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合成气热态模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7:06:49
热度:

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合成气热态模拟【摘要】: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通用合成气技术是基于天然气蒸汽转化法和煤气化过程开发的新工艺,通过技术原理分析,可以直接制备出H2/CO在1·0~2

【摘要】: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通用合成气技术是基于天然气蒸汽转化法和煤气化过程开发的新工艺,通过技术原理分析,可以直接制备出H2/CO在1·0~2·0之间可调的粗合成气.应用移动床反应器进行热态模拟实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火焰区温度及合成气有效成分(H2+CO)和H2/CO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气与氧气在同一位置喷入反应器,控制喷吹参数H2O/CH4/O2以及流量,在气化炉炉温不低于1000℃的条件下,煤或焦炭中挥发分基本裂解,可以直接制备出H2/CO在1·0~2·0之间,有效成分大于90·0%,残留的CH4小于2·0%的粗合成气.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天然气 共气化 合成气 热态模拟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22541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2AA529090).~~
【分类号】:TE665.3;
【正文快照】: 引言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通用合成气技术是基于天然气蒸汽转化法和煤气化过程而开发的新工艺.该工艺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以移动床竖炉为反应器,可直接生产H2/CO(摩尔比)在1·0~2·0之间的通用合成气[1,2].该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小天然气价格偏高对我国发展天然气化工的阻碍,推动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甲烷浓度对天然气与煤共热解的影响    陈磊;金晶;索娅;张建民;康利荣;

煤种对煤与天然气共气化过程的影响    欧阳朝斌;郭占成;段东平;宋学平;王志;

天然气和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的研究 Ⅴ.甲烷脱氢积炭反应特征    史克英,徐恒泳,范业梅,商永臣,徐国林

煤—氧—水蒸气—焦炉气联合气化制备直接还原气    郭占成,宋学平,赵月红,段东平

现代煤气化技术的开发与进展    黄戒介,房倚天,王洋

CH_4-CO_2-O_2反应体系中失活CN-16催化剂的再生    史克英,侯守福,张秀忠,商永臣,魏树权,韦永德,徐国林,徐恒泳

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Ni基催化剂的再生研究—积炭失活催化剂的再生    宫丽红,纪明艳,王天赤,史克英,徐国林

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特性实验研究    乌晓江;张忠孝;朴桂林;小林信介;森滋胜;板谷义纪;陈国艳;

金属催化剂对褐煤热解气体产物析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杨景标;蔡宁生;张彦文;

双高煤干法气化炉的气化试验研究    唐志国;唐超君;邓吉龙;邢献军;林其钊;

气化炉渣合成Ca-α-Sialon–SiC复相陶瓷    尹洪峰;汤云;任耘;张军战;

基于响应面法的煤气化工艺参数效应分析    张进春;侯锦秀;

甲烷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甲烷脱氢和一氧化碳歧化反应的研究    宫丽红

天然气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的研究——IX.反应机理    史克英,商永臣,魏树权,葛少辉,徐国林,徐恒泳

干煤粉加压气化中试装置工艺及控制方案    何德颂;

二氧化碳氧化乙烷—低温Cr系催化剂和反应过程的研究    杨宏

CH_4/CO_2重整反应中Rh基催化剂上CeO_2的助剂作用研究    王锐

黑液水煤浆催化气化机理以及气流床气化数值模拟研究    匡建平

加压循环流化床的实验与模型研究    朱治平

还原性气氛下淮南煤灰行为特征的研究    李寒旭

基于无焰氧化的干法煤粉气化特性研究    唐志国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渣中残碳反应活性研究    许慎启

流化床中甲烷临氧自然重整的镍基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研究(附:甘油选择性催化氧化初探)    高静

Ni基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    张安杰

气流床煤气化工艺性能稳健优化与控制研究    张进春

移动床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制备合成气的工艺技术    宋学平,郭占成

固定床中天然气与煤联合气化制合成气反应过程的实验研究    宋学平,郭占成

天然气和煤联合制备廉价合成气新工艺及其热力学分析    李俊岭,赵月红,温浩,许志宏

热处理对煤焦反应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张守玉,吕俊复,王文选,朱廷钰,黎永,岳光溪

固定床天然气与煤共气化火焰区温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宋学平,郭占成

市政污泥热解减排技术的研究    李钢

用程序升温氧化技术研究Pt/Al_2O_3催化剂的积炭    徐竹生,臧璟龄,张涛

天然气和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的研究Ⅲ.催化剂抗积炭性能    史克英,徐恒泳,商永臣,范业梅,徐国林

Shell煤气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侯国良

美国洁净煤技术项目中的IGCC    徐振刚

展望2000年我国煤化工技术    雍永祜

循环流化床技术在煤气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房倚天,李海滨,张建民,王洋,张碧江

干法进料加压粉煤气化制合成气    张东亮

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新技术    蔡钢生

煤化工工艺技术评述与展望 Ⅰ.煤气化技术    唐宏青

氢气脉冲色谱法测定催化剂中镍表面积    杨孔章;刘传朴;

确定炼焦煤硫转化率方法的研究    余柏林;段春明;

造纸污泥混煤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宁寻安;张凝;刘敬勇;杨佐毅;李磊;周剑波;魏培涛;罗海健;

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过程中H_2S的排放特性    董信光;张格睿;程世庆;

KOH-水蒸气活化法制煤基活性炭和氢气的研究    杨晓霞;周安宁;

浅谈煤中锗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    王宝旗;

污泥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含Pb~(2+)模拟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    张双圣;刘汉湖;张双全;罗鹏;邱超;

吡啶型氮快速热解中HCN和NH_3生成机理研究    袁帅;李军;周志杰;王辅臣;

板状C/C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    王同华;郑青春;李琳;陈安亮;曹越;

烟煤与生物质秸秆共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媛;张海亮;蒋雪冬;杨伯伦;

连续式超临界水中褐煤-焦化废水共气化制氢    左洪芳;杜新;吕永康;张荣;毕继诚;

煤和废弃物共气化制备富氢燃料气的研究    舒新前;丁兆军;毕冬冬;

对建立“煤力学”的探讨——由煤岩单轴直接拉伸实验想到的    齐庆新;王永秀;毛德兵;雷毅;

发展煤基醇醚燃料势在必行    杨逸民;陈运根;

燃煤砷暴露人群9年前后遗传损伤变化与病情进展关系的探讨    汪希兰;张爱华;蒋宪瑶;李军;黄晓欣;

节能环保型燃料—秆浆煤问世    

铁煤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    张敏;杨冬;赵伟;

煤与矸石识别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探讨    马宪民;蒋勇;

煤利用技术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谢克昌;

煤矸石在铁路路基中的应用    王效堂;

燃煤助燃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分析    朱光俊;梁中渝;邓能运;张生芹;杨艳华;

义煤集团跨越曲    杨晓东 黄仁宗 赵学强

“宁煤现象”赢来“宁煤效应”    本报记者 王俊禄

生存之计在节约    本报记者 尚志岑

煤价攀高引来“炒矿风”    记者 李舒 丛峰 王丽

电力企业尝试破解高煤价难题    蒋菡

供给不足?还是价格“不足”?    

“煤花”香自苦寒来    本报记者 王琼杰

山东煤企海下海外掘煤忙    李攻

山东煤价小幅下降    李攻

煤价虚高运销渠道成拦路虎    崔毅 本报记者 董秋彤

生物质和煤共气化共燃的实验和机理研究    鲁许鳌

化学链燃烧技术中铁基氧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王保文

煤的温和氧化反应研究    刘振学

煤的热解转化和脱硫研究    刘全润

生物质与煤混烧过程中细微颗粒排放特性研究    王泉斌

生物质与煤共气化过程中磷元素的迁移与影响    张强

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与数值模拟    尤孝方

石油焦成浆特性及不同添加物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    展秀丽

热处理及金属催化对石油焦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刘鑫

生物质颗粒破碎以及生物质与煤混合颗粒的流动特性研究    郭强

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机理试验研究    宋旭

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的热重实验研究    严帆帆

煤与生物质及电子废弃物共气化特性的研究    孙小柱

煤焦与生物质焦共气化动力学研究    张科达

三种不同煤及其燃烧产物中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王馨

煤燃烧过程中典型痕量元素挥发行为特性研究    朱文渊

煤表面的大豆蛋白质改性及其生物降解研究    郭蓉

微生物法脱除煤中有机氮研究    杨卉艳

煤基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制备研究    杜爱兵

煤表面和碳纳米管与气体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赵清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