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添加玉米秸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51:06
热度:

添加玉米秸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0、30、50℃)下添加玉米秸秆对土壤总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含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0、30、50℃)下添加玉米秸秆对土壤总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玉米秸秆(CK)相比,添加玉米秸秆后土壤中以上各种有机碳含量均明显增加,同时促进了土壤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随培养温度的升高,添加玉米秸秆后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中0.25~0.053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腐殖质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有机碳含量下降,而2~0.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说明添加玉米秸秆后温度升高不利于土壤总有机碳、较小粒级团聚体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的积累,同时也不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土壤腐殖质 培养温度 玉米秸秆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C09B01)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还决定着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及物质的吸收与释放。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品质决定于进入到土壤中的有机物料量和种类,还与有机质进入土壤后的分解和积累过程密切相关[1]。秸秆还田作为一种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贵州石漠化地区棕黄色粘性土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唐益群;张晓晖;佘恬钰;杨坪;王建秀;

耕作方式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氮素矿化的影响    刘玮;蒋先军;

水和离子在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土柱中的移动    江耀宗

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性质的影响    J·S·C·Mbagwu;袁剑舫;

风蚀—团聚体磨蚀系数的预测    L.J.Hagen,E.L.Skidmore,刘正杰

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侯春霞,骆东奇,谢德体,魏朝富,朱波

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和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孙天聪,李世清,邵明安

河西走廊中段边缘绿洲农田土壤性状与团聚体特征    苏永中;王芳;张智慧;杜明武;

侵蚀条件下土壤性质对团聚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琪;方海兰;史志华;李朝霞;蔡崇法;

不同施肥处理下棕壤有机碳库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汪景宽;冷延慧;于树;李双异;陈丽芳;

长期施用玉米秸杆对黑土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陈辉;窦森;

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在黑土团聚体中的分布    关松;窦森;

黑土团聚体与颗粒中腐殖质组成的比较    窦森;郝翔翔;

桂西北喀斯特典型土壤的团聚体分级特征    胡乐宁;苏以荣;何寻阳;

臭氧污染对土壤物理结构与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于伟伟;王郦睿;张东亮;寇太记;苗艳芳;

不同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水稳定性与有机质关系    史奕;鲁彩艳;陈欣;

耐盐碱细菌筛选及对盐碱土团聚体形成和土壤活性的影响    刘彩霞;黄为一;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及其腐殖质数量特征    郝翔翔;窦森;

黑土轻组分C的积累分布变化及其与团聚体水稳性的关系    史奕;陈欣;宋玉芳;沈善敏;

施肥对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胡敏素数量和红外光谱的影响    李凯;窦森;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黄金花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塿土团聚体胶结剂的影响    薛彦飞

不同侵蚀度红壤团聚体中粘粒矿物分布特征及其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刘冬

土壤电场对粘土矿物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许晨阳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塿土团聚体碳、氮分布及碳矿化的影响    李婕

粪肥配施化肥对华北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刘振东

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中球囊霉素的影响    杜介方

表征富铁土土壤侵蚀的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物理学机制研究    郑晓萍

东北黑土团聚体的结构特征研究    陈晓侠

黑土团聚体的孔隙结构特征与有机碳矿化的关系研究    陈升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