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基于SWOT分析的滇池面山秸秆利用现状及其削减面源污染的综合效益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50:48
热度:

基于SWOT分析的滇池面山秸秆利用现状及其削减面源污染的综合效益研究【摘要】:在大板桥街道曹家冲村进行田间小区实验,选择桃/大豆套作模式,进行36 kg/60 m2和54 kg/6

【摘要】:在大板桥街道曹家冲村进行田间小区实验,选择桃/大豆套作模式,进行36 kg/60 m2和54 kg/60 m2秸秆覆盖处理,同时对当地村民进行秸秆利用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36 kg/60 m~2和54 kg/60 m~2秸秆覆盖处理分别削减氨氮、硝态氮、总氮、总磷42%~65%和54%~74%;(2)36 kg/60 m~2和54 kg/60 m~2秸秆覆盖处理分别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阳离子交换量3%~46%和23%~125%;(3)36 kg/60 m~2秸秆覆盖处理使桃和大豆分别增产65.10%和65.95%;54 kg/60 m~2秸秆覆盖处理使桃和大豆分别增产162.48%和76.70%;(4)流域内村民种植玉米和蔬菜占到了40%~60%,而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了解却不到20%。总之,秸秆覆盖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氮、磷流失,又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作者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SWOT分析 面山 秸秆 面源污染 综合效益
【基金】:国家“十二五”水体污染控制及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2-003-04-03)
【分类号】:X712;X52
【正文快照】: 秸秆覆盖作为一种保温保墒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五千年农业文明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农作物秸秆即是农作物收获果实或籽粒后剩余部分的总和,而秸秆覆盖就是将农作物秸秆均匀地覆盖在土壤表层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6.2亿t秸秆产生,其中稻秸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覆盖对黄土坡面矿质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张亚丽,张兴昌,邵明安,李世清

覆盖与生态拦截对旱地土壤地表径流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张宇;荣湘民;王心星;周亮;张玉平;刘强;谢桂先;宋海星;

农田土壤氮素循环及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    李琴;

不同污泥施用方式下赤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特征    陈炎辉;陈文祥;王果;陈明华;杨舜成;柴鹏;

豫西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洁;吕军杰;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姚宇卿;

地面覆盖的保水增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谭军利;王林权;李生秀;

渭北旱塬梯田土壤氮素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包耀贤;吴发启;刘明虎;宋芳云;

坡度对黄土坡面径流溶质迁移特征的影响    王全九;穆天亮;王辉;

黄土高原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作用效应    杨凯;冯永忠;李永平;杨世琦;杨改河;

不同灌水量及畦面覆盖物影响温室甜椒产量的生理机制研究    王林闯;贺超兴;张志斌;

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损失途径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李卫华;范平;黄东风;邱孝煊;

深松覆盖对土壤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黄明;李友军;吴金芝;陈明灿;孙敬克;

植物篱与秸秆覆盖技术防治巢湖沿湖坡耕地土壤氮素流失的初步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王静;唐杉;

青海省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战略思考    杨永梅;郭志林;李惠梅;高泽兵;杨海镇;卓玛措;

植物篱与秸秆覆盖技术防治巢湖沿湖坡耕地土壤氮素流失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王静;唐杉;

秸秆覆盖对滇池流域青花-马铃薯轮作模式下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杨静;湛方栋;李元;祖艳群;

旱作微垄覆膜沟播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营养规律    张子义

降雨条件下黄土坡地养分迁移机理及模拟模型    王辉

生化调控剂DMPP对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    俞巧钢

赤红壤坡地上污泥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流失的研究    陈炎辉

黄土高原坝地和梯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    包耀贤

不同尺度下紫色土水土流失效应分析    陈晓燕

黄土坡面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特征与数学模型    穆天亮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过程机理和土壤养分迁移研究    安娟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汉江中游小流域水土—养分流失过程与调控研究    刘泉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8年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土壤碳固定的影响    王明明

海拔高度、有机肥对红花大金元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    杨静怡

保护性施肥对洱海北部农田氮素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刘培财

秸秆覆盖对关中地区冬小麦生态效应综合研究    卜萍萍

北亚热带毛竹林凋落物的生态效应研究    张芝萍

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过程的试验研究    杨青森

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率与土壤氮素供应能力及其流失风险的影响    陈星

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庆阳黄土高原冬小麦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牛伊宁

太湖流域典型旱地氮磷向水体迁移特征研究    段亮

坡地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型    张兴昌,邵明安

北京地区农田氮素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机理    黄满湘,章申,张国梁,张秀梅

长江口水体中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耗氧量的分析    孟伟,秦延文,郑丙辉,富国,李子成,雷坤,张雷

香根草在衡南县紫色土丘岗区水土保持中的应用研究    田亚平

平衡施肥对紫色土坡耕地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徐泰平;朱波;况福虹;汪涛;武永峰;

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控制途径    杨林章,王德建,夏立忠

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实验研究    王全九;沈晋;王文焰;顾慰祖;秦务光;杨牛珍;

坡耕地土壤结皮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吴发启,范文波

北京山区次降雨侵蚀力    符素华,段淑怀,吴敬东,刘宝元

林地开垦后坡面侵蚀过程与土壤养分流失的研究    郑粉莉,张成娥

河北省面源污染分析    王桂玲,王丽萍,罗阳

鞍山市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吴迪;何俊仕;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策措施    邱钰棋;付永胜;朱杰;华迪;房景燕;

青海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张亚丽;

流域面源污染危害及治理与管理对策分析    杨艳霞;曾红娟;张亚玲;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王洪营;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崔海英;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与进展    刘陶茂;王克勤;

桃源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文正华;徐国祥;

海安县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张小青;

东平湖湖区农业面源污染及驱动因素研究    乔晨;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叶华香;李明;

哈尔滨市农业面源污染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    杜传德;孙维山;孙航;谢峰;姜宝义;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朱兆良;

徐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措施与效果    温荣夫;胡明;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    李廷友;林振山;谢标;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措施    傅强;杨仁斌;李蓓;佘佳荣;王钟;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原因和控制对策    朱兆良;孙波;

新农村建设中面源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张宏艳;

利用“加减乘除”措施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靳秀英;宋文波;

高度重视协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方家印

高度重视协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方家印

贵州将全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特约记者 方家印

市农业局:年内完成控制面源污染任务    记者 罗昆娅

主要农区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项目启动    孟秀华

专家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献策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田婉莹

农业面源污染亟待治理    本报记者 马洪香

“面源污染”不治,难有清水潺潺    本报记者 唐蓓茗

防治面源污染,难在哪儿    本报记者 刘毅 余建斌

兰州整治生活低空面源污染    吕晟君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    李海鹏

农业面源污染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周早弘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研究    杨志敏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    冯孝杰

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的经济学研究    葛继红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复杂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模拟    庄艳华

徐州沛沿河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胡永定

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与控制技术研究    梁冬梅

城乡二元结构转换中的我国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研究    付永

中国化肥投入的面源污染问题研究    张锋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治理研究    乐雅娟

秦岭北麓俞家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种植业污染途径分析    王莉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及控制研究    林雪原

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行为研究    梁增芳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治理    陈冲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分析    杨蓉

重庆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面源污染研究    杨艳霞

提升公共服务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高千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财政政策研究    李曼丽

湖南省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控制    李杰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