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蓄能型天然气分布式联供系统性能评价及设计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0:27
热度:

蓄能型天然气分布式联供系统性能评价及设计研究【摘要】: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由于具有能源综合利用率高、环保性能好、安全可靠、削峰填谷、经济效益好等优点,近年来,其应用受到越来越

【摘要】: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由于具有能源综合利用率高、环保性能好、安全可靠、削峰填谷、经济效益好等优点,近年来,其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冷热电联供系统靠近用户端,当建筑负荷波动时,联供系统供应也发生波动,从而出现部分负荷的工作状态,设备效率降低,不利于能源的充分利用,而蓄能有助于消除能量供需在时间与强度上的不匹配,使联供系统设备保持高效运行,从而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学术贡献如下: 总结了现有文献中冷热电联供系统组成部件模型,对于燃气轮机,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与产品样本,用拟合方法提出半经验解析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建立联供系统解析模型。 基于理想相变蓄能构建的联供系统解析模型,对传统以热定电及以电定热模式,研究蓄能对联供系统的性能改善评价,分析得到,①提出基于蓄能型联供系统性能的建筑负荷特征参数,包括:电热比、电(热)负荷波动因子、电热负荷相位差因子;②以热定电模式下,蓄能的作用在于减小燃气轮机供应的波动性,以电定热模式下,蓄能的作用在于减小热供需不匹配;③给出夏季工况最优相变温度的确定准则,即对于不带回热的燃气轮机,其最优相变温度应取燃气轮机出口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几何平均值,对于带回热的燃气轮机,其最优相变温度应取吸收机发生器温度。并将结论用于评价蓄能对各类型建筑性能改善效果,发现对于写字楼与商业设施效果最明显;对于医院冬季明显,夏季不明显;对于饭店,效果最不明显。 对于理想蓄能联供系统的优化设计,分别从定工况与变工况角度出发,得到系统的优化设计原则,对于定工况最优模式为以热定电;对于变工况,最优模式为以热负荷平均值确定的以热定电模式。 然后,对于理想相变蓄能及实际相变蓄能冷热电联供系统,建立了蓄能型联供系统的数值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与动态规划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求得联供系统最优设计策略。对解析解进行验证,并对理想相变蓄能模型,得到其优化设计方法,对于实际相变蓄能,分析了蓄能器容量及蓄能器与环境散热对系统最优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分布式供能 冷热电联供系统 蓄能 相变 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96;TU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主要符号对照表9-11
  • 第1章 引言11-24
  • 1.1 研究背景11-14
  • 1.1.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面临形势11-13
  • 1.1.2 已有冷热电联供系统存在问题13-14
  • 1.2 研究综述与现有研究局限性14-21
  • 1.2.1 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常用评价方法14-17
  • 1.2.2 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性能评价与蓄能型联供系统优化17-20
  • 1.2.3 问题提出20-21
  • 1.3 课题研究内容21-24
  • 1.3.1 研究内容21-22
  • 1.3.2 论文框架22-24
  • 第2章 冷热电联供系统描述及组成设备模型24-41
  • 2.1 冷热电联供系统型式及流程24-25
  • 2.2 燃气轮机模型25-35
  • 2.2.1 模型类型简介25-27
  • 2.2.2 现有解析模型与产品样本对比27-33
  • 2.2.3 模型简化33-35
  • 2.3 吸收式制冷机、热水换热器、燃气锅炉、电制冷机模型35-36
  • 2.4 蓄能装置模型36-40
  • 2.4.1 理想蓄能模型37-38
  • 2.4.2 理想相变蓄能模型38-39
  • 2.4.3 实际相变蓄能模型39-40
  • 2.5 本章小结40-41
  • 第3章 典型模式下蓄能对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改善机理41-69
  • 3.1 联供系统典型运行模式41-42
  • 3.2 蓄能型联供系统评价方法及指标42-43
  • 3.2.1 热力学第一定律评价42
  • 3.2.2 热力学第二定律评价42-43
  • 3.2.3 设备减容评价43
  • 3.3 冬季工况分析43-56
  • 3.3.1 以热定电43-50
  • 3.3.2 以电定热50-56
  • 3.4 夏季工况分析56-62
  • 3.4.1 理想蓄能模型58
  • 3.4.2 理想相变蓄能模型58-62
  • 3.5 验证与应用62-67
  • 3.5.1 各类型建筑冬、夏季负荷特征63-65
  • 3.5.2 验证65-66
  • 3.5.3 应用66-67
  • 3.6 本章小结67-69
  • 第4章 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的解析解69-83
  • 4.1 定工况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69-76
  • 4.1.1 冬季工况以热定电与以电定热模式对比69-72
  • 4.1.2 冬季工况优化模式72-74
  • 4.1.3 夏季工况74-76
  • 4.2 蓄能型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76-81
  • 4.2.1 模型描述76-77
  • 4.2.2 最优控制理论及最小值原理介绍77-79
  • 4.2.3 蓄能型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79-81
  • 4.3 本章小结81-83
  • 第5章 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的数值解及应用83-98
  • 5.1 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的数值解83-88
  • 5.1.1 数学模型83-84
  • 5.1.2 动态规划算法介绍84-86
  • 5.1.3 程序构成86
  • 5.1.4 数值解法与解析解法对比验证86-88
  • 5.2 数值解法应用88-97
  • 5.2.1 标准负荷模型88-90
  • 5.2.2 理想相变蓄能优化90-92
  • 5.2.3 实际相变蓄能优化92-97
  • 5.3 本章小结97-98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98-100
  • 6.1 结论98-99
  • 6.2 展望99-100
  • 参考文献100-103
  • 致谢103-10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0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黄浦区中心医院“热、电、冷”三联供工程设计及实践    郑国耀,李道林,张时飞

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变工况显式解析解    张娜,蔡睿贤

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典型变工况特性    蔡睿贤,张娜

单轴恒速回热燃气轮机的变工况解析特性及初步经济分析    张娜,蔡睿贤

环境温度对燃气轮机功热并供装置及联合循环变工况性能的影响    张娜,蔡睿贤

国家电网正式发布分布式电源并网意见    

燃气轮机热电联供系统运行经济性分析    忻奇峰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    

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    

首批4个国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公布    天工;

单旋翼涵道风扇式无人直升机的钟摆现象与控制    蒋金哲;

利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对老电厂进行改造    李红兵,叶涛

北京市冷热电三联供燃气气源比较    李刚;刘蓉;刘燕;

基于dSPACE的三相PWM整流器最优控制    张嘉敏;丁娟;

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法的分析比较    贺天元;

露天矿生产的车辆调度优化安排    周硕,龙杰,王卿然,杨威明

一类MIMO系统的输出通道任意幅值/相角裕度调节方法    武杰;孙秀霞;董文瀚;杨朋松;

双馈风力发电机最优控制方法研究    范普成;王长松;

制导滑翔炸弹的最优末制导律研究    王颖;宋龙;张拥军;

燃气轮机发电厂小岛运行阶段燃料切换的实现    张爱舟;李江荣;

基于Gauss伪光谱算法的航天器姿态快速机动控制    马广富;刘刚;黄静;李传江;

基于动态补偿的受扰线性系统最优跟踪控制    刘蕾;张国山;

舰载机拦阻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周建斌;金栋平;张澍森;

微燃机CCHP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秦朝葵;李伟奇;谢卫华;

余热驱动的燃机进气冷却系统    姜周曙;黄国辉;王剑;

分布式冷热电联产优化设计研究    吴大为;王如竹;吴静怡;魏会东;

微型燃气轮机的模型与仿真(1):模型    郝小礼;张国强;邹声华;刘何清;

燃气轮机加装进气冷却装置的应用研究    李立军;俞鉴锋;

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其影响    张彬;左晖;

快速智能PI控制器    钟庆昌;谢剑英;

离散时间Markov跳变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H_2/H_∞控制    侯婷

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康富中

跨共振的周期—积分边值问题    宋新

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王锡

自行车机器人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及实现    于秀丽

串联混合动力汽车能量优化管理策略研究    申彩英

基于压电传感与作动的锥壳振动特性及主动控制研究    李华

类人机器人运动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钟秋波

绳系卫星概周期运动和最优控制    王晓宇

空间网格结构地震响应主动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    代建波

平面二级倒立摆的控制策略研究    张蛟龙

化学回热循环与水系统仿真研究    杨仁

无人飞行器航迹规划算法研究    辛贵州

三轴摇摆台伺服系统设计及精度问题研究    张志富

基于精细积分法的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最优控制    陈凤

空间多级倒立摆控制系统研究    王岱荣

600MW汽轮机控制系统分析与研究    龚齐斌

基于LabVIEW的平衡车建模与仿真研究    万明伦

基于全年负荷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分析    高伟

布雷顿及其联合循环的热力学优化分析    许益霖

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    徐建中

蓄能技术新概念——制冷/制热潜能储存技术    徐士鸣

功热并供评价准则及燃气轮机功热并供基本分析    蔡睿贤

燃气轮机回热循环新析    蔡睿贤

余热锅炉变工况计算    蔡睿贤,胡自勤

燃气轮机考虑经济性和环保因素的热力分析    张娜,蔡睿贤

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变工况显式解析解    张娜,蔡睿贤

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典型变工况特性    蔡睿贤,张娜

单压过热蒸汽余热锅炉变工况解析解    江丽霞,张娜,蔡睿贤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节能分析    付林,江亿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浙江省的发展前景浅析    金富根;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城市综合体中的应用    李炳华;王立坤;岳云涛;杨智勇;

城市高低层采暖联供技术应用    白玉民;

上海“三联供” 的发展    李建业,舒宗勋,方福林,魏瑚

2005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冷电联供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经济运行分析    郭力;王守相;许东;王成山;

冷热电三联供电厂等价电效率分析    武文杰;李鹍;

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热力学分析    别祥;韩光泽;

浅谈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发展及优势    高茜;

热电冷三联供环境效益评价    高珊;

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    国乐君;杨洪海;周倩倩;

某火车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计    李辉;赖中练;张世钢;付林;赵玺灵;朱建章;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电上网的可行性分析    李朝振;吴燎兰;山宏刚;李敏;

天然气驱动小型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效益分析    孔祥强;杨前明;李瑛;王如竹;

天然气驱动小型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效益分析    孔祥强;杨前明;李瑛;王如竹;

基于热气机的热电冷三联供方案比较与分析    孔祥强;李瑛;李华;

电厂周边冷热联供系统浅析    王默晗;杨前明;姚易先;郝红宇;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应用体会点滴    朱建章;黄保民;宣芃;

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管控系统    

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在纺织厂空调中的应用    方桂珍;金星;

看好市场前景 港华燃气进入三联供领域    本报记者  朱小勤

“冷暖N联供”系统,且推广且完善    本报记者 唐维

“三联供能源系统”拓展燃气应用新领域    本报记者 韩庆文 通讯员 肖永春

莱山电热冷联产联供项目运行    孙乾坤 金帅

天然气三联供引领建筑绿潮    本报记者 钟和

武汉朗肯制定一项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记者 陈岩

应对能源短缺:冷热电三联供悄然兴起     本报记者 韩金池

武汉企业领衔制定“三联机”国家标准    谭晓诗 记者 陈铁

物资支前保障实现联储联供联运    文宝生 特约记者 王邻

“三联供”:给供热企业带来新希望    本报记者  宁方正 本报通讯员  陈斌

上海某能源中心三联供方案及运行方式的系统优化    肖荪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热力循环特性研究    张震

冷热电三联供方案可行性及技术经济分析    高茜

楼宇三联供系统容量配置及运行策略优化研究    吴利辉

分布式电冷热多联供系统的优化配置与经济运行    陈云

热电冷联供系统的综合分析    许建华

微型燃气轮机冷电联供系统能量优化与管理    许东

热电冷三联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关键技术指标研究    谭鹏

北京市天然气三联供系统应用研究    王玉同

楼宇热电冷联供系统的节能分析与应用研究    刘长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