    谢菲

双台子自然保护区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机制与潜力分析    谌艳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