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天然气再燃降低NO_x排放的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6:52:47
热度:

天然气再燃降低NO_x排放的实验研究【摘要】:主燃区停留时间、再燃区停留时间和天然气输入热量比不但影响再燃还原NOx的效果,而且是与天然气喷入位置、燃尽风喷入位置、再燃技术经济性关

【摘要】:主燃区停留时间、再燃区停留时间和天然气输入热量比不但影响再燃还原NOx的效果,而且是与天然气喷入位置、燃尽风喷入位置、再燃技术经济性关系紧密的3个因素。利用一维再燃热态实验炉对此3个因素与再燃还原NOx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NOx排放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并着重分析了主燃区停留时间影响再燃还原NOx效果的原因。图4参10 【作者单位】: 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制冷与热工程研究所 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 天然气 再燃 NOx还原 实验研究
【基金】:上海市科委资助(05JG05061) 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P1302) 教育部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NECT-04-0440)
【分类号】:X701
【正文快照】: 燃料再燃烧技术自诞生以来,由于其脱氮效率高,改造费用低等优点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在国外,对再燃技术的研究从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再燃燃料有:超细煤粉、生物质燃料、各种碳氢化合物气体燃料等,天然气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再燃燃料[1~3]。目前国内对天然气再燃方面的报道集中于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炉内再燃烧还原NO_x的数值模拟    沈毅敏,还博文,何磊

再燃烧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徐华东,罗永浩,王恩禄,陆方

气体燃料再燃对NOx还原的影响    钟北京,傅维标

再燃燃料中HCN对NO_x还原的影响    钟北京,傅维标

煤粉再燃还原NO的实验研究    李戈 ,师东波 ,池作和 ,潘维 ,岑可法

先进再燃烧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苏胜,向军,李敏,胡松,孙路石,孙学信

煤粉细度对再燃还原烟气氮氧化物影响的实验研究    阎维平,高正阳,刘忠,王春昌

气体再燃降低NO_x排放的实验研究    苏胜,向军,胡松,孙学信,张忠孝,朱基木

我国燃煤电站锅炉NO_x排放的现状分析和应对措施    张海,吕俊复,徐秀清,曾瑞良,岳光溪

超细煤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的数值模拟    郭永红,孙保民,康志忠

利用三次风再燃降低NO_x排放研究    欧大武,方磊,李戈,潘维,池作和

天然气再燃还原NO的动力学模拟    姚向东,张忠孝,邱莉莉,朱基木

超细粉再燃技术中HCN对NO_x的生成和还原的影响    郭永红,孙保民,康志忠

再燃还原NO_x燃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林泉,潘卫国,李茂德

超细煤粉的燃烧机理与表面化学研究    张超群

直流煤粉低NOx燃烧和再燃技术的实验、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苟湘

大型电站锅炉水煤浆再燃降低NOx排放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孟德润

超细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的热态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徐璋

超细煤粉再燃机理及细粉分离技术研究    李戈

煤粉再燃还原NO_x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高正阳

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过程酸性气体排放及其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张东平

超细煤粉再燃机理及改造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    潘维

超细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郭永红

水煤浆再燃降低NO_x排放的机理与试验研究    董若凌

天然气高级再燃脱硝机理的实验研究和化学动力学模拟    王亚飞

SNCR气力式雾化喷嘴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周林华

一维煤粉锅炉空气分级燃烧数值模拟    刘俊廷

三次风再燃降低NO_x排放的研究    方磊

沉降炉中不同煤种NO_x生成特性实验研究    茅建波

采用天然气再燃技术降低煤粉锅炉NOx生成的冷模试验研究    詹跃航

燃气燃烧的低NOx排放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苟湘

煤粉炉内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    王正华

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细粉分离技术研究    欧大武

220t/h煤粉炉低NOx再燃技术冷态试验研究    郑先国

船形体煤粉燃烧器NO_x生成特性的研究    钟北京,徐旭常

废水处理的一些进展    桑淼;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学会成立    

有关矿井环境的某些人类工程学参数的实验室研究方法    D.K.辛哈;袁文彬;

浅谈环境工程最优化设计    张雁秋;

环境工程学中值得重视的若干问题分析    李先福,徐四平

食与水的杂谈——访环境工程学专家顾夏声院士    国语

台湾中央大学环境工程学研究所    

多场耦合理论在污染物运移过程中的应用    薛强;梁冰;王起新;

浅谈“环境工程学”硕士学位课程的教学改革    朱又春,宋卫锋

有特色的环境工程学科教学体系的探索    柴立元;何德文;闵小波;黄虹;彭兵;张传福;

双层滤料床过滤除尘试验研究    杨国华;周江华;

XRD分析铝基铜吸附剂硫化性能    向军;马新灵;邓德兵;李培生;胡松;孙路石;苏胜;毛金波;孙学信;

330MW干法烟气脱硫系统优化    林革;

巡司河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评价    陈静;李军;周炜;

巡司河综合治理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分析    周炜;李军;陈静;

贮灰场的环境安全    祁桂梅;

污水治理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卫维

2008:北京如何现蓝天    本报记者 王翰林

“人对地球环境影响”的研究    符淙斌

“战略环评”向我们走来    孙佑海

北科大改造学科体系实现跨越    记者 鲍道苏 通讯员 陈捷

供水管网优化管理系统在大连旅顺口区成功运行    张莲英

库布齐沙地植被快速建设初见成效    记者毕伟 通讯员李坤

国际水科学院院士———王宝贞    新华社记者 李勇

《环境学词典》    

生物技术成就优质饮用水    记者 杨晓娣

有机废气流化床焚烧处理试验研究    贾海龙

Baidu
map