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廊固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控制因素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06:13
热度:

廊固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控制因素研究【摘要】:廊固凹陷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成为近年来华北油田的工作重点。进一步的勘探需要解决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潜力、成藏富集规律等问题,所以选此进行博

【摘要】:廊固凹陷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成为近年来华北油田的工作重点。进一步的勘探需要解决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潜力、成藏富集规律等问题,所以选此进行博士论文研究。 首先,综合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对产出的天然气及伴生的原油进行成因类型分析,认为研究区天然气包括生物气、低熟气、成熟气和煤型气4种成因类型,发现研究区存在3种混源气:生物气与低熟气、低熟气与成熟气和煤型气与低熟气的混源气。 研究发现,烃源岩演化和生烃阶段控制了不同成因天然气的聚集成藏。通过Es_4~上、Es_3~下、Es_3~中和Es_3~上烃源岩的系统评价,指出廊坊-旧州、琥珀营-曹家务及固安3个烃源灶的Es_3~下和Es_4~上以低熟气生成为主,部分洼陷深部有成熟气生成。在旧州、大兴断层作用下,部分Es_3烃源岩回到微生物活动带,在地表水侵入的条件下又生成生物气,本文称为后生生物气,造成柳泉等地形成后生生物气聚集。 断层对研究区天然气聚集起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主要控藏断层的封闭性研究,认为SGR0.7能有效封堵油,SGR0.8能有效封堵气(局部地区大于0.9)。同时,对大兴断层下降盘、柳泉-曹家务和河西务构造带进行断层演化、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等成藏静态要素和动态过程分析,建立了5种天然气成藏模式:大兴断层下降盘Es_3砾岩体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模式、旧州断层控制柳泉构造带浅层后生生物气和中深层低熟气成藏模式、河西务构造带双向供烃复式成藏模式和河西务构造带反向断块低熟气成藏模式。 最后论文指出,柳泉-曹家务构造带西南部是后生生物气和低熟气的勘探目标,大兴断层下降盘Es_3砾岩体、河西务构造带和琥珀营背斜南部是成熟气有利勘探区。 【关键词】:廊固凹陷 天然气 成因类型 断层封闭性 成藏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创新点摘要7-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3 存在的问题14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4-16
  • 1.5 主要认识及创新性成果16-17
  • 第二章 廊固凹陷区域地质特征17-24
  • 2.2 地层特征18-20
  • 2.3 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20-24
  • 第三章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24-39
  • 3.1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划分依据24-33
  • 3.1.1 天然气成因研究现状24-26
  • 3.1.2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划分26-33
  • 3.2 不同类型天然气分布规律33-39
  • 3.2.1 天然气总体分布特征33-34
  • 3.2.2 不同层位天然气分布特征34-39
  • 第四章 天然气资源潜力预测39-66
  • 4.1 生物气资源预测39-56
  • 4.1.1 后生生物气成因模式39-51
  • 4.1.2 生物气生成量预测51-56
  • 4.2 低熟气资源预测56-66
  • 4.2.1 烃源岩测井评价方法56-59
  • 4.2.2 沙河街组烃源岩评价59-66
  • 第五章 断层封闭性和储盖组合66-87
  • 5.1 断层活动性-封闭性和储盖组合评价方法66-69
  • 5.1.1 断层封闭性和活动性评价方法66-69
  • 5.1.2 储层和储盖层组合评价方法69
  • 5.2 柳泉-曹家务构造带断层分析69-80
  • 5.2.1 断裂展布特征70-71
  • 5.2.2 断裂演化与活动性分析71-73
  • 5.2.3 断层封闭性分析73-77
  • 5.2.4 储盖组合77-80
  • 5.3 河西务构造带断层分析80-87
  • 5.3.1 断裂特征分析80-81
  • 5.3.2 构造演化及断层活动性81-83
  • 5.3.3 断层封闭性研究83-85
  • 5.3.4 储盖组合85-87
  • 第六章 天然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研究87-108
  • 6.1 旧州断层控制浅层后生生物气生成和深层低熟气运聚成藏模式87-93
  • 6.1.1 柳泉构造油气分布及其成因88
  • 6.1.2 生物气和低熟气生气期88-89
  • 6.1.3 断层对生物气低熟气成藏的控制作用89-91
  • 6.1.4 成藏期次与成藏模式91-93
  • 6.2 大兴断层下降盘砂砾岩体异常高压过渡带成藏模式93-99
  • 6.2.1 大兴砾岩体气藏基本特征93-94
  • 6.2.2 成藏时间与期次94-95
  • 6.2.3 储层特征95-98
  • 6.2.4 断裂样式控制砂砾岩扇体类型98
  • 6.2.5 成藏模式98-99
  • 6.3 河西务构造带两种成藏模式99-108
  • 6.3.1 河西务断层调节带晚期双向供烃成藏模式99-103
  • 6.3.2 河西务构造带南部垒断块和潜山油气成藏模式103-108
  • 第七章 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108-116
  • 7.1 廊固凹陷大兴断层下降盘108-111
  • 7.2 柳泉-曹家务地区有利勘探目标预测111-114
  • 7.3 河西务构造带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114-116
  • 第八章 主要结论和认识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28-129
  • 致谢129-130
  • 个人简历13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生成模拟实验及生物气资源预测    高玲,宋进

断层成为油气有效运移通道的主控因素分析——以东营凹陷南斜坡为例    韩忠义;

廊固凹陷异常压力与天然气的分布和产出关系    张莉莉,陈曙光,祗淑华,刘晓虹,刘百舟,郝秀权

天然气盖层实验研究及评价    郝石生,黄志龙

我国生物气藏碳、氢同位素特征、形成途径及意义    沈平;王晓锋;徐茵;史宝光;徐永昌;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判别标志    刘文汇,徐永昌

非补偿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廊固凹陷古近系为例    宋荣彩;张哨楠;董树义;周文;付恒;任文博;张建锋;

廊固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储集规律探讨    董国臣,孙景民,张守鹏,梁冬梅

断层活动速率研究方法及应用探讨    李勤英,罗凤芝,苗翠芝

济阳坳陷郑家-王庄油田稠油生物降解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振奇,于赤灵,张林晔,刘俊民

南堡凹陷柏各庄断层活动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    史冠中;王华;徐备;姜华;

中国油气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多丽,关平

南堡凹陷柏各庄断层活动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    史冠中;王华;徐备;姜华;

泥质岩盖层对水溶相天然气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付广;康德江;段海凤;

柴达木盆地东部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及地球化学特征    陈中红;查明;吴孔友;赵卫卫;

低程度勘探区有效烃源岩的识别与平面成图——以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为例    张艳;王璞珺;陈文礼;刘万洙;唐华风;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断裂输导石油效率评价    孙永河;吕延防;付晓飞;杨典栋;

气藏盖储层压力配置类型及与储量丰度的关系    付广;庚琪;王有功;杨永亮;

松辽盆地白垩纪湖泊水体温度与古气候温度估算    申家年;王庆红;何江林;卢双舫;

气藏天然气聚集速率计算方法的改进——以我国41个大中型气田为例    付广;庚琪;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    胡明;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三叠系延长组8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姜红霞;吴亚生;罗晓容;喻建;毛明陆;杨飏;陈瑞银;

高邮凹陷北斜坡中部泰州组烃源岩评价    仇永峰;陈平原;崔晓晓;

阳信洼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与气藏描述    甘志红;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蒋有录;何胜;鲁雪松;

混源天然气的混源比例判识方法    金强;程付启;刘文汇;

中国中西部四种组合类型前陆盆地成藏研究: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赵孟军;宋岩;柳少波;秦胜飞;洪峰;傅国友;达江;

中国中西部四种组合类型前陆盆地成藏研究:Ⅱ.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赵孟军;宋岩;秦胜飞;柳少波;洪峰;傅国友;达江;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    胡宗全;朱建辉;

泥质岩盖层封闭性能的综合研究    张小莉;冯乔;

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    闫培雷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三维区岩性地层圈闭识别技术研究    陈海清

岩石微孔隙中气体吸附、链状分子运移的计算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杨侃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    徐忠美

廊固凹陷古近纪大兴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成因    刘晖

廊固凹陷大兴砾岩体天然气藏评价预测研究    王连山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肖骏

贝尔凹陷含油气系统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黄劲松

断圈聚油机理及含油气性预测    王有功

近海沉积物中几种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研究    王岩

高碳煤矸石与采残煤矿井下生物转化可燃气研究    唐敏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王太元

元宝山凹陷烃源岩系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分析    魏恒飞

东海玉泉构造带及其邻区的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    王丽娜

晋县凹陷赵县背斜滚动潜力研究    蔡青梅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构造特征与圈闭评价研究    高仁安

冀中坳陷留58潜山油藏油水倒置机理研究    徐飞

廊固凹陷大兴砾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储层评价研究    周浩玮

沾化凹陷邵家地区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层序与沉积体系研究    潘涛

子北油田涧峪岔地区长6储集层测井评价    张鹏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成山成盆成藏动力学    刘树根,徐国盛,李巨初,李国蓉,罗志立,赵锡奎

模糊综合评判系统在生烃条件评价中的应用    孙淑霞,吴征

保山断陷盆地第三系沉积体系及含气远景    赵永胜,宋振亚,戴苏兰,王志鹏,邝平河

廊固凹陷异常压力与天然气的分布和产出关系    张莉莉,陈曙光,祗淑华,刘晓虹,刘百舟,郝秀权

用测井信息获取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研究    朱光有,金强,张林晔

中原,华北油气区《煤型气》地化特征初探    徐永昌,沈平

中国最古老的气藏——四川威远震旦纪气藏    徐永昌,沈平,李玉成

天然气盖层实验研究及评价    郝石生,黄志龙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古岩溶及其所控制的储层非均质性    郭建华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运聚系统与运聚模式    柳广弟,黄志龙,郝石生,周兴熙

济阳和临清坳陷深层天然气成因鉴别与生成模式研究    王力

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成藏作用与主控因素分析    张亮

展望我国天然气工业——天然气座谈会上的发言    翁文波;

渤中地区天然气成因    唐友军;

太阳岛—葵花岛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及成藏地质规律    郭金瑞;

天然气中金属微量元素的发现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王多义;邓美洲;刘应汉;刘亚伟;李幸运;鲁人齐;

缅甸安达曼海域中部天然气成因与气源    徐思煌;杨传超;杨松岭;郑丹;

川西坳陷天然气成因分析    汪栋刚;张勇;

天然气成因研究现状介绍    陈荣书

天然气中非烃组分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朱岳年

柴参—井天然气特征及成因类型探讨    郭英强

孔雀1井天然气成因初探    李永林,乔桂林,姚亚明,田纳新,严永新,付代国

尚9-4井杨大城子油层天然气成因分析    李松花;李景坤;胡云娣;

秧1井天然气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李钜源;朱日房;陶军明;廖永胜;

徐深1井天然气成因与生气量计算    刘伟;李景坤;李振广;宋兰斌;

大杨树盆地杨参1井天然气成因特征    孙永红;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天然气成因与来源探讨    武金云;陈能贵;张润合;陆俊明;

方正断陷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勘探意义    孙永红;迟宏;

汾渭盆地富氦天然气成因及成藏条件初探    卢进才;魏仙样;李玉宏;姜亭;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天然气的成因    李贤庆;肖贤明;唐永春;米敬奎;申家贵;肖中尧;

36项鉴别指标揭示天然气成因    记者 瞿剑

科学探秘天然气成因    记者 王巧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简介(一)    

成长的足迹    洪峰

开辟油气勘探新领域    本报记者 孙利民

演绎天然气快速发展神奇    胡敏

首部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示踪体系专著问世    江其勤

2008年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十大进展    

为神州“争气”    任黎明

理论与技术:双手托举大气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戴金星

天然气的再分配及其成藏研究    付晓文

廊固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控制因素研究    杨恺

热成因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及其地质应用    张海祖

天然气中氩同位素组成的对比测定及差异分析    王宗礼

西安地热水伴生富氦天然气成因研究    柴先平

德惠断陷火山岭组天然气分布规律研究    孙慧翠

廊固凹陷天然气成因及富集规律研究    庞爱兴

英台断陷深层烃源岩评价及天然气成因分析    刘大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