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生成动力学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06:53
热度: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生成动力学研究【摘要】: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一系列大型、特大型鲕滩气藏的发现,显示出该区巨大的勘探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有关鲕滩天然气的成

【摘要】: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一系列大型、特大型鲕滩气藏的发现,显示出该区巨大的勘探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有关鲕滩天然气的成因、来源及成藏等问题,是当前油气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运用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催化加氢热解、GC-IRMS等方法和技术,深入研究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及可能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的高温热变质成因是古油藏原油发生裂解的证据和标志。可溶有机质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物对比表明,上二叠长兴组烃源岩是主要来源,飞仙关组、下志留统烃源岩亦有贡献;催化加氢产物饱和烃及其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显示,飞仙关组海槽相烃源岩对飞仙关组气藏有贡献。 实现了高压封闭体系下原油及其沥青质裂解模拟实验,并从气态烃产率及碳同位素演化、焦沥青的生成等方面进行比较二者生气机理的异同。原油和沥青质裂解气各组分及焦沥青的产率变化类似;完全发生裂解时,沥青质裂解的总气体产率为原油裂解的50%,原油裂解和沥青质裂解生成总气体和焦沥青的质量比值分别为6:4和3:7;裂解过程中,气态烃碳同位素δ~(13)C值基本存在关系δ~(13)C_1<δ~(13)C_2<δ~(13)C_3,且原油裂解气各组分(C_1~C_3)碳同位素δ~(13)C值轻于沥青质裂解气的相应组分。 对海相原油裂解生成的气、液、固三相产物(总气体、残余液烃、固态焦沥青)进行定量分析,在实验数据和生烃动力学计算的基础上,回归拟合出原油裂解过程中气、液、固态产物产率变化的相关关系式。据此建立了从储层固体沥青入手的、适合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资源量的预测模型,并建立了基于质量守恒原理的验证公式。该模型的提出,将为我国高-过成熟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天然气资源评价和古油藏恢复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可望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结合飞仙关组的埋藏史、古地温史、构造演化以及储集条件等地质因素,将实验结果外推至地质条件下,建立了古油藏原油裂解生气的动力学地质模型,进而恢复鲕滩天然气生成及成藏的动态过程。通过解剖典型鲕滩气藏,建立其成藏地质模式,总结了鲕滩天然气富集成藏的规律。 【关键词】:鲕滩气藏 固体沥青 原油裂解 生烃动力学 川东北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4
  •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9-11
  • 二、研究思路、内容和技术路线11-13
  •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3-14
  • 第一章 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来自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的信息14-20
  • 第一节 天然气组成特征14-16
  • 第二节 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16-18
  • 第三节 TSR 对鲕滩气藏天然气的改造18-19
  • 第四节 小结19-20
  • 第二章 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来自储层固体沥青的信息20-40
  • 第一节 样品和实验方法20-25
  • 第二节 储层固体沥青的赋存状态及成因类型25-28
  • 第三节 可溶有机组分地球化学特征28-36
  • 第四节 不溶组分催化加氢实验36-39
  • 第五节 小结39-40
  • 第三章 原油及其沥青质裂解生气模拟实验40-61
  • 第一节 样品和实验方法40-44
  • 第二节 原油裂解模拟实验结果44-49
  • 第三节 沥青质裂解模拟实验结果49-53
  • 第四节 原油与沥青质裂解生气特征对比53-59
  • 第五节 小结59-61
  • 第四章 原油裂解气资源量预测模型及其应用61-73
  • 第一节 原油裂解过程中的物质平衡计算61-67
  • 第二节 原油裂解气资源量预测模型的建立67-69
  • 第三节 川东北飞仙关组原油裂解气资源量预测69-71
  • 第四节 小结71-73
  • 第五章 鲕滩气藏天然气生成动力学与成藏模式73-92
  • 第一节 鲕滩气藏的地质背景73-78
  • 第二节 古油藏原油裂解的动力学地质模型78-84
  • 第三节 典型鲕滩气藏成藏模式及其富集规律84-92
  • 第六章 结论92-95
  • 一、主要结论和认识92-93
  • 二、创新之处93-94
  • 三、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94-95
  • 参考文献95-105
  • 博士期间已(待)发表的文105-106
  • 致谢106-10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四川盆地陆相天然气成因类型划分与对比    沈忠民;姜敏;刘四兵;朱宏权;宫亚军;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杨家静,王一刚,王兰生,文应初,刘划一,周国源

单甲基支链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研究    卢鸿,孙永革,彭平安

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魏国齐,陈更生,杨威,杨雨,胡明毅,张林,吴世祥,金惠,沈珏红

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成因与成藏解剖    李延钧,王廷栋,张艳云,陈世加,王绪龙

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H_2S气藏特征与TSR对烃类的消耗作用    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马永生;周国源;戴金星;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判别标志    刘文汇,徐永昌

天然气中硫化氢硫同位素组成及沉积地球化学相    沈平,徐永昌,王晋江,王兰生

不同赋存状态油裂解条件及油裂解型气源灶的正演和反演研究    赵文智;王兆云;王红军;汪泽成;张水昌;王震;张庆春;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H_2S成因研究    王一刚,窦立荣,文应初,张静,刘划一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谢增业,田世澄,李剑,胡国艺,李志生,马成华

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成因研究    张婷婷;刘波;秦善;

川西地区有机流体包裹体产状、组分及成因序次分析    邵先杰;

川东北固体沥青的有机地球化学    王涌泉;熊永强;王彦美;

中国双相沉积盆地、古老结晶基底与东北地区深层潜在油气藏    滕吉文;田有;刘财;韩立国;

应用生烃动力学法研究川东上二叠统烃源岩生烃史    徐立恒;陈践发;卢双舫;马广宇;李吉君;

四川盆地厚坝侏罗系大型油砂矿藏的成藏主控因素    单玄龙;罗洪浩;孙晓猛;张洋洋;衣健;

长岭断陷有机烃类气成因    杨光;张梦林;王建强;

海相油页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以燕山地区下马岭组油页岩为例    刘岩;钟宁宁;宋涛;田永晶;韩辉;朱雷;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异常高压成因    李军;邹华耀;张国常;李平平;冯冲;张彦振;陈加松;

长岭断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期研究    黄文彪;卢双舫;江涛;宋立忠;薛海涛;李吉君;

桂西地区上二叠统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本区烃源岩发育潜力的指示意义    邱振;王清晨;

敏感性分析在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中的应用——以川东北地区普光5井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为例    饶松;唐晓音;朱传庆;胡圣标;汪集旸;

四川盆地中生代地热特征与前陆盆地构造、沉积作用    朱传庆;饶松;徐明;胡圣标;

Characterization of gases and solid residues from closed system pyrolysis of peat and coals at two heating rates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白云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强子同;曾德铭;王兴志;吴仕玖;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化作用及其与储集层发育的关系    潘立银;刘占国;李昌;寿建峰;张建勇;张杰;沈安江;周进高;郑兴平;

中国天然气勘探的2个新领域:根缘气和页岩气    张金川;聂海宽;薛会;卞昌蓉;王艳芳;

Thermochemical sulphate reduction and the generation of hydrogen sulphide and thiols(mercaptans) in Triassic carbonate reservoirs from the Sichuan Basin,China    Richard H.Worden;Simon H.Bottrell;

Methane-dominated thermochemical sulphate reduction in the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East Sichuan Basin,China:towards prediction of fatal H_2S concentrations    Richard H.Worden;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环渤海残留盆地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郝天珧;吴健生;徐亚;王家林;宋海斌;黄松;王真理;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    徐忠美

油气资源丰度模拟方法研究与应用    谢红兵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肖骏

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物质组成、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    李佐臣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    叶礼友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    黄文明

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    戴朝成

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    黄福喜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张峰

米仓山构造带构造特征及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孙东

晋县凹陷赵县背斜滚动潜力研究    蔡青梅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研究    闵磊

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    陆晓芳

大巴山地区构造地貌特征及演化    付明庆

煤层气分馏机理    陈润

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叠加变形研究    武国利

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典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解动力学实验与储层评价研究    王炜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    曹婷婷

塔南凹陷油气资源评价    张亚金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生排烃评价    许淼

川西前陆盆地碎屑岩天然气跨层运移过程中的相态演变    徐国盛,刘树根,李国蓉,王敏杰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气源追踪    沈忠民;潘中亮;吕正祥;刘四兵;王玲辉;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杨家静,王一刚,王兰生,文应初,刘划一,周国源

川西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构造演化及层序充填样式    郑荣才;朱如凯;翟文亮;高红灿;戴朝成;耿威;

再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黄籍中

中国陆相成因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    沈平,徐永昌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谢增业,田世澄,李剑,胡国艺,李志生,马成华

川西前陆盆地次生气藏天然气来源追踪    秦胜飞;戴金星;王兰生;

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    肖芝华;谢增业;李志生;马成华;

川西坳陷南段天然气来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樊然学,周洪忠,蔡开平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演化    凡元芳

天然气组成的来源研究进展    李沛博;

储层介质环境对原油裂解生气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晓涛;王铜山;李永新;陈媛;李芸;熊永强;

高邮凹陷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及群组划分    宋宁;郭海莹;侯鹏飞;杨帅帅;王广利;胡建东;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烃源探讨    刘正华;陈红汉;

TSR对气态烃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高温高压模拟实验的证据    张建勇;刘文汇;腾格尔;王小芳;潘立银;吕玉珍;付小东;张敬艺;卿颖;刘金钟;

川西坳陷陆相天然气勘探新思考    王鹏;李瑞;刘叶;

金湖凹陷原油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宋宁;郭海莹;刘振;杨帅帅;

四川盆地陆相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比    王鹏;沈忠民;刘四兵;吕正祥;冯杰瑞;王君泽;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于聪;龚德瑜;黄士鹏;吴伟;廖凤蓉;刘丹;

四川盆地原油裂解气的有利地温场分布及其演化特征    马德文;邱楠生;许威;谢增业;

Gas emission from the Qingzhu River after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Southwest China    Guodong Zheng;Sheng Xu;Shouyun Liang;Pilong Shi;Jun Zhao;

川北元坝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研究    胡炜

松辽盆地干酪根在矿物基质作用下的热解生烃特征和动力学的研究    林世静,葛明兰,李术元,郭绍辉

有机沉积区中由微生物导致的物质与能量转化    王大珍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Ⅰ)——油气成因与评价    傅家谟,汪本善,史继扬,贾蓉芬,盛国英

中原,华北油气区《煤型气》地化特征初探    徐永昌,沈平

中国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分类及其成因探讨    戴金星

我国盐湖沉积物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及其地球化学作用(英文)    马秀贞,印明善,王大珍

中国最古老的气藏——四川威远震旦纪气藏    徐永昌,沈平,李玉成

晶包有机质——认识碳酸盐岩生油机制的另一侧面    周中毅,范善发,谢觉新

广西大厂礁灰岩区碳沥青的产状特征及其与多金属成矿关系探讨    杨斌,廖宗廷

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研究    李延钧,陈义才,徐志明,吕强,石晓英,左智峰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目标评价    沈平

川西北部飞仙关组灰岩缝洞中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过程初探    王顺玉;明巧;贺祖义;黄羚;

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原油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刘春;郭庆新;张惠良;

普光气藏长兴—飞仙关组微量元素及海平面变化分析    徐立恒;陈践发;赵健;

川东南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曾婷婷;唐德海;郑公营;

川东北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    康少伟;刘宏;罗冰;乔琳;江兴福;

重庆凉风垭飞仙关组风暴流沉积    童熙盛,唐勇

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魏国齐,陈更生,杨威,杨雨,胡明毅,张林,吴世祥,金惠,沈珏红

黄龙场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及其储层控制作用    席文艳;谭秀成;彭军;曾令平;刘岩;李明波;赵树海;

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地层研究    张洪宇;王燕;严丽;段金宝;

川东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主控因素    余娜;姜楠;刘宏;罗冰;赵路子;

川西北飞仙关组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及意义    谢增业;李剑;吴世祥;杨威;张林;

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滩相储层研究    宋章强;王兴志;许建;张帆;曾德铭;

川东北飞仙关组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寻找有利的储集相带    刘柳红;罗平;罗忠;杨式升;

川东鄂西三叠系飞仙关组实钻储层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    黄强;李栋富;石元会;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因类型及特征    陶士振;张宝民;曹宏;杨晓萍;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白云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强子同;曾德铭;王兴志;吴仕玖;

四川盆地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及鲕滩储层预测    胡明毅;魏国齐;扬威;刘满仓;

四川盆地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高效气藏形成之我见—探讨成藏三要素耦合作用对高效气藏形成的控制    汪泽成;赵文智;王一刚;

川东北飞仙关组高能滩相储层成岩流体特征及演化    姜磊;蔡春芳;李开开;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罗忠;罗平;刘柳红;苏立萍;杨式升;

铁北101—X1井飞仙关组八个解释储层获试油验证    特约记者 裴敬秀

大湾102井喜获高产工业气流    记者 张学斌

飞仙关鲕滩气藏开发方案浮出水面    记者 周泽山

江汉油田强化天然气开发研究    本报记者 王刚毅 通讯员 黄毅

西南油气田勘探形势良好    记者 胡德沛

筑牢希望之基    本报记者 周泽山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370万元重奖科技精英    周泽山 陈宁阳 刘伟

普光9井酸化日产气123万立方米    张学斌

普光千亿立方米整装气田已具雏形    王孝祥

普光2井获得重大气层显示    李同喜 赵云波

大巴山前缘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及控制因素研究    陈更生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生成动力学研究    王铜山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研究    胡作维

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气藏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胡安平

川东北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储昭宏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综合研究    黄先平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目标评价    沈平

川东东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汪娟

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研究    朱竞

川东北龙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特征研究    唐丹

川东金珠坪构造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储层预测    周基爽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与储层预测    李亚红

川东南北部飞仙关组地震相分析及储层预测研究    陈晓东

川西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崔卫东

川东北宣汉地区飞仙关组滩相储层分布规律研究    罗珊珊

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及成岩作用研究    杨宇宁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及储层研究    孟祥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